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2396U - 一种儿童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童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2396U
CN206202396U CN201620990577.6U CN201620990577U CN206202396U CN 206202396 U CN206202396 U CN 206202396U CN 201620990577 U CN201620990577 U CN 201620990577U CN 206202396 U CN206202396 U CN 206202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gear
brake gear
sliding par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905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马
俞学明
谈太平
王东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905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2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2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2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刹车组件包括车轮接头、刹车装置、限位装置、电动控制机构、机械控制机构,机械控制机构包括驱动件、操作装置,当机械控制机构控制刹车装置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脚踩操作装置带动驱动件滑动,驱动件滑动带动限位装置滑动使刹车装置与限位装置解除配合从而实现刹车装置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当机械控制机构控制刹车装置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脚踩操作装置驱动刹车装置滑动,同时限位装置与刹车装置配合,从而使刹车装置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电动和机械刹车,能够机械解刹,提高了儿童推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381295U,授权公告日为2016-7-13),包括具有推把和车轮的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刹车组件,刹车组件包括车轮接头、刹车装置、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限位装置、感应控制装置、机械控制装置,感应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器、驱动摆杆、感应装置组,驱动摆杆原始位置、解刹位置、刹车位置,当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时,限位装置与刹车装置相脱离,驱动摆杆处于原始位置;当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时,限位装置与刹车装置相锁紧,驱动摆杆处于原始位置;感应装置组在人手离开推把时发出刹车指令,驱动摆杆由原始位置转动至刹车位置;感应装置组在人手回到推把上时发出解刹指令,驱动摆杆由原始位置转动至解刹位置。该技术方案中,感应控制装置不仅能够控制刹车装置刹车,还能够控制刹车装置解刹,当物体误碰推把时,感应装置组会发出解刹指令,控制刹车装置解刹,这给儿童的乘车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电动或机械刹车,仅能够采用机械解刹的儿童推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安装在所述的车架下方的车轮、连接在所述的车架上且能够将所述的车轮与所述的车架相对锁定与解锁的刹车组件,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的车轮接头、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上且具有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的刹车装置、能够与所述的刹车装置相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保持在解刹状态的限位装置,当所述的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的车轮与所述的车架相对锁定;当所述的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的车轮和所述的车架相对解锁,
所述的刹车组件还包括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所述的刹车装置相脱离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所述的刹车装置相脱离配合且能够带动所述的刹车装置在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机械控制机构,
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上且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所述的刹车装置相脱离配合的驱动件、及供使用者脚踩转动的操作装置,
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脚踩所述的操作装置带动所述的驱动件滑动,所述驱动件滑动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滑动使所述的刹车装置与所述的限位装置解除配合从而实现刹车装置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脚踩所述的操作装置驱动所述的刹车装置滑动,同时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刹车装置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
具体地,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还包括能够绕着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且由所述的操作装置带动转动的转动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转动装置的转动而滑动的第一滑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转动装置的转动而滑动的第二滑动件、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的刹车装置从而使得所述的刹车装置能够随着所述的第一滑动件的滑动而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的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的驱动件从而使得所述的驱动件能够随着所述的第二滑动件的滑动而滑动的第二连接件。
更具体地,所述的转动装置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的第一配合面包括第一底面、自所述的第一底面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二配合面包括第二底面、自所述的第二底面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
所述的第一滑动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的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的转动装置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且当所述的第一滑动件由所述的第一斜面带动滑动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的刹车装置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
所述的第二滑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的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的转动装置相配合且当所述的第二滑动件由所述的第二斜面带动滑动时,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带动所述的驱动件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所述的刹车装置相脱离配合。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的第二配合面分别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的转动装置的周向均匀分布。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的第二配合面交错设置,所述的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的第二滑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转动装置的两侧,且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所述的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的第二斜面配合滑动,所述的第一滑动件位于所述的第一底面上;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所述的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的第一斜面配合滑动,所述的第二滑动件位于所述的第二底面上。
根据一个优选方式,所述的第一滑动件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三斜面,所述的第二滑动件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第二配合面相配合的第四斜面。
具体地,所述的车轮、所述的刹车装置、所述的驱动件分别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车架的左右两侧,位于所述车架左右两侧的所述的刹车装置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相连接,位于所述车架左右两侧的驱动件通过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的第二滑动件相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能够控制左右两侧的两个刹车装置同时刹车或解刹。
具体地,所述的转动装置上形成有多个沿着所述的转动装置的周向均匀分布的齿轮槽,所述的操作装置与所述的齿轮槽相配合。
具体地,所述的操作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的刹车把、设置在所述的刹车把上且能够与所述的齿轮槽相配合的拨动块。
优选地,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与所述的刹车把之间用于在所述的刹车把进行每次转动之后将所述的刹车把复位的第一复位件。
优选地,所述的齿轮槽的与所述的拨动块相配合的面为直面,所述的齿轮槽的与所述的直面相对的另一面为斜面,从而使得所述的拨动块能够单向带动所述的转动装置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件沿着所述的车轮的轮轴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设置。
具体地,所述的刹车装置包括沿着所述的车轮轮轴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上且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的刹车轴、设置在所述的车轮上且能够与所述的刹车轴配合锁定的多个刹车槽、设置在所述的刹车轴与所述的车轮接头之间使得所述的刹车轴具有向着刹车状态转换的趋势的第二复位件,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所述的刹车轴相配合,当所述的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所述的刹车轴相分离,所述的刹车轴与所述的刹车槽相连接;当所述的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所述的刹车轴相配合,所述的刹车轴与所述的刹车槽相分离。
具体地,所述的电动控制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的车轮接头上的驱动器、由所述的驱动器驱动转动且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运动的驱动摆杆,所述的驱动摆杆具有原始位置、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所述的刹车装置相脱离的刹车位置,当所述的电动控制机构收到刹车指令时,所述的驱动摆杆由原始位置转动至刹车位置,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所述的刹车轴相脱离,所述的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所述的驱动摆杆返回原始位置。
具体地,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上的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的限位块与所述的车轮接头之间使得所述的限位块具有向着靠近所述的刹车装置的方向运动的趋势的第三复位件,所述的刹车轴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限位块相卡接的卡槽。
更具体地,所述的限位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的限位块上且能够与所述的电动控制机构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面。
更具体地,所述的限位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的限位块上且能够供所述的驱动件滑动的滑槽,所述的驱动件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滑槽相配合从而带动所述的限位块滑动的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配合面为斜面,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驱动件71与车轮接头3之间的第四复位件。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装置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的车轮的轮轴的轴心线方向相垂直,所述的驱动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的限位装置的滑动方向相垂直。
本申请所涉及到的左右上下前后内外等方位词,是在儿童乘坐在儿童推车中时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刹车装置能够由电动控制机构或机械控制机构控制刹车,能够方便的实现智能刹车与机械刹车的转换,并且本实用新型仅能够采用机械控制机构进行解刹,大大提高了儿童推车的安全性,可有效地防止意外的发生,并且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车架的侧视图;
附图2为车架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4为电动控制机构在车轮接头中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5为限位装置在车轮接头中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6为驱动件在车轮接头中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7为刹车装置在车轮接头中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8为电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电动控制机构与限位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10为驱动件与限位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11为刹车装置与限位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解刹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13为电动控制机构控制本实用新型在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的示意图;
附图14为采用电动刹车时的刹车状态示意图;
附图15为机械控制机构控制本实用新型在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的示意图;
附图16为采用机械刹车时的刹车状态示意图;
附图17为机械控制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18为机械控制机构的局部剖面图一;
附图19为机械控制机构的局部剖面图二;
附图20为转动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21为转动装置与拨动块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22为拨动块与刹车把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23为滑动装置、转动装置、刹车把的配合示意图一;
附图24为滑动装置、转动装置、拨动块的配合示意图一;
附图25为滑动装置、转动装置、拨动块的配合示意图二;
附图26为滑动装置、转动装置、刹车把的配合示意图二;
附图27为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2、车轮;3、车轮接头;4、刹车装置;42、刹车轴;421、卡槽;5、限位装置;51、限位块;53、第三配合面;54、滑槽;6、电动控制机构;61、驱动器;62、驱动摆杆;7、机械控制机构;71、驱动件;711、第四配合面;73、转动装置;731、第一配合面;7311、第一底面;7312、第一斜面;732、第二配合面;7321、第二底面;7322、第二斜面;733、齿轮槽;74、操作装置;741、刹车把;742、拨动块;75、第一连接件;76、第二连接件;77、第一滑动件;771、第三斜面;78、第二滑动件;781、第四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推车,它包括车架1、安装在车架1下方的车轮2、连接在车架1上且能够将车轮2与车架1相对锁定与解锁的刹车组件。车架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推车车架,当车轮2与车架1相对锁定时,即儿童推车处于刹车状态,车轮2不能够相对车架1转动;当车轮2与车架1相对解锁时,即儿童推车处于解刹状态,车轮2能够相对车架1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刹车组件通过对儿童推车的后轮制动完成刹车,下文中所涉及到的车轮2均指儿童推车的后轮。本实施例中的刹车组件转动连接在后轮上。
上述刹车组件包括设置在车架1的底部的车轮接头3、设置在车轮接头3上且具有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的刹车装置4、能够与刹车装置4相配合从而使刹车装置4保持在解刹状态的限位装置5、能够带动限位装置5与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从而使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6、能够带动限位装置5与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且能够带动刹车装置4在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机械控制机构7,当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车轮2与车架1相对锁定;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车轮2和车架1相对解锁。
本儿童推车,电动控制机构6和机械控制机构7都能够控制刹车装置4刹车,但电动控制机构6无法控制刹车装置4解刹,仅机械控制机构7能够控制刹车装置4解刹,电动控制机构6通过电控或信号控制刹车,机械控制机构7通过机械结构控制刹车和解刹,当电动控制机构6出现故障时,可操作机械控制机构7进行人工刹车。当进行刹车时,电动控制机构6或机械控制机构7带动限位装置5运动,限位装置5与刹车装置4相脱离,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
如附图3、7、11至16所示,上述刹车装置4包括沿着车轮2轮轴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设置在车轮接头3上且与第一连接件75(下文将详述)相连接的刹车轴42、设置在车轮2上且能够与刹车轴42配合锁定的多个刹车槽(图中未显示)、设置在刹车轴42与车轮接头3之间使得刹车轴42具有向着刹车状态转换的趋势的第二复位件(图中未显示),限位装置5与刹车轴42相配合,当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限位装置5与刹车轴42相分离,刹车轴42与刹车槽相连接;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限位装置5与刹车轴42相配合,刹车轴42与刹车槽相分离。上述多个刹车槽绕车轮2的转动轴心线均匀分布。
如附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刹车轴42与限位装置5采用如下结构实现相配合与分离:限位装置5包括滑动地设置在车轮接头3上的限位块51、设置在限位块51与车轮接头3之间使得限位块51具有向着靠近刹车装置4的方向运动的趋势的第三复位件。刹车轴42上形成有能够与限位块51相卡接的卡槽421。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限位块51卡接在卡槽421内,从而阻止刹车轴42在第二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向着刹车槽的方向运动;当电动控制机构6或机械控制机构7带动限位装置5向着远离卡槽421的方向运动时,限位块51与卡槽421分离,刹车轴42在第二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向着刹车槽的方向运动;当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限位块51与卡槽421相分离且限位块51与刹车轴42相接触。优选地,限位装置5的滑动方向与车轮2的轮轴的轴心线方向相垂直。
如附图8和9所示,上述电动控制机构6包括安装在车轮接头3上的驱动器61、由驱动器61驱动转动且能够带动限位装置5运动的驱动摆杆62,驱动摆杆62具有原始位置、能够带动限位装置5与刹车装置4相脱离的刹车位置,当电动控制机构6收到刹车指令时,驱动摆杆62由原始位置转动至刹车位置,限位装置5与刹车轴42相脱离,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驱动摆杆62返回原始位置。本实施例中,驱动器61为舵机,当然也可采用电机等其它驱动器61。
如附图9所示,上述驱动摆杆62与限位装置5配合刹车的结构为:限位装置5还包括形成在限位块51上且能够与电动控制机构6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面53。当驱动摆杆62从原始位置向着刹车位置转动(即沿着A方向转动)时,驱动摆杆62与第三配合面53相配合,限位块51在驱动摆杆62的带动下向着克服上述第三复位件的弹性力的方向(即B方向)滑动,从而使限位块51与卡槽421相脱离。
在儿童推车中,驱动器61可以由感应装置或遥控器等控制动作,例如,当触发刹车动作时,感应装置或遥控器发出刹车指令并控制驱动器61动作,驱动器61驱动驱动摆杆62沿着A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完成电动刹车,然后驱动器61控制驱动摆杆62沿着A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返回原始位置,其他部件保持不动。感应装置和遥控器的结构不是本专利保护的重点,可以采用常规结构进行控制,例如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1的推把上的感应器、设置在推把上与感应器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发射器、设置在刹车组件上与发射器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接收器、设置在接收器内的电池,接收器与驱动器61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
当上述的电动控制机构6出现故障而不能够使刹车装置4刹车时,则可通过机械控制机构7来实现刹车装置4的刹车。
如附图6、10、17至27所示,机械控制机构7包括滑动设置在车轮接头3上且能够带动限位装置5与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的驱动件71、能够绕着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在车架1上的转动装置73、用于驱动转动装置73转动的操作装置74、滑动设置在车架1上且能够随着转动装置73的转动而滑动的第一滑动件77、滑动设置在车架1上且能够随着转动装置73的转动而滑动的第二滑动件78 、用于连接第一滑动件77与刹车装置4从而使得刹车装置4能够随着第一滑动件77的滑动而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的第一连接件75、用于连接第二滑动件78和驱动件71从而使得驱动件71能够随着第二滑动件78的滑动而滑动的第二连接件76。
如附图20和21所示,转动装置73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配合面731和第二配合面732,第一配合面731包括第一底面7311、自第一底面7311向着远离转动装置73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7312,第二配合面732包括第二底面7321、自第二底面7321向着远离转动装置73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7322。即第一底面7311位于第一斜面7312的最底部,第二底面7321位于第二斜面7322的最底部。
本实施例中,转动装置73的右端形成有第一配合面731,左端形成有第二配合面732,第一配合面731和第二配合面732分别有多个且沿着转动装置73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一配合面731和第二配合面732交错设置,即第一底面7311对应第二斜面7322,第一斜面7312对应第二底面7321。
转动装置73上形成有多个沿着转动装置73的周向均匀分布的齿轮槽733,齿轮槽733位于第一配合面731和第二配合面732之间,并且,第一配合面731和第二配合面732的个数相等,齿轮槽733的个数为第一配合面731个数的两倍。
第一滑动件77的一端(即右端)通过第一配合面731与转动装置73相配合、另一端(即左端)与第一连接件75相连接且当第一滑动件77由第一斜面7312带动滑动时,第一连接件75带动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第二滑动件78的一端(即右端)与第二连接件76相连接,另一端(即左端)通过第二配合面732与转动装置73相配合且当第二滑动件78由第二斜面7322带动滑动时,第二连接件76带动驱动件71滑动,从而带动限位装置5与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第一滑动件77和第二滑动件78分别设置在转动装置73的两侧。
优选地,第一滑动件77上形成有能够与第一配合面731相配合的第三斜面771,第二滑动件78上形成有能够与第二配合面732相配合的第四斜面781。
如附图1和2所示,车轮2、刹车装置4、驱动件71分别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车架1的左右两侧,位于车架1左右两侧的刹车装置4通过第一连接件75与第一滑动件77相连接,位于车架1左右两侧的驱动件71通过第二连接件76与第二滑动件78相连接从而使得机械控制机构7能够控制左右两侧的两个刹车装置4同时刹车或解刹。本实施例中,操作装置74、转动装置73和第一滑动件77、第二滑动件78安装在车架1的横支架上,因此,第一滑动件77和第二滑动件78分别是沿着儿童推车的左右方向滑动。
如附图22所示,操作装置74包括转动设置在车架1上的刹车把741、设置在刹车把741上且能够与齿轮槽733相配合的拨动块742、设置在车架1与刹车把741之间用于在刹车把741进行每次转动之后将刹车把741复位的第一复位件(图中未显示)。本实施例中,齿轮槽733的与拨动块742相配合的面为直面,齿轮槽733的与该直面相对的另一面为斜面,从而使得拨动块742能够单向带动转动装置73转动。当拨动块742带动转动装置73进行一次转动时,第一滑动件77在第一底面7311和第一斜面7312之间运动,第二滑动件78在第二斜面7322和第二底面7321之间运动。
如附图10所示,限位装置5与驱动件71的配合结构为:限位装置5还包括形成在限位块51上且能够供驱动件71滑动的滑槽54,驱动件71上形成有能够与滑槽54相配合从而带动限位块51滑动的第四配合面711,第四配合面711为斜面。当驱动件71被第二连接件76带动向着G方向滑动时,第四配合面711与滑槽54相配合带动限位块51向着克服第三复位件的弹性力的方向(即E方向)滑动。
优选地,驱动件71沿着车轮2的轮轴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设置,驱动件71的滑动方向与限位装置5的滑动方向相垂直。
机械控制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驱动件71与车轮接头3之间的第四复位件。
本专利中,第一复位件、第二复位件、第三复位件、第四复位件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弹性部件。第一连接件75和第二连接件76可以是牵引索等。
机械刹车,机械解刹的工作原理为:
当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操作装置74的刹车把741绕着AA方向转动,带动拨动块742也绕着AA方向转动,拨动块742带动转动装置73转动,第二滑动件78与第二斜面7322配合滑动且第二滑动件78由第二斜面7322带动向着CC方向滑动,第二连接件76带动驱动件71向着G方向滑动,驱动件71的第四配合面711与限位装置5的滑槽54相配合运动带动限位块51向着E方向滑动至与刹车装置4的卡槽421相分离,由于此时,第一滑动件77位于第一底面7311上,第一连接件75处于放松状态,因此,刹车轴42在第二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向着F方向滑动至与刹车槽相连接,完成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然后刹车把741在第一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绕着AA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复位。
当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操作装置74的刹车把741绕着AA方向转动,带动拨动块742也绕着AA方向转动,拨动块742带动转动装置73转动,第一滑动件77与第一斜面7312配合滑动且第一滑动件77由第一斜面7312带动向着DD方向滑动,第一连接件75带动刹车轴42向着F方向的反方向滑动,由于此时,第二滑动件78位于第二底面7321上,第二连接件76处于放松状态,因此,驱动件71在第四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向着G方向的反方向滑动至驱动件71的第四配合面711与限位装置5的滑槽54相分离,限位块51在第三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与刹车轴42的卡槽421相卡接,完成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的转换,然后刹车把741在第一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绕着AA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复位。
电动刹车,机械解刹的工作原理为:
当电动控制机构6控制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驱动器61的驱动摆杆62绕着A方向旋转,带动限位装置5沿着B方向滑动至限位块51与刹车轴42的卡槽421相分离,刹车轴42在第二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向着C方向滑动至与刹车槽相连接,完成刹车的过程,然后驱动摆杆62绕着D方向旋转复位。
由于电动刹车时,机械控制机构7并未产生动作,因此,在完成电动刹车后进行机械解刹前,需要先对机械控制机构7进行一次空程操作,具体为:驱动操作装置74,使刹车把741绕着AA方向转动,带动拨动块742也绕着AA方向转动,拨动块742带动转动装置73转动,第二滑动件78由第二斜面7322带动向着CC方向滑动,第二连接件76被拉紧,驱动件71会被拉动向着G方向滑动,但由于第四复位件的存在,驱动件71又会被第四复位件的弹性力带动向着G方向的反方向滑动至如附图14所示状态,驱动件71向着G方向的反方向滑动带动第二连接件76运动,第二连接件76进一步带动第二滑动件78向着CC方向的反方向滑动至第二底面7321处,在此过程中,第一滑动件77由第一斜面7312的顶部移动至第一底面7311与第一斜面7312的交汇处,第一连接件75处于放松状态,完成一次空程操作,然后刹车把741在第一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绕着AA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复位。
机械解刹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C、F、G方向与车轮2的轮轴方向相平行,B、E方向与车轮2的轮轴方向相垂直。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Claims (14)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1)、安装在所述的车架(1)下方的车轮(2)、连接在所述的车架(1)上且能够将所述的车轮(2)与所述的车架(1)相对锁定与解锁的刹车组件,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的车轮接头(3)、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且具有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的刹车装置(4)、能够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4)保持在解刹状态的限位装置(5),当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的车轮(2)与所述的车架(1)相对锁定;当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的车轮(2)和所述的车架(1)相对解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刹车组件还包括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6)、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且能够带动所述的刹车装置(4)在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机械控制机构(7),
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且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的驱动件(71)及供使用者脚踩转动的操作装置(74),
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脚踩所述的操作装置(74)带动所述的驱动件(71)滑动,所述驱动件(71)滑动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滑动使所述的刹车装置(4)与所述的限位装置(5)解除配合从而实现刹车装置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脚踩所述的操作装置(74)驱动所述的刹车装置(4)滑动,同时所述限位装置(5)与所述刹车装置(4)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还包括能够绕着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且由所述的操作装置(74)带动转动的转动装置(73)、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转动而滑动的第一滑动件(77)、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转动而滑动的第二滑动件(78)、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而使得所述的刹车装置(4)能够随着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的滑动而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的第一连接件(75)、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和所述的驱动件(71)从而使得所述的驱动件(71)能够随着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的滑动而滑动的第二连接件(7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配合面(731)和第二配合面(732),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包括第一底面(7311)、自所述的第一底面(7311)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7312),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包括第二底面(7321)、自所述的第二底面(7321)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7322),
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的一端通过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与所述的转动装置(73)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75)相连接且当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由所述的第一斜面(7312)带动滑动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75)带动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
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6)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与所述的转动装置(73)相配合且当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由所述的第二斜面(7322)带动滑动时,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6)带动所述的驱动件(71)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和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分别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和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交错设置,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和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分别设置在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两侧,且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与所述的第二斜面(7322)配合滑动,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位于所述的第一底面(7311)上;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与所述的第一斜面(7312)配合滑动,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位于所述的第二底面(73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相配合的第三斜面(771),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相配合的第四斜面(781)。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2)、所述的刹车装置(4)、所述的驱动件(71)分别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的左右两侧,位于所述车架(1)左右两侧的所述的刹车装置(4)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件(75)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相连接,位于所述车架(1)左右两侧的驱动件(71)通过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6)与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相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能够控制左右两侧的两个刹车装置(4)同时刹车或解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装置(73)上形成有多个沿着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周向均匀分布的齿轮槽(733),所述的操作装置(74)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的刹车把(741)、设置在所述的刹车把(741)上且能够与所述的齿轮槽(733)相配合的拨动块(742)、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与所述的刹车把(741)之间用于在所述的刹车把(741)进行每次转动之后将所述的刹车把(741)复位的第一复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槽(733)的与所述的拨动块(742)相配合的面为直面,所述的齿轮槽(733)的与所述的直面相对的另一面为斜面,从而使得所述的拨动块(742)能够单向带动所述的转动装置(73)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件(71)沿着所述的车轮(2)的轮轴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装置(4)包括沿着所述的车轮(2)轮轴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且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75)相连接的刹车轴(42)、设置在所述的车轮(2)上且能够与所述的刹车轴(42)配合锁定的多个刹车槽、设置在所述的刹车轴(42)与所述的车轮接头(3)之间使得所述的刹车轴(42)具有向着刹车状态转换的趋势的第二复位件,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轴(42)相配合,当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轴(42)相分离,所述的刹车轴(42)与所述的刹车槽相连接;当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轴(42)相配合,所述的刹车轴(42)与所述的刹车槽相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控制机构(6)包括安装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的驱动器(61)、由所述的驱动器(61)驱动转动且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运动的驱动摆杆(62),所述的驱动摆杆(62)具有原始位置、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的刹车位置,当所述的电动控制机构(6)收到刹车指令时,所述的驱动摆杆(62)由原始位置转动至刹车位置,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轴(42)相脱离,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所述的驱动摆杆(62)返回原始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5)包括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的限位块(51)、形成在所述的限位块(51)上且能够与所述的电动控制机构(6)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面(53)、形成在所述的限位块(51)上且能够供所述的驱动件(71)滑动的滑槽(54)、设置在所述的限位块(51)与所述的车轮接头(3)之间使得所述的限位块(51)具有向着靠近所述的刹车装置(4)的方向运动的趋势的第三复位件,所述的刹车轴(42)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限位块(51)相卡接的卡槽(421),所述的驱动件(71)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滑槽(54)相配合从而带动所述的限位块(51)滑动的第四配合面(711),所述第四配合面(711)为斜面,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驱动件(71)与所述的车轮接头(3)之间的第四复位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5)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的车轮(2)的轮轴的轴心线方向相垂直,所述的驱动件(7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的限位装置(5)的滑动方向相垂直。
CN201620990577.6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儿童推车 Active CN206202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0577.6U CN206202396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儿童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0577.6U CN206202396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儿童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2396U true CN206202396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9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90577.6U Active CN206202396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儿童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23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2166A (zh) * 2018-05-09 2018-10-09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能控制下坡速度的手推车
CN106143581B (zh) * 2016-08-30 2019-03-12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3581B (zh) * 2016-08-30 2019-03-12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
CN108622166A (zh) * 2018-05-09 2018-10-09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能控制下坡速度的手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3200B (zh) 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全方位转向系统
CN20620239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0194209A (zh) 驱动转向机构、车体轮系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车辆
WO2017098489A1 (zh) 动力自带轮及圆盘式360度动力转弯系统
CN204713183U (zh) 童车刹车机构及童车
CN205381295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6202397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2205183A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陀螺仪遥控器
CN106218802B (zh) 电动自行车辅助动力中驱电机
CN106143581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8909924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104612486A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毂形闸用电动锁
CN106143582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7813898A (zh) 自行车刹车辅助器
CN206068046U (zh) 儿童电动车
CN206202398U (zh) 儿童推车
CN105438379A (zh) 电动自行车的刹车机构
CN206155719U (zh) 儿童电动车
CN203111393U (zh) 一种站立驾驶的三轮电动车
CN106184577B (zh) 辅助刹车器
CN206288112U (zh) 一种电动搬运车
CN208799426U (zh) 一种底盘总成及其组成的电动轮椅
CN205417919U (zh) 电动蛙式滑板车
CN206501734U (zh) 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的电机锁止装置
CN2905648Y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