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1344U - 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1344U
CN206201344U CN201621083751.5U CN201621083751U CN206201344U CN 206201344 U CN206201344 U CN 206201344U CN 201621083751 U CN201621083751 U CN 201621083751U CN 206201344 U CN206201344 U CN 206201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nozzle
heating wire
nozzle
hot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837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CHENG J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CHENG J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CHENG J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CHENG J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837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1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1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1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包括热咀和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绕设在热咀的表面,所述热咀内设有流道;所述热咀包括热咀前部、热咀中部和热咀后部,所述发热丝在热咀前部的缠绕密度、在热咀后部的缠绕密度是发热丝在热咀中部的缠绕密度的2~8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整个热咀的加热均匀,使热咀内的物料的温度波动大大减小,更不会出现过热的现象,物料经过热咀内可以基本保持恒温状态,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热量的利用率,可以适用于小型化的针阀咀,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阀咀的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针阀系统的热咀一般采用弹簧加热或加热套加热,不利于细小产品以及紧凑型模具生产。这种热咀需要增加产品排位并加大模具,使模具笨重并增加模具生产成本,对于小型模具不适用。
对于需要小型化的针阀系统,如果直接将发热丝缠绕在热咀的表面,热咀的前部、中部和后部都有发热丝,由于热量积聚的原因,中部、后部的温度会比前部的高,容易造成热咀内部的物料的加速老化,且局部可能出现过热的现象,影响了产品的性能。而且热咀的表面都缠绕发热丝,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直接缠绕发热丝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更利于细小产品的批量生产。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包括热咀和发热丝,所述热咀内设有流道,所述发热丝绕设在热咀的表面;所述热咀包括热咀前部、热咀中部和热咀后部,所述发热丝在热咀前部的缠绕密度、在热咀后部的缠绕密度是发热丝在热咀中部的缠绕密度的2~8倍。其中,所述缠绕密度为单位热咀长度上覆盖的加热丝缠绕的圈数。采用此技术方案,热咀前部和热咀后部的发热丝的热量会向热咀中部辐射或热传导,热咀中部的发热丝的缠绕密度低,热咀两端的高,这样使得热量利用更充分,物料经过流道时加热更均匀,使得物料从热咀后部经过热咀中部达到热咀前部时,温度波动小,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问题,也不会影响流道内压力均匀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丝在热咀前部的缠绕密度、在热咀后部的缠绕密度是发热丝在热咀中部的缠绕密度的4~6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咀前部的表面积为整个热咀表面积的35%-40%,所述热咀中部的表面积为整个热咀表面积的15%-25%,所述热咀后部的表面积为整个热咀表面积的40%-45%。采用此技术方案,使得物料内部温度加热更加均匀,温度波动更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咀后部的表面积大于热咀前部的表面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热咀后部的表面积比热咀前部的表面积大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咀为圆柱体,所述热咀前部的长度为整个热咀长度的35%-40%,所述热咀中部的长度为整个热咀长度的15%-25%,所述热咀后部的长度为整个热咀长度的40%-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丝镶嵌在热咀的表面。采用此技术方案,结构更稳定,而且热量利用率得到提高,热量损失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咀的表面通过锣槽设有容纳发热丝的槽体通道,所述发热丝镶嵌设置在槽体通道内。采用此技术方案,直接在热咀表面进行锣槽,可大大减小模具开框,有效地解决细小产品与紧凑模具空间不足问题,而且使得热量利用率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丝对折后从热咀前部缠绕,然后绕设经过热咀中部,最后再在热咀后部进行缠绕。采用此技术方案,一股发热丝从热咀前部直接缠绕到热咀后部,只需要对这股发热丝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便可以实现温度的监控,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咀的表面设有温度探测线。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及时监控热咀表面的问题,避免因为线路短路等故障出现的过热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丝在热咀前部和在热咀后部的缠绕密度相同。采用此技术方案,加工更加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小型化的针阀咀,而且整个热咀的加热均匀,使热咀内的物料的温度波动大大减小,更不会出现过热的现象,物料经过热咀内可以基本保持恒温状态,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另外,采用热咀镶发热丝的结构,有效减小模具开框,有利于细小产品批量生产并使模具精简减少成本,而且发热丝直接镶嵌在热咀表面,使得热量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包括热咀1和发热丝2,所述发热丝2绕设在热咀1的表面,所述热咀1内设有流道;所述热咀1包括热咀前部11、热咀中部12和热咀后部13,所述发热丝2在热咀前部11的缠绕密度、发热丝2在热咀后部13的缠绕密度是发热丝2在热咀中部12的缠绕密度的5倍。所述热咀前部11的表面积为整个热咀1表面积的35%-40%,所述热咀中部23的表面积为整个热咀1表面积的15%-25%,所述热咀后部13的表面积为整个热咀1表面积的40%-45%。所述热咀后部13的表面积比热咀前部11的表面积大5%。所述发热丝2在热咀前部11和在热咀后部13的缠绕密度相同。所述热咀1的表面通过锣槽的方法设有容纳发热丝2的槽体通道14,所述发热丝2镶嵌设置在槽体通道14内。
如图1所示,所述发热丝2对折后从热咀前部11缠绕,然后绕设经过热咀中部12,最后再在热咀后部13进行缠绕。所述热咀1的表面设有温度探测线3。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热咀1内部加热更均匀,热量利用更充分,成本更低,针阀的体积更小,适用于小型、紧凑型模具的物料生产。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热咀和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绕设在热咀的表面,所述热咀内设有流道;所述热咀包括热咀前部、热咀中部和热咀后部,所述发热丝在热咀前部的缠绕密度、在热咀后部的缠绕密度是发热丝在热咀中部的缠绕密度的2~8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在热咀前部的缠绕密度、在热咀后部的缠绕密度是发热丝在热咀中部的缠绕密度的4~6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前部的表面积为整个热咀表面积的35%-40%,所述热咀中部的表面积为整个热咀表面积的15%-25%,所述热咀后部的表面积为整个热咀表面积的4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镶嵌在热咀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的表面通过锣槽设有容纳发热丝的槽体通道,所述发热丝镶嵌设置在槽体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对折后从热咀前部缠绕,绕设经过热咀中部,再在热咀后部进行缠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的表面设有温度探测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在热咀前部和在热咀后部的缠绕密度相同。
CN201621083751.5U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 Active CN206201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3751.5U CN206201344U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3751.5U CN206201344U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1344U true CN206201344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61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83751.5U Active CN206201344U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13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1006A (zh) * 2017-11-22 2018-06-19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一种双绕线恒温黑体
CN114131828A (zh) * 2021-10-09 2022-03-04 深圳市科华热流道有限公司 针阀式热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1006A (zh) * 2017-11-22 2018-06-19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一种双绕线恒温黑体
CN114131828A (zh) * 2021-10-09 2022-03-04 深圳市科华热流道有限公司 针阀式热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01344U (zh) 一种小型化针阀咀的发热丝缠绕结构
CN204730598U (zh) 纺织用高效烘干机
CN205467402U (zh) 基于高频电磁加热的熔融式快速成型机
CN204908355U (zh) 一种微型智能化吹风机
CN204286009U (zh) 羊绒烘干机
CN204561244U (zh) 直发卷发器
CN206048620U (zh)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塑胶机加热装置
CN208825205U (zh) 一种防下垂电阻丝的拉丝装置
CN206170520U (zh) 一种小型化针阀
CN201685421U (zh) 一种热嘴加热装置
CN204058968U (zh) 一种纺织用的压辊
CN209547324U (zh) 一种新型发热机构
CN203057576U (zh) 一种耐高温电磁感应加热辊装置
CN202989634U (zh) 滚动式电熨斗
CN206646194U (zh) 一种防缠丝的导丝盘装置
CN201847038U (zh) 头发定型加热膜
CN204919169U (zh) 一种仿真皮面料预缩整理烫光系统
CN204566526U (zh) 玻璃纤维vip芯材热压成型装置
CN202026492U (zh) 电磁加热设备
CN204577927U (zh) 高效散热的配电柜
CN205122708U (zh) 一种用于电池加热的弹簧夹具
CN207622473U (zh) 一种豆制食品加工设备的加热装置
CN208440823U (zh) 一种新型可加热分丝辊
CN204076731U (zh) 风扇叶用电热棒式带冷却注塑上模
CN208846891U (zh) 一种假发干燥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