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9632U - 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9632U
CN206289632U CN201621382027.2U CN201621382027U CN206289632U CN 206289632 U CN206289632 U CN 206289632U CN 201621382027 U CN201621382027 U CN 201621382027U CN 206289632 U CN206289632 U CN 206289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hrowing
bracket
oblique
replacemen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820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小辉
赵华
栗升卫
高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820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9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9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96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包括底部牛腿、顶部牛腿以及斜抛撑,所述底部牛腿预埋在建筑底板内,所述顶部牛腿设置在建筑的既有围檩外侧,所述斜抛撑设置在顶部牛腿与底部牛腿之间,并连接于所述顶部牛腿和所述底部牛腿。所述顶部牛腿和底部牛腿侧面设置有预埋钢板,斜抛撑即与该预埋钢板焊接连接;相邻两个斜抛撑之间焊接有双拼槽钢,增强斜抛撑的整体稳定性。上述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施工简单,增大地下室土方的回填作业面,且可在使用后进行回收。

Description

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基坑工程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基坑换撑也成为当前建筑施工的重点问题。现阶段基坑换撑采用传统钢筋混凝土换撑梁作为传力带,需要在结构板面施工时将该钢筋混凝土换撑梁对撑在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该换撑梁作业工作量大,势必影响到施工工期。并且,由于基坑支护桩间距大多为1m~2m之间,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换撑梁做传力带,则会造成换撑梁间隙过小,不利于地下室土方回填,从而无法保证回填土方的施工质量。另外,传统钢筋混凝土换撑梁作为传力带所使用的材料无法回收,不符合国家绿色施工的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钢筋混凝土换撑梁的施工工作量大,换撑梁间隙小,不利于地下室土方回填,以及传统换撑梁的材料无法回收利用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包括底部牛腿、顶部牛腿以及斜抛撑,所述底部牛腿预埋在需施工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建筑底板内,所述顶部牛腿设置在需施工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建筑的既有围檩外侧,所述斜抛撑设置在顶部牛腿与底部牛腿之间,并连接于所述顶部牛腿和所述底部牛腿。
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改进在于,所述底部牛腿侧面设置有底部预埋钢板,所述斜抛撑与该底部牛腿侧面的底部预埋钢板满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部牛腿侧面设置有顶部预埋钢板,该顶部预埋钢板通过钢筋与既有围檩的纵筋焊接,所述斜抛撑与所述顶部牛腿侧面的顶部预埋钢板满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个斜抛撑之间焊接连接有双拼槽钢,由于斜抛撑的长度角度,通过该双拼槽钢保证斜抛撑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双拼槽钢包括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焊接连接在相邻两个斜抛撑的上侧,所述第二槽钢焊接连接在与第一槽钢对应的相邻两个斜抛撑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既有围檩上侧设置有一新建围檩,该新建围檩与顶部牛腿相互连接且为一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抛撑与需施工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建筑外墙的交接位置处设置有止水片,防止该交接处建筑的结构出现漏水、渗水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通过在建筑底板和既有围檩之间设置斜抛撑来进行基坑的换撑,相对传统钢筋混凝土换撑梁的基坑换撑更加简单方便,并且可以大大缩短工期,节约项目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底部牛腿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顶部牛腿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底部预埋钢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双拼槽钢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双拼槽钢B-B剖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止水片的正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包括底部牛腿20、顶部牛腿30以及斜抛撑40。所述底部牛腿20预埋在需施工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建筑底板12内,所述顶部牛腿30设置在需施工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建筑的既有围檩14外侧,所述斜抛撑40设置在顶部牛腿30与底部牛腿20之间,并连接顶部牛腿30和底部牛腿20,较佳地,斜抛撑40为型钢。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浇筑建筑的底板12前,在该底板12内预埋底部牛腿20,结合图4,该底部牛腿20侧面设置有底部预埋钢板22,所述斜抛撑40即与该底部预埋钢板22满焊连接,较佳地,底部预埋钢板22的厚度为16mm。为方便斜抛撑40的施工,底部牛腿20施工时,该底部牛腿20的安装位置需确保斜抛撑40与建筑的内支撑梁错开。
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该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需要预埋件,而既有围檩14已完成施工,无法对该既有围檩14施工预埋件,因此需施工一新建围檩50。顶部牛腿30施工时,先将既有围檩14的顶面及侧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在该既有围檩14的顶部重新施工一新建围檩50,该新建围檩50侧面预埋一顶部牛腿30,所述顶部牛腿30位于既有围檩14的外侧。所述顶部牛腿30浇筑前,需在该顶部牛腿30侧面施工顶部预埋钢板32,较佳地,顶部预埋钢板32的厚度为16mm,所述顶部预埋钢板32的设置与底部预埋钢板22的设置方式类似。所述新建围檩50通过植筋501与建筑的每个支护桩16连接,所述顶部预埋钢板32通过钢筋301与既有围檩14的纵筋(图中未示出)焊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新建围檩50的规格为800mm×800mm。
底部牛腿20和顶部牛腿30浇筑施工完成后,测量底部预埋钢板22和顶部预埋钢板32之间的实际距离,根据该测量的实际间距确定斜抛撑40的下料长度,之后通过吊装将该斜抛撑40的两端部分别与底部预埋钢板22和顶部预埋钢板32焊接固定。结合图5和图6,由于斜抛撑40的长度较大,为保证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于是在相邻两个斜抛撑40之间焊接双拼槽钢60。所述双拼槽钢60包括第一槽钢62和第二槽钢64,所述第一槽钢62设置在相邻两个斜抛撑40的上侧,并与所述相邻两个斜抛撑40的上侧面焊接,所述第二槽钢64设置在相邻两个斜抛撑40的下侧,并与第一槽钢6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槽钢与所述相邻两个斜抛撑40的下侧面焊接。由此,所述双拼槽钢60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7所示,斜抛撑40与建筑外墙18的交接位置处焊接有止水片70,在本实施例中止水片70的厚度为4mm,用来防止该连接处的建筑结构出现漏水、渗水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相较传统钢筋混凝土换撑梁具有以下优点:
1)传统钢筋混凝土换撑梁作为传力带时,该钢筋混凝土换撑梁需在结构板面施工时对撑在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而该钢筋混凝土换撑梁的施工作业工作量大,从而影响到施工工期。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的支撑体系,则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底部牛腿和顶部牛腿的施工以及斜抛撑安装,待再施工一层结构板面时便能立即进行内支撑的拆除,通过该斜抛撑换撑梁的支撑体系可大大缩短工期,节约项目成本。
2)传统钢筋混凝土作为传力带时,其采用的材料无法进行回收,不符合国家、建筑企业及地方对“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要求,而采用斜抛撑换撑梁的支撑体系时,该斜抛撑换撑梁可在使用后进行回收。
3)由于基坑支护桩间距大多为1m~2m之间,若采用传统钢筋混凝土换撑梁做传力带,则会造成换撑梁间隙过小,不利于地下室土方的回填,由此无法保证回填土方的施工质量,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时,可以增大地下室土方回填的作业面,从而保证回填土方的施工质量。
4)若施工建筑包括塔楼和裙楼,而基坑支护的内支撑梁辐射包括塔楼和裙楼的区域,若工程先施工塔楼区域,则当塔楼施工至负二层板面时已具备内支撑拆除条件,但此时裙楼区域尚未施工底板,若采用传统钢筋混凝土换撑梁作为传力带,便需等待裙楼区域地下室底板及负二层板面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塔楼和裙楼整体的内支撑拆除,从而影响到塔楼的施工进度,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则可在裙楼区域采用型钢梁作为斜抛撑,将该型钢梁斜撑在底板与内支撑梁的围檩之间,该型钢梁斜抛撑施工完成后便能进行塔楼部分的内支撑拆除,由此避免影响塔楼的施工进度。

Claims (7)

1.一种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牛腿、顶部牛腿以及斜抛撑,所述底部牛腿预埋在建筑底板内,所述顶部牛腿设置在既有围檩外侧,所述斜抛撑设置在所述顶部牛腿与所述底部牛腿之间,并连接于所述顶部牛腿和所述底部牛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牛腿侧面设置有底部预埋钢板,所述斜抛撑与所述底部牛腿侧面的底部预埋钢板满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牛腿侧面设置有顶部预埋钢板,该顶部预埋钢板通过钢筋与既有围檩的纵筋焊接,所述斜抛撑与所述顶部牛腿侧面的顶部预埋钢板满焊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斜抛撑之间焊接连接有双拼槽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拼槽钢包括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焊接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斜抛撑的上侧,所述第二槽钢焊接连接在与第一槽钢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斜抛撑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围檩上侧设置有一新建围檩,所述新建围檩与所述顶部牛腿相互连接且为一整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抛撑与建筑外墙的交接位置处设置有止水片。
CN201621382027.2U 2016-12-16 2016-12-16 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9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2027.2U CN206289632U (zh) 2016-12-16 2016-12-16 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2027.2U CN206289632U (zh) 2016-12-16 2016-12-16 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9632U true CN206289632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10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8202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9632U (zh) 2016-12-16 2016-12-16 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96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129A (zh) * 2018-12-24 2019-04-02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坑抢险快速应急斜撑及施工方法
CN114059556A (zh) * 2021-12-14 2022-02-18 深圳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的工字型斜抛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129A (zh) * 2018-12-24 2019-04-02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坑抢险快速应急斜撑及施工方法
CN114059556A (zh) * 2021-12-14 2022-02-18 深圳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的工字型斜抛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7787B (zh) 竖井修复加固结构及修复加固施工方法
CN106854873A (zh) 一种预制拼接的沉井式停车库的工程方法及停车库
CN102011397A (zh) 混凝土模板止水咬合桩施工工艺
CN111519665A (zh) 一种地基后浇带无间隙式填封方法
CN109914472B (zh) 一种软土地区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2444143B (zh) 一种取消地下室外立面操作通道的施工方法
CN107740420A (zh) 基坑拆撑与换撑系统及方法
CN108560542A (zh) 一种废旧轮胎包覆建渣的双向增强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4264902A (zh) 钢管柱圆盘定位装置、钢管混凝土柱与桩基连接结构
CN105863042A (zh) 一种全钢结构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98900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埋式钢围檩堵头体系
CN206289632U (zh) 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CN205171528U (zh) 可回收基坑支护结构
CN110106883A (zh) 一种矫正地铁隧道水平变形的实时反馈注浆方法
CN113338361A (zh) 用于软土地层地铁施工导致上覆建筑物沉降的纠偏方法
CN203160254U (zh)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CN102220764B (zh) 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10387889A (zh) 一种用于长条形深基坑的连拱式基坑支护方法
CN204326080U (zh) 一种紧邻已有建筑物基坑维护结构
CN217150275U (zh) 一种高水位软弱地基基坑支护装置
CN206346193U (zh)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预制拼装式钢护壁
CN206829147U (zh) 一种组合式型钢、注浆钢管斜支撑基坑围护结构
CN206189456U (zh) 一种三舱管廊
CN211172006U (zh) 前置式桩抛撑支护结构
CN108547286A (zh)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预制导向槽结构及导向槽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