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1566U - 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1566U
CN206171566U CN201620926105.4U CN201620926105U CN206171566U CN 206171566 U CN206171566 U CN 206171566U CN 201620926105 U CN201620926105 U CN 201620926105U CN 206171566 U CN206171566 U CN 206171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buffer
battery
exterior cas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261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B.沃尔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ieva Inc
Yuan Jie Co
Original Assignee
Yuan Ji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837,17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487237B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837,34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643660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 Jie Co filed Critical Yuan Jie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1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1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38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adjustably or movably mounted, e.g. horizontally displaceable for securing a space between park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4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wheels in the suspensions
    • B60G2200/462Toe-in/out
    • B60G2200/4622Alignment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6Additional energy absorbing means supported on bumber beams, e.g. cellular structures or material
    • B60R2019/1866Cellula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在小重叠碰撞过程中使进入乘员舱的车轮侵入最小化的系统。该系统使用前悬架副车架,该前悬架副车架在正常车辆运行中刚性地安装至前轨,但被设计成在小重叠碰撞过程中旋转,从而允许所连接的前轮组件向外回转并离开车辆。结果,在碰撞中直接涉及的车轮组件没有被驱动进入乘客舱。优选在电动车辆应用中使用的至少一个配置中,缓冲器连接到电池组外壳的前部,该缓冲器被配置成(i)使撞击缓冲器的碎片偏斜(ii)吸收碎片的撞击能量,从而使传递至电池组和电池组中所容纳的电池的碰撞能量最小。

Description

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车辆,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副车架(subframe)组件(单独或与电池缓冲器组件相组合),其被配置成控制碰撞能量至车辆乘客舱的传递,并且对电动车辆的电池组提供底架(undercarriage)保护。
背景技术
多年来车辆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起初,许多改善是由于被选为多种汽车部件的材料的进步。例如,安全玻璃,其最初在20世纪20年代被引入到汽车中,帮助减少经常由于在汽车碰撞中挡风玻璃或其它车辆窗户破碎所导致的对司机、乘客和路人的严重伤害和/或死亡。类似地,向乘客舱增加垫料(padding),最显著地是向仪表盘的表面增加垫料,有助于最小化在突然车辆停止(尤其是由于碰撞导致的突然车辆停止)期间的头部伤害。迄今为止所作出的两项最显著的安全性进步(安全带和气囊),被估计已经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拯救了超过300,000人的生命。
在近年,车辆设计已经变得愈发复杂,使得车辆能够在碰撞过程中保护车辆的乘员免受严重伤害。为了确认车辆的防撞性,车辆生产商以及第三方测试机构(例如,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或IIHS;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或NHTSA)让汽车进行各种测试,这些测试被设计成复制一定范围内的碰撞情况。这些测试包括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加上车顶强度测试,后一种测试被设计成确定在车辆翻转过程中乘员的危险性。
近来已经采用两种不同的正面碰撞测试来确定车辆的防撞性。在第一种测试中(称为中等重叠测试或简单地称为正面偏置测试),测试车辆以40mph驶入大约两英尺高的障碍物,该障碍物具有由铝蜂窝形成的可变形面。该障碍物被定位成刚刚偏离车辆的中心线。第二种测试(称为小重叠正面测试)被设计成复制车辆的前角撞击另一车辆或者诸如电线杆或树等无生命物体的效果。在该测试中,在汽车以40mph行驶的情况下,车辆总宽度的25%撞击刚性五英尺高的障碍物。这已经被证明是困难的测试,因为典型汽车中的安全笼型车厢(safety cage)被设计成承受迎面碰撞和中等重叠正面碰撞,而不是主要影响汽车外缘的碰撞。该区域的碰撞尤其难以设计,因为受影响的前轮在碰撞过程中经常被迫向后进入搁脚空间。因此,需要在小重叠碰撞过程中使得车轮侵入乘客舱最小化的车辆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种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基于ICE的车辆或电动车辆(EV)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被设计成管理碰撞载荷的传递。所述系统包括:(i)机械地连接至所述车辆的底盘的横向构件;(ii)副车架,其中左前轮组件和右前轮组件连接到所述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第一副车架致动杆臂和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所述第一副车架致动杆臂从所述副车架延伸,并被定位在与所述左前轮组件相应的左前轮和左前胎的至少一部分的前方,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从所述副车架延伸并被定位在与所述右前轮组件相应的右前轮和右前胎的至少一部分的前方;(iii)铰接架,其中所述副车架经由所述铰接架而连接到所述横向构件,并且其中所述铰接架允许所述副车架在与容纳所述车辆底盘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回转;和(iv)多个脱离紧固件,其中所述副车架经由所述多个脱离紧固件而连接到一对车辆前轨,其中所述多个脱离紧固件在正常车辆运行过程中阻止所述副车架在所述平面内回转,其中如果小重叠碰撞接近于所述左前轮组件,则所述碰撞负载通过所述第一副车架致动杆臂而传递到所述副车架,并且引起所述多个脱离紧固件释放,并且使得所述副车架围绕所述铰接架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其中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引起所述左前轮组件向外回转并远离所述车辆,并且其中如果小重叠碰撞接近于所述右前轮组件,则所述碰撞负载通过所述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而传递到所述副车架,并且引起所述多个脱离紧固件释放,且使得所述副车架围绕所述铰接架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其中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引起所述右前轮组件向外回转并远离所述车辆。
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可还包括:(i)电池组外壳,其安装在EV下方且被配置成容纳多个电池;和(ii)缓冲器,其具有至少1000MPa的强度,且连接到所述电池组外壳的前部,其中所述缓冲器的中心部分在所述电池组外壳的前部的前方延伸最远,并且其中所述缓冲器的下边缘至少与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最下表面一样接近道路表面,且优选地比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最下表面更接近道路表面。所述缓冲器可经由前横向构件被机械地连接到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其中所述缓冲器的中心部分在容纳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横向构件的平面的前方延伸最远。所述缓冲器可使用选自焊接、结合、钎焊、铜焊和螺栓连接的制造技术而连接到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所述缓冲器的下边缘可比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最下表面更接近于所述道路表面。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可以是曲线形的,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分离距离从所述中心部分到最左缓冲器边缘持续减小,并且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分离距离从所述中心部分到最右缓冲器边缘持续减小。所述缓冲器的前表面的至少第一部分可以是线性的,并且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的至少第二部分可以是曲线形的,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中心部分处最大,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所述分离距离在最左缓冲器边缘处和最右缓冲器边缘处相同,并且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所述分离距离在所述最左缓冲器边缘处和所述最右缓冲器边缘处最小。多个撑杆可设置在所述缓冲器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可设置在所述缓冲器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选自开孔海绵、闭孔海绵、开孔泡沫塑料和闭孔泡沫塑料。所述缓冲器还包括次缓冲器板,其中所述次缓冲器板经由多个撑杆而机械地连接至所述缓冲器,其中所述缓冲器经由所述次缓冲器板而机械地连接至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可设置在所述缓冲器和所述次缓冲器板之间,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选自开孔海绵、闭孔海绵、开孔泡沫塑料和闭孔泡沫塑料。多个强化构件可结合到所述电池组外壳的电池组外壳板中,其中所述多个强化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碰撞载荷分配到整个所述车辆底盘。所述多个强化构件可被结合使得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第一端部接近于所述铰接架,且其中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远端部连接到多个电池组连接位置中的一个,其中所述电池组外壳在所述电池组连接位置处机械地连接到所述车辆底盘。
在所述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的另一方面中,所述横向构件可机械地连接到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
在所述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的另一方面中,所述副车架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被制作为单件;可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使用选自焊接、结合、钎焊、铜焊和螺栓连接的制造技术而连接至所述副车架。
在所述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的另一方面中,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可受限于在所述副车架的第一后边缘和所述横向构件的第一部分之间的干涉,并且其中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可受限于在所述副车架的第二后边缘和所述横向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的干涉。可选地,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可受限于在所述副车架的第一后边缘和所述缓冲器的第一部分之间的干涉,并且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可受限于在所述副车架的第二后边缘和所述缓冲器的第二部分之间的干涉。所述副车架的第一前边缘被成形为在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时促进所述碰撞负载远离所述车辆的重定向,并且其中所述副车架的第二前边缘被成形为在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时促进所述碰撞负载远离所述车辆的重定向。
在所述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的另一方面中,所述系统可还包括多个强化构件,所述多个强化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碰撞载荷分配到整个所述车辆底盘,其中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第一端部在接近于所述铰接架的区域中连接至所述横向构件。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远端部可连接到所述车辆底盘;可选地,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远端部可连接到多个电池组连接位置中的一个,其中所述电池组经由所述电池组连接位置机械地连接到所述车辆底盘;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可包括多个次横向构件,所述多个次横向构件机械地连接至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其中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远端部可连接到多个次横向构件连接位置中的一个。
通过参照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以及附图能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的实质和优点的进一步理解。
附图说明
应理解,附图仅是为了示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且不应被认为是按比例绘制的。另外,在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应被理解为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或相似功能的部件。
图1提供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前悬架副车架的车辆的下侧的简化视图;
图2提供了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示图,其中回转前悬架副车架处于初始旋转阶段;
图3提供了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示图,其中回转前悬架副车架进行进一步旋转;
图4提供了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示图,其中回转前悬架副车架处于其旋转极限;
图5提供了可被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前悬架副车架的旋转的一组旋转限位特征;
图6提供了与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的实施例的示图,其中回转前悬架副车架的前边缘已经被成形为在小重叠碰撞过程中有助于碰撞力的重定向;
图7提供了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类似示图,其中回转前悬架副车架部分旋转;
图8提供了与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的实施例的示图,其包括配置成将碰撞力在整个车辆底盘上分配的多个强化构件;
图9提供了与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的实施例的示图,其包括底架安装的电池组外壳;
图10提供了与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的实施例的示图,其包括配置成将碰撞力在整个车辆底盘上分配的多个强化构件;
图11提供了示例性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提供了可选示例性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提供了根据优选实施例的安装至电池组外壳的缓冲器的示图;
图14提供了根据可选实施例的安装至电池组外壳的缓冲器的示图;
图15提供了根据可选实施例的安装至电池组外壳的缓冲器的示图;
图16提供了与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的实施例的示图,其中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被设置在缓冲器和电池组外壳之间;
图17提供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18提供了与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的实施例的示图,其包括安装至电池组外壳的缓冲器;并且
图19提供了与图18中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的实施例的示图,其包括配置成在整个车辆底盘上分配碰撞力的一组电池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和“所述”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清楚地另外说明。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和/或“含有”说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处理、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增加。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和符号“/”指的是包括相关列出项目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或全部组合。另外,尽管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可用于描述多个步骤、计算或部件,这些步骤、计算或部件不应被限于这些术语,而是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步骤、计算或部件从另一步骤、计算或部件区分开。例如,第一计算可被称为第二计算,并且类似地,第一步骤可被称为第二步骤,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下文中,术语“蓄电池”、“电池”和“电池单元”可互换地使用,并且可指多种不同电池配置和化学电池中的任一种。典型的化学电池包括但不限于,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镍金属氢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和银锌电池。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电池组”指的是电互连以实现期望的电压和容量的电池组装件,其中电池组装件通常被容纳在外壳中。术语“电动车”和“EV”可互换地使用,并且可指全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也被称为PHEV)或混合动力车辆(也被称为HEV),其中混合动力车辆使用包括电驱动系统的多个推进源。
图1是车辆100的底面的简化视图。在该简化视图中,仅示出了几个主要底盘部件,具体而言,摇臂101、前轨(front rail)103、曲线抗扭箱105、后轨107和多个横向构件109。为了清楚起见,该图没有包括任何传动系统部件。应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同样地适用于其它车辆底盘配置。
前悬架组件111没有直接连接到前轨103,而是连接到副车架113。副车架113经由铰接架117连接到横向构件115,从而允许副车架113和所连接的悬架组件111在在平面内(即平行于包含底盘的平面)而回转。副车架113围绕铰接架117的移动在图1中通过箭头119指示。为了防止副车架113在正常车辆操作过程中围绕铰接架117回转,副车架113通过多个脱离紧固件(break-away fastener)121而连接到前轨103(部分虚线示出)。副车架113包括一对副车架致动杆臂123(本文中也被简称为杆臂),其从副车架的每侧延伸离开。杆臂123位于前轮组件125的前方,并且完全地或者如图所示至少部分地在前轮组件前方延伸。杆臂123可被制造成副车架113的一部分,或者单独地制造并且然后利用螺栓或经由焊接、结合、钎焊、铜焊或相似处理而连接到副车架。
如上文所述,在正常的车辆使用过程中,副车架113刚性地安装至车辆的底盘,并且更具体地,刚性地连接至前轨103。然而,小重叠碰撞(例如,其中仅车辆的前角受到撞击的碰撞)过程中,脱离紧固件121被配置成释放,从而允许副车架113和所连接的悬架组件111从车辆向外回转和离开。结果,在碰撞中直接涉及的轮组件没有被驱动进入乘客舱,从而在这种碰撞过程中增加了乘客安全性。
图1-4示出了当车辆100具有与物体(例如,另一车辆或无生命物体)的小重叠碰撞时副车架113和所连接的车轮组件111的移动。如图1所示,碰撞将力127施加至相邻的杆臂123。该力使得脱离紧固件121释放,从而允许副车架113和所连接的前车轮子组件开始围绕铰接架117旋转,如图2所示。在该图中,由于力127,副车架113已经围绕铰接架117部分旋转,使得车轮组件201从车辆向外移开,同时迫使相反的车轮组件203朝向相邻前轨205移入。随着车轮组件203被迫使进入前轨205,一些冲击能量被吸收。如果冲击力足够大,车轮组件203会变形或从副车架被切掉,从而允许子组件201和副车架113继续围绕铰接架117旋转,如图3和4所示。尽管已经从图3和4去除了车轮子组件203,应理解,该车轮组件或该车轮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在整个碰撞过程保持连接至副车架113。明显地,在整个重大冲击过程中保持连接至副车架113的子组件203的任何部分会严重地损伤和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且如图3和4所示,副车架113围绕铰接架117的继续旋转最终受限于横向构件115的前边缘303的部分301与副车架113的后边缘307的部分305的相互作用。通过限制或至少阻碍副车架113的旋转,由于副车架或所连接的车轮组件201的任何部分可侵入乘客舱的程度被类似地限制,乘客安全性被改善。尽管在横向构件115的前边缘303和/或副车架113的后边缘307中可包括的多种特征可提供该限制功能,图5中示出了示例性的配置。如图所示,在该示例性配置中,延伸部或唇缘501已经形成在副车架113的后边缘307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且延伸部或唇缘503已经形成在横向构件115的前边缘303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上。这样,在脱离紧固件121已经由于碰撞而释放后,副车架113围绕铰接架117自由旋转,直到唇缘501与唇缘503接触,如图4中所示。
尽管在小重叠碰撞过程中副车架113的主要功能是将与碰撞冲击区最接近的车轮组件从汽车旋转离开,从而使得车轮组件至乘客舱的侵入最小化,铰接的副车架的次要功能是帮助将冲击力重定向。通过减小直接作用在车轮组件上的碰撞力,将冲击力重定向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车辆的防撞性。
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起初副车架的前边缘垂直于车辆的中心线。随着副车架围绕铰接架117旋转,副车架的前边缘旋转,形成倾斜边缘,其有助于将来袭(oncoming)的车辆或物体重定向。副车架将碰撞的冲击力重定向的能力可通过调节副车架的前边缘的角度而进一步提升。这导致冲击力的重定向的提升,因为重定向在冲击后立刻开始,而不等待副车架旋转。在图6和7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了这一方面,其中副车架603的前边缘601已经被成形,使得初始在方向605上的碰撞力部分地沿方向607被重新定向。随着副车架旋转,前边缘的角度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该系统对冲击力进行重新定向的能力(图7)。应理解,冲击力的重定向是否会使得车辆从冲击区移开或者使得碰撞物体从冲击区移开,或者使得车辆和碰撞物体均从冲击区移开,这取决于车辆和物体的相对质量以及变形。无论在碰撞过程中是车辆或物体(或车辆和物体两者)稍微侧向移动,结果改善了防撞性。
如上文中所述,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副车架的车辆具有小重叠碰撞,力被施加至相邻的杆臂,使得脱离紧固件释放,并允许副车架和所连接的车轮组件围绕铰接架旋转。该过程导致大的力定向为被朝向铰接架。因此,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横向构件115在铰接架处被强化,优选地其方式使得将冲击力定向为通过铰接架并且朝向底盘的其他合适的区域。
图8示出了基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一实施例,其中多个构件801在铰接架117附近的区域连接到横向构件115。应理解,该配置同样可适用于使用具有图6中所示的倾斜前边缘的副车架的实施例。各构件801的远端连接到不同的底盘位置,从而将冲击力在整个车辆中分布。在优选实施例中,各构件801的远端在与横向构件连接点相对应的位置处连接至底盘。
回旋前车轮子组件副车架的使用同样地可适用于电动车辆和非电动车辆两者。尽管与上文中所示的相同铰接架配置可在EV中使用,在EV的电池组被安装至车辆的底架的车辆配置中,本发明人已经发现铰接架可直接结合到电池组外壳中,从而利用了电池组所提供的机械和结构强度和刚性。在这些配置中,电池组通常安装在摇臂(rocker)101之间并安装至摇臂101。这样的电池组外壳经常结合有在电池组自身内的多个横向构件,类似于在非电动车辆中使用的摇臂至摇臂横向构件,从而提供方便的方式来分配冲击力。
图9和10示出了可选配置,其中铰接架117连接至电池组外壳901,并且更具体地连接到前横向构件903。由于在该实施例中前横向构件903以及次横向构件905被结合在电池组外壳中,且因此由于下电池组板907而不可见,所以前横向构件903以及次横向构件905被示为虚线。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车辆1000中,多个冲击力分配结构1001被结合到下电池组板1003中。力分配结构1001可以是螺栓连接、结合、钎焊或焊接至下电池组板1003的附加结构。可选地且作为优选,力分配结构1001可以包括直接制造在下电池组板1003中的脊或类似结构。无论力分配结构1001是附加至电池组板1003或形成为电池组板1003的一部分,优选地,各结构1001的远端共同位于在电池组外壳和车辆底架(例如,摇臂)之间的连接点处,如图所示。
图11和12提供了适用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池组配置的额外的电池组细节。应理解,这些配置仅是用于示例的目的,并且这里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可选的电池组配置。为了清楚的目的,在这些剖视图的任一个中没有包括电池互连部和电池支架。在这些图中,上电池组外壳板1101的一部分、下电池组外壳板1103的一部分,和多个电池1105是可见的。然而,在这些图中,外壳侧板以及任何内部电池组横向构件是不可见的。尽管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电池组配置或特定的电池形状因子,优选地,圆柱形电池(例如,18650形状因子电池)被使用和定位使得每个电池的轴线(即,圆柱形轴线)基本垂直于下外壳板1103和道路的表面1107两者。在电池组配置1100中,多个冷却管道1109设置在每个圆柱形电池1105和下板1103之间,液体冷却剂(即,传热介质)被泵送通过该冷却管道1109。可选地并且如所示的,在电池组配置1200中,冷却管道1201被设置在相邻电池1105的侧面之间。在两个所示的配置中,冷却管道均与下板1103对齐,使得通道1111/1203中的冷却剂在基本垂直于圆柱形电池的轴线的方向上流动。通过调节管道1109/1201内的冷却剂的流动,和/或调节从冷却剂至另一温度控制系统的传热,电池1105的温度可被调节,使得电池被维持在其优选的运行范围内。由于通常期望限制在电池/冷却管道和电池组外壳之间的非有意的热能量传输,优选地,在电池/冷却管道和电池组外壳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绝热层1113,如图所示。绝热层1113可包括空气或一些其它绝热材料,优选地,其导热系数在25摄氏度时小于1.0Wm-1K-1,并且更优选地,在25摄氏度时小于0.2Wm-1K-1
在具有大电池组的常规EV中,电池组外壳通常被安装在车辆下方,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在这样的配置中,电池组外壳将通常在前和后悬架组件之间延伸,并且经由左和右悬臂而连接到底盘。从包装角度来看,该安装位置通常被认为是最优的,因为对乘客和行李箱的影响最小。另外,该安装位置有助于实现低重心和理想的车辆重量分布。不幸的是,与将其安装在距离道路表面更远(例如在竖直配置中在后座之后)遇到的情况相比,该位置将电池组外壳暴露于来自道路碎片的更多可能伤害。
为了保护电池组外壳防止损坏,尤其是在行驶时可碰到的来自道路碎片的损坏,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器(bumper)被连接至电池组外壳的前部。通过防止或至少显著限制对电池组外壳的前部的损坏,一些容纳的电池进入热逸溃(thermalrunaway)(一可能的灾难性事件)的风险降低。缓冲器优选地由具有至少1000MPa的强度的钢或类似材料制成,被螺栓连接、焊接、钎焊、结合、铜焊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到电池组外壳的前部,并且更优选地连接至电池组外壳的前横向构件。
图13和14示出了两种优选的电池组缓冲器配置。在这些图中,示出了电池组外壳1301的简化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去除了电池、电池支架、电池互连部和下电池组板。另外,尽管在这些图中电池组外壳被示为具有侧构件1303和多个横向构件1305,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同样可适用于其它电池组配置。
在图13所示的缓冲器组件中缓冲器1307是曲线形的,而图14的缓冲器1401具有更加直线的设计。无论所使用的弯曲量,缓冲器被形成为促进撞击缓冲器的任何碎片侧向偏移,从而离开电池组壳体和车辆。因此并且如所示的,电池组缓冲器的中心在电池组外壳前方延伸最远,例如,在包含前电池组横向构件的平面前方延伸最远。从缓冲器的中心并向外到缓冲器边缘,缓冲器面渐缩。因此,在图13中所示的电池组配置中,在前电池组外壳横向构件1305A和缓冲器1307的前面之间的分离距离在缓冲器中心1309处最大,并且然后朝向缓冲器边缘1311/1312一直持续减小。类似的,在前电池组横向构件1305A和缓冲器1401的前面之间的分离距离在缓冲器中心1403处最大,并且然后朝向缓冲器边缘1405/1406一直减小。
为了将碎片件的冲击力分布且从而最小化电池组损坏,优选地,使用多个撑杆将电池组缓冲器从电池组外壳的前边缘分离开。这些撑杆可被设置在缓冲器的后面和电池组外壳的前面之间,如图13所示(例如,杆1313),或者可被设置在缓冲器的后面和安装在该缓冲器组件的后面的次缓冲器板之间,如图14所示(例如,杆1407和次缓冲器板1409)。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配置中(参见图14),没有使用多个杆,而是缓冲器的边缘连接到电池组外壳,从而允许缓冲器在与碎片发生撞击时在缓冲器的后表面撞击电池组之前经历大量变形。优选地,在该配置中,缓冲器的边缘连接到摇臂,从而在缓冲器被碎片撞击时进一步将电池组外壳和其中容纳的电池从可能的损坏相隔离。在图16所示的又一配置中,在缓冲器的后面和电池组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填充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1601,诸如开孔或闭孔海绵或泡沫塑料,其通过吸收碎片冲击能量而防止和/或最小化电池组损坏。应注意,无论电池组缓冲器所使用的配置,为了确保有效性,缓冲器1703的下边缘1701至少与电池组的最下表面一样低,并且更优选地,低于电池组的最下表面,如图17中所示的电池组组件的侧视图中所示。
如上文中所述,上述和图13-17中所示的电池组缓冲器可用于常规EV中,其中前轮子组件没有连接到回转副车架。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缓冲器与回转车轮组件副车架结合使用。图18和19中示出了两个这样的配置,其中铰接架117直接连接到电池组缓冲器组件1801。在图18和图19所示的实施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车辆1900中,多个冲击力分配结构1901被结合到下电池组外壳板1803中。力分配结构1901可以是螺栓连接、结合、钎焊或焊接至下电池组外壳板1803的附加结构。可选地且优选地,力分配结构1901可以包括直接制造在下电池组外壳板1803中的脊或类似结构。无论力分配结构1901是添加至电池组外壳板1803或是形成为电池组外壳板1803的一部分,优选地,各结构1901的远端共同位于在电池组外壳1805和车辆的底架(例如,摇臂)之间的连接点处。
已经概括地描述了系统和方法,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在一些实例中,周知的结构、材料和/或操作没有被具体示出或详细描述以避免使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模糊。在其它实例中,已经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彻底理解。相关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为其它具体形式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性特征,例如为了适应于特定系统或设备或情况或材料或部件。因此这里的公开和记载旨在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用于车辆中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所述车辆包括左前轮组件和右前轮组件,所述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配置成管理由于小重叠碰撞所产生的碰撞载荷的传递,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包括:
机械地连接至所述车辆的底盘的前横向构件;
副车架,所述左前轮组件和所述右前轮组件连接到所述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第一副车架致动杆臂和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所述第一副车架致动杆臂从所述副车架延伸,并被定位在与所述左前轮组件相应的左前轮和左前胎的至少一部分的前方,所述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从所述副车架延伸并被定位在与所述右前轮组件相应的右前轮和右前胎的至少一部分的前方;
铰接架,其中所述副车架经由所述铰接架而连接到所述前横向构件,所述铰接架允许所述副车架在平行于车辆底盘容纳平面的平面内回转;和
多个脱离紧固件,其中所述副车架经由所述多个脱离紧固件而连接到一对车辆前轨,其中所述多个脱离紧固件在正常车辆运行过程中阻止所述副车架在所述平面内回转,其中如果所述小重叠碰撞接近于所述左前轮组件,则所述碰撞负载通过所述第一副车架致动杆臂而传递到所述副车架,并且引起所述多个脱离紧固件释放,其中所述碰撞负载使得所述副车架围绕所述铰接架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其中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引起所述左前轮组件向外回转并远离所述车辆,其中如果所述小重叠碰撞接近于所述右前轮组件,则所述碰撞负载通过所述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而传递到所述副车架,并且引起所述多个脱离紧固件释放,其中所述碰撞负载使得所述副车架围绕所述铰接架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其中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引起所述右前轮组件向外回转并远离所述车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池组外壳,其安装在所述车辆下方,其中所述电池组外壳被配置成容纳多个电池,并且其中所述前横向构件被集成到所述电池组外壳中;和
缓冲器,其连接到所述电池组外壳的前部,其中所述缓冲器具有至少1000MPa的强度,其中所述缓冲器的中心部分在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的前方延伸最远,并且其中所述缓冲器的下边缘至少与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最下表面一样接近道路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经由所述前横向构件被机械地连接到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并且其中所述缓冲器的所述中心部分在容纳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横向构件的平面的前方延伸最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使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制造技术而连接到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使用结合的制造技术而连接到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的所述下边缘比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最下表面更接近于所述道路表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的前表面是曲线形的,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分离距离从所述中心部分到最左缓冲器边缘持续减小,并且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分离距离从所述中心部分到最右缓冲器边缘持续减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的前表面的至少第一部分是线性的,并且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的至少第二部分是曲线形的,并且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中心部分处最大,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所述分离距离在最左缓冲器边缘处和最右缓冲器边缘处相同,并且其中在所述缓冲器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所述分离距离在所述最左缓冲器边缘处和所述最右缓冲器边缘处最小。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缓冲器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撑杆。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器和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之间的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选自开孔海绵、闭孔海绵、开孔泡沫塑料和闭孔泡沫塑料中的一种。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还包括次缓冲器板,其中所述次缓冲器板经由多个撑杆而机械地连接至所述缓冲器,并且其中所述缓冲器经由所述次缓冲器板而机械地连接至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还包括次缓冲器板,其中所述缓冲器经由所述次缓冲器板而机械地连接至所述电池组外壳的所述前部,并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器和所述次缓冲器板之间的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可压缩材料选自开孔海绵、闭孔海绵、开孔泡沫塑料和闭孔泡沫塑料中的一种。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合到所述电池组外壳的电池组外壳板中的多个强化构件,所述多个强化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碰撞载荷分配到整个所述车辆底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第一端部接近于所述铰接架,且其中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远端部连接到多个电池组连接位置中的一个,其中所述电池组外壳在所述电池组连接位置处机械地连接到所述车辆底盘。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向构件机械地连接到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
16.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被制作为单件。
17.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使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制造技术而连接至所述副车架。
18.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车架致动杆臂使用结合的制造技术而连接至所述副车架。
19.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受限于在所述副车架的第一后边缘和所述前横向构件的第一部分之间的干涉,并且其中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受限于在所述副车架的第二后边缘和所述前横向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的干涉。
20.如权利要求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受限于在所述副车架的第一后边缘和所述缓冲器的第一部分之间的干涉,并且其中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受限于在所述副车架的第二后边缘和所述缓冲器的第二部分之间的干涉。
21.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的第一前边缘被成形为在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时促进所述碰撞负载远离所述车辆的重定向,并且其中所述副车架的第二前边缘被成形为在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时促进所述碰撞负载远离所述车辆的重定向。
22.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强化构件,所述多个强化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碰撞载荷分配到整个所述车辆底盘,其中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第一端部在接近于所述铰接架的区域中连接至所述前横向构件,且其中所述多个强化构件的每个的远端部连接到(i)所述车辆底盘,或(ii)多个电池组连接位置中的一个,其中所述电池组经由所述电池组连接位置机械地连接到所述车辆底盘,(iii)多个次前横向构件连接位置中的一个,其中多个次前横向构件机械地连接至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
CN201620926105.4U 2015-08-27 2016-08-23 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 Active CN20617156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837,172 US9487237B1 (en) 2015-08-27 2015-08-27 Swiveling front suspension subframe
US14/837,727 2015-08-27
US14/837,345 US9643660B2 (en) 2015-08-27 2015-08-27 Bumper assembly for an undercarriage mounted battery pack
US14/837,172 2015-08-27
US14/837,727 US9446643B1 (en) 2015-08-27 2015-08-27 Swiveling front suspension subframe
US14/837,345 2015-08-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1566U true CN206171566U (zh) 2017-05-17

Family

ID=56895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26105.4U Active CN206171566U (zh) 2015-08-27 2016-08-23 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46643B1 (zh)
CN (1) CN2061715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9683A (zh) * 2020-09-18 2021-01-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麦弗逊悬架碰撞试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61149B1 (de) * 2016-06-20 2021-09-15 Magna Steyr Fahrzeugtechnik AG & Co KG Befestigungsanordnung
US10632857B2 (en) 2016-08-17 2020-04-28 Shape Corp. Battery support and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WO2018127832A1 (en) 2017-01-04 2018-07-12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structure with nodal modularity
GB2561363B (en) * 2017-04-10 2019-04-17 Detroit Electric Ev Ltd Battery unit for mounting into chassis for providing increased torsional strength
US11211656B2 (en) 2017-05-16 2021-12-28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with integrated battery retention and support feature
US10886513B2 (en) 2017-05-16 2021-01-05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having tub-based integration
US10483510B2 (en) 2017-05-16 2019-11-19 Shape Corp. Polarized battery tray for a vehicle
US11088412B2 (en) 2017-09-13 2021-08-10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with tubular peripheral wall
US10661646B2 (en) 2017-10-04 2020-05-26 Shape Corp. Battery tray floor assembly for electric vehicles
DE102018200329B4 (de) * 2018-01-11 2022-03-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ahrwerksvorrichtung eines elektrisch antreibbaren Kraftfahrzeugs
WO2019169080A1 (en) 2018-03-01 2019-09-06 Shape Corp. Cool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vehicle battery tray
US11688910B2 (en) 2018-03-15 2023-06-27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having tub-based component
FR3093985B1 (fr) * 2019-03-21 2021-03-12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comprenant une batterie et un deflecteur de protection.
US11679660B2 (en) 2021-06-07 2023-06-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hree dimensional backup structure joint system for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0465A (ja) 2000-03-27 2001-10-02 Fuji Heavy Ind Ltd 車体構造
JP4825583B2 (ja) * 2005-06-28 2011-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5277362B1 (ja) * 2011-12-09 2013-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車載構造
US9216638B2 (en) * 2011-12-09 2015-12-22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mounting battery pack on vehicle
US9428040B2 (en) * 2012-12-21 2016-08-30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motor mounting structure
DE102012112966A1 (de) * 2012-12-21 2014-06-2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Hilfsrahmen zur Aufnahme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bei einem Kraftfahrzeug
DE102013006702A1 (de) * 2013-04-18 2014-10-2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anordnung in einem zweispurigen Fahrzeug
US9079619B2 (en) 2013-08-14 2015-07-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component
JP5871983B2 (ja) * 2014-03-28 2016-03-0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の後部に搭載される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保護構造
US8985258B1 (en) 2014-05-30 2015-03-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compon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9683A (zh) * 2020-09-18 2021-01-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麦弗逊悬架碰撞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46643B1 (en) 2016-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1566U (zh) 小重叠碰撞管理系统
US9487237B1 (en) Swiveling front suspension subframe
US9643660B2 (en) Bumper assembly for an undercarriage mounted battery pack
CN114144350B (zh) 防撞装置
US5681057A (en) Crash energy-management structure
US9931961B2 (en) Battery enclosure surrounded by internally reinforced cylindrical impact absorbing elements
EP2595827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 vehicles
US8702161B2 (en) System for absorbing and distributing side impact energy utilizing an integrated battery pack and side sill assembly
JP5372128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を利用した側面衝撃エネルギの吸収および分散システム
US5704644A (en) Lightweight road vehicle with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US8567856B2 (en) Swept front torque box
US9061714B1 (en) EV battery pack protection system utilizing an undercarriage debris trap
US20210331641A1 (en) Uniform deceleration unit crash box
CN106553515A (zh) 车身结构以及车载用电池
US11444352B2 (en) Traction battery secu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WO2013080008A2 (en) Electric vehicle having a frame with battery assemblies spaced in a manner to form a collapsible mass to absorb energy during a collision
KR20220111280A (ko) 측면 부재 및 종방향 부재가 장착된 차량 본체의 후방부 구조체
EP3996945A1 (en) A battery mounting arrangement and a vehicle
US20180065684A1 (en) Front wall
CN106458263A (zh) 车辆撞击结构
US10661832B2 (en) Angle and geometry of the front cross member
CN218640671U (zh) 用于车辆的结构总成
EP3293094A1 (en) Profile of the front cross member
CN115485161A (zh)
CN220682488U (zh) 前舱架、车身框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