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4025U - 发光建材 - Google Patents

发光建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4025U
CN206144025U CN201621180387.4U CN201621180387U CN206144025U CN 206144025 U CN206144025 U CN 206144025U CN 201621180387 U CN201621180387 U CN 201621180387U CN 206144025 U CN206144025 U CN 206144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luminescence component
conducting wire
building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803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金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engyu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engyu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engyu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engyu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803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4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4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4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线路层、发光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线路层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线路层具有设置在表面上的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发光模块设置在线路层上,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其中,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以及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或第三发光组件。

Description

发光建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建材,尤指一种具有可透光层以及发光模块的发光建材。
背景技术
结合可透光层以及发光组件的发光建材通常应用在建筑的室外装饰或是作为建筑的幕墙玻璃,发光建材结合了一般可透光建材以及发光广告牌的优点,不仅可藉由发光组件显示作为广告或装饰的发光图案,依据所采用的可透光层类型,也可具有优秀的采光、防爆、防水或防紫外线等等的特点。
现有的发光建材通常具有两可透光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以及作为发光组件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其中,ITO薄膜位在两可透光层之间,且LED设置在ITO薄膜上,并藉由ITO薄膜上的导电线路提供LED电力及进行控制LED。一般而言,发光建材常使用红色、绿色、蓝色三个发光组件组成一个像素点,并使用至少三条导电线路作为输入端以及至少一条导电线路作为接地端,使用至少四条导电线路以分别控制三个发光组件,由于设计上这些导电线路必须保持最小间隔,故像素点的密度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突破现有像素点密度限制的发光建材,即为各家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突破现有像素点密度限制的发光建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遂提供一种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线路层、发光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线路层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线路层具有设置在表面上的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发光模块设置在线路层上,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其中,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以及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或第三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形成有密封的中空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填充在中空结构中的惰性气体。
在一实施例中,线路层为透明或半透明薄膜层。
在一实施例中,线路层的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设置在线路层相对的表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为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或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线路层、第一中间层、第二中间层、发光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线路层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线路层具有设置在表面上的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第一中间层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线路层之间;第二中间层设置在第二可透光层及线路层之间;发光模块设置在线路层上,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其中,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以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以及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或第三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为热塑性材料薄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
在一实施例中,线路层为透明或半透明薄膜层。
在一实施例中,线路层的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设置在线路层相对的表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为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或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并将发光模块的对外接点整合为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因此只需要两条导电线路(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再配合控制模块所送出的时钟控制信号即可分别驱动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或第三发光组件,所使用的导电线路少于现有技术,因此可增加发光模块的密度(也就是像素点的密度),充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失。此外,线路层及发光模块可设置在中空结构中,或是设置在具有中间层的夹层结构中,从而具有中空结构或夹层结构的优点,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可设置在线路层的相对表面上以进一步减少单面所需的导线数量,以及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也可视需求使用RGB色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单色发光二极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发光建材
10 第一可透光层
11 第二可透光层
12 线路层
12a 第一导电线路
12b 第二导电线路
13 发光模块
13a 第一接点
13b 第二接点
14 控制模块
15 中空结构
20 驱动电路
21 第一发光组件
22 第二发光组件
23 第三发光组件
3 发光建材
30 第一可透光层
31 第二可透光层
32 线路层
32a 第一表面
32b 第二表面
33 发光模块
34 第一中间层
35 第二中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电路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建材1,包括第一可透光层10、第二可透光层11、线路层12、发光模块13以及控制模块14(图标在图2)。
控制模块14可设置在线路层12边缘或线路层12外。线路层12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之间,线路层12具有设置在表面上的第一导电线路12a及第二导电线路12b。
发光模块13设置在线路层12上,发光模块13包括驱动电路20以及与驱动电路20连接的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及第三发光组件23。发光模块13具有第一接点13a及第二接点13b,第一接点13a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12a,第二接点13b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12b。
控制模块14连接第一导电线路12a以及第二导电线路12b,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20,以令驱动电路20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或第三发光组件23,举例来说,可单独驱动单一发光组件以发出发光组件的单色光,或是快速地轮流驱动多数个发光组件以发出视觉上的混合光。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建材1通过驱动电路20整合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及第三发光组件23的输入端,再配合设置在线路层12边缘或线路层12外的控制模块14,驱动电路20依据控制模块14送出的时钟控制信号驱动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或第三发光组件23,因此发光模块13仅需第一接点13a及第二接点13b两对外接点,线路层12表面上则相对地设置第一导电线路12a及第二导电线路12b两导电线路,反观现有技术具有三个发光组件的发光模块则需至少四条导电线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建材1所需的导电线路数量较低,从而可提升发光单元13设置的密度(也就是像素点的密度)。在实际应用上,较高密度的发光单元13可提供分辨率更高的发光图案。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之间形成有密封的中空结构15,举例来说,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可在边框使用黏结剂及密封条密封连接,此结构具有隔音、隔热、防尘抗污以及防水气渗入等特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填充在中空结构15中的惰性气体,较佳者为经过干燥的惰性气体。
在一实施例中,线路层12可为透明或半透明薄膜层。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线路层12的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举例来说,线路层12可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基板,镀上ITO层以布置出导电线路,或使用其它兼具导电性及透光性的替代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12a及第二导电线路12b可设置在线路层12相对的表面上,可进一步减少线路层12单面所需设置的导线数量,从而增加设置在线路层12上的发光模块13密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及第三发光组件23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发光组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及第三发光组件23为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发光组件,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10或第二可透光层11可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举例来说,玻璃材质可为钠钙玻璃或硼硅玻璃,塑料材质可为压克力或聚碳酸酯PC,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光建材3,包括第一可透光层30、第二可透光层31、线路层32、发光模块33、第一中间层34、第二中间层35以及控制模块(未图标)。
线路层32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30及第二可透光层31之间,线路层32具有设置在表面上的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
第一中间层34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30及线路层32之间。
第二中间层35设置在第二可透光层31及线路层32之间。
发光模块33设置在线路层32上,发光模块33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发光模块33具有第一接点以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
所述控制模块可连接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或第三发光组件。由于电路方面的设置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需注意的是,图3的发光建材3的第一可透光层30及第二可透光层31之间并未形成有密封的中空结构14,第一中间层34将黏合在线路层32的第一表面32a,而第二中间层35将黏合在第二表面32b,配合所选用的第一中间层34及第二中间层35材质,此结构将具有隔音、抗紫外线以及受冲击时不易产生碎块等特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中间层34及第二中间层35可为热塑性材料薄膜。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中间层34及第二中间层35可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线路层32可为透明或半透明薄膜层。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线路32的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举例来说,线路32可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基板,镀上ITO层以布置出导电线路,或使用其它兼具导电性及透光性的替代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可设置在线路层32相对的表面上,举例来说,第一导电线路可设置在线路层32的第一表面32a,第二导电线路可设置在线路层32的第二表面32b,可进一步减少线路层32单面所需设置的导线数量,从而增加设置在线路层32上的发光模块33密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可为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组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为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组件,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30或第二可透光层31可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举例来说,玻璃材质可为钠钙玻璃或硼硅玻璃,塑料材质可为压克力或聚碳酸酯PC,但不以此为限。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并将发光模块的对外接点整合为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因此只需要两条导电线路(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再配合控制模块所送出的时钟控制信号即可分别驱动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或第三发光组件,所使用的导电线路少于现有技术,因此可增加发光模块的密度(也就是像素点的密度),充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失。此外,线路层及发光模块可设置在中空结构中,或是设置在具有中间层的夹层结构中,从而具有中空结构或夹层结构的优点,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可设置在线路层的相对表面上以进一步减少单面所需的导线数量,以及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也可视需求使用RGB色发光二极管(LED)或其它单色发光二极管(LED)。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惟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任何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修改及变化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且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应如权利要求所列。

Claims (18)

1.一种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建材包括:
第一可透光层;
第二可透光层;
线路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可透光层及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之间,所述线路层具有设置在表面上的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
发光模块,设置在所述线路层上,所述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所述第一接点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线路,所述第二接点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线路;以及
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电路,以令所述驱动电路依据所述时钟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或所述第三发光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透光层及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形成有密封的中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在所述中空结构中的惰性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为透明或半透明薄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的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设置在所述线路层相对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及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及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为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透光层或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
10.一种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建材包括:
第一可透光层;
第二可透光层;
线路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可透光层及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之间,所述线路层具有设置在表面上的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
第一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可透光层及所述线路层之间;
第二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可透光层及所述线路层之间;
发光模块,设置在所述线路层上,所述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以及第二接点,所述第一接点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线路,所述第二接点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线路;以及
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电路,以令所述驱动电路依据所述时钟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或所述第三发光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及所述第二中间层为热塑性材料薄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及所述第二中间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为透明或半透明薄膜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的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设置在所述线路层相对的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及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及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为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透光层或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
CN201621180387.4U 2016-10-27 2016-10-27 发光建材 Active CN206144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0387.4U CN206144025U (zh) 2016-10-27 2016-10-27 发光建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0387.4U CN206144025U (zh) 2016-10-27 2016-10-27 发光建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4025U true CN206144025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4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80387.4U Active CN206144025U (zh) 2016-10-27 2016-10-27 发光建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40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0008A (zh) * 2016-10-27 2017-05-03 厦门腾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建材
WO2018077215A1 (zh) * 2016-10-27 2018-05-03 厦门腾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建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0008A (zh) * 2016-10-27 2017-05-03 厦门腾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建材
WO2018077215A1 (zh) * 2016-10-27 2018-05-03 厦门腾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建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0518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0885894B1 (ko) Led 발광 장치의 플래인 구조체
CN10997602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25040B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827386B (zh) 發光裝置
CN108153442A (zh) 触控显示设备
TWM517348U (zh) 多層顯示高分子分散液晶智慧窗
CN10937540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3325776A (zh) 发光装置
CN104517990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203838671U (zh) 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
CN107359175A (zh)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518863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3608542B (zh) 具有电连接元件的绝缘玻璃化物
CN102467853A (zh) 一种透明玻璃幕墙屏
CN109671747A (zh) 一种oled显示器
CN102548078A (zh) 照明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762301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9119108U (zh) 一种oled显示器
CN206144025U (zh) 发光建材
CN106968392A (zh) 发光建材
CN103280505A (zh) 发光二极管阵列的制作方法及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制法
CN206758434U (zh) 一种柔性显示器电路结构
CN202563842U (zh) 柔性超薄led显示屏
CN206849419U (zh) 发光建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