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9611U - 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09611U CN206109611U CN201621096762.7U CN201621096762U CN206109611U CN 206109611 U CN206109611 U CN 206109611U CN 201621096762 U CN201621096762 U CN 201621096762U CN 206109611 U CN206109611 U CN 2061096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w
- lifting head
- cylinder
- cover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包括柱体,其中央设丝束吸入孔、丝束过渡腔和丝束中心导出孔,丝束吸入孔位于柱体的顶部,丝束过渡腔位于丝束吸入孔的下方并,丝束过渡腔的形状呈圆台形且小直径的一端朝向丝束吸入孔、大直径的一端朝向丝束中心导出孔,柱体的上端有扇形气腔,扇形气腔的底部设一组切向气流导孔,柱体的一侧设升头槽,升头槽与丝束吸入孔、丝束过渡腔和丝束中心导出孔相通;气腔封闭环,与柱体固定且在气腔封闭环上设高压气引入孔;升头槽启闭罩,枢置在柱体上。自丝束吸入孔进入的丝束能在气流作用下快速地从丝束中心导出孔导出而藉以满足高速纺丝的要求;保障丝束的取向性;避免丝束在喷丝板出口处的膨化现象;消除丝束的发散情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由纺丝箱纺出的丝束依次经环吹风冷却装置冷却、上油装置上油和牵伸装置牵伸后经一系列的导向辊进入送丝装置,由送丝装置引入位于其下方的盛丝桶内。由此可知,介于导向辊与盛丝桶之间的送丝装置是成套纺丝设备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件。
已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送丝装置的结构由图4所示,包括一对横截面形状呈梅花形的导丝辊10,由一对导丝辊10将由导向辊20引入的丝束4以牵引的方式引至下方的盛丝桶内。这种结构的送丝装置的一对导丝辊10的表面涂覆有三氧化二铝膜层,经热胀冷缩,该膜层容易脱落并造成辊面粗糙,易损及丝束4。尤其,由于采用了一对导丝辊10,因而引出的丝束会呈弹簧趋势的卷曲状,需进行后道工序的二次牵伸,否则会严重影响丝束的取向性。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也可见诸送丝装置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4237903U推荐的“纺丝喂入机”,该专利方案在一板架上开设一滑槽,在滑槽内滑动设置一滑块,将一对彼此配合的传动辊中的其中一个传动辊的辊轴转动地支承在滑块上并且固定一大齿轮,而将一对传动辊中的另一个传动辊的辊轴直接转动地支承在板架上,并且在滑块上设置电机,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一小齿轮,当电机工作时,由电机轴带动小齿轮,由小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大齿轮,由大齿轮带动前述的一对传动辊中的其中一个传动辊,丝束从一对传动辊之间引入下方的盛丝桶内(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7至0020段)。该专利结构实质上依然表现为牵引式送丝。
上述图4以及由CN204237903U推荐的送丝装置至少存在以下四点通弊:其一,由于均为机械式送丝,因而送丝速度受到影响,难以满足高速纺丝要求;其二,由于丝束与辊体接触,因而一方面容易影响丝束的取向性,另一方面会造成对丝束的伤害;其三,由于高速纺丝的速度高达6000-8000m/min,甚至更高,因而纺丝组件的喷丝板的喷丝孔出口处的熔体如聚乳酸纤维纺丝熔体会出现膨化情形,而膨化是影响丝的条干之大忌,尤其当送丝器的送丝速度与纺丝速度不能理想适应时,前述的膨化情形会表现得愈发严重;其四,由于是机械牵引式送丝,因而不仅无法使丝束产生抱合效果甚至会引起丝束发散。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提高送丝速度而藉以满足高速纺丝要求、有利于保障丝束的取向性而藉以省去后续的二次牵伸、有益于使丝束在旋转气流的作用下快速地引入盛丝桶而藉以避免在喷丝板出口处产生膨化现象和有便于改善丝束的抱合效果而藉以消除丝束发散情形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包括一柱体,在该柱体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丝束吸入孔、丝束过渡腔和丝束中心导出孔,丝束吸入孔位于柱体的顶部,丝束过渡腔位于丝束吸入孔的下方并且与丝束吸入孔相通,该丝束过渡腔的形状呈圆台形并且该圆台形的小直径的一端朝向丝束吸入孔,而大直径的一端朝向丝束中心导出孔,丝束中心导出孔与丝束过渡腔相通并且该丝束中心导出孔的下端与外界相通,在柱体的上端构成有一凹陷于柱体的表面的扇形气腔,在该扇形气腔的底部以等距离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切向气流导孔,该组切向气流导孔以向下倾斜的状态延伸至所述丝束中心导出孔并且在与丝束中心导出孔的孔壁相切的状态下与丝束中心导出孔相通,在柱体的一侧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升头槽,该升头槽同时与丝束吸入孔、丝束过渡腔和丝束中心导出孔相通;一气腔封闭环,该气腔封闭环在对应于所述扇形气腔的位置与所述柱体固定并且在该气腔封闭环上开设有一高压气引入孔,该高压气引入孔与扇形气腔相通;一用于使所述升头槽处于开放或遮闭状态的升头槽启闭罩,该升头槽启闭罩在对应于升头槽的位置枢置在所述柱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柱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升头槽启闭罩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以上下对应的状态固定有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而在所述升头槽启闭罩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该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各通过铰链轴与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枢转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上各开设有一铰链座轴孔,而在所述的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上各开设有铰链轴孔,所述的铰链轴在对应于铰链轴孔的位置插入铰链座轴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升头槽启闭罩背对所述柱体的一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电磁铁,当升头槽启闭罩处于与柱体贴合并且处于对所述的升头槽遮闭的状态时,所述电磁铁通电而藉以使升头槽启闭罩吸合在柱体上,而当升头槽启闭罩以所述的一对铰链轴为回转中心朝着背离柱体的方向展开时,所述的升头槽处于开放状态并且所述的电磁铁处于失电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升头槽启闭罩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磁铁的位置开设有一电磁铁固定螺钉孔,在该电磁铁固定螺钉孔上配置有一电磁铁固定螺钉,该电磁铁固定螺钉与电磁铁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升头槽启闭罩的顶部构成有一启闭罩顶盖,在该启闭罩顶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丝束吸入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具有开口的导丝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丝腔为由上向下逐渐窄缩的锥形导丝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升头槽通过开设在所述柱体上的拐头槽与所述丝束吸入孔、丝束过渡腔以及丝束中心导出孔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柱体和升头槽启闭罩均由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磁铁由线圈骨架、铁芯和线圈组成,铁芯位于线圈骨架内,线圈绕设在铁芯上并且与线圈骨架的线圈骨架腔嵌固,所述的电磁铁固定螺钉与铁芯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其一,由于在柱体的上端构成有一扇形气腔并且在柱体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丝束吸入孔、丝束过渡腔和丝束中心导入孔,因而在气腔封闭环的高压气引入孔将高压气体引入扇形气腔后,由一组切向气流导孔将高压气引入丝束中心导出孔,并且进入丝束中心导出孔的气流产生旋转趋势,因而自丝束吸入孔进入的丝束能在气流作用下快速地从丝束中心导出孔导出而藉以满足高速纺丝的要求;其二,由于一组切向气流导孔在与丝束中心导出孔的孔壁相切的状态下与丝束中心导出孔相通,因而进入到丝束中心导出孔内的气流具有旋转趋势,迫使丝束快速引出,使丝束的取向性得以保障,无需进行后续的二次牵伸;其三,由于采用了气流送丝,因而能使丝速快速地经丝束中心导出孔进入柱体下方的盛丝桶内,避免了丝束在喷丝板出口处的膨化现象;其四,由于进入到丝束中心导孔内的气流具有旋转趋势,因而可使丝束产生良好的抱合效果,消除了丝束的发散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4为已有技术中的送丝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柱体1,在该柱体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同心的丝束吸入孔11、丝束过渡腔12和丝束中心导出孔13,丝束吸入孔11位于柱体1的顶部,丝束过渡腔12位于丝束吸入孔11的下方并且与丝束吸入孔11相通,该丝束过渡腔12的形状呈圆台形并且该圆台形的小直径的一端朝向丝束吸入孔11,而大直径的一端朝向丝束中心导出孔13,丝束中心导出孔13与丝束过渡腔12相通并且该丝束中心导出孔13的下端与外界相通,在柱体1的上端围绕柱体1的圆弧方向构成有一凹陷于柱体1的外表面的扇形气腔14,该扇形气腔14的长度约占柱体1的圆周长的四分之三,在该扇形气腔14的底部以等距离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切向气流导孔141,该组切向气流导孔141以向下倾斜的状态延伸至前述丝束中心导出孔13并且在与丝束中心导出孔13的孔壁相切的状态下与丝束中心导出孔13相通(图2示),在柱体1的一侧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升头槽15,该升头槽15同时与丝束吸入孔11、丝束过渡腔12和丝束中心导出孔13相通;示出了一气腔封闭环2,该气腔封闭环2在对应于前述扇形气腔14的位置与前述柱体1固定并且在该气腔封闭环2上开设有一高压气引入孔21,该高压气引入孔21与扇形气腔14相通,在使用状态下该高压气引入孔21由管路与压力空气源如空压机连接;示出了一用于使前述升头槽15处于开放或遮闭状态的升头槽启闭罩3,该升头槽启闭罩3在对应于升头槽15的位置枢置在前述柱体1上。
在前述的柱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升头槽启闭罩3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以上下对应的状态固定有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16,而在前述升头槽启闭罩3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16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31,该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31各通过铰链轴311与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16枢转连接。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16上各开设有一铰链座轴孔161,而在前述的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31上各开设有铰链轴孔312,前述的铰链轴311在对应于铰链轴孔312的位置插入铰链座轴孔161内,从而将升头槽启闭罩3枢转连接于柱体1上。
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升头槽启闭罩3背对前述柱体1的一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电磁铁32,当升头槽启闭罩3处于与柱体1贴合并且处于对前述的升头槽15遮闭的状态时,前述电磁铁32通电而藉以使升头槽启闭罩3吸合在柱体1上,而当升头槽启闭罩3以前述的一对铰链轴311为回转中心朝着背离柱体1的方向展开时,前述的升头槽15处于开放状态并且前述的电磁铁32处于失电状态。由此可知,升头槽启闭罩3犹如日常生活中的门扇般的效应。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升头槽启闭罩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电磁铁32的位置开设有一电磁铁固定螺钉孔33,在该电磁铁固定螺钉孔33上配置有一电磁铁固定螺钉331,该电磁铁固定螺钉331与电磁铁32固定。
前述升头槽启闭罩3的顶部构成有一启闭罩顶盖34,在该启闭罩顶盖34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丝束吸入孔11的位置开设有一具有开口3411的导丝腔34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导丝腔341为由上向下逐渐窄缩的锥形导丝腔。
前述的升头槽15通过开设在前述柱体1上的拐头槽151与前述丝束吸入孔11、丝束过渡腔12以及丝束中心导出孔13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柱体1和升头槽启闭罩3均由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
前述的电磁铁32由线圈骨架321、铁芯322和线圈323组成,铁芯322位于线圈骨架321内,线圈323绕设在铁芯322上并且与线圈骨架321的线圈骨架腔嵌固,前述的电磁铁固定螺钉331与铁芯322固定。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由前道工序牵伸后的丝束经导向辊20和导丝环5(业界习惯称握丝器)引入本实用新型的送丝装置。具体是:先将丝束4由升头槽15同时进入导丝腔3411、丝束吸入孔11、丝束过渡腔12和丝束中心导出孔13后,再关闭升头槽启闭罩3。此时,压力空气源的高压空气经管路引入扇形气腔14,进入扇形气腔14内的压力空气经一组切向气流导孔141(本实施例为三条)进入丝束中心导出孔13,迫使丝束4快速地从丝束中心导出孔13导出。与此同时,前述的升头槽启闭罩3处于与柱体1的贴合状态,对升头槽15遮闭。具体而言电磁铁32通电而使升头槽启闭罩3吸合在柱体1上。
当丝束4被切断并落入前述盛丝桶而完成丝束4的升头后再次工作时,则先开启升头槽启闭罩3,将由导向辊20导入的丝束4从升头槽15同时引入至前述的丝束吸入孔11、丝束过渡腔12和丝束中心导出孔13,而后关闭升头槽启闭罩3,重复前述过程。由此可知,升头槽15起到了将丝束4引入柱体1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柱体(1),在该柱体(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丝束吸入孔(11)、丝束过渡腔(12)和丝束中心导出孔(13),丝束吸入孔(11)位于柱体(1)的顶部,丝束过渡腔(12)位于丝束吸入孔(11)的下方并且与丝束吸入孔(11)相通,该丝束过渡腔(12)的形状呈圆台形并且该圆台形的小直径的一端朝向丝束吸入孔(11),而大直径的一端朝向丝束中心导出孔(13),丝束中心导出孔(13)与丝束过渡腔(12)相通并且该丝束中心导出孔(13)的下端与外界相通,在柱体(1)的上端构成有一凹陷于柱体(1)的表面的扇形气腔(14),在该扇形气腔(14)的底部以等距离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切向气流导孔(141),该组切向气流导孔(141)以向下倾斜的状态延伸至所述丝束中心导出孔(13)并且在与丝束中心导出孔(13)的孔壁相切的状态下与丝束中心导出孔(13)相通,在柱体(1)的一侧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升头槽(15),该升头槽(15)同时与丝束吸入孔(11)、丝束过渡腔(12)和丝束中心导出孔(13)相通;一气腔封闭环(2),该气腔封闭环(2)在对应于所述扇形气腔(14)的位置与所述柱体(1)固定并且在该气腔封闭环(2)上开设有一高压气引入孔(21),该高压气引入孔(21)与扇形气腔(14)相通;一用于使所述升头槽(15)处于开放或遮闭状态的升头槽启闭罩(3),该升头槽启闭罩(3)在对应于升头槽(15)的位置枢置在所述柱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柱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升头槽启闭罩(3)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以上下对应的状态固定有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16),而在所述升头槽启闭罩(3)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16)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31),该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31)各通过铰链轴(311)与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16)枢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座(16)上各开设有一铰链座轴孔(161),而在所述的一对升头槽启闭罩铰链(31)上各开设有铰链轴孔(312),所述的铰链轴(311)在对应于铰链轴孔(312)的位置插入铰链座轴孔(16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头槽启闭罩(3)背对所述柱体(1)的一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电磁铁(32),当升头槽启闭罩(3)处于与柱体(1)贴合并且处于对所述的升头槽(15)遮闭的状态时,所述电磁铁(32)通电而藉以使升头槽启闭罩(3)吸合在柱体(1)上,而当升头槽启闭罩(3)以所述的一对铰链轴(311)为回转中心朝着背离柱体(1)的方向展开时,所述的升头槽(15)处于开放状态并且所述的电磁铁(32)处于失电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升头槽启闭罩(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磁铁(32)的位置开设有一电磁铁固定螺钉孔(33),在该电磁铁固定螺钉孔(33)上配置有一电磁铁固定螺钉(331),该电磁铁固定螺钉(331)与电磁铁(32)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头槽启闭罩(3)的顶部构成有一启闭罩顶盖(34),在该启闭罩顶盖(34)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丝束吸入孔(11)的位置开设有一具有开口(3411)的导丝腔(3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腔(341)为由上向下逐渐窄缩的锥形导丝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头槽(15)通过开设在所述柱体(1)上的拐头槽(151)与所述丝束吸入孔(11)、丝束过渡腔(12)以及丝束中心导出孔(13)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体(1)和升头槽启闭罩(3)均由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气流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铁(32)由线圈骨架(321)、铁芯(322)和线圈(323)组成,铁芯(322)位于线圈骨架(321)内,线圈(323)绕设在铁芯(322)上并且与线圈骨架(321)的线圈骨架腔嵌固,所述的电磁铁固定螺钉(331)与铁芯(322)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96762.7U CN206109611U (zh) | 2016-09-30 | 2016-09-30 | 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96762.7U CN206109611U (zh) | 2016-09-30 | 2016-09-30 | 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09611U true CN206109611U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8522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96762.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09611U (zh) | 2016-09-30 | 2016-09-30 | 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096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35791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
-
2016
- 2016-09-30 CN CN201621096762.7U patent/CN20610961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35791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54248B2 (ja) | 循環する空気流を用いて紡績された糸を製造する紡績装置 | |
CN103409861B (zh) | 一种离心静电纺纳米捻线高速制备装置及工艺 | |
CN106480523A (zh) | 聚乳酸纤维高速纺丝方法 | |
CN107366051A (zh) | 一种主动吸杂式多适应转杯纺纱机 | |
CN100445441C (zh) | 生产包芯纱的装置 | |
CN101643948A (zh) | 用于在环锭纱线上产生弯折假捻的方法和装置 | |
CN206109611U (zh) | 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 |
CN104088045B (zh) | 一种环锭细纱负压气流吸入式赛络纺纱方法与装置 | |
CN1200155C (zh) | 喷气涡流纺复式加捻器 | |
CN104114757B (zh) | 转杯纺纱机纱线引出单元以及借助转杯纺纱机生产纱线的方法 | |
CN106350912B (zh) | 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 |
CN106435791B (zh) | 高速气流送丝装置 | |
US4336683A (en) | Mechanism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wrapped yarn | |
CN103014932A (zh) | 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的纱线形成元件以及在喷气纺纱机上准备接头过程的方法 | |
CN106319715A (zh) | 一种逐层紧密包缠纱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9355751A (zh) | 一种基于接触热辊的高强耐磨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加工方法 | |
CN104126036A (zh) | 用于具有螺旋式导向元件的气流纺纱机的纺纱站的纱线形成元件及生产纱线的方法 | |
CN1982512A (zh) | 用于生产成线的空气喷嘴装置 | |
CN107190338A (zh) | 模块化组合式熔纺长丝双面吹风冷却装置 | |
CN1445396A (zh) | 管道式包层 | |
CN103305979A (zh) | 一种喷气涡流纺沟槽型低落纤空心锭 | |
CN103060963A (zh) | 顺向聚捻一步纺纱机及一步纺纱方法 | |
CN205133848U (zh) | 一种喷气涡流纺纱器 | |
CN207079310U (zh) | 模块化组合式熔纺长丝双面吹风冷却装置 | |
CN209873216U (zh) | 一种涡流纺纱机用涡流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