CN107797705B -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7705B
CN107797705B CN201711066992.8A CN201711066992A CN107797705B CN 107797705 B CN107797705 B CN 107797705B CN 201711066992 A CN201711066992 A CN 201711066992A CN 107797705 B CN107797705 B CN 1077977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unit
electrode
relief area
touch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69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7705A (zh
Inventor
曾元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669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77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7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7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7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7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提供一种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触控电极板开设一缺口区,包括:在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在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构成触控电极板的触控区;根据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一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两侧的触控区被第一电极单元填充;和/或根据缺口区的高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底侧边缘位置被第二电极单元填充。采用此方法能够根据缺口区的长度和宽度调整电极单元的大小,避免出现残缺电极单元。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电极板、触控电极组件以及终端。

Description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出现了全面屏,例如智能手机的顶部仅仅包括部分非显示区域,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该非显示区域需要将触控电极切割一部分,形成一个缺口区,其两侧均为显示区,对于结构经常会出现缺口区的长度或者宽度不是电极单元的整数倍,会出现残缺电极单元无法显示。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能够根据缺口区的长度和宽度调整电极单元的大小,避免出现残缺电极单元。
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所述触控电极板开设一缺口区,包括:
在所述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在所述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构成触控电极板的触控区;
根据所述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所述缺口区的两侧的触控区被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填充;和/或
根据所述缺口区的高度至少调节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所述缺口区的底侧边缘位置被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填充。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电极板,所述触控电极板的边缘位置开设缺口区,所述触控电极板包括所述缺口区以及触控区,所述触控区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缺口区两侧,所述第二电极单元衔接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以及所述缺口区,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高度和/或宽度不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组件,包括触控芯片、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电极板以及电性连接触控芯片与第一、第二电极单元的引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以上所述的触控电极板。
本申请在缺口区的两侧设置第一电极单元,然后在显示区的其他区域设置第二电极单元,其中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构成触控电极板的触控区,在设置第一电极单元的过程中根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一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两侧的触控区被第一电极单元填充。和/或在设置第二电极单元的过程中根据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底侧边缘位置被第二电极单元填充。采用此方法能够根据缺口区的长度和宽度调整电极单元的大小,避免出现残缺电极单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触控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触控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触控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触控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触控电极板具有两个缺口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触控电极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终端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见图1,为本申请提供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在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在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构成触控电极板的触控区。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四边形,根据缺口区的高度,可以设置一行或者多行第一电极单元。并在缺口区以及设置了第一电极单元的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设置第二电极单元,使得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构成触控电极板的触控区。具体的,不同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的边长为2mm-5mm中的任意一个值。
可以理解的,一实施例中,当缺口区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在缺口区两侧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的步骤包括:在缺口区两侧设置至少两行第一电极单元。具体的,第一阈值可以为大于4的任意一个值。例如,缺口区的高度为7.5mm,此时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三行第一电极单元,使得第三行第一电极单元的底边与缺口区的底边平齐,该第一电极单元的高度均为2.5mm,或者两行第一电极单元,其中一行的长度为4mm,另一行的长度为3.5mm。
另一实施例中,当缺口区的高度小于第二阈值时,在缺口区两侧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的步骤包括:在缺口区两侧设置一行第一电极单元。具体的,当缺口区的高度为2mm-5mm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值的时候,缺口区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行第一电极单元。
102:根据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一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两侧的触控区被第一电极单元填充。
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常规地设置所有的电极单元的长和宽为4mm。一实施例中,缺口区的高度为8.6mm,缺口区的两侧分别设置两行第一电极单元,此时可以将所有第一电极单元的长度设置为4.4mm,或者其中一行的电极单元设置为4mm,另一行电极单元的长度为4.6mm。可以理解的同一行的电极单元的长度可以都一样,或者部分不一样,只要同一列的第一电极单元的总长度为8.6即可。另一实施例中,例如缺口区的宽度为13mm,使得缺口区两侧对应的宽度不是4的整数倍,比如多出0.15的宽度,则可以将缺口区同一侧的所有或者部分第一电极单元的宽度设置的大一点,以承担多余出来的0.15的宽度。
参见图2,为本申请提供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在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在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构成触控电极板的触控区。该步骤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101一致,此不赘述。
202:根据缺口区的高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底侧边缘位置被第二电极单元填充。
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常规地设置所有的电极单元的长和宽为4mm。本申请中,一实施例中,缺口区的高度不是4的整数倍,例如为10.5mm,第一行第二电极单元中间具有多个设置第二电极单元的位置具有1.5mm的高度多余部分。此时可以将缺口区底下的所有第二电极单元,或者数行电极单元的长度增大以分担多余出来的1.5mm高度。
可以理解的,又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步骤:
301:在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在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构成触控电极板的触控区。
302:根据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一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两侧的触控区被第一电极单元填充。
303:根据缺口区的高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底侧边缘位置被第二电极单元填充。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根据缺口区的长度和宽度同时调节第一电极单元的大小以及第二电极单元的大小。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常规地设置所有的电极单元的长和宽为4mm。一实施例中,缺口区的高度和宽度均不是4的整数倍,则可以通过至少调节部分第二电极单元平衡缺口区高度不是4的整数倍而多余出来的高度。同时通过至少调节至少部分第二电极单元平衡缺口区宽度不是4的整数倍而多余出来的宽度。具体如何调节,与以上步骤102以及202一样,此不赘述。
一实施中,在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的步骤包括:在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且根据所有第一电极单元所占的面积大小调整至少一部分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填满整个触控区,且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大小不同。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常规地设置所有的电极单元的长和宽为4mm。一实施例中,缺口区的高度为9mm,不是4的整数倍,且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两行第一电极单元,将其中的一行电极单元调整设置成5mm,以使得第二行的电极单元的底板与缺口区的底边平齐。也就是说该例子中所有第一电极单元在高度上多占据了1mm,则分布第二电极单元的区域相应减少1mm的高度,具体的可以根据减少的1mm高度,将所有第二电极单元的高度均减小,或者仅一行,或者部分多行的第二电极单元的高度调小。
一实施例中,根据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一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两侧的触控区被第一电极单元填充的步骤包括:在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且每一行电极单元均包括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一调节电极单元,使得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一调节电极单元占满缺口区两侧的触控区,且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一调节电极单元的宽度不同。具体的,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常规地设置所有的电极单元的长和宽为4mm。本申请中当缺口区的宽度不是4的整数倍的时候,则缺口区的两侧区域会出现多余的宽度,此时可以设置每一行电极单元均包括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一调节电极单元,其中第一原定单元的长和宽依然为4mm,第一调节单元的宽度则大于4mm。进一步,第一调节单元可以是一列或者多列,只要调节单元的宽度在2-5mm范围内即可。这样就仅需要调节部分第一电极单元的大小即可,其余第一电极单元以及所有第二电极单元均无需调整。
另一实施例中,根据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缺口区的底侧边缘位置被第二电极单元填充的步骤包括:在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且最靠近缺口区的一行或多行第二电极单元包括第二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二调节电极单元,使得第二调节电极单元占满缺口区底侧边缘的触控区,且第二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二调节电极单元的高度不同。具体的,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常规地设置所有的电极单元的长和宽为3mm。本申请中当缺口区的高度不是4的整数倍的时候,则缺口区的底部边缘就会出现多余的部分无法形成一个单独的电极单元,例如形成了1.2高度为多余的部分,此时可以设置靠近缺口区的一行第二电极单元包括第二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二调节电极单元,其中第二原定单元的长和宽依然为3mm,第二调节单元的长度则大于4.2mm。进一步,第二调节单元可以是多行,只要第二调节单元的长度在2-5mm范围内即可。这样就仅需要调节部分第二电极单元的大小即可,其余第二电极单元以及所有第一电极单元均无需调整。
参见图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电极板100,该触控电极板的边缘位置开设缺口区10,该缺口区10用于设置一些元器件,例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光感传感器等。触控电极板100包括缺口区10以及触控区20,触控区20包括第一电极单元22和第二电极单元24,第一电极单元22位于缺口区10两侧,第二电极单元24衔接第一电极单元22以及缺口区10。且至少部分第一电极单元22和第二电极单元24的高度和/或宽度不同。具体的,第一、第二电极单元22、24为矩形,且第一、第二电极单元22、24的边长为2mm-5mm中的任意一个值。
例如一实施例中,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常规地设置所有的电极单元的长和宽为4mm。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缺口区10的高度为7.5,则相应的,按照以上各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缺口区10两侧分布的所有第一电极单元22所占据的总面积相应减少,同时用于设置第二电极单元24的总面积增大,因此第一电极单元22的高度有所减小,而第二电极单元24的高度有所增加,如图4。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第一电极单元22和第二电极单元24的数量均较少,实际产品当中具有更多的电极单元,附图仅起到示意的作用,并不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产品,其他附图同理。
相反,参见图5,当缺口区10a的高度为8.5的时候,触控电极板100a中所有第一电极单元22a所占据的总面积增加,同时用于设置第二电极单元24a的总面积相应减少,因此第一电极单元22a的高度有所增加,而第二电极单元24a的高度有所减小。当然对于以上两个实施例的情形,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改变部分第一电极单元22a或者部分第二电极单元24a。因此具有至少部分第一电极单元22a和第二电极单元24a的高度不同。
可以理解的,根据缺口区10的不同宽度也需要调整至少部分第一电极单元22和/或第二电极单元24的宽度,因此具有至少部分第一电极单元22和第二电极单元24的宽度不同。
参见图6,一实施例中,触控电极板100b的每一行电极单元22b均包括第一原定电极单元222和第一调节电极单元224,使得第一原定电极单元222和第一调节电极单元224占满缺口区10b两侧的触控区,且第一原定电极单元222和第一调节电极单元224的宽度不同。该实施例对应的缺口区10b的不同宽度情况,具体如以上方法实施例介绍,此不赘述。
参见图7,另一实施例中,触控电极板100c最靠近缺口区10c的一行第二电极单元24c包括第二原定电极单元242和第二调节电极单元244,使得第二调节电极单元244占满缺口区10c底侧边缘的触控区,且第二原定电极单元242和第二调节电极单元244的高度不同。该实施例对应的缺口区10c的不同高度情况,具体如以上方法实施例介绍,此不赘述。
参见图8,又一实施例中,触控电极板100d开设两个缺口区10d和10e,分别位于触控电极板的顶部和底部,且底部的缺口区10e区的两侧也形成触控区20d的一部分。其中,底部位置的缺口区10e用于设置一些元器件,或者开设功能孔,例如按键、导航键、充电孔、出音孔、耳机线连接孔等。
参见图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组件200,其包括触控芯片30、如以上各实施例所描述的触控电极板,如图4-8所示的100、100a、100b、100c和100d中的一个,以及电性连接触控芯片30与第一、第二电极单元22、24的引线40。触控电极板100的触控区20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摸指令,触控芯片30用于接收触摸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反馈。
参见图1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300,该终端300具有如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触控电极板,如图4-8所示的100、100a、100b、100c和100d中的一个。具体的,本申请中的终端300可以是手机、IPad、智能穿戴设备、数字音视频播放器、电子阅读器、手持游戏机和车载电子设备、数码相机、打印机以及闪存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所述触控电极板开设一缺口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在所述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构成触控电极板的触控区;
根据所述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所述缺口区的两侧的触控区被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填充;和/或
根据所述缺口区的高度至少调节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所述缺口区的底侧边缘位置被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填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且根据所有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所占的面积大小调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填满整个所述触控区,且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大小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缺口区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在所述缺口区两侧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缺口区两侧设置至少两行第一电极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缺口区的高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在所述缺口区两侧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缺口区两侧设置一行第一电极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缺口区的高度和/或宽度至少调节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所述缺口区的两侧的触控区被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填充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缺口区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行第一电极单元,且每一行电极单元均包括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一调节电极单元,使得所述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一调节电极单元占满所述缺口区两侧的触控区,且所述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一调节电极单元的宽度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板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缺口区的高度至少调节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面积,使得所述缺口区的底侧边缘位置被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填充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电极板设置多行第二电极单元,且最靠近所述缺口区的一行或多行第二电极单元设定为包括第二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二调节电极单元,使得所述第二调节电极单元占满所述缺口区底侧边缘的触控区,且所述第二原定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调节电极单元的高度不同。
7.一种触控电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板的边缘位置开设缺口区,所述触控电极板包括所述缺口区以及触控区,所述触控区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缺口区两侧,所述第二电极单元衔接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以及所述缺口区,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高度和/或宽度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电极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单元为矩形,且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单元的边长为2mm-5m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电极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行电极单元均包括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一调节电极单元,使得所述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一调节电极单元占满所述缺口区两侧的触控区,且所述第一原定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一调节电极单元的宽度不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电极板,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所述缺口区的一行第二电极单元包括第二原定电极单元和第二调节电极单元,使得所述第二调节电极单元占满所述缺口区底侧边缘的触控区,且所述第二原定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调节电极单元的高度不同。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电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缺口区,其中一个所述缺口区位于所述触控电极板的顶部,另一个所述缺口区位于所述触控电极板的底部,且底部位置的所述缺口区两侧形成所述触控区的一部分。
12.一种触控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芯片、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电极板以及电性连接触控芯片与第一、第二电极单元的引线。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电极板。
CN201711066992.8A 2017-11-01 2017-11-01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Active CN1077977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6992.8A CN107797705B (zh) 2017-11-01 2017-11-01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6992.8A CN107797705B (zh) 2017-11-01 2017-11-01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7705A CN107797705A (zh) 2018-03-13
CN107797705B true CN107797705B (zh) 2019-09-20

Family

ID=6154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6992.8A Active CN107797705B (zh) 2017-11-01 2017-11-01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77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5923B (zh) * 2018-06-11 2023-1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19237943A1 (zh) * 2018-06-11 2019-1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9445633B (zh) * 2018-10-29 2023-04-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03596A (zh) * 2020-05-20 2021-11-2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92750U (zh) * 2016-08-29 2017-06-30 贵州乾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612B (zh) * 2014-05-07 2016-08-2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模组、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92750U (zh) * 2016-08-29 2017-06-30 贵州乾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7705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7705B (zh)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CN102541440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18195B (zh) 应用程序的显示调整方法及装置
DE202014011193U1 (de) Mobiles Endgerät
CN108549513A (zh) 应用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731099B (zh) 终端、显示屏、以及控制显示屏显示的方法
CN102780793A (zh) 兼容内置天线与外置天线功能的移动终端
CN107741871B (zh) 终端、显示屏、以及控制显示屏显示的方法
CN104076965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243831A (zh) 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拍摄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210858A (zh) 一种终端界面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DE112013002667T5 (de) Anzeigesteuervorrichtung und zugehöriges Steuerverfahren
CN108389159A (zh) 一种畸变校正方法及终端
CN10837651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507520A (zh) 终端、显示屏、以及控制显示屏显示的方法
CN111146359A (zh) 柔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A2594148A1 (en) User interface screen spotlight effect
CN107507519A (zh) 终端、显示屏、以及控制显示屏显示的方法
CN107741870A (zh) 终端、显示屏、以及控制显示屏显示的方法
CN107678720B (zh) 终端、显示屏、以及控制显示屏显示的方法
WO2020038075A1 (zh) 显示屏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607629B (zh) 一种多媒体文件播放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5373373A (zh) 一种快速生成图标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28173A (zh) 一种开机图片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2915190B (zh) 一种显示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