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1125U - 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1125U
CN206171125U CN201621133084.7U CN201621133084U CN206171125U CN 206171125 U CN206171125 U CN 206171125U CN 201621133084 U CN201621133084 U CN 201621133084U CN 206171125 U CN206171125 U CN 206171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indshield
windshield assembly
glass body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330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330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1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1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1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前挡风玻璃总成包括中空玻璃本体,还包括:充设于中空玻璃内的惰性气体;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玻璃本体上,与所述惰性气体接触,并对中空玻璃内的惰性气体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的前挡风玻璃总成,可以高效除霜,避免了采用暖风除霜时占用空调功率的问题。解决了暖风除霜时热风受限制,车内不能快速升温的问题。另外,该前挡风玻璃总成加热时噪音小,提高了车内乘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背景技术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挑剔。
现有技术中,除霜的方式是启动车辆,当发动机水温上升后,用暖风吹风挡玻璃,直到冰层融化。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费时、费力、费油;另一方面,行车过程中开启除霜模式也会相应降低空调吹面和吹脚模式下的功率,冬天天气冷,车里热气是向上走的,胸部以下热风受限,腿会比较冷;还有就是除霜时会加大车内噪音,车内乘客的舒适性受到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暖风吹前风挡玻璃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包括中空设置的玻璃本体,还包括:
充设于中空的玻璃本体内的惰性气体;
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玻璃本体上,与所述惰性气体接触,并对所述玻璃本体内的惰性气体进行加热。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前挡风玻璃总成中,所述加热器与汽车的仪表板线束相连。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前挡风玻璃总成中,所述加热器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器分别位于所述玻璃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挡风玻璃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挡风玻璃总成,可以高效除霜,避免了采用暖风除霜时影响空调的功率的问题。解决了暖风除霜时热风受限制,车内不能快速升温的问题。另外,该前挡风玻璃总成加热时噪音小,提高了车内乘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挡风玻璃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挡风玻璃总成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包括中空的玻璃本体1,还包括:充设于玻璃本体1之内的惰性气体;加热器2,设置在玻璃本体1上,与惰性气体接触,并对中空的玻璃本体1之内的惰性气体进行加热。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前挡风玻璃总成中,在中空玻璃内的中空区域充设惰性气体。加热器2,设置在玻璃本体1上,与惰性气体接触。用来给惰性气体进行加热,惰性气体加热后会加热前挡风玻璃总成中的玻璃本体1,利用热传递原理来实现除霜的功能。该前挡风玻璃总成,可以高效除霜,避免了采用暖风除霜时对空调功率的影响,解决了暖风除霜时热风受限制,车内不能快速升温的问题。另外,该前挡风玻璃总成加热时噪音小,提高了车内乘员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惰性气体为加热介质,是考虑到惰性气体的稳定性,保证了使用过程中前挡风玻璃总成的耐用性。另外,惰性气体能隔绝中空玻璃的内外表面,有利于前挡风玻璃总成的隔音和保温。
进一步来说,加热器2与汽车的仪表板线束相连,通过仪表板电路给加热器2进行供电,便于线路的布置。
进一步来说,加热器2为两个,两个加热器2分别位于玻璃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加热器2分别位于玻璃本体1的两端,使得加热面积增大,且加热均匀。保证了加热惰性气体时的效率,有利于惰性气体快速加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挡风玻璃总成。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上述前挡风玻璃总成的汽车,上述前挡风玻璃总成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包括中空的玻璃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设于中空的玻璃本体(1)内的惰性气体;
加热器(2),设置在所述玻璃本体(1)上,与所述惰性气体接触,并对所述玻璃本体(1)内的惰性气体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2)与汽车的仪表板线束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2)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器(2)分别位于所述玻璃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挡风玻璃总成。
CN201621133084.7U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Active CN206171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3084.7U CN206171125U (zh)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3084.7U CN206171125U (zh)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1125U true CN206171125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79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33084.7U Active CN206171125U (zh)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11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0889A (zh) * 2020-07-29 2020-11-06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除霜除雾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0889A (zh) * 2020-07-29 2020-11-06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除霜除雾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0485A (zh) 用于在外部车辆面板上产生热生成图像的热传递结构
CN206171125U (zh) 一种前挡风玻璃总成和汽车
CN103738300A (zh) 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
CN201511936U (zh) 一种汽车左右前侧窗玻璃外部除水除雾装置
JP2014088089A (ja) 車両用空調構造
CN206879116U (zh) 一种石墨烯电热除冰雾车用玻璃
CN212267195U (zh) 一种热电除湿除雾系统
CN203543901U (zh) 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
CN207579958U (zh) 带有散热引擎盖的汽车
CN104554150A (zh) 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器及安装有前挡风玻璃除霜器的汽车
US2546355A (en) Windshield defroster
CN112533310A (zh) 一种可加热的汽车玻璃
CN2690238Y (zh) 汽车挡风玻璃除霜去雾器
CN102490691A (zh) 一种汽车玻璃除霜雾装置
CN205632420U (zh) 一种防雨汽车后视镜
JP4134726B2 (ja) 車両用デフォッガ制御装置
JP2004268770A (ja) 車両用窓ガラスの防曇・解氷装置
CN201980195U (zh)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除霜装置
CN208376697U (zh) 一种加热雨刮器
CN2551495Y (zh) 汽车快速除霜暖风机
CN204978187U (zh) 一种汽车多用帘
CN211684595U (zh) 一种温控汽车挡板
CN202686148U (zh) 车外后视镜憎水镜面结构
JP3117178U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ガラス部融雪及び融氷装置。
CN214728685U (zh) 一种基于云端操控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4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