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91502U -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91502U
CN206291502U CN201621380975.2U CN201621380975U CN206291502U CN 206291502 U CN206291502 U CN 206291502U CN 201621380975 U CN201621380975 U CN 201621380975U CN 206291502 U CN206291502 U CN 206291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oil
conduction oil
nitrogen
knockout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809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利明
郭世旭
曹长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zech Flag Mark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zech Flag Mark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zech Flag Mark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zech Flag Mark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809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91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91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915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包括油液循环机构、油液缓冲机构、收集机构和氮气保护机构;油液循环机构、油液缓冲机构和收集机构依次连通;氮气保护机构包括多个氮气设备,所有的氮气设备均通过气体输送管向油液循环机构内输送氮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所有的氮气设备向油液循环机构内输送氮气,并与油液循环机构内的导热油混合,使得导热油的液位逐渐上升,将油液循环机构内的低温挥发份排入收集机构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和导热油分离的目的,避免了导热油的闪点温度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类有机热载炉、或者导热油炉系统中,在经过长时间运行后,一些低温挥发份在升温或运行过程中从导热油循环中分离,随着低温挥发份的浓度越来越高,导热油的闪点温度也相应地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路出现泄漏情况,将不可避免造成火灾事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通过所有的氮气设备向油液循环机构内输送氮气,并与油液循环机构内的导热油混合,使得导热油的液位逐渐上升,将油液循环机构内的低温挥发份排入收集机构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和导热油分离的目的,避免了导热油的闪点温度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包括油液循环机构、油液缓冲机构、收集机构和氮气保护机构;所述油液循环机构、所述油液缓冲机构和所述收集机构依次连通;所述氮气保护机构包括多个氮气设备,所有的所述氮气设备均通过气体输送管向所述油液循环机构内输送氮气。
通过所有的氮气设备向油液循环机构内输送氮气,并与油液循环机构内的导热油混合,使得导热油的液位逐渐上升,将油液循环机构内的低温挥发份排入收集机构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和导热油分离的目的,避免了导热油的闪点温度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油液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罐、高位油罐和低位油罐;所述油液循环机构、所述缓冲罐、所述高位油罐和所述低位油罐依次连通,所述缓冲罐的垂直高度<所述高位油罐的垂直高度,所述低位油罐上设有排气口。
通过在高位油罐和油液循环机构之间设置缓冲罐,缓冲罐内充满导热油,避免了缓冲罐内的高温导热油与空气接触,从而避免了缓冲罐中的导热油因油温高而被空气氧化,高温导热油在缓冲罐内进行降温,降低了进入高位油罐的导热油的温度,避免了高位油罐中的导热油因油温高而被空气氧化,避免了导热油的品质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输送管包括气体输送主管道和多个气体分布管道,所有的所述气体分布管道水平设置在所述高位油罐的底部,且任意一个所述气体分布管道上均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所有的所述气体分布管道通过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和所述氮气设备连通,便于气体分布管道维修、拆卸及安装。氮气通过排气孔进入到高位油罐内,并与高位油罐内的导热油混合,使得导热油的液位逐渐上升,将导热油上方的气态的低温挥发份经溢流管排入分离罐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和导热油分离的目的,避免了导热油的闪点温度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的顶部向上弯折形成倒U形,实现了防止高位油罐内的导热油流入氮气保护机构的目的;
所有的所述气体分布管道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气体分布管道上的所述排气孔交错排布,使得气体分布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有的所述氮气设备并联连接,任意一个所述氮气设备均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连通,实现了氮气设备的独立操作,互不干扰。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上由所述氮气设备向所述高位油罐的方向依次设有减压阀、流量调节阀、单向阀、流量计和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分离罐和收集罐,所述高位油罐、所述分离罐和所述收集罐依次连通,所述分离罐和所述低位油罐连通,所述分离罐上设有液位开关。在所述分离罐内,随着温度的降低,低温挥发份由气态冷却为液态,液态的低温挥发份流入收集罐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分离、收集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高位油罐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分离罐的进口连通;所述分离罐的第一出口通过电磁阀和所述收集罐连通;所述分离罐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低位油罐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低位油罐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分离罐的进口,并伸至所述分离罐的底部;低温挥发份被输送至分离罐的底部,在分离罐的底部低温挥发份由气态冷却为液态,液态的低温挥发份流入收集罐内,残余的低温挥发份被后进入分离罐的导热油覆盖,避免了低温挥发份经第二管道的一端进入低位油罐内。
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穿过所述分离罐的第二出口,并伸至所述分离罐的顶部,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低位油罐的进口,并伸至所述低位油罐的底部。高温导热油被输送至低位油罐的底部,低位油罐已有的导热油将高温导热油与空气隔绝,从而避免了高温导热油因油温高而被空气氧化。
进一步的,还包括注油泵,所述高位油罐和所述低位油罐通过所述注油泵循环连通,注油泵向高位油罐内输送导热油,从而保证了高位油罐内导热油的储油量;所述高位油罐和所述低位油罐均与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连通,使得含有氮气的导热油能够进入油液循环机构内,而且氮气也能够起到冲洗高粘度导热油的目的,而且氮气也能够将导热油和空气隔离,起到防止导热油被氧化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高位油罐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连通,所述低位油罐通过第三控制阀与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所有的氮气设备向油液循环机构内输送氮气,并与油液循环机构内的导热油混合,使得导热油的液位逐渐上升,将油液循环机构内的低温挥发份排入收集机构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和导热油分离的目的,避免了导热油的闪点温度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位油罐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1-油气分离器;12-循环油泵;13-油炉;14-使用单元;21-缓冲罐;22-高位油罐;23-低位油罐;231-排气口;31-分离罐;311-分离罐的进口;312-分离罐的第一出口;313-分离罐的第二出口;32-收集罐;33-液位开关;34-电磁阀;35-第一管道;36-第二管道;41-氮气设备;42-气体输送管;421-气体输送主管道;422-气体分布管道;4221-排气孔;43-第一控制阀;44-减压阀;45-流量调节阀;46-单向阀;47-流量计;48-压力表;5-溢流管;6-注油泵;7-第二控制阀;8-第三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包括油液循环机构、油液缓冲机构、收集机构和氮气保护机构;所述油液循环机构、所述油液缓冲机构和所述收集机构依次连通;所述氮气保护机构包括多个氮气设备41,所有的所述氮气设备41均通过气体输送管42向所述油液循环机构内输送氮气。
通过所有的氮气设备41向油液循环机构内输送氮气,并与油液循环机构内的导热油混合,使得导热油的液位逐渐上升,将油液循环机构内的低温挥发份排入收集机构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和导热油分离的目的,避免了导热油的闪点温度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气体输送管42包括气体输送主管道421和多个气体分布管道422,所有的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水平设置在所述高位油罐22的底部,且任意一个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上均开设有多个排气孔4221,所有的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通过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421和所述氮气设备41连通。氮气通过排气孔4221进入到高位油罐22内,并与高位油罐22内的导热油混合,使得导热油的液位逐渐上升,将导热油上方的气态的低温挥发份经溢流管5排入分离罐31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和导热油分离的目的,避免了导热油的闪点温度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
其中,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421的顶部向上弯折形成倒U形,实现了防止高位油罐22内的导热油流入氮气保护机构的目的。
所有的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上的所述排气孔4221交错排布,使得气体分布更加均匀。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有的所述氮气设备41并联连接,任意一个所述氮气设备41均通过第一控制阀43与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421连通,实现了氮气设备41的独立操作,互不干扰。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421上由所述氮气设备41向所述高位油罐22的方向依次设有减压阀44、流量调节阀45、单向阀46、流量计47和压力表48。氮气设备41为氮气罐。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打开一个或几个氮气罐向高位油罐22输送氮气,当某一个或几个氮气罐内没有氮气时,再打开其他的氮气罐继续向高位油罐22输送氮气,保证了氮气保护机构能够连续向高位油罐22输送氮气。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分离罐31和收集罐32,所述高位油罐22、所述分离罐31和所述收集罐32依次连通,所述分离罐31和所述低位油罐23连通,所述分离罐31上设有液位开关33。在所述分离罐31内,随着温度的降低,低温挥发份由气态冷却为液态,液态的低温挥发份流入收集罐32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分离、收集的目的。
其中,所述高位油罐22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5与所述分离罐的进口311连通;所述分离罐的第一出口312通过电磁阀34和所述收集罐32连通;所述分离罐的第二出口313通过第一管道35与所述低位油罐23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35通过第二管道36与所述低位油罐23连通。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溢流管5的一端穿过所述分离罐的进口311,并伸至所述分离罐31的底部;低温挥发份被输送至分离罐31的底部,在分离罐31的底部低温挥发份由气态冷却为液态,液态的低温挥发份流入收集罐32内,残余的低温挥发份被后进入分离罐31的导热油覆盖,避免了低温挥发份经第二管道36的一端进入低位油罐23内,有效防止分离出的低温挥发份再次进入高位油槽,进而再次进入油液循环系统。
所述第一管道35的一端穿过所述分离罐的第二出口313,并伸至所述分离罐31的顶部,所述第一管道3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低位油罐23的进口,并伸至所述低位油罐23的底部。高温导热油被输送至低位油罐23的底部,低位油罐23已有的导热油将高温导热油与空气隔绝,从而避免了高温导热油因油温高而被空气氧化。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油液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罐21、高位油罐22和低位油罐23;所述油液循环机构、所述缓冲罐21、所述高位油罐22和所述低位油罐23依次连通,所述缓冲罐21的垂直高度<所述高位油罐22的垂直高度,所述低位油罐23上设有排气口231。通过在高位油罐22和油液循环机构之间设置缓冲罐21,缓冲罐21内充满导热油,避免了缓冲罐21内的高温导热油与空气接触,从而避免了缓冲罐21中的导热油因油温高而被空气氧化,高温导热油在缓冲罐21内进行降温,降低了进入高位油罐22的导热油的温度,避免了高位油罐22中的导热油因油温高而被空气氧化,避免了导热油的品质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在此过程中,夹带高温导热油的气体以及较低挥发温度的组分从排气口231排向大气。
所述低位油罐23的容积>所述高位油罐22的容积,能够为保护装置提供足够的导热油,保证了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提高了保护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其中,还包括注油泵6,所述高位油罐22和所述低位油罐23通过所述注油泵6循环连通,注油泵6向高位油罐22内输送导热油,从而保证了高位油罐22内导热油的储油量;所述高位油罐22和所述低位油罐23均与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连通,优选地,所述高位油罐22通过第二控制阀7与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连通,所述低位油罐23通过第三控制阀8与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连通。使得含有氮气的导热油能够进入油液循环机构内,并与整套装置内的导热油充分混合,并逐渐将原来的导热油(高挥发份)置换,导致高挥发份导热油通过膨胀管路进入缓冲罐21,进而进入高位油罐22,使得低温挥发份在高位油罐22中分离出来。
而且氮气也能够起到冲洗高粘度导热油的目的,而且氮气也能够将导热油和空气隔离,起到防止导热油被氧化的目的。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油液循环机构包括油气分离器11、循环油泵12、油炉13和使用单元14,所述油气分离器11、所述循环油泵12、所述油炉13和所述使用单元14循环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11分别与所述缓冲罐21和所述高位油罐22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所述油气分离器11、所述循环油泵12、所述油炉13和所述使用单元14构成了循环体系,导热油在升温的过程中因热膨胀而增加体积,一些低温挥发份在升温或运行过程中挥发,与携带大量的高温导热油的气体一起径缓冲罐21进入高位油罐22内,部分夹带高温导热油的气体以及较低挥发温度的组分可以从排气口231排向大气;但是,当经过长时间运行后,随着低温挥发份的浓度越来越高,导热油的闪点温度也相应地降低,就需要对低温挥发份进行分离。
此时,启动氮气保护机构,打开第一控制阀43,使得氮气设备41内的氮气依次经过第一控制阀43、减压阀44、流量调节阀45、单向阀46、流量计47和压力表48,向高位油罐22内输送氮气,氮气通过排气孔4221进入到高位油罐22内,并与高位油罐22内的导热油混合,使得导热油的液位逐渐上升,将导热油上方的气态的低温挥发份经溢流管5输送至分离罐31的底部,在分离罐31的底部低温挥发份由气态冷却为液态,液态的低温挥发份经第一管道35流入收集罐32内,实现了将低温挥发份和导热油分离的目的,避免了导热油的闪点温度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
分离罐31的底部残余的低温挥发份被后进入分离罐31的导热油覆盖,避免了低温挥发份经第二管道36的一端进入低位油罐23内,有效防止分离出的低温挥发份再次进入高位油槽,进而再次进入油液循环系统。随着分离罐31内导热油的上升,当分离罐31内的导热油的液位高于第二管道36的一端时,导热油经第二管道36流入所述低位油罐23的底部,低位油罐23已有的导热油将高温导热油与空气隔绝,从而避免了高温导热油因油温高而被空气氧化。
当高位油罐22内的导热油低于最低油位时,注油泵6打开,注油泵6将低位油罐23内的导热油注入高位油罐22内,保证了高位油罐22内的导热油的储量。
导热油在降温的过程中因冷却而缩小体积,可以通过注油泵6将低位油罐23内的导热油输送至高位油罐22,再经第二控制阀7将高位油罐22内的导热油输送至油液循环机构;也可以打开第三控制阀8,将低位油罐23直接输送至油液循环机构,保证了油液循环机构的正常运转,并与整套装置内的导热油充分混合。
在此过程中,进入高位油罐22的氮气,与导热油进行混合,并经由管路进入循环系统,并最终与系统中的导热油充分混合。新进入系统的导热油将逐渐置换原来的导热油(高挥发份),导致高挥发份导热油通过膨胀管路进入缓冲罐21,进而进入高位油罐22。为了更好地将低温挥发份从高位油罐22中分离出来,因此高位油罐22应维持在高温状态,以保证低温挥发份在高温下变成气态并析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液循环机构、油液缓冲机构、收集机构和氮气保护机构;所述油液循环机构、所述油液缓冲机构和所述收集机构依次连通;
所述氮气保护机构包括多个氮气设备(41),所有的所述氮气设备(41)均通过气体输送管(42)向所述油液循环机构内输送氮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罐(21)、高位油罐(22)和低位油罐(23);所述油液循环机构、所述缓冲罐(21)、所述高位油罐(22)和所述低位油罐(23)依次连通,所述缓冲罐(21)的垂直高度<所述高位油罐(22)的垂直高度,所述低位油罐(23)上设有排气口(2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送管(42)包括气体输送主管道(421)和多个气体分布管道(422),所有的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水平设置在所述高位油罐(22)的底部,且任意一个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上均开设有多个排气孔(4221),所有的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通过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421)和所述氮气设备(4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421)的顶部向上弯折形成倒U形;
所有的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等间距设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气体分布管道(422)上的所述排气孔(4221)交错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氮气设备(41)并联连接,任意一个所述氮气设备(41)均通过第一控制阀(43)与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421)连通,所述气体输送主管道(421)上由所述氮气设备(41)向所述高位油罐(22)的方向依次设有减压阀(44)、流量调节阀(45)、单向阀(46)、流量计(47)和压力表(48)。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分离罐(31)和收集罐(32),所述高位油罐(22)、所述分离罐(31)和所述收集罐(32)依次连通,所述分离罐(31)和所述低位油罐(23)连通,所述分离罐(31)上设有液位开关(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油罐(22)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5)与所述分离罐的进口(311)连通;所述分离罐的第一出口(312)通过电磁阀(34)和所述收集罐(32)连通;所述分离罐的第二出口(313)通过第一管道(35)与所述低位油罐(23)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35)通过第二管道(36)与所述低位油罐(2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5)的一端穿过所述分离罐的进口(311),并伸至所述分离罐(31)的底部;
所述第一管道(35)的一端穿过所述分离罐的第二出口(313),并伸至所述分离罐(31)的顶部,所述第一管道(3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低位油罐(23)的进口,并伸至所述低位油罐(23)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油泵(6),所述高位油罐(22)和所述低位油罐(23)通过所述注油泵(6)循环连通,所述高位油罐(22)和所述低位油罐(23)均与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油罐(22)通过第二控制阀(7)与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连通,所述低位油罐(23)通过第三控制阀(8)与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连通。
CN201621380975.2U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91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0975.2U CN206291502U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0975.2U CN206291502U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91502U true CN206291502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103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8097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91502U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9150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6285A (zh) * 2018-10-25 2019-02-15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电力承装分公司 变压器
CN109346286A (zh) * 2018-10-25 2019-02-15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电力承装分公司 设避震脚的变压器
CN114950325A (zh) * 2022-06-22 2022-08-30 浙江正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导热油加热系统中的导热油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6285A (zh) * 2018-10-25 2019-02-15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电力承装分公司 变压器
CN109346286A (zh) * 2018-10-25 2019-02-15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电力承装分公司 设避震脚的变压器
CN109346285B (zh) * 2018-10-25 2023-11-24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电力承装分公司 变压器
CN109346286B (zh) * 2018-10-25 2024-03-05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电力承装分公司 设避震脚的变压器
CN114950325A (zh) * 2022-06-22 2022-08-30 浙江正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导热油加热系统中的导热油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91502U (zh)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CN205979174U (zh) 一种适合大流量大范围气油比的油气混输结构
CN105239993A (zh) 一种橇装油气田井口高压油、气、水、固四相分离计量装置
CN110886600A (zh) 一种井场返排液处理一体化集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37224B (zh) 一种voc尾气水封装置及水封方法
CN204767789U (zh) 真空离心滤油机
CN2851810Y (zh) 大环状掺输集输系统
CN203963499U (zh)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
CN204342756U (zh) 页岩气丛井橇装集成处理装置
CN203879554U (zh) 火力发电厂轴封加热器三级水封装置
CN206176734U (zh) 一种新型导热油炉系统的排气及分离装置
CN206828445U (zh) 采用联合循环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系统
CN202762414U (zh) 乙二醇再生装置
CN207894049U (zh) 导热油净化装置以及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6803490U (zh) 热载体导热油节能装置
CN211115952U (zh) 一种井场返排液处理一体化集成装置
CN104075113B (zh)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697172B (zh) 导热油大型化负压短路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CN201991763U (zh) 煤矿用井下瓦斯抽放泵冷却系统
CN203671581U (zh) 锅炉给水泵防汽蚀装置
CN103062900A (zh) 一种防止排气时喷油的导热油循环系统
CN206420151U (zh) 一种新型导热油排气防氧化保护装置
CN201582558U (zh) 中间站热泵站旁接油罐系统
CN204458189U (zh) 一种油井伴生热水发电系统
CN107238072B (zh) 回热式真空除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