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4465U - 移液针 - Google Patents

移液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84465U
CN206184465U CN201621106760.1U CN201621106760U CN206184465U CN 206184465 U CN206184465 U CN 206184465U CN 201621106760 U CN201621106760 U CN 201621106760U CN 206184465 U CN206184465 U CN 206184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tubing
needle
liquid
hole
transf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067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司潼
彭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angxinrui Gen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angxinrui Gen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angxinrui Gen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angxinrui Gen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067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84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84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844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液针,包括针管座、针管固定头、针管锁紧套和针管;针管座为沿轴向设有第一通孔的柱状结构,其底部设有和第一通孔贯通第一圆柱形凹槽;针管固定头为沿轴向设有第二通孔的柱状结构,且包括第一锥形末端;针管锁紧套为沿轴向设有第三通孔的柱状结构,且设有与第一锥形末端相配合的贯通第三通孔的第一锥形凹槽;针管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直至顶端插入第一通孔内;针管固定头设于第一圆柱形凹槽内且第一锥形末端朝向第一圆柱形凹槽的开口;针管锁紧套侧壁与第一圆柱形凹槽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锥形凹槽收容所述第一锥形末端。本实用新型的移液针降低了针管拆卸和安装难度,且提高了移液针的防撞性能。

Description

移液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剂传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液针。
背景技术
在疾控、食品安全、生物等研究领域的生物活性物质提取装置中,通常需要采用移液针来实现各种液体试剂的转移,移液针通常包括主体部分和针管。现有技术中移液针的主体和针管通常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但当对不同的样品进行移液时,需要更换不同的针管从而避免交叉污染,采用一体成型的移液针进行转移,则需要对移液针进行整体更换,从而增加了操作难度;同时,一体成型的移液针在使用过程中碰撞变性后还会产生不易拆卸和安装的问题。目前采用的移液针主体和针管可拆卸的结构通常还存在针管固定不稳,碰撞后容易掉落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移液针,能够实现稳定的针管固定、同时还易于拆卸和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液针,旨在解决移液针针管固定不稳,拆卸和安装困难的问题。
一种移液针,包括针管座、针管固定头、针管锁紧套和针管;
所述针管座为沿轴向设有第一通孔的柱状结构,其底部设有和第一通孔贯通第一圆柱形凹槽;
所述针管固定头为沿轴向设有第二通孔的柱状结构,且包括第一锥形末端;
所述针管锁紧套为沿轴向设有第三通孔的柱状结构,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末端相配合的贯通第三通孔的第一锥形凹槽;
所述针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直至顶端插入第一通孔内;所述针管固定头设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内且所述第一锥形末端朝向第一圆柱形凹槽的开口;所述针管锁紧套侧壁与第一圆柱形凹槽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锥形凹槽收容所述第一锥形末端。
优选的,所述移液针还包括固定套管、弹簧圈和针管座固定件;所述固定套管沿轴向平行套设在针管座外部;所述弹簧圈沿轴向平行套设于针管座和固定套管之间,所述弹簧圈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针管座和固定套管上;所述针管座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针管座活动卡设在所述固定套管内。
优选的,所述针管座底部设有沿径向朝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抵触弹簧圈底端,所述固定套管内壁上设有抵触所述弹簧圈顶端的抵触件。
优选的,所述移液针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固定套管上且设有向针管座侧壁凸出的感应按钮,所述针管座侧壁上设有用于收容感应按钮的复位凹槽,所述复位凹槽包括向微动开关方向移动时抵触所述感应按钮的触动面。
优选的,所述复位凹槽环设在所述针管座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管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一个沿轴向设置的平面侧壁、以及两个与所述固定套管侧壁相切且垂直于所述平面侧壁的连接壁。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管的一个连接壁上设有贯穿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固定套管的轴线上,且平行所述平面侧壁,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微动开关。
优选的,所述针管座顶部设有第二圆柱形凹槽;所述移液针还包括软管固定头、软管锁紧套和移液软管;所述软管固定头为沿轴向设有第四通孔的柱状结构,且包括第二锥形末端;所述软管锁紧套为沿轴向设有第五通孔的柱状结构,且设有与所述第二锥形末端相配合的贯通第五通孔的第二锥形凹槽;所述移液软管穿设于所述针管内,且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软管固定头设于所述第二圆柱形凹槽内,且所述第二锥形末端朝向第二圆柱形凹槽的开口;所述软管锁紧套侧壁与针管座第二圆柱形凹槽侧壁连接,且第二锥形凹槽收容所述第二锥形末端。
优选的,所述针管固定头采用弹性材料制备。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末端上设有沿轴向的长条形开槽。
本实用新型的移液针,其针管为可拆卸结构,在对不同的试剂进行转移时,仅需更换针管即可避免试剂之间的交叉污染,无需对整个移液针进行更换,降低了移液针的拆卸和安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管座上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微动开关上感应按钮的复位凹槽,复位凹槽包括可以向感应按钮施加向微动开关方向压力的触动面,当移液针在取样过程中受阻时,针管座的上下移动会使复位凹槽的触动面感应按钮,微动开关检测到异常,及时停止移液针的进一步移动,从而提高防撞性能,避免移液针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移液针的部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针管座的部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针管固定头和针管锁紧套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针管固定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移液针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固定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移液针的部分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移液针的部分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固定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微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微动开关固定在固定套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针管座的部分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移液针受阻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液针,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移液针100包括针管座110、针管固定头120、针管锁紧套130和针管140;所述针管座110为沿轴向设有第一通孔111的柱状结构,其底部设有和第一通孔111贯通的第一圆柱形凹槽112;所述针管固定头120为沿轴向设有第二通孔121的柱状结构,且包括第一锥形末端122;所述针管锁紧套130为沿轴向设有第三通孔131的柱状结构,其上端设有与第一锥形末端122相配合的贯通第三通孔131的第一锥形凹槽132;所述针管140依次穿过第三通孔131、第二通孔121、直至顶端插入第一通孔111内;所述针管固定头120设于第一圆柱形凹槽112内,且第一锥形末端122朝向第一圆柱形凹槽112的开口;所述针管锁紧套130侧壁与第一圆柱形凹槽112侧壁连接,且第一锥形凹槽132收容第一锥形末端122。
所述针管锁紧套130与第一圆柱形凹槽112侧壁之间可以通过螺纹旋接,也可以通过弹性卡扣卡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113,所述针管锁紧套130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113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133。
当针管锁紧套130与针管座110之间的螺纹旋接处于松弛状态时,依次从第三通孔131、第二通孔121、第一通孔111插入针管140,然后将针管锁紧套130朝针管座110方向旋紧,第一锥形凹槽132向第一圆柱形凹槽112顶部推动第一锥形末端122,直至针管固定头120顶端抵触并收容第一圆柱形凹槽顶壁,同时第一锥形凹槽132向第一锥形末端122的锥面方向施加压力,从而压缩第二通孔121的直径使针管140紧固。当需要更换针管140时,将针管锁紧套130与针管座110之间的螺纹旋接旋松,第一锥形凹槽132向第一锥形末端122的锥面方向施加的压力被撤除,针管固定头120对针管140的固定松弛,从而进行拆卸更换。
针对针管固定头,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针管固定头120采用弹性材料制备,例如塑料、橡胶,由于弹性材料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及回弹力,所述针管固定头120在受到针管锁紧套130施加的压力时,易于向第二通孔的直径方向收缩紧固针管,在压力撤除时能够快速回弹,松开针管。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针管固定头120的材料为弹性橡胶,不仅可以在锥面方向施加压力下通过弹性收缩压紧针管,而且相比塑料可以进一步增加针管固定头120和金属针管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针头脱落。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锥形凹槽132向第一锥形末端122之间配合减少摩擦,增加针管固定头120和针管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针管固定头120主体采用塑料,第二通孔121内壁包括注塑一体成型的橡胶缓冲层123。
针对针管固定头,较佳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述针管固定头120的第一锥形末端122上设有沿轴向开设的长条形开槽124,所述开槽124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平行的长条形开槽。所述开槽124能够使针管固定头120在受到沿锥面方向的压力时,较好地朝第二通孔的直径方向聚拢从而紧固针管;在压力撤除时能够快速回弹,松开针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型的移液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移液针针管可拆卸,在对不同的试剂进行转移时,仅需更换针管即可避免试剂之间的交叉污染,而无需对整个移液针进行更换,降低了移液针的拆卸和安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移液针,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移液针还包括固定套管250、弹簧圈260和针管座固定件270;所述固定套管250沿轴向平行套设在针管座210外部;所述弹簧圈260沿轴向平行套设于针管座210和固定套管250之间,所述弹簧圈260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针管座210和所述固定套管250上;所述针管座固定件270用于将所述针管座210活动卡设在所述固定套管250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管座固定件270通过螺纹固定在针管座210远离弹簧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管座210底部设有沿径向朝外延伸的凸缘214,用于抵触弹簧圈260的底端,所述固定套管250内壁上设有用于抵触弹簧圈260顶端的抵触件。所述抵触件可以是在固定套管内壁上设置的凸起,也可以是在固定套管内壁上形成的台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管250上部的内径小于下部内径,从而在固定套管250内壁上形成用于抵触所述弹簧圈260顶端的台阶结构251。
本实施例中,先将弹簧圈260从针管座210的顶部套入,由于凸缘214的外缘大于弹簧圈260的直径,弹簧圈260一端抵靠在针管座210底部的凸缘214上,然后将固定套管250从针管座210的顶部套入,台阶结构251抵靠住弹簧圈260另一端,最后将针管座固定件270固定在针管座210的顶端,针管座固定件270的边缘抵靠住固定套管250的上边缘,完成组装。组装后所述针管座210的底端与固定套管250的底端平齐,所述针管座210的顶端高于所述固定套管250的顶端;所述针管座固定件270设于固定套管250上方,且为与针管座210上部套接的空心圆柱结构,其外径大于所述固定套管250顶部的内径,因此该针管座固定件270可以将所述针管座210活动卡设在固定套管250上。替代实施例中,所述针管座210与针管座固定件270之间可以通过弹性卡扣连接,也可以通过螺纹旋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管座固定件270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针管座210顶部设有与所述针管座固定件270内壁上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管250还包括一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一个沿轴向设置的平面侧壁252、以及两个与所述固定套管侧壁相切且垂直于所述平面侧壁252的连接壁253,该平面侧壁252固定在移液装置的可移动的机械臂上(图未示)。本实施例的固定套管25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当移液针通过平面侧壁252安装至机械臂上后,所述固定套管250相对固定在可移动的机械臂上。所述针管座210可以在所述固定套管250内上下移动。当移液针针管受阻时,针管受到下方阻力,带动针管座210向上移动,至弹簧圈260上端受到台阶结构251的抵触产生向下的阻力使针管座210复位,针管座固定件270将针管座210活动卡设在固定套管250上,防止针管座210从固定套管250中脱落。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管250包括第一套管2501、分别位于第一套管2501两端的第二套管2502和第三套管2503,第一套管2501的外径大于第二套管2502和第三套管2503的外径,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套管2501的侧壁上,本方案有利于在安装部上设置其他元件。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出一种移液针,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针管座310顶部还设有和第一通孔贯通的第二圆柱形凹槽315;所述移液针还包括软管固定头320、软管锁紧套330和移液软管340;所述软管固定头320为沿轴向设有第四通孔的柱状结构,且包括第二锥形末端;所述软管锁紧套330为沿轴向设有第五通孔的柱状结构,且设有与第二锥形末端相配合的贯穿第五通孔的第二锥形凹槽。所述移液软管340穿设于针管内,且其依次穿过所述针管座310的第一通孔、软管固定头的第四通孔和软管锁紧套的第五通孔;所述软管固定头320设于所述第二圆柱形凹槽315内,且所述第二锥形末端朝向第二圆柱形凹槽315的开口;软管锁紧套330的侧壁与第二圆柱形凹槽315的侧壁连接,且第二锥形凹槽收容第二锥形末端。
所述软管锁紧套330与第二圆柱形凹槽315侧壁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弹性卡扣卡接,也可以是通过螺纹旋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柱形凹槽315侧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软管锁紧套330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当软管锁紧套330与针管座310之间的螺纹旋接处于松弛状态时,将软管锁紧套330朝针管座310方向旋紧,第二锥形凹槽向第二圆柱形凹槽顶部推动第二锥形末端,直至软固定头320顶端抵触第二圆柱形凹槽顶壁,同时第二锥形凹槽向第二锥形末端的锥面施加压力,使移液软管340紧固。当需要更换移液软管340时,将软管锁紧套330与针管座310之间的螺纹旋接旋松,第二锥形凹槽向第二锥形末端的锥面施加的压力被撤除,软管固定头320对移液软管340的固定松弛,从而可进行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移液针,如图8至13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移液针还包括微动开关480,所述微动开关480固定在所述固定套管450上,本实施所述微动开关480固定在所述固定套管450的侧面中部位置,且微动开关480上设有向针管座410侧壁凸出的感应按钮481,所述针管座410侧壁上设有用于收容感应按钮的复位凹槽416,所述复位凹槽416包括一个向微动开关480方向移动时抵触感应按钮的触动面4161。
所述固定套管450的一个连接壁453上设有贯穿的收容槽454,所述收容槽454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固定套管450的轴线上,且平行所述固定套管平面侧壁452,所述收容槽454收容微动开关480。所述微动开关上设有第一螺孔482,所述设有收容槽的连接壁453位于收容槽454和平面侧壁452之间设有凸台455,所述凸台455上设有与第一螺孔482相配合的第二螺孔457。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455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与平面侧壁452的外侧面和收容槽454的侧壁平齐,且凸台455与平面侧壁平齐的侧壁上设有固定槽456,第二螺孔457设于固定槽456内。
本实施例中,先将所述微动开关480收容在固定套管450的收容槽454内,用螺钉458依次穿过第二螺孔457和第一螺孔482,将微动开关480固定在固定套管450上。本实施例设置凸台有利于微动开关的固定,在凸台上设置固定槽可以避免穿过的螺钉458凸出平面侧壁而影响移液针的固定。本实施例中,由于安装部的厚度比固定套管的第一套管管壁厚度大,可以防止螺钉458用力过大破坏固定套管的管壁,又可以提供移液针的安装位置,结构简单。
微动开关480安装在收容槽454内后,所述感应按钮481被收容于所述复位凹槽416内。所述感应按钮481的接线口483暴露于所述固定套管平面侧壁452相邻的连接壁453。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凹槽416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设在针管座410的单侧侧壁上,也可以环设在针管座410侧壁上。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凹槽416环设在所述针管座410侧壁上,与在单侧侧壁上设置的复位凹槽相比,本方案使得针管套可以在固定套管内转动,增加了灵活性。
所述感应按钮的结构可以为半球形结构、锥形结构或柱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感应按钮481为半球形结构,其与触动面接触过程中不易碰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动面4161与针管座侧壁成钝角。当移液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感应按钮481与所述触动面4161不接触;如图13所示,当移液针在取样过程中受阻时,针管440带动针管座410向上运动,针管座凸缘414带动弹簧圈460同时向上运动直至弹簧圈460顶端抵触在固定套管450的台阶结构451上;复位凹槽的触动面4161触动感应按钮481,微动开关480检测到异常,通过接线口的线路及时通知控制中心停止机械臂运动,防止移液针的进一步向上移动损坏。弹簧圈460受到台阶结构451的抵触,产生向下的弹力,使得针管座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液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座、针管固定头、针管锁紧套和针管;
所述针管座为沿轴向设有第一通孔的柱状结构,其底部设有和第一通孔贯通第一圆柱形凹槽;
所述针管固定头为沿轴向设有第二通孔的柱状结构,且包括第一锥形末端;
所述针管锁紧套为沿轴向设有第三通孔的柱状结构,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末端相配合的贯通第三通孔的第一锥形凹槽;
所述针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直至顶端插入第一通孔内;所述针管固定头设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内且所述第一锥形末端朝向第一圆柱形凹槽的开口;所述针管锁紧套侧壁与第一圆柱形凹槽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锥形凹槽收容所述第一锥形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针还包括固定套管、弹簧圈和针管座固定件;
所述固定套管沿轴向平行套设在针管座外部;
所述弹簧圈沿轴向平行套设于针管座和固定套管之间,所述弹簧圈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针管座和固定套管上;
所述针管座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针管座活动卡设在所述固定套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座底部设有沿径向朝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抵触弹簧圈底端,所述固定套管内壁上设有抵触所述弹簧圈顶端的抵触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针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固定套管上且设有向针管座侧壁凸出的感应按钮,所述针管座侧壁上设有用于收容感应按钮的复位凹槽,所述复位凹槽包括向微动开关方向移动时抵触所述感应按钮的触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凹槽环为围绕所述针管座侧壁的环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一个沿轴向设置的平面侧壁以及两个与所述固定套管侧壁相切且垂直于所述平面侧壁的连接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一个连接壁上设有贯穿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固定套管的轴线上,且平行所述平面侧壁,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微动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座顶部设有第二圆柱形凹槽;所述移液针还包括软管固定头、软管锁紧套和移液软管;
所述软管固定头为沿轴向设有第四通孔的柱状结构,且包括第二锥形末端;
所述软管锁紧套为沿轴向设有第五通孔的柱状结构,且设有与所述第二锥形末端相配合的贯通第五通孔的第二锥形凹槽;
所述移液软管穿设于所述针管内,且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软管固定头设于所述第二圆柱形凹槽内,且所述第二锥形末端朝向第二圆柱形凹槽的开口;所述软管锁紧套侧壁与针管座第二圆柱形凹槽侧壁连接,且第二锥形凹槽收容所述第二锥形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固定头采用弹性材料制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末端上设有沿轴向的长条形开槽。
CN201621106760.1U 2016-09-30 2016-09-30 移液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4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6760.1U CN206184465U (zh) 2016-09-30 2016-09-30 移液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6760.1U CN206184465U (zh) 2016-09-30 2016-09-30 移液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84465U true CN206184465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30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0676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4465U (zh) 2016-09-30 2016-09-30 移液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844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6116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广州康昕瑞基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移液针
CN113020642A (zh) * 2021-03-18 2021-06-25 河北安迪模具有限公司 玻璃模具冲头内孔加工工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6116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广州康昕瑞基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移液针
CN113020642A (zh) * 2021-03-18 2021-06-25 河北安迪模具有限公司 玻璃模具冲头内孔加工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8030B2 (en) Umbrella quick frame assembly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6184465U (zh) 移液针
US20130334156A1 (en) Pole caddy
CN206396855U (zh) 一种锁紧机构及带有锁紧机构的壁式马桶
CN107876115A (zh) 防撞移液针
CN206215253U (zh) 防撞移液针
CN104863938B (zh) 一种自锁式遮阳伞支撑杆
CN201883505U (zh) 一种卡接式进水阀及卡接装置
CN107876116A (zh) 移液针
CN206229384U (zh) 防撞移液针
CN201645362U (zh) 伸缩扳手结构
CN216739887U (zh) 一种弹簧、弹跳筒及弹跳芯
CN201836162U (zh) 伸缩杆
CN201153922Y (zh) 用于家用器具的构件上的软管管道的固定装置
US9068620B2 (en) Body mount having suspended ring member
KR200430967Y1 (ko) 조립식 지팡이
CN208582310U (zh) 一种多功能活动毛巾架
US20110056338A1 (en) Contractible wrench structure
KR200465479Y1 (ko) 스타일러스 펜
CN209059912U (zh) 按摩器及按摩头浮动结构
KR102633268B1 (ko) 체결 장치 및 체결 어셈블리
CN105816927A (zh) 一种体外循环中膜肺连接用卡具
CN207737279U (zh) 一种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的螺丝座安装装置
CN104676202B (zh) 家用电器及用于家用电器的脚座
CN207768593U (zh) 一种尿袋固定装置及接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