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9794U - 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 Google Patents

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9794U
CN206179794U CN201621320998.4U CN201621320998U CN206179794U CN 206179794 U CN206179794 U CN 206179794U CN 201621320998 U CN201621320998 U CN 201621320998U CN 206179794 U CN206179794 U CN 206179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ch bar
yoke
limited block
utility
plast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209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高鹏
杨朝
汪元登
赵众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nix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209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9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9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9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包括推动杆,所所述推动杆的上段位于轭铁以上并与动触点组件相固定,所述轭铁形成有供所述推动杆中段通过的轭铁通孔,所述推动杆的下段位于轭铁一下并与动铁芯固定,所述动铁芯位于导磁筒内,所述推动杆上段上形成有径向贯穿推动杆的贯穿孔和/或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开槽,所述推动杆上段注塑固定有塑料限位块,所述塑料限位块的部分材料位于所述贯穿孔或开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推动杆上注塑出限位块,以避免推动杆过度向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杆不需要车削作业,推动杆的垂直度不会受到影响,使用了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使用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

Description

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推动杆。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低压线圈,低压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电磁力,动铁芯受电磁影响带动推动杆向上移动,以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高压接通;低压线圈断电后,推动杆在复位弹性件的反作用力下向下移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通过频繁的上述运动过程,实现线路的频繁通断控制。
为避免推动杆过度向下移动以造成零部件损伤,需对推动杆上下运动时行程的进行限制,通常在推动杆上车出凸台以进行限位,但对推动杆进行加工时需保证推动杆的固定,十分麻烦,且推动杆在车削后的垂直度不能保证,有时推动杆会弯曲,使得推动杆上下运动时受阻,极其影响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继电器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上段位于轭铁以上并与动触点组件相固定,所述轭铁形成有供所述推动杆中段通过的轭铁通孔,所述推动杆的下段位于轭铁以下并与动铁芯固定,所述动铁芯位于导磁筒内,所述推动杆上段上形成有径向贯穿推动杆的贯穿孔和/或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开槽,所述推动杆上段注塑固定有塑料限位块,所述塑料限位块的部分材料位于所述贯穿孔或开槽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推动杆上注塑出限位块(凸台),以避免推动杆过度向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杆不需要车削作业,推动杆的垂直度不会受到影响,使用了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使用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且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是塑料注塑成型的,较直接车出的限位块(金属材质)的重量较轻,使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推动杆的继电器控制响应更为灵敏。其中,进行注塑时,由于推动杆上设有开槽、贯穿孔,熔融的塑料会流入开槽及贯穿孔内,待塑料凝固后会使塑料限位台与推动杆相固定,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其中,根据需要选择开槽的形状,根据需要选择卡槽及贯穿孔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塑料限位块的成型简单方便,能降低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生产成本。其中,公知的,根据不同类型的继电器,轭铁又被称为轭铁板、轭铁盘或轭铁杯。其中,公知的,推动杆下段可通过螺纹固定等多种连接方式与动铁芯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塑料限位块呈以推动杆轴线为轴的轴对称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塑料限位块呈以推动杆轴线上的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其中,可根据需要将塑料限位块注塑成各种形状,如径向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各种正多边形。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杆上段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开槽,所述开槽呈环形或弧形设置。上述设置可增加本实用新型推动杆与塑料限位块间固定更为稳定,以增加塑料限位块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杆上段套设有返力弹簧和托盘,所述托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筒形挡块,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动触点组件的动簧片相固定,所述返力弹簧上端与动簧片下端面相抵,所述返力弹簧下端与所述托盘的托板上端面相抵,在所述返力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托盘被限制在返力弹簧与塑料限位块之间。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塑料限位块是注塑成型的,无法保证塑料限位块表面的平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托盘,以使返力弹簧下端能与一个平整的面相接触,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筒形挡块的内径大于所述返力弹簧下端的最大外径。上述设置以防止返力弹簧与筒形挡块间产生摩擦,以降低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保证继电器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推动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推动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推动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由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包括推动杆,推动杆的上段1位于轭铁2以上并与动触点组件的动簧片3相固定,轭铁2形成有供推动杆中段4及下段5通过的轭铁通孔,推动杆的下段位于轭铁2以下并与动铁芯固定,动铁芯位于导磁筒内,推动杆上段1上形成有一个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开槽6,推动杆上段1注塑固定有塑料限位块8,塑料限位块的部分位于开槽6内。其中,塑料限位块8呈以推动杆轴线上的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塑料限位块8的截面的外缘呈圆形设置,开槽6呈环形设置。
由图1、图3所示,推动杆上段1套设有返力弹簧9和托盘10,托盘10包括托板11,托板11呈圆形,托板中心处设有供推动杆上段1通过的托板通孔13,且托板11外缘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筒形挡块12,返力弹簧9上端与动簧片3下端面相抵,返力弹簧9下端与托盘10的托板11上端面相抵,筒形挡块12的内径大于返力弹簧9的最大外径,在返力弹簧9的作用下,托盘10被限制在返力弹簧9与塑料限位块8之间。
实施例2
由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包括推动杆,推动杆的上段1位于轭铁2以上并与动触点组件的动簧片3相固定,轭铁2形成有供推动杆中段4及下段5通过的轭铁通孔,推动杆的下段位于轭铁2以下并与动铁芯固定,动铁芯位于导磁筒内,推动杆上段1上形成有一个径向贯穿推动杆相对两侧侧壁的贯穿孔7,推动杆上段1注塑固定有塑料限位块8,塑料限位块的部分位于贯穿孔7内。其中,塑料限位块8呈以推动杆轴线上的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塑料限位块8的截面的外缘呈圆形设置。
由图4、图3所示,推动杆上段1套设有返力弹簧9和托盘10,托盘10包括托板11,托板11呈圆形,托板中心处设有供推动杆上段1通过的托板通孔13,且托板11外缘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筒形挡块12,返力弹簧9上端与动簧片3下端面相抵,返力弹簧9下端与托盘10的托板11上端面相抵,筒形挡块12的内径大于返力弹簧9的最大外径,在返力弹簧9的作用下,托盘10被限制在返力弹簧9与塑料限位块8之间。
实施例3
由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包括推动杆,推动杆的上段1位于轭铁2以上并与动触点组件的动簧片3相固定,轭铁2形成有供推动杆中段4及下段5通过的轭铁通孔,推动杆的下段位于轭铁2以下并与动铁芯固定,动铁芯位于导磁筒内,推动杆上段1上形成有一个径向贯穿推动杆相对两侧侧壁的贯穿孔7、一个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开槽6,推动杆上段1注塑固定有塑料限位块8,塑料限位块的部分位于贯穿孔7内。其中,塑料限位块8呈以推动杆轴线上的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塑料限位块8的截面的外缘呈圆形设置,开槽6呈环形设置。
由图6、图3所示,推动杆上段1套设有返力弹簧9和托盘10,托盘10包括托板11,托板11呈圆形,托板中心处设有供推动杆上段1通过的托板通孔13,且托板11外缘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筒形挡块12,返力弹簧9上端与动簧片3下端面相抵,返力弹簧9下端与托盘10的托板11上端面相抵,筒形挡块12的内径大于返力弹簧9的最大外径,在返力弹簧9的作用下,托盘10被限制在返力弹簧9与塑料限位块8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推动杆上注塑出限位块,以避免推动杆过度向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杆不需要车削作业,推动杆的垂直度不会受到影响,使用了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使用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且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是塑料注塑成型的,较直接车出的金属限位块的重量较轻,使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推动杆的继电器控制响应更为灵敏。其中,进行注塑时,由于推动杆上设有开槽、贯穿孔,熔融的塑料会流入开槽及贯穿孔内,待塑料凝固后会使塑料限位台与推动杆相固定,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其中,根据需要选择开槽的形状,根据需要选择卡槽及贯穿孔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塑料限位块的成型简单方便,能降低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生产成本。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塑料限位块是注塑成型的,无法保证塑料限位块上端面的平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托盘,以使返力弹簧下端能与一个平整的面相接触,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Claims (6)

1.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包括推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的上段位于轭铁以上并与动触点组件相固定,所述轭铁形成有供所述推动杆中段通过的轭铁通孔,所述推动杆的下段位于轭铁以下并与动铁芯固定,所述动铁芯位于导磁筒内,所述推动杆上段上形成有径向贯穿推动杆的贯穿孔和/或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开槽,所述推动杆上段注塑固定有塑料限位块,所述塑料限位块的部分材料位于所述贯穿孔或开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限位块呈以推动杆轴线为轴的轴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限位块呈以推动杆轴线上的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上段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开槽,所述开槽呈环形或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上段套设有返力弹簧和托盘,所述托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筒形挡块,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动触点组件的动簧片相固定,所述返力弹簧上端与动簧片下端面相抵,所述返力弹簧下端与所述托盘的托板上端面相抵,在所述返力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托盘被限制在返力弹簧与塑料限位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挡块的内径大于所述返力弹簧下端的最大外径。
CN201621320998.4U 2016-12-05 2016-12-05 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Active CN206179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0998.4U CN206179794U (zh) 2016-12-05 2016-12-05 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0998.4U CN206179794U (zh) 2016-12-05 2016-12-05 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9794U true CN206179794U (zh) 2017-05-17

Family

ID=6024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20998.4U Active CN206179794U (zh) 2016-12-05 2016-12-05 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97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5894A (zh) * 2018-04-08 2018-07-24 苏州胜璟电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摆针电磁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5894A (zh) * 2018-04-08 2018-07-24 苏州胜璟电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摆针电磁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9908B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铁芯导向机构
CN206179794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CN109016381B (zh) 一种在合模时缓慢下落来防止刚性碰撞的塑料模具
CN103215785A (zh) 用于洗衣机的悬挂装置和具有它的洗衣机
CN105719910A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磁路系统
CN201240991Y (zh) 一种瓶罐玻璃分体组合模具
CN206250129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
CN208214305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模具
CN204171644U (zh) 传感器内芯衬套压配工装
CN204171278U (zh) 潜油电泵导轮铸造用砂型模具
CN104384476A (zh) 一种用于金属压铸模的推出装置
CN203680620U (zh) 一种用于电机浇注环氧树脂的工装
CN205723350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动铁芯导向机构
CN202771952U (zh) 一种径向取向磁环的取向压制系统
CN205140879U (zh) 新型车用电磁开关
CN103231966A (zh) 镶铸金属套的mc尼龙电梯轮
CN204052846U (zh) 一种金属压铸模用导柱
CN202726015U (zh) 中心进料压铸模
CN204340101U (zh) 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CN102626775B (zh) 中心进料压铸模
CN205723351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磁路系统
CN109910841A (zh) 一种车辆盘式制动器制动能量回收利用装置
CN204526007U (zh) 斜导柱更换方便的注塑模具
CN203875308U (zh) 一种压铸模脱模机构
CN204076588U (zh) 导向性能良好的塑料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5

Address after: 322100 Hengdian Electronic Industry Park, Jinhua, Zhejiang, Dongy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NIX MO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2100 No. 196, industrial road, Hengdian Town, Zhejiang, Jinhua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