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3873U - 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83873U
CN206183873U CN201621069192.2U CN201621069192U CN206183873U CN 206183873 U CN206183873 U CN 206183873U CN 201621069192 U CN201621069192 U CN 201621069192U CN 206183873 U CN206183873 U CN 206183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points
training
handles
handl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691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0691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83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83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838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包括把手和撑板;撑板包含有多个训练点位,训练点位用于安装把手,训练点位决定了两个把手之间的距离以及把手手柄的角度,当俯卧撑训练者握住手柄进行训练时,其训练姿势即被确定。本实用新型俯卧撑锻炼支架还配置有对应的使用说明书文件,说明书文件记载了撑板上每一个训练点位所对应的训练肌肉;俯卧撑训练者仅需要对照说明书,找到需要训练的肌肉所对应的训练点位,将手柄插进该训练点位进行训练;训练点位和把手不仅规范了俯卧撑训练者的姿势,而且不需要训练者具备专业的俯卧撑训练知识也能获得预期的或者均衡的肌肉锻炼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
背景技术
俯卧撑训练是一种常见而简单的身体锻炼方法,持之以恒的俯卧撑训练可以对人体的手臂、肩部、胸部、背部和腰部等上半身的肌肉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俯卧撑的具体训练方法有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特别是不同的训练姿势(包括双臂间距和双臂角度)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锻炼程度各不相同。普通的俯卧撑训练者在不经过细致的培训或者学习的情况下,很难全面掌握俯卧撑的训练知识。在盲目而无计划的俯卧撑训练之后,也难以获得理想的训练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俯卧撑的训练姿势、训练计划结合起来的俯卧撑锻炼支架,帮助俯卧撑训练者规范、科学的锻炼肌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包括把手和撑板;把手包括手柄、支撑架和连接轴,手柄安装在支撑架的上方,连接轴安装在支撑架的下方,连接轴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撑板上设置有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左训练点位区内设置有多个训练点位;对应于左训练点位区内的任意一个训练点位,右训练点位区内均设置有一个与之对称的训练点位;每个训练点位包含至少两个定位点,定位点的数量和尺寸与把手上连接轴的数量和尺寸一致。
具体的,所述训练点位包括肩部肌肉训练点位、背部肌肉训练点位、肱三头肌训练点位和胸部肌肉训练点位。
肩部肌肉训练点位包括五对训练点位:一对J1训练点位、一对J2训练点位、一对J3训练点位、一对J4训练点位和一对J5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J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00~75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上;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J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00~650mm,两个手柄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J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00~60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下;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J4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50~350mm,两个手柄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J5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50~250mm,夹角为50°,夹角朝下;
背部肌肉训练点位包括三对训练点位:一对B1训练点位、一对B2训练点位和一对B3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B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750~85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下;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B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750~85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上;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B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50~550mm,两个手柄均水平布置;
肱三头肌训练点位包括三对训练点位:一对G1训练点位、一对G2训练点位和一对G3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G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350~400mm,两个手柄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G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50~300mm,两个手柄均水平布置;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G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40~180mm,两个手柄均竖直布置;
胸部肌肉训练点位包括五对训练点位:一对X1训练点位、一对X2训练点位、一对X3训练点位、一对X4训练点位和一对X5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X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700~750mm,两个手柄均水平布置;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X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50~70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下;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X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00~650mm,两个手柄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X4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50~550mm,两个手柄均水平布置;当两个把手分别插入两个X5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30~270mm,两个手柄之间的夹角为90°,夹角朝上。
进一步的,所述撑板包括左撑板和右撑板,左训练点位区位于左撑板,右训练点位区位于右撑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俯卧撑锻炼支架的撑板包含有多个训练点位,训练点位用于安装把手,训练点位决定了两个把手之间的距离以及把手手柄的角度,当俯卧撑训练者握住手柄进行训练时,其训练姿势即被确定;本实用新型俯卧撑锻炼支架还配置有对应的使用说明书文件,说明书文件记载了撑板上每一个训练点位所对应的训练肌肉;俯卧撑训练者仅需要对照说明书,找到需要训练的肌肉所对应的训练点位,将手柄插进该训练点位进行训练;训练点位和把手不仅规范了俯卧撑训练者的姿势,而且不需要训练者具备专业的俯卧撑训练知识也能获得预期的或者均衡的肌肉锻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卧撑锻炼支架的把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卧撑锻炼支架的把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卧撑锻炼支架的把手的仰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俯卧撑锻炼支架的撑板的正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俯卧撑锻炼支架各训练点位与身体肌肉的对照表。
图6是俯卧撑训练计划表。
其中:1、把手;11、手柄;12、支撑架;13、连接轴;2、撑板;21、左撑板;22、右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俯卧撑锻炼支架包括把手1和撑板2。
把手1包括手柄11、支撑架12和连接轴13,手柄11安装在支撑架12的上方,连接轴13安装在支撑架12的下方,连接轴13为圆柱形,数量为两个,连接轴13的直径为25mm,间距为115mm,高度不小于15mm。
所述撑板2包括左撑板21和右撑板22,左撑板21上设置有左训练点位区,右撑板22上设置有右训练点位区。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内均设置有肩部肌肉训练点位、背部肌肉训练点位、肱三头肌训练点位和胸部肌肉训练点位,训练点位总是成对出现,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一个,并且以撑板2的中轴线作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每个训练点位包含两个定位点,定位点是圆柱形凹坑,定位点的直径为25mm,间距为115mm,深度为15mm。
肩部肌肉训练点位包括五对训练点位:一对J1训练点位、一对J2训练点位、一对J3训练点位、一对J4训练点位和一对J5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74.5mm(对应图4中的尺寸D,其他训练点位所对应的尺寸类似,不一一标出),夹角为60°,夹角朝上;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17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59.5mm,夹角为60°,夹角朝下;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4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72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5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23.4mm,夹角为50°,夹角朝下;
背部肌肉训练点位包括三对训练点位:一对B1训练点位、一对B2训练点位和一对B3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B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789.5mm,夹角为60°,夹角朝下;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B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789.5mm,夹角为60°,夹角朝上;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B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02mm,两个手柄11均水平布置;
肱三头肌训练点位包括三对训练点位:一对G1训练点位、一对G2训练点位和一对G3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G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387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G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72mm,两个手柄11均水平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G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57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
胸部肌肉训练点位包括五对训练点位:一对X1训练点位、一对X2训练点位、一对X3训练点位、一对X4训练点位和一对X5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732mm,两个手柄11均水平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74.5mm,夹角为60°,夹角朝下;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17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4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02mm,两个手柄11均水平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5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38.3mm,两个手柄11之间的夹角为90°,夹角朝上。
图5是本实施例俯卧撑锻炼支架各训练点位与身体肌肉的对照表,图6为一张持续十周的俯卧撑训练计划表,该计划表用于帮助俯卧撑训练者完成一个周期的均衡肌肉锻炼。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和撑板(2);
把手(1)包括手柄(11)、支撑架(12)和连接轴(13),手柄(11)安装在支撑架(12)的上方,连接轴(13)安装在支撑架(12)的下方,连接轴(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撑板(2)上设置有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左训练点位区内设置有多个训练点位;对应于左训练点位区内的任意一个训练点位,右训练点位区内均设置有一个与之对称的训练点位;
每个训练点位包含至少两个定位点,定位点的数量和尺寸与把手(1)上连接轴(13)的数量和尺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锻炼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点位包括肩部肌肉训练点位、背部肌肉训练点位、肱三头肌训练点位和胸部肌肉训练点位;
肩部肌肉训练点位包括五对训练点位:一对J1训练点位、一对J2训练点位、一对J3训练点位、一对J4训练点位和一对J5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00~75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上;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00~650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00~60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下;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4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50~350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J5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50~250mm,夹角为50°,夹角朝下;
背部肌肉训练点位包括三对训练点位:一对B1训练点位、一对B2训练点位和一对B3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B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750~85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下;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B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750~85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上;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B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50~550mm,两个手柄(11)均水平布置;
肱三头肌训练点位包括三对训练点位:一对G1训练点位、一对G2训练点位和一对G3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G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350~400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G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50~300mm,两个手柄(11)均水平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G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40~180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
胸部肌肉训练点位包括五对训练点位:一对X1训练点位、一对X2训练点位、一对X3训练点位、一对X4训练点位和一对X5训练点位,每一对训练点位在左训练点位区和右训练点位区各布置一个;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1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700~750mm,两个手柄(11)均水平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2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50~700mm,夹角为60°,夹角朝下;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3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00~650mm,两个手柄(11)均竖直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4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50~550mm,两个手柄(11)均水平布置;当两个把手(1)分别插入两个X5训练点位之后,两个手柄(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30~270mm,两个手柄(11)之间的夹角为90°,夹角朝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俯卧撑锻炼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2)包括左撑板(21)和右撑板(22),左训练点位区位于左撑板(21),右训练点位区位于右撑板(22)。
CN201621069192.2U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3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9192.2U CN206183873U (zh)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9192.2U CN206183873U (zh)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83873U true CN206183873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29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6919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3873U (zh)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838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7078A (zh) * 2021-06-18 2021-10-01 哈尔滨体育学院 多维度胸部肌群力量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7078A (zh) * 2021-06-18 2021-10-01 哈尔滨体育学院 多维度胸部肌群力量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4657A (zh) 一种锻炼背部肌肉肩部肌肉及肱三头肌的器械
CN206183873U (zh) 一种俯卧撑锻炼支架
CN205759463U (zh) 引体向上训练仪
CN206792885U (zh) 一种患者身体机能训练装置
CN207532714U (zh) 一种多功能的手功能评估及训练器
CN202908204U (zh) 一种体育器材专用收纳放置架
CN203944077U (zh) 体育用压腿训练器
CN205127307U (zh) 脑卒中患者手指功能训练器
CN204158961U (zh) 一种上肢及肩带力量训练装置
CN106983997B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椅
CN202961649U (zh) 指力练习器
CN205850114U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健腹器
CN109011336A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训练装置
CN207614244U (zh) 一种体育器材放置架
CN204637414U (zh) 一种引体向上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CN207562284U (zh) 一种仰卧训练器
CN206560646U (zh) 一种手指伸展康复机构以及康复装置
CN205307706U (zh) 核心运动机
CN206535083U (zh) 压腿、高位腹肌、背肌组合练习架
CN205494814U (zh) 一种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
CN204798734U (zh) 腹肌训练组合装置
CN209092630U (zh)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CN205948278U (zh) 一种锻炼工具
CN208145285U (zh) 一种家用简易型单杠训练器
CN202078701U (zh) 一种上肢屈肌肌群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