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44769U - 一种种曲培养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种曲培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44769U
CN206244769U CN201621305105.9U CN201621305105U CN206244769U CN 206244769 U CN206244769 U CN 206244769U CN 201621305105 U CN201621305105 U CN 201621305105U CN 206244769 U CN206244769 U CN 206244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oji
culture chamber
tank body
culturing machine
mold sta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051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迪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HANGRONG BREW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 Changy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 Changying filed Critical Ren Changying
Priority to CN2016213051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44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44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44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曲培养机,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具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内设置有若干曲盘,所述罐体内壁与所述培养腔的外壁间形成夹层,所述罐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夹层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以及接种装置;所述培养腔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培养腔连通的蒸汽入口和喷雾装置。该种曲培养机的密封性较好,温湿度分布较为均匀,并能够及时充分地对种曲实施干燥处理,且其操作效率较高,种曲质量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种曲培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曲培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种曲培养机。
背景技术
酱油、醋等调味品在酿造过程中,需要种曲实现对原料如豆粕、麸皮、麦粉等的分解。
现有技术中,种曲的培养通常是在曲房中进行的。虽然曲房中进行种曲培养的方式能够满足基本的工艺需要,但受其自身技术条件所限,实际应用中存在整体密封性差,易感染杂菌;环境控制效果较差,种曲培养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匀;曲房内部无法实施干燥,使种曲的保存难度增大等诸多缺陷,严重制约了整个种曲培养工艺效果,导致最终做出的种曲质量较差,给后续相关酿造工艺的实施造成不利影响,且曲房培养的工作量较大,操作过程繁琐,操作效率低下,给相关工艺的整体实施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种曲培养机,以保证种曲培养过程中的密封性和温湿度分布均匀性,并保证种曲的及时充分干燥,同时提高种曲培养的操作效率和种曲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种曲培养机,该种曲培养机的密封性较好,温湿度分布较为均匀,并能够及时充分地对种曲实施干燥处理,且其操作效率较高,种曲质量较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种曲培养机,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具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内设置有若干曲盘,所述罐体内壁与所述培养腔的外壁间形成夹层,所述罐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夹层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以及接种装置;
所述培养腔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培养腔连通的蒸汽入口和喷雾装置。
优选地,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培养腔连通的内腔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夹层连通的夹层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培养腔内设置有曲盘箱,各所述曲盘具体置于所述曲盘箱内。
优选地,各所述曲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均布于所述曲盘箱内,且相邻曲盘间形成间隙。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支座。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种曲培养机,其工作过程中,通过蒸汽入口处通入的蒸汽将曲盘上的原料蒸熟并杀菌,随后通过接种装置处通入的压缩空气将接种装置处的种子吹至曲盘上的原料处,并通过进水口向夹层内通入适量的冷水或热水,以使培养腔内温度均匀分布并保持在适宜种曲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并通过喷雾装置向培养腔内均匀喷洒适量的水雾,以使培养腔内的适度均匀分布并保持在适宜种曲生长的湿度范围内,同时通过进气口向培养腔内通入无菌压缩空气以提供种曲培养所需的氧气,待种曲培养工艺结束后,可通过进气口向培养腔内持续通入压缩空气并同时打开风机,以将培养腔内的种曲风干,从而便于种曲的保存。所述种曲培养机的整个工作过程简便高效,且种曲培养效果较好,种曲质量较高。
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温度传感器及时了解培养腔内的实时温度,以便必要时调整进水口处通入的冷水与热水比例,进而达到通过改变夹层内水温而调整培养腔内环境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种曲培养机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种曲培养机,该种曲培养机的密封性较好,温湿度分布较为均匀,并能够及时充分地对种曲实施干燥处理,且其操作效率较高,种曲质量较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种曲培养机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种曲培养机,包括罐体11,罐体11内部具有培养腔111,培养腔111内设置有若干曲盘121,罐体11内壁与培养腔111的外壁间形成夹层112,罐体11上分别设置有与夹层112连通的进水口131和出水口132,罐体11上还设置有进气口141、排气口142以及接种装置15;培养腔111内部设置有风机16,罐体11上还设置有与培养腔111连通的蒸汽入口17和喷雾装置18。
工作过程中,通过蒸汽入口17处通入的蒸汽将曲盘121上的原料蒸熟并杀菌,随后通过接种装置15处通入的压缩空气将接种装置15处的种子吹至曲盘121上的原料处,并通过进水口131向夹层112内通入适量的冷水或热水,以使培养腔111内温度均匀分布并保持在适宜种曲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并通过喷雾装置18向培养腔111内均匀喷洒适量的水雾,以使培养腔111内的适度均匀分布并保持在适宜种曲生长的湿度范围内,同时通过进气口141向培养腔111内通入无菌压缩空气以提供种曲培养所需的氧气,待种曲培养工艺结束后,可通过进气口141向培养腔111内持续通入压缩空气并同时打开风机16,以将培养腔111内的种曲风干,从而便于种曲的保存。所述种曲培养机的整个工作过程简便高效,且种曲培养效果较好,种曲质量较高。
应当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述排气口142如图所示优选地设置于罐体11的顶部,以避免排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气流倒灌现象,并保证排气过程的顺畅和高效。当然,该排气口142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如图所示,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种曲培养机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进一步地,罐体1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9。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温度传感器19及时了解培养腔111内的实时温度,以便必要时调整进水口131处通入的冷水与热水比例,进而达到通过改变夹层112内水温而调整培养腔111内环境温度的目的。
更具体地,罐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与培养腔111连通的内腔排污口113。工艺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该内腔排污口113将培养腔111内的杂质或种曲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污物排出,以保证培养腔111内的清洁卫生,保证种曲培养的无菌环境。
此外,罐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与夹层112连通的夹层排污口114。该夹层排污口114能够将处于夹层112内的杂质或污物及时排出,以保证夹层112内的清洁卫生以及夹层112内水流的通畅高效流通。
另一方面,培养腔111内设置有曲盘箱12,各曲盘121具体置于曲盘箱12内。将多个曲盘121集中置于该曲盘箱12内有助于提高多个曲盘121的批量操作效率,以便种曲培养过程中对多个曲盘统一实施相应的工艺措施。
另外,各曲盘121沿竖直方向依次均布于曲盘箱12内,且相邻曲盘121间形成间隙。该种均布并间隙布置的结构有助于保证各曲盘121上的原料能够与培养腔111内的环境充分接触,保证种曲培养过程中的氧气供应以及温湿度均匀分布效果。
进一步地,罐体11的底部设置有支座115。各支座115能够为罐体11及其相关组件提供足够的结构支撑力,保证种曲培养过程中所述种曲培养机的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应当明确,在实际应用中,若支座115为多个,则应将各支座115均布于罐体11的底部,以保证其支撑结构应力分布均匀,罐体11的支撑效果稳定可靠。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种曲培养机,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具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内设置有若干曲盘,所述罐体内壁与所述培养腔的外壁间形成夹层,所述罐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夹层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以及接种装置;所述培养腔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培养腔连通的蒸汽入口和喷雾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蒸汽入口处通入的蒸汽将曲盘上的原料蒸熟并杀菌,随后通过接种装置处通入的压缩空气将接种装置处的种子吹至曲盘上的原料处,并通过进水口向夹层内通入适量的冷水或热水,以使培养腔内温度均匀分布并保持在适宜种曲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并通过喷雾装置向培养腔内均匀喷洒适量的水雾,以使培养腔内的适度均匀分布并保持在适宜种曲生长的湿度范围内,同时通过进气口向培养腔内通入无菌压缩空气以提供种曲培养所需的氧气,待种曲培养工艺结束后,可通过进气口向培养腔内持续通入压缩空气并同时打开风机,以将培养腔内的种曲风干,从而便于种曲的保存。所述种曲培养机的整个工作过程简便高效,且种曲培养效果较好,种曲质量较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种曲培养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种曲培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具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内设置有若干曲盘,所述罐体内壁与所述培养腔的外壁间形成夹层,所述罐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夹层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以及接种装置;
所述培养腔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培养腔连通的蒸汽入口和喷雾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曲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曲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培养腔连通的内腔排污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曲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夹层连通的夹层排污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曲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内设置有曲盘箱,各所述曲盘具体置于所述曲盘箱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种曲培养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曲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均布于所述曲盘箱内,且相邻曲盘间形成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曲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支座。
CN201621305105.9U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种曲培养机 Active CN206244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5105.9U CN206244769U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种曲培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5105.9U CN206244769U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种曲培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44769U true CN206244769U (zh) 2017-06-13

Family

ID=59004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5105.9U Active CN206244769U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种曲培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447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0435A (zh) * 2016-11-30 2017-01-25 任长英 一种种曲培养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0435A (zh) * 2016-11-30 2017-01-25 任长英 一种种曲培养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33509U (zh) 智能低温储粮自动控制系统
CN206872848U (zh) 一种细胞培养箱
CN106358752A (zh) 一种小规模食用菌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
WO2020228760A1 (zh) 一种智能型层架循环履带式固态发酵设备及有氧固态发酵方法
CN205681920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出菇房
CN206244769U (zh) 一种种曲培养机
CN106350435A (zh) 一种种曲培养机
CN206078881U (zh) 一种智能高效型茶叶烘干机
CN205953972U (zh) 一种多功能通风发酵设备
CN202980054U (zh) 智能红茶发酵设备
CN206069890U (zh) 一种抗污染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05755751U (zh) 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瓶
CN105018342B (zh) 一种精确控制麸曲培养过程的锅式麸曲培养系统
CN206736118U (zh) 一种栽培菌菇培养基质初级发酵装置
CN213662848U (zh) 一种食用菌种培育装置
CN204981883U (zh) 一种精确控制麸曲培养过程的锅式麸曲培养装置
CN211746675U (zh) 一种用于普洱熟散茶微生物的杀菌设备
CN206260761U (zh) 菌种种曲机
CN204579243U (zh) 一种多功能食用菌菌丝体生产机
CN208754842U (zh) 太阳能无菌自动化多光质变温栽培种栽培装置
CN203794900U (zh) 自动控制固体菌种发酵房
CN209128412U (zh) 一种高效豆腐防污染发酵箱
CN209493565U (zh) 一种通风制曲发酵设备
CN206680474U (zh) 微生物发酵进气装置
CN206472771U (zh) 新型红茶智能发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6

Address after: 315311 No. 915, freshwater two road, Tsedong Binhai District, Cixi,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NINGBO CHANGRONG BREWING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311 No. 915 Shuishuihong Second Road, Cidong Binhai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en Changy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