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90399U - 充气泵 - Google Patents

充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90399U
CN206290399U CN201621431419.3U CN201621431419U CN206290399U CN 206290399 U CN206290399 U CN 206290399U CN 201621431419 U CN201621431419 U CN 201621431419U CN 206290399 U CN206290399 U CN 206290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air
cylinder
motor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14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4314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90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90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90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机芯,充气泵机芯包括电机、气缸及气缸缸头,电机尾部固定有用于散热冷却的风叶,风叶是采用离心风叶部件,并另有用来形成风道的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固定后形成内腔,内腔中间部位形成用来限位固定电机的限位部,风道下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与气缸缸头充气口配合的配合进气口和独立进气口,风道上部是与风叶配合的出风口,风道下部的配合进风口和独立进气口与风道上部的出气口形成了倒T字形风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散热效果好,有效解决了传统充气泵散热效果差、不能长时间工作的问题,使得充气泵的气泵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确保充气泵可长时间工作,同时使电机效率稳定,工作寿命增长。

Description

充气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轮胎等进行充气的充气泵。
背景技术
充气泵又叫打气机、打气泵、充气机,通过马达的运转来工作,是一种充气工具。充气泵的工作原理:马达运转,抽气时,连通器的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气筒,而向轮胎中打气时,阀门又被气筒内的气压关闭,气体就进入了轮胎中。充气泵的应用领域很广,涉及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皮球、橡皮船等。
传统的充气泵采用轴流式风叶,其空气是向上运动的,使得绝大部分空气被电机阻挡了,这样使得充气泵缸头部分得不到很好的冷却,效率不高,充气泵温度过高,使用寿命缩短。
充气泵发热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活塞往复运动时与缸体之间的高频摩擦,其发热部位为缸体部分;二、压缩空气的过程是放热过程,任何物质经过压缩都会放出热量,其发热部位为缸体部分;三、电机在高速高负荷下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其发热部位为电机部分。以上三种发热中发热量最高的是第一种,其次是第二种,最少的是第三种,因此,合理分配散热系统的顺序应该是一、二、三,第一和第二的发热部位都为缸体部分,所以应重点冷却缸体部分,其次为电机部分。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充气泵冷却注重在电机上,一般是采用在电机上加个普通的轴流式风叶,安装在电机的尾部向前端吹风,风叶的绝大部分轴向面积都被电机阻挡了,只有极少的风冷却缸头部分的靠近电机面的位置,如图5所示,而远电机侧的缸体则无法冷却,很难达到发热与散热平衡,气泵温度持续上升,所以无法长时间工作,且高温对电机的影响很大,温度越高电机的效率就越低,所以冷却电机不能起到好的冷却效果,使得充气泵的使用寿命大为缩短。
另查专利文献也有很多文献报道,如专利号为ZL2011100893991.1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气泵,其包括有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包括有支架,支架由前支架、后支架,两者组合成桶形,电机的定子悬挂设置于壳体的支架内,且转子的一端还设置有风扇,风扇转动时所吸入的全部气流经过定子和支架之间,所述的气流直接从机壳的后部吸入,进入电机后部的空腔,其中风扇外还设置有蜗壳,以使得风扇形成涡流式风道;就存在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散热效果好的充气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机芯,其中充气泵机芯包括电机、气缸及气缸缸头,电机的机芯尾部固定有用于散热冷却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是采用离心风叶部件,并另有用来形成风道的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固定后形成内腔,内腔中间部位形成用来限位固定电机的限位部,风道下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与气缸缸头充气口配合的配合进气口和独立进气口,风道上部是与风叶配合的出风口,风道下部的配合进风口和独立进气口与风道上部的出气口形成了倒T字形风道。
作为改进,所述充气泵机芯呈倒L字形,电机布置在纵向方向上,气缸及气缸缸头布置在电机下方的横向方向上,传动机构设置在电机过渡到气缸的过渡空间上。
作为改进,所述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后在上部形成供电机置入的纵向圆筒形结构,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后在下部形成供气缸及气缸缸头置入的横向圆筒形结构,限位部设置在风道的内壁位于纵向圆筒形结构和横向圆筒形结构的交界位置。
再改进,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中间部位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及侧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开有与电机配合的半圆弧形限位孔,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固定后,在限位部形成完整的供电机限位固定的限位孔。
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风叶部件设置在出风口的上方,离心风叶部件的中心与电机轴相连接。
最后,所述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采用卡接对合固定或者采用超声波焊接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风叶采用离心风叶部件,设置倒T字形风道,使充气泵机芯在工作的同时离心风叶工作,使空气从左右二个进风口进入风道,再分别从缸头外侧和缸头内侧流向缸体,然后经过电机,再经风道从出风口排出,使气泵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温度,大大增加冷却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散热效果好,有效解决了传统充气泵散热效果差、不能长时间工作的问题,从而使得充气泵的气泵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使充气泵可长时间工作,同时使电机的效率稳定,工作寿命增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改进前传统的充气泵的散热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机芯1、用于散热的风叶以及用来形成风道的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其中充气泵机芯1呈倒L字形,包括电机11、气缸13及气缸缸头12,电机11布置在纵向方向上,气缸13及气缸缸头12布置在电机11下方的横向方向上,传动机构14设置在电机11过渡到气缸13的过渡空间上,风叶采用离心风叶部件2,离心风叶部件2安装在电机11的机芯尾部,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采用超声波焊接固定,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对合固定后形成内腔,内腔中间部位形成用来限位固定电机1的限位部,风道下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与气缸缸头12充气口配合的配合进气口5和独立进气口6,风道上部是与离心风叶部件2配合的出风口7,风道下部的配合进风口5和独立进气口6和风道上部的出气口7形成了倒T字形风道9;离心风叶部件2设置在出风口7的上方,离心风叶部件2的中心与电机轴相连接;另外,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对合后在上部形成供电机11置入的纵向圆筒形结构,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对合后在下部形成供气缸13及气缸缸头12置入的横向圆筒形结构,限位部设置在风道的内壁位于纵向圆筒形结构和横向圆筒形结构的交界位置,限位部包括设置在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中间部位的第一限位板41和第二限位板42及连接它们侧板44,第一限位板41和第二限位板42上开有与电机11配合的半圆弧形限位孔43,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对合固定后,在限位部形成完整的供电机11限位固定的限位孔。
工作原理为:充气泵机芯1在工作的同时离心风叶部件2工作,使空气从配合进气口5和独立进气口6进入风道,冷空气分别从气缸缸头12外侧和气缸缸头12内侧流向电机11,再经过风道从出风口7排出,这种倒T字形风道9的设计使冷空气先冷却发热量较大的气缸缸头12外侧和发热量最大的气缸13外侧再流向电机11部分,这种科学合理的冷却分配使冷却的效率大为提高,使充气泵的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温度,温度不再上升.使充气泵可长时间工作,且较低的平衡的温度使电机的效率稳定,工作寿命增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机芯,其中充气泵机芯包括电机、气缸及气缸缸头,电机的机芯尾部固定有用于散热冷却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是采用离心风叶部件,并另有用来形成风道的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固定后形成内腔,内腔中间部位形成用来限位固定电机的限位部,风道下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与气缸缸头充气口配合的配合进气口和独立进气口,风道上部是与风叶配合的出风口,风道下部的配合进风口和独立进气口与风道上部的出气口形成了倒T字形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机芯呈倒L字形,电机布置在纵向方向上,气缸及气缸缸头布置在电机下方的横向方向上,传动机构设置在电机过渡到气缸的过渡空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后在上部形成供电机置入的纵向圆筒形结构,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后在下部形成供气缸及气缸缸头置入的横向圆筒形结构,限位部设置在风道的内壁位于纵向圆筒形结构和横向圆筒形结构的交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中间部位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及侧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开有与电机配合的半圆弧形限位孔,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固定后,在限位部形成完整的供电机限位固定的限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叶部件设置在出风口的上方,离心风叶部件的中心与电机轴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采用卡接对合固定或者采用超声波焊接连接固定。
CN201621431419.3U 2016-12-23 2016-12-23 充气泵 Active CN206290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1419.3U CN206290399U (zh) 2016-12-23 2016-12-23 充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1419.3U CN206290399U (zh) 2016-12-23 2016-12-23 充气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90399U true CN206290399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153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1419.3U Active CN206290399U (zh) 2016-12-23 2016-12-23 充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903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029A (zh) * 2018-12-14 2019-05-10 宁波市亿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气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029A (zh) * 2018-12-14 2019-05-10 宁波市亿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气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99428U (zh) 一种压缩机用螺杆主机
CN107313923B (zh) 一种空压机
CN113339285A (zh) 一种燃料电池离心空压机及燃料电池系统
CN102135104A (zh) 涡轮压缩机
CN206290399U (zh) 充气泵
CN209593157U (zh) 一种油冷电机壳
CN102035303A (zh) 变频发电机组内部的冷却系统
CN206280281U (zh) 充气泵
CN112943436A (zh) 一种风道式冷却变频机组及其布局方法
CN219643715U (zh) 发电机双风道散热结构
CN103807169B (zh) 涡旋式压缩机主机
CN20931360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机壳
CN202148999U (zh) 新型摇摆式无油空气压缩机
CN206004475U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电机
CN211082202U (zh) 一种空压机箱体及带有该箱体的空压机
CN212130731U (zh) 一种节能型空压机
CN201985723U (zh) 一种高压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机设备
CN208236641U (zh) 一种半封闭立式螺杆制冷压缩机
EP3018350B1 (en) Low backpressure rotary compressor
CN206503744U (zh) 一种散热风量大的静音破壁料理机
CN202555841U (zh) 一种节能型电主轴的冷却盖
CN202326258U (zh) 一种立式螺杆压缩机的电机排气冷却装置
CN112628123A (zh) 一种空压机箱体及带有该箱体的空压机
CN218971367U (zh) 一种去金属化的直流无刷无油压缩机
CN201869025U (zh) 变频发电机组内部的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