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2383U - 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 - Google Patents
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32383U CN206232383U CN201621186471.7U CN201621186471U CN206232383U CN 206232383 U CN206232383 U CN 206232383U CN 201621186471 U CN201621186471 U CN 201621186471U CN 206232383 U CN206232383 U CN 2062323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car platform
- car
-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包括:登车平台、多个升降结构、多个万向轮;升降结构为X型升降支架;升降结构上设置有升降电机;登车平台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多个升降电机、多个万向轮连接;登车平台水平设置在多个升降结构的顶部;多个升降结构并排设置在登车平台的底部;多个万向轮设置在多个升降结构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利用控制面板控制多个万向轮移动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控制升降电机从而控制多个升降结构进行升降操作,从而完成自动登车工作,以便乘客借助控制面板来控制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从而完成登车行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快捷,乘客可自行操作,无需他人协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登车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
背景技术
对于行动不便的乘客而言,登车需要周围的乘客予以帮助,通常需要周围乘客抱起行动不便的乘客,并帮其移动轮椅等辅助设施;现有的辅助登车设备也多为简易的坡形结构,需要行动不便的乘客自行推动轮椅,从而完成乘车作业。
但传统的辅助登车设备结构简单,行动不便的乘客在乘车时,仍然需要借助其他乘客的帮助,并不具备良好的便利性。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将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对交通系统进行辅助,便于使得交通系统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具体包括:登车平台、多个升降结构、多个万向轮;
所述升降结构为X型升降支架;
所述升降结构上设置有升降电机;
所述登车平台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多个所述升降电机、多个所述万向轮连接;
所述登车平台水平设置在多个所述升降结构的顶部;
多个所述升降结构并排设置在所述登车平台的底部;
多个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多个所述升降结构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基于智能交通理念,将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乘客的乘车行为进行帮助,以便提升乘客的乘车舒适度;首先借助控制面板控制多个万向轮移动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控制升降电机从而控制多个升降结构进行升降操作,从而完成自动登车工作,以便行动不便的乘客借助控制面板来控制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从而完成登车行为;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使用方便快捷,乘客可自行操作,无需他人协助。
具体地,所述登车平台的边缘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多个所述升降结构的顶部连接;
所述固定框能够对登车平台的边缘进行保护,从而避免周围事物对所述登车平台发生碰撞,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优选地,所述登车平台顶面的中部设置有防滑面,以增大所述登车平台顶面的摩擦系数,进而提高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登车平台的底部滑动设置有延展台;
所述登车平台的底面设置有推动电机,所述推动电机上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延展台连接。
具体地,所述登车平台底部与所述延展台通过滑轮连接;
所述延展台伸入车门,放置在车门台阶上,车门台阶能够对所述延展台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本自动乘车平台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本自动乘车平台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操作面板、显示屏;
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升降电机、所述推动电机、多个所述万向轮无线连接;
借助所述控制器,使用者能够远程对所述升降电机、所述推动电机、多个所述万向轮进行,远程帮助使用者进行登车,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登车平台上设置有感应器;
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显示屏无线连接;
所述感应器对所述登车平台的方位进行检测,以便更好的帮助乘客进行登车。
优选地,所述感应器为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成本低廉,利用超声波检测,过程简单,检测结果准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利用控制面板控制多个万向轮移动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控制升降电机从而控制多个升降结构进行升降操作,从而完成自动登车工作,以便乘客借助控制面板来控制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从而完成登车行为;固定框能够对登车平台的边缘进行保护;防滑面增大登车平台顶面的摩擦系数,提高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安全性能;延展台提高了本自动乘车平台的稳定性;控制器能够远程远程帮助使用者进行登车;感应器对登车平台的方位进行检测,以便更好的帮助乘客进行登车;超声波传感器成本低廉,检测结果准确;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使用方便快捷,乘客可自行操作,无需他人协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升降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登车平台的仰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正视图。
图5为实施例2的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登车平台;101、固定框;102、防滑面;103、延展台;104、推动电机;105、推动杆;106、滑轮;2、升降结构;201、升降电机;202、控制面板;3、万向轮;4、控制器;401、操作面板;402、显示屏;5、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包括:登车平台1、多个升降结构2、多个万向轮3;升降结构2为X型升降支架;升降结构2上设置有升降电机201;登车平台上设置有控制面板202,控制面板202与多个升降电机201、多个万向轮3连接;登车平台1水平设置在多个升降结构2的顶部;多个升降结构2并排设置在登车平台1的底部;多个万向轮3设置在多个升降结构2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基于智能交通理念,将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乘客的乘车行为进行帮助,以便提升乘客的乘车舒适度;首先借助控制面板202控制多个万向轮3的移动速度以及转动方向,从而移动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控制面板202控制升降电机201,从而控制多个升降结构2进行升降操作,结合多个万向轮3以及多个升降结构2使得登车平台1与车辆的登车门的台阶保持在同一高度,从而完成自动登车工作,以便行动不便的乘客借助控制面板202来控制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移动和升降,从而完成登车行为;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使用方便快捷,乘客可自行操作,无需他人协助。
本实施例中,登车平台1的边缘设置有固定框101,固定框101与多个升降结构2的顶部连接;一方面,通过固定框101将登车平台1固定住,再将固定框101与多个升降结构2的顶部连接,能够起到良好的连接作用,另一方面,固定框101能够对登车平台1的边缘进行保护,从而避免周围事物对登车平台1发生碰撞,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必要时,固定框101的厚度大于登车平台1的厚度,当乘客的轮椅移动到登车平台1的边缘时,由于固定框101的厚度大于登车平台1的高度,从而避免乘客的轮椅在登车平台1上发生滑动时,发生掉落的意外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对乘客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登车平台1顶面的中部设置有防滑面102,防滑面102上设置有波纹状的防滑纹路;借助防滑面102来进一步增大登车平台1的摩擦系数,降低乘客在登车平台1上滑倒的可能,提高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登车平台1的底部滑动设置有延展台103;登车平台1的底面设置有推动电机104,推动电机104上设置有推动杆105,推动杆105与延展台103连接;在乘客需要登上客车时,登车平台1升高,与车门成同一高度,但此时,登车平台1与车门台阶往往存在一定的空隙,此时,设置延展台103,利用推动电机104以及推动杆105推动延展台103,使其伸入车门,放置在车门台阶上,便于乘客推动轮椅直接进入客车内部,从而达到辅助乘客登车的作用;另外,由于延展台103伸入车门,放置在车门台阶上,车门台阶能够对延展台10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本自动乘车平台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本自动乘车平台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登车平台1底部与延展台103通过滑轮106连接;便于推动电机104以及推动杆105推动延展台103,滑轮106在滑动时,不会产生阻碍,利于乘客顺利的进行登车作业。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还包括:控制器4;控制器4包括:操作面板401、显示屏402;操作面板401与升降电机201、推动电机104、多个万向轮3无线连接;控制器4可交给客车驾驶员操控,通过对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观察,通过操作面板401调节升降电机201,从而控制登车平台1的高度,通过操作面板401调节调节推动电机104以及推动杆105,从而控制延展台103的伸缩,通过操作面板401调节多个万向轮3,从而控制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移动轨迹,最终安全的帮助乘客进行乘车作业,而显示屏402则与操作面板401连接,通过图像显示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中各部件的工作状况,从而掌控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整体情况。
本实施例中,登车平台1上设置有感应器5;感应器与显示屏402无线连接;感应器5能够对登车平台1的高度、移动距离以及乘客在登车平台1的位置进行监测,并通过显示屏402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客车司机能够通过显示屏402掌握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整体情况,更好的帮助乘客完成登车作业,避免发生意外。
本实施例中,感应器5为超声波传感器;尤其可选用三维立体环绕的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成本低廉,检测过程简单有效,利用超声波对登车平台1周围的情况进行扫描,能够对登车平台1的方位,具体是对登车平台1的高度、移动距离以及乘客在登车平台1的位置进行监测,为客车司机掌握本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的整体情况提供原始数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登车平台、多个升降结构、多个万向轮;
所述升降结构为X型升降支架;
所述升降结构上设置有升降电机;
所述登车平台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多个所述升降电机、多个所述万向轮连接;
所述登车平台水平设置在多个所述升降结构的顶部;
多个所述升降结构并排设置在所述登车平台的底部;
多个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多个所述升降结构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平台的边缘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多个所述升降结构的顶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平台顶面的中部设置有防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平台的底部滑动设置有延展台;
所述登车平台的底面设置有推动电机,所述推动电机上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延展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平台底部与所述延展台通过滑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操作面板、显示屏;
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升降电机、所述推动电机、多个所述万向轮无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平台上设置有感应器;
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显示屏无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为超声波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86471.7U CN206232383U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86471.7U CN206232383U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32383U true CN206232383U (zh) | 2017-06-09 |
Family
ID=58991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186471.7U Active CN206232383U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323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27737A (zh) * | 2018-03-12 | 2018-07-27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
-
2016
- 2016-10-28 CN CN201621186471.7U patent/CN2062323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27737A (zh) * | 2018-03-12 | 2018-07-27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65893B (zh) |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 |
CN102176222B (zh) | 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及自闭症儿童监护辅助系统 | |
CN107933729A (zh) | 智能移动机器人及其上下台阶和行走斜坡面的方法 | |
CN207466820U (zh) | 智能移动机器人 | |
CN206232383U (zh) | 基于智能交通理念的自动登车平台 | |
US20230270618A1 (en) | Control method for intelligent rollator, and a control device, an intelligent rollator, a controller thereof | |
CN207498011U (zh) | 一种双驱动双eps电子转向机构的自走式高空作业平台 | |
CN108030554A (zh) | 一种盛放医疗器械的手推车 | |
CN109050279A (zh) | 一种自动定位的悬挂式充电枪装置及充电方法 | |
CN205564114U (zh) | 堆垛式载运教学机器人 | |
CN103510733A (zh) | 一种停车位自动锁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720389B (zh) | 一种旅游用行李车 | |
CN206086670U (zh) | 一种换电平台车 | |
CN205728526U (zh) |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爬梯式拉杆箱 | |
CN209980797U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辅助问诊及康复指导随访装置 | |
US20210196547A1 (en) | Intelligent mobility assistance device | |
CN106726383A (zh) | 一种智能障碍探测盲杖 | |
CN114041938A (zh) | 一种医院智能电动助力多功能移动车 | |
CN207627505U (zh) | 一种经济型地面助残跨越台阶机器人 | |
CN202948499U (zh) | 汽车门禁打卡延伸器 | |
CN206261034U (zh) | 一种行李箱的行走系统 | |
CN112089559B (zh) | 基于室内定位和人工智能的辅助起立装置及方法 | |
CN213431129U (zh) | 一种自动上下车装置 | |
JP3137416B2 (ja) | 案内用移動車 | |
CN206107120U (zh) | 一种具有升降台阶的公交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