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9646U -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9646U
CN206209646U CN201620685818.6U CN201620685818U CN206209646U CN 206209646 U CN206209646 U CN 206209646U CN 201620685818 U CN201620685818 U CN 201620685818U CN 206209646 U CN206209646 U CN 206209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ressure
inductive layer
touch scree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858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唐根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858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9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9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9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该触控屏包括显示模组及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上的盖板,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单元及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的显示单元,该触控屏包括压力感应结构,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像素电极、液晶以及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上方,所述液晶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以及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且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能够形成用以驱动液晶扭转的电场;所述压力感应结构包括第一压力感应层及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间隔设置的第二压力感应层,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采用公共电极做为第二压力感应层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该触控屏的集成程度,降低该触控屏的厚度。

Description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地涉及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控屏因具有易操作性、直观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已成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和综合信息终端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超级笔记本电脑等的主要人机交互手段。触控屏根据不同的触控原理可分为电阻触控屏、电容触控屏、红外触控屏和表面声波(SAW)触控屏等四种主要类型。其中电容触控屏具有多点触控的功能,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和光透过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优越,同时随着工艺的逐步成熟,良品率得到显著提高,电容屏价格日益降低,目前已成为中小尺寸信息终端触控交互采用的主要技术。目前的电容触控屏,不仅能感知屏体所在平面(X,Y轴二维空间)的触摸位置,对于垂直于屏体平面(Z轴)的触摸参数,也能够进行感知,即能够对电容触控屏的触摸压力进行感应。
然而,目前具有压力感应功能的触控屏,普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压力感应敏感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多点式触控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显示模组及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上的盖板,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单元及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的显示单元,该触控屏包括压力感应结构,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像素电极、液晶以及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上方,所述液晶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以及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且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能够形成用以驱动液晶扭转的电场;所述压力感应结构包括第一压力感应层及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间隔设置的第二压力感应层,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采用公共电极做为第二压力感应层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该触控屏的集成程度,简化制备工艺,降低该触控屏的厚度。
任选地,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由此,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能够随垂直于屏体平面触控力度的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通过检测触控前后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电容值的变化,以感知在不同位置上触控压力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功能。
任选地,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以及所述显示单元之间、所述显示单元以及所述背光单元之间或者所述背光单元下方。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与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使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的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从而可以提高压力感应的敏感程度以及感应效果。
任选地,该触控屏进一步包括:触控感应结构,所述触控感应结构能够与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形成触摸电容,所述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触控感应层以及第二触控感应层,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的集成程度,节省成本且有利于减小该触控屏的厚度。
任选地,在触控检测时段,通过检测所述触摸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在压力检测时段,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压力。由此,可以实现压力以及触摸的分时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触控屏的中框,其中,所述触控屏包括显示模组及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上的盖板,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单元及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的显示单元以及压力感应结构,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像素电极、液晶以及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上方,所述液晶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以及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且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能够形成用以驱动液晶扭转的电场;所述压力感应结构包括第一压力感应层及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间隔设置的第二压力感应层,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采用公共电极做为第二压力感应层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该电子设备的集成程度,简化制备工艺,降低该电子设备的厚度。
任选地,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由此,可以为第一压力感应层和/或第二压力感应层发生形变提供空间,从而可以实现该电子设备的压力感应功能。
任选地,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中框上。由此,可以借助平整度较高的中框,提高第一压力感应层的平整程度,从而提高该电子设备对压力感应的敏感程度。
任选地,该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触控感应结构,所述触控感应结构能够与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形成触摸电容,所述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触控感应层以及第二触控感应层,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电子设备的集成程度,节省成本且有利于减小该电子设备的厚度。
任选地,在触控检测时段,通过检测所述触摸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在压力检测时段,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压力。由此,可以实现压力以及触摸的分时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压力感应层、基板以及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A-图9D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压力感应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A-图10C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力感应电极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盖板
200:显示模组;210:像素电极;220:公共电极;230:液晶;240:背光单元
310:第一压力感应层;320:第二压力感应层
10:压力感应电极;20:屏蔽线
400:中框
500:可压缩空间
600:第一触控感应层
700:屏蔽层
800:基板
1000:电子设备;1100:触控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宽度”、“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触控屏、电子设备、保护盖板或者压力感应层等结构的“上表面”、“上方”等术语特指在实际使用中,触控屏等设备或结构朝向用户的一侧,即用户通过触摸或压力触控对触控屏或者电子设备实施操作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控屏。具体地,参考图1,该触控屏包括:盖板100、显示模组200以及压力感应结构。其中,盖板100位于显示模组200上方,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单元以及背光单元240,显示单元包括像素电极210、公共电极220以及像素电极210和公共电极220之间的液晶230。公共电极220位于像素电极210上方,且像素电极210与公共电极220之间能够形成用以驱动液晶230扭转的电场。压力感应结构包括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及与第一压力感应层310间隔设置的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且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为公共电极220。采用公共电极做为第二压力感应层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该触控屏的集成程度,降低该触控屏的厚度。总的来说,该触控屏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触控屏平整度好、感应灵敏等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像素电极210、公共电极220以及液晶230的具体位置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4,液晶230也可以位于公共电极220的上方,即公共电极220以及位于公共电极220下方的像素电极210均位于液晶230的下方。此外,公共电极220以及像素电极210之间还可以具有绝缘层(图中未示出),以防止短路。显示模组200还可以包括;滤光片、偏光片等结构,图中未示出,在后续的图例中同此道理。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工作的原理进行简要说明:当触控屏受触摸按压时,压力感应结构会随着盖板100和显示模组200等结构一起发生形变。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地层在触控屏被触摸按压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电容会随着两层之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根据式I所示的电容计算公式:
C=εS/4πkd 式I
电容C与组成该电容的两个极板(即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极板面积S以及极板之间的距离d有关(k为与真空电容率相关的常数)。当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距离发生变化(即式I中的d值)时,上述两层之间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也发生变化,而上述距离的变化与施加在触控屏上的压力有关。因此,可以建立压力感应结构的电容变化信息与触控屏的受力信息的相互关系数据库。由此,可以实现对垂直于屏体平面的触摸参数(即触摸压力)进行感知。在具体的信号检测过程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得测得前述的压力感应电容,如通过自容或者双层互容的检测方法直接测得前述的压力感应电容,或通过单层互容的检测方法间接测得前述的压力感应电容。对于单层互容检测方法,也可以建立检测电容信号与触控屏的受力信息的相互关系数据库,从而实现触摸压力感知。
下面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屏的各个单元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2,在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500。可压缩空间500可以在对触控屏进行按压触控时,为压力感应结构提供形变的空间。由此,可以实现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图2中可压缩空间500的位置仅为示例性的描述,在实际应用中,可压缩空间500只要位于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即可,可压缩空间500可以为该触控屏中一个模组之内或者多个模组之间的间隙(即为空气),也可以设置在一个模组之内或者多个模组之间的空间,并填充有可变性的弹性材料,例如,可以在可压缩空间500中填充泡沫、凝胶或者多孔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压缩空间500的厚度可以在0.05-0.5毫米之间,同一产品各不同位置之间的可压缩空间500的厚度差异可以保持在0.02-0.2毫米之间,由此,能够保证良好的均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盖板100设置在触控屏的最上方,以便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的其他部件提供保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盖板100的具体材料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构成盖板100的材料进行选择。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盖板100可以为玻璃、蓝宝石、以及透明有机膜(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物有机膜)构成的。上述材料来源广泛、容易获得,能够为该触控屏提供具有足够强度的保护,且透光性能良好,不会影响该触控屏的显示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显示模组200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为IPS、TN、STN等方式的触控屏幕。组成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材料以及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结构也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可以由ITO、金属网格(metal mesh)、纳米银丝导电膜、镀有金属的石墨烯层(如Cu、Ag镀层,或者是金属有机浆料,如银浆、铜浆等)形成。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设置方式也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需要设置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位置镀导电层,然后通过蚀刻等方式形成具有预定电极图案的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也可以直接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可以形成在柔性基材(如PET、PC等透明有机薄膜材料等),也可以在柔性基材上形成凹槽,将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于凹槽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压力传感效果,参考图9A-图9D,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表面可以具有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构成电极阵列。利用电极阵列对该触控屏的不同位置的触控压力进行独立检测,可以提高压力检测的灵敏程度。具体地,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均独立地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形成压力感应电容,以便反应该触控屏表面不同位点的电容值。例如,参考图9A,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可以由多个规则排列的压力感应电极10构成。通过调节每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面积,可以调节每一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原始电容值(即触控屏表面未受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值)。利用上述多个规则排列的电极覆盖需要进行压力传感的区域,可以实现触控屏监测区域的检测点均匀分布。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具体形状、排列方式以及数量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该触控屏对于压力传感的敏感度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例如,参考图9B,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面积可以不全部相等。由于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不同位置在受到垂直于触控屏的触控压力时产生的形变程度不同,因此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面积不全部相等,有利于利用电极面积调节不同位置的初始电容,从而有利于增强该触控屏上各个位置的压力感应灵敏程度。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由于触控屏中央位置在受到压力触控时的形变较触控屏边缘处更大,位于触控屏中央位置的压力感应电极10B的面积可以小于位于触控屏边缘的压力感应电极10A的面积。参考图9C,压力感应电极10还可以为具有镂空形状的条状电极,并通过多个镂空电极(如图中10A-10D的排列方式)的规则排列,形成电极阵列,且每一个压力感应电极10均独立地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形成压力感应电容,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压力传感的敏感度以及准确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触控感应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屏蔽线20。具体地,参考图9D,屏蔽线20可以环绕压力感应电极10设置。由此,可以利用该屏蔽线屏蔽相邻的压力感应电极之间的信号以防止互相干扰,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对于压力感应的灵敏度以及准确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该触控屏中,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为多边形电极、无规则电极块或者镂空电极。例如,压力感应电极可以为正方形等规则多边形,也可以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电极。具体地,参考图10A以及图10B,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为菱形,也可以对压力感应电极10进行镂空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图10B中所示出的镂空图案仅为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镂空电极10的镂空区域的个数可以不为1个,镂空区域的形状除可以为正方形以外,还可以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具有图10C中所示的镂空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触控屏表面对于压力触控敏感程度的要求,对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表面的压力感应电极图案进行设计,由此,便于调控该压力感应电极的初始电容值,且有利于形成规则排列的阵列电极,进而可以简化制备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7,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压力感应的敏感程度以及准确性,该触控屏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屏蔽层700以及基板800。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屏蔽层700以及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可以分别设置于基板80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为第一压力感应层310提供有力的电磁屏蔽,从而可以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灵敏度以及准确程度。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基板800可以由PET、玻璃、PMMA、COP、COC、PC等光学透明材质形成,屏蔽层700可以为在基板800需要设置屏蔽层700的一面上设置整面ITO,也可以在基板800的相应位置设置多条ITO线,相连两条ITO线的间距可以为不大于1mm;或者,可以利用金属网格、纳米银丝导电膜以及金属镀层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蔽层7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简化制备工艺,可以利用同一种导电材料在基板800的上下两侧表面制备屏蔽层700以及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例如,可以选用双面镀ITO的薄膜材料(即Double ITO膜),在薄膜材料的一面进行电极图案制作处理做为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另一面不需额外处理,用整面ITO做为屏蔽层700即可。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的制备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在盖板100以及显示单元之间、显示单元以及背光单元240之间或者背光单元240下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位置进行选择。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2,当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在盖板100以及显示单元之间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能够更加靠近盖板100上方的触控位点,从而有利于提高压力感应结构的敏感程度。且当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在盖板100以及显示单元之间时,可以简单地在盖板100的下表面贴附第一压力感应层310来实现,有利于简化该触控屏的制备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还可以设置在显示单元以及背光单元24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在公共电极220以及背光单元240之间。此时,可以利用可压缩空间500为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提供变形空间,通过检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电容的变化,实现压力的检测。当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在公共电极220以及背光单元240之间时,也可以通过将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贴附在背光单元240上方来完成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设置,有利于简化该触控屏的制备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4,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还可以设置在背光单元240的下方。此时,可以利用可压缩空间500为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提供变形空间,通过检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电容的变化,实现压力的检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在背光单元240的下方时,可以在可压缩空间500中填充前面描述的弹性材料,并将具有弹性材料的可压缩空间500以及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一起贴附在背光单元240的下方。由此,有利于利用现有的包含显示单元以及背光单元240的LCM(液晶显示器模组,LCD Module),通过简单的贴装加工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从而可以节省成本,简化制备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该触控屏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触控感应结构,该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触控感应层600以及第二触控感应层(图中未示出),第一触控感应层600可以为公共电极220。由此,可以利用公共电极220同时实现触控感应以及压力感应,有利于降低该触控屏的厚度,简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触控感应结构可以与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形成触摸电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可以为用户的手指或者触控笔等物体,即能够对触控屏进行操作的物体。该物体作为电容的一极,第一触控感应层600作为电容的另一极,当上述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对该触控屏进行触控时,触控屏上的触控位点处能够形成触摸电容,从而可以实现触控位置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触控感应层的具体位置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第二触控感应层。当公共电极220同时作为第一触控感应层60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时,可以对公共电极220实施分时检测,即在触控检测时段,通过检测触摸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在压力检测时段,通过检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压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参考图5,当上述触控屏应用于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时,该触控屏的下方还可以具有用于支撑该触控屏的中框40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在中框400上。由此,可以简便地将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贴附在中框400上来完成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设置,且可以提高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平整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如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于中框400上,由于结构设计需要,中框400的部分区域需要挖孔,因此此时需要根据中框400的挖孔区域,对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进行相关调整,以防止挖孔处的压力感应电容值异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8,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触控屏1100以及用于支撑该触控屏1100的中框(图中未示出)。其中,参考图1,触控屏包括显示模组200及位于显示模组200上的盖板100,显示模组200包括背光单元240及位于盖板100与背光单元240之间的显示单元以及压力感应结构,显示单元包括像素电极210、公共电极220以及像素电极210和公共电极220之间的液晶230。公共电极220位于像素电极210上方,且像素电极210与公共电极220之间能够形成用以驱动液晶230扭转的电场。压力感应结构包括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及与第一压力感应层310间隔设置的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且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为公共电极220。采用公共电极220做为第二压力感应层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该电子设备的集成程度,简化制备工艺,降低该电子设备的厚度。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触控屏平整度好、感应灵敏等优点。利用该触控屏1100作为电子设备1000的屏幕,可以通过屏幕对不同触控力度进行感应,从而实现压力感应,并基于对上述触控压力的感应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2,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500。可压缩空间500可以具有与前面描述的触控屏中的可压缩空间相同的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可压缩空间可以为第一压力感应层和/或第二压力感应层发生形变提供空间,从而可以实现该电子设备的压力感应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5,第二压力感应层320可以为公共电极220,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于中框400上。由此,可以借助平整度较高的中框,提高第一压力感应层的平整程度,从而提高该电子设备对压力感应的敏感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该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触控感应结构,该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触控感应层600以及第二触控感应层(图中未示出),第一触控感应层600可以为公共电极220。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电子设备的集成程度,节省成本且有利于减小该电子设备的厚度。触控感应结构以及其形成触摸电容的具体情况,可以与前面描述的触控屏中的触控感应结构具有相同的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公共电极220同时作为第一触控感应层60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时,可以对公共电极220实施分时检测。在触控检测时段,通过检测触摸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在压力检测时段,通过检测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压力。由此,可以实现压力以及触摸的分时检测。
关于该电子设备的其他特征,如构成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材料、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结构以及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表面电极的设置情况,可以具有与前面描述的触控屏相同的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显示模组及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上的盖板,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单元及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感应结构,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像素电极、液晶以及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上方,所述液晶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以及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且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能够形成用以驱动液晶扭转的电场;
所述压力感应结构包括第一压力感应层及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间隔设置的第二压力感应层,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以及所述显示单元之间、所述显示单元以及所述背光单元之间或者所述背光单元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触控感应结构,所述触控感应结构能够与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形成触摸电容,所述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触控感应层以及第二触控感应层,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在触控检测时段,通过检测所述触摸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在压力检测时段,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压力。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屏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触控屏的中框,
其中,所述触控屏包括显示模组及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上的盖板,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单元及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的显示单元以及压力感应结构,
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像素电极、液晶以及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上方,所述液晶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以及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且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能够形成用以驱动液晶扭转的电场;
所述压力感应结构包括第一压力感应层及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间隔设置的第二压力感应层,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中框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触控感应结构,所述触控感应结构能够与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形成触摸电容,所述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触控感应层以及第二触控感应层,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触控检测时段,通过检测触摸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在压力检测时段,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压力。
CN201620685818.6U 2016-07-01 2016-07-01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6209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5818.6U CN206209646U (zh) 2016-07-01 2016-07-01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5818.6U CN206209646U (zh) 2016-07-01 2016-07-01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9646U true CN206209646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85818.6U Active CN206209646U (zh) 2016-07-01 2016-07-01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96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234A (zh) * 2016-07-01 2018-01-09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9144303A (zh) * 2017-06-15 2019-01-04 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感测触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234A (zh) * 2016-07-01 2018-01-09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9144303A (zh) * 2017-06-15 2019-01-04 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感测触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5762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145240B (zh) 传感器设备、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
AU2007257866B2 (en) Touch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P2027528B1 (en) Touch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6209647U (zh)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6325631A (zh) 一种具有压力侦测的触控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CN103631463B (zh) 一种数字式电容触控面板
CN105549251A (zh)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345959A (zh)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020910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164058A (zh) 触摸屏、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器
CN104281306A (zh) 触控式显示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CN107562246A (zh)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4536619A (zh) 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562236A (zh)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5335004A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383608B (zh) 内嵌触摸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5975128A (zh) 外挂式触摸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5193765U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
CN206209646U (zh)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7728833A (zh) 显示装置
CN205540655U (zh) 触摸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CN206039462U (zh)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CN202758339U (zh) 触摸显示面板结构
CN202649986U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0013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hi tech Zone, Jiangxi, Nanchang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hi tech Zone, Jiangxi, Nanchang

Patentee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13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hi tech Zone, Jiangxi, Nanchang

Patentee after: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hi tech Zone, Jiangxi, Nanchang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BIO-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231323 Building 1, precision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Hangbu Town, Shucheng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hi tech Zone, Jiangxi, Nanchang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