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3654U - 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03654U CN206103654U CN201620932999.8U CN201620932999U CN206103654U CN 206103654 U CN206103654 U CN 206103654U CN 201620932999 U CN201620932999 U CN 201620932999U CN 206103654 U CN206103654 U CN 2061036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ermal
- baffle plate
- insulation baffle
- air
- low concent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系统。所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吸附转轮、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及第三保温隔板,所述壳体正表面设有与所述吸附转轮对应的进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穿过所述壳体中部的轴承支架且该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吸附转轮接触面通过密封材料密封的处理区风室、再生区风室及冷却区风室,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及第三保温隔板分别将所述处理区风室与再生区风室、所述再生区风室与冷却区风室、所述处理区风室与冷却区风室隔开,所述处理区风室、所述再生区风室及所述冷却区风室的与所述吸附转轮对应的进风口有效面积比等于或大于10:1: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处理装置及具备了该净化处理装置的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Pa具有相应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通常可以分类为脂肪烃类、芳烃类、醇类、酮类、酯类、醚类、醛类、胺类、羧酸类和其他类别,最常见的有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醇、丁醇、异丙醇、丙酮、甲乙酮、2-丁酮、环己酮、NMP、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丙二醇单甲醚(PGME)、二甲二硫醚、丙醛等等。很多种VOCs自身就是有害物质,或具有致癌性。当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过高时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还可能有生命危险。生活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环境中的妊妇,造成胎儿畸形的几率远远高于常人,并且有可能对孩子今后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此外,排放到大气中的VOCs在太阳光照射下,与空气中的NOx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颗粒物质,这也是PM2.5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VOCs是继SO2、NOx和氟利昂之后世界各国又一关注的空气污染焦点。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以及环保部制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法律法规等都对我国工矿企业中VOCs的排放量具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相关企业在排放含有VOCs的废气时应对其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VOCs污染空气净化处理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活性碳等吸附剂充填塔对污染空气进行吸附分离。由于吸附塔中充填的吸附剂其吸附容量有限,需要两塔以上切换使用。该方法对于VOCs浓度较低、污染空气风量较少的情况,具有投资、运行成本都较低的优点。但是,对于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大风量VOCs污染空气、或者是污染空气中VOCs浓度超过数十ppm以上浓度的场合,存在着设备投资及其运行成本都非常大的缺点。也就是说,吸附塔方式对于低浓度、高有害性污染空气,或者是有恶臭气味的小风量的污染空气,是一种较好的净化方法。但是,对于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大风量VOCs污染空气的净化处理,吸附塔方式并非最佳选择。
燃烧法(氧化分解法)也是一种系统构成简单,适用于多种VOCs污染空气无害化处理方法。具有分解效率高、设备投资少等优点。采用燃烧氧化分解法处理VOCs污染空气时,如果污染空气浓度较高达到其自燃范围,可以实现以较低的运行成本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是,如果VOCs的浓度较低,达不到其自燃的浓度范围,就需要提供燃料对其进行燃烧处理。因此该方法处理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时运行成本高,成为企业经济负担。
像汽车制造、轨道车辆、造船等表面涂装过程,或是印刷行业,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生产行业,家具制造行业等排放的大风量、低浓度的VOCs污染空气处理过程,采用蜂窝状转轮式分子筛吸附分离浓缩+燃烧氧化分解组合的方法。由于具有净化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已经逐步成为用户首选方法之一。
根据工艺要求,VOCs吸附转轮需要设置处理区、再生区、冷却区三个不同的功能区,这三个功能区是通过吸附转轮壳体中的隔板、密封材料、保温材料分隔而成。由于吸附转轮安装在吸附转轮壳体内,在驱动马达的带动下、绕着中心轴作缓慢旋转,使吸附转轮依次通过处理区、再生区、冷却区。为了使吸附转轮能够发挥其最大功能,通常要求吸附转轮的各个部分在通过各个功能区时所需时间长短要基本相同,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把再生区、冷却区设计成扇形。而且,为了保证处理空气、再生空气以及冷却空气分别在通过处理区、再生区、冷却区时,能够达到最佳的处理、再生、冷却效果,需要尽可能使空气在各个功能区内的风速保持在相同或者接近的状态,所以通常会把吸附转轮的处理区、再生区、冷却区的有效面积之比,设计成与处理空气、再生空气、冷却空气的风量之比相同或者接近。也就是说,吸附转轮的处理区迎风面积:再生区迎风面积:冷却区迎风面积≒处理风量:再生风量:冷却风量。由于转轮一周为360度(360°),比如处理风量:再生风量:冷却风量为10:1:1时,一般把处理区:再生区:冷却区的有效面积也设计成10:1:1,也就是说,再生区、冷却区的扇形的圆心角大约为30度(30°),这样大角度的再生区、冷却区在制造方面及其使用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如图1所示)。然而,如果处理风量:再生风量:冷却风量为22:1:1的操作条件,按照现有的设计方法,则再生区、冷却区的扇形的圆心角大约需要缩小到15度(15°)左右,这样由于处理区与再生区、再生区与冷却区、冷却区与处理区之间隔板有一定的厚度,再加上保温材料、密封材料的厚度,就会使得再生区、冷却区的扇形圆心角顶点附近的隔板之间发生干涉、重叠等问题,不仅仅造成再生区、冷却区的扇形圆心角顶点附近加工制造困难,而且,由于隔板之间相互接触会造成再生区、冷却区的扇形圆心角顶点附近的吸附转轮被遮盖、再生空气无法通过的吸附转轮部分盲区,最终造成吸附转轮中心区域的一部分因为无法再生而失去吸附净化VOCs的功能(如图2中虚线圆所示的部分)。另一方面,对于像半导体/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等生产过程、或者是制药厂等,对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等都有很高要求的洁净房内VOCs的浓度要求低于10ppm以下的超低浓度净化处理过程,为了实现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通常需要把再生风量比减少到处理风量的三十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1/30~1/50)以下,如何实现这一设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着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其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由于隔板之间相互接触造成再生区、冷却区的扇形圆心角顶点附近的吸附转轮被遮盖、再生空气无法通过的吸附转轮部分盲区,最终造成吸附转轮中心区域的一部分因为无法再生而失去吸附净化VOCs的功能的问题;
其目的之二在于克服无法实现高效节能、低运行成本以及低设备制造成本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吸附转轮、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及第三保温隔板,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吸附转轮对应的进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壳体中部的轴承支架且该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吸附转轮接触面通过密封材料密封的处理区风室、再生区风室及冷却区风室,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及第三保温隔板分别将所述处理区风室与再生区风室、所述再生区风室与冷却区风室、所述冷却区风室与处理区风室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区风室、所述再生区风室及所述冷却区风室的与所述吸附转轮对应的进风口有效面积比等于或大于10:1:1。
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以及第三保温隔板的末端均固定于所述轴承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吸附转轮的中心处附近,且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以及第三保温隔板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吸附转轮外周处对应的壳体上;所述第二保温隔板为平板状;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的侧边为不规则线条状,且越接近所述吸附转轮的圆心处时,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的侧边越呈现向所述处理区凸起状,使所述再生区的进风有效面积大于由第一保温隔板的前端至第一保温隔板末端以及第二保温隔板形成的扇形进风面积、和/或使所述冷却区的进风有效面积大于由第三保温隔板的前端至第三保温隔板末端以及第二保温隔板形成的扇形进风面积。
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由一带弧度的保温隔板制成,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的侧边呈折线状或者曲线状。
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由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制成,所述第二折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折板的末端,所述第二折板的末端固定于所述轴承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吸附转轮的中心附近,所述第二折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一折板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90°、小于180°,所述第一折板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吸附转轮外周处对应的壳体上,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是由同一块金属板弯折而成、或由两块金属板经过焊接而成。
所述轴承支架上设有一处于水平状态的用于分割再生区与处理区以及用于分割冷却区与处理区的短平板,且该短平板的中间位于所述吸附转轮的轴心线处,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以及第三保温隔板的末端分布固定于所述短平板上,且第二保温隔板的末端位于所述吸附转轮的轴心线处,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以及第三保温隔板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吸附转轮外周处对应的壳体上,所述第二保温隔板为平板状,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为平板状。
所述壳体由金属板材焊接而成;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及第三保温隔板是在金属板的外表面加贴由岩棉、玻璃纤维棉或陶瓷纤维棉其中之一或者其混合材料的保温材料制成;所述密封材料由氟化乙烯树脂涂层的玻璃纤维布、氟橡胶或硅橡胶其中之一或者数种并用制成。
所述吸附转轮选用陶瓷纤维、玻璃纤维、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加入粘结剂进行抄纸,抄纸后的无机纤维纸经过波纹加工得到瓦楞状的纸,将该瓦楞状的纸用无机粘结剂与没有进行波纹加工的平面纸粘结在一起形成层状体,再将所述层状体经过层叠或者是卷绕加工成蜂窝构造体的材料,然后加工成具有蜂窝通道的转轮,并将疏水性分子筛等VOCs吸附剂附着在转轮蜂窝通道壁面的无机纸表面及其内部,经过转轮表面平滑加工、喷刷表面处理剂、干燥加工而成。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备上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净化系统,该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一过滤器、一处理风机、一再生加热器及一再生风机,其中,所述过滤器的进口端连接室内被VOCs污染的空气,其出口端连接所述处理风机;所述处理风机将过滤后的被VOCs污染的空气输送至所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内净化;所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经过吸附净化装置净化后的空气排出至室外或输送返回到室内;所述再生加热器将通过所述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冷却区之后的空气加热后输送至所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再生区;从所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再生区出来的空气输送给所述再生风机后排出。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解决了现行的把再生区、冷却区设计成单纯的扇形构造时,由于受到扇形区最小圆心角的限制,通常只能把再生区、冷却区的有效面积设计为处理区的十分之一(1/10),并且因为受到由于再生区通过风速过低、以及再生区内出现空气无法通过的盲区、或者因为空气流速过慢而引起的空气流动发生偏流等安全面、性能面上的限制;再生风量无法减少到处理风量的三十分之一(1/30)以下,所以在对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的净化处理过程,无法实现高效节能、低运行成本、以及低设备制造成本等难以实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所出现问题的说明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具备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的具备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系统由过滤器1、处理风机2、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3(壳体31、吸附转轮32、吸附转轮驱动马达(图中省略)等)、再生加热器4、再生风机5等组成。从生产车间或者是从洁净房排出的VOCs污染空气经过回风管道、依次通过过滤器1、处理风机2、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3,污染空气经过过滤后、在通过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壳体31内的处理区风室33时所含的VOCs成分被吸附转轮32所吸附,空气得到净化后排放到室外、或者是经过送风管道,重新被送回到生产车间或者是洁净房内,处理风机2出口空气的一部分经过壳体31中的冷却区风室34被送风到吸附转轮的冷却区,从冷却区出来的空气送到再生加热器4被加热到所需要的再生温度后,被送风到吸附转轮的再生区风室35,对吸附转轮32进行加热再生,再生区风室35出口空气经再生风机5送风到再生空气处理装置中(再生空气处理装置可以是焚烧炉、蓄热式焚烧炉(RTO)、燃气锅炉等等各种常用的燃烧分解装置,这些燃烧分解装置不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其中,本申请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包括壳体31、吸附转轮32、第一保温隔板6、第二保温隔板7及第三保温隔板8及驱动马达等。所述壳体31正表面设有与所述吸附转轮32对应的进风口,所述壳体31内设有穿过所述壳体中部的轴承支架9。该壳体31内设有与所述吸附转轮32接触面通过密封材料密封的处理区风室33、再生区风室35及冷却区风室34。所述第一保温隔板6、第二保温隔板7及第三保温隔板8分别将所述处理区风室33与再生区风室35、所述再生区风室35与冷却区风室34、所述处理区风室33与冷却区风室34隔开。
吸附转轮32在驱动马达的驱动下,按照使吸附转轮依次通过处理区风室33、再生区风室35、冷却区风室34的旋转方向以非常缓慢的转速在壳体31内进行旋转。为了节省加热再生空气所需的能源、降低运行成本,通常冷却空气、再生空气的风量被设计为处理风量的三十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再生风量<处理风量的1/30~1/50),为了保证即使是将再生风量减少到处理风量的三十分之一甚至是五十分之一这样极少风量的操作条件下,该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净化处理装置也能实现高效率稳定运转,该壳体31的所述处理区风室33、所述再生区风室35及所述冷却区风室34的进风有效面积比等于或大于10:1:1。也就是说,再生区风室35的有效面积仅为处理区风室33的1/20以下。
为实现上述要求,本申请改进了现有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结构。具体详细描述如下所示。
实施例一:
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温隔板6、第二保温隔板7以及第三保温隔板8的末端均固定于所述轴承支架9上并位于所述吸附转轮的中心附近处。且所述第一保温隔板6、第二保温隔板7以及第三保温隔板8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吸附转轮外周处对应的壳体31上。所述第二保温隔板7为平板状,其侧面为一直线状。所述第一保温隔板6和第三保温隔板8的侧边为折线状,且越接近所述吸附转轮的中心附近处时,所述第一保温隔板6和第三保温隔板8的侧边越呈现向所述处理区33凸起状,使所述再生区风室35的进风有效面积大于现有设计的再生区风室扇形面积(即由第一保温隔板6的前端至第一保温隔板末端以及第二保温隔板形成的扇形进风面积)和使所述冷却区风室34的进风有效面积大于现有设计的冷却区风室扇形面积(即由第三保温隔板的前端至第三保温隔板末端以及第二保温隔板形成的扇形进风面积)。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保温隔板6和第三保温隔板8由第一折板61(81)和第二折板62(82)制成。所述第二折板62(82)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折板61(81)的末端,所述第二折板62(82)的末端固定于所述轴承支架9上并位于所述吸附转轮32的中心附近,所述第二折板62(82)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所述第二折板62(82)与第一折板61(81)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90°、小于180°,即,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之间的连接角向外凸起,所述第一折板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吸附转轮外周处对应的壳体上,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可以是由同一块金属板弯折而成,也可以是由两块金属板经过焊接而成。
由于上述设计,本实施例的第一保温隔板6、第二保温隔板7及第三保温隔板8在吸附转轮中心附近,避免现有扇形区最小圆心角的限制,减小了进风盲区的面积,增大了再生区风室和冷却区风室的有效进风面积。从制造成本及难易程度考虑,第一实施例为本申请的最佳形态。
第二实施例:
参见5所示,图5为本申请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保温隔板和第三保温隔板由一带弧度的保温隔板制成,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的侧边呈连续的曲线状。
其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通过第一保温隔板和第三保温隔板靠近末端的部分呈弯曲来避免现有扇形区最小圆心角的限制,减小进风盲区的面积,增大了再生区风室和冷却区风室的有效进风面积。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6所示,为本申请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轴承支架9上设有一处于水平状态的用于分割再生区与处理区以及用于分割冷却区与处理区的短平板10,且该短平板10的中间位于所述吸附转轮32的轴心线处,所述第一保温隔板6、第二保温隔板7以及第三保温隔板8的末端分布固定于所述短平板10上,且第二保温隔板7的末端位于所述吸附转轮32的轴心线处,所述第一保温隔板6、第二保温隔板7以及第三保温隔板8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吸附转轮外周处对应的壳体31上,所述第二保温隔板7为平板状,所述第一保温隔板6和/或第三保温隔板8为平板状。由于第一保温隔板6、第二保温隔板7以及第三保温隔板8的末端分布固定于所述短平板10上,所以第一保温隔板6、第二保温隔板7以及第三保温隔板8的末端不会形成圆心角的限制,减少了进风盲区的面积,增大了再生区风室和冷却区风室的有效进风面积。
上述三个实施例既保证再生区风室35、冷却区风室34所需要的有效面积,同时也保证了吸附转轮32在再生区风室35、冷却区风室34内必要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了即使是当再生风量只有处理风量的的三十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1/30~1/50)时,吸附转轮32也会处于高效率、安全稳定的运转状态,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成本地对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进行高效率净化处理。
以上所述吸附转轮为选用陶瓷纤维、玻璃纤维、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加入粘结剂进行抄纸,抄纸后的无机纤维纸经过波纹加工得到瓦楞状的纸,将该瓦楞状的纸用无机粘结剂与没有进行波纹加工的平面纸粘结在一起形成层状体,再将所述层状体经过层叠或者是卷绕加工成蜂窝构造体的材料,然后加工成具有蜂窝通道的转轮,并将疏水性分子筛等VOCs吸附剂通过浸渍、涂层、喷淋、淋洗等方式附着在转轮蜂窝通道壁面的无机纸表面及其内部,最后经过转轮表面平滑加工(研磨)、喷刷表面处理剂、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
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吸附转轮、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及第三保温隔板,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吸附转轮对应的进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壳体中部的轴承支架且该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吸附转轮接触面通过密封材料密封的处理区风室、再生区风室及冷却区风室,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及第三保温隔板分别将所述处理区风室与再生区风室、所述再生区风室与冷却区风室、所述冷却区风室与处理区风室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区风室、所述再生区风室及所述冷却区风室的与所述吸附转轮对应的进风口有效面积比等于或大于1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以及第三保温隔板的末端均固定于所述轴承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吸附转轮的中心处附近,且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以及第三保温隔板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吸附转轮外周处对应的壳体上;所述第二保温隔板为平板状;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的侧边为不规则线条状,且越接近所述吸附转轮的圆心处时,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的侧边越呈现向所述处理区凸起状,使所述再生区的进风有效面积大于由第一保温隔板的前端至第一保温隔板末端以及第二保温隔板形成的扇形进风面积、和/或使所述冷却区的进风有效面积大于由第三保温隔板的前端至第三保温隔板末端以及第二保温隔板形成的扇形进风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由一带弧度的保温隔板制成,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的侧边呈折线状或者曲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由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制成,所述第二折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折板的末端,所述第二折板的末端固定于所述轴承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吸附转轮的中心附近,所述第二折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一折板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90°、小于180°,所述第一折板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吸附转轮外周处对应的壳体上,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是由同一块金属板弯折而成、或由两块金属板经过焊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架上设有一处于水平状态的用于分割再生区与处理区以及用于分割冷却区与处理区的短平板,且该短平板的中间位于所述吸附转轮的轴心线处,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以及第三保温隔板的末端分布固定于所述短平板上,且第二保温隔板的末端位于所述吸附转轮的轴心线处,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以及第三保温隔板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吸附转轮外周处对应的壳体上,所述第二保温隔板为平板状,所述第一保温隔板和/或第三保温隔板为平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金属板材焊接而成;所述第一保温隔板、第二保温隔板及第三保温隔板是在金属板的外表面加贴由岩棉、玻璃纤维棉或陶瓷纤维棉其中之一或者其混合材料的保温材料制成;所述密封材料由氟化乙烯树脂涂层的玻璃纤维布、氟橡胶或硅橡胶其中之一或者数种并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转轮选用陶瓷纤维、玻璃纤维、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加入粘结剂进行抄纸,抄纸后的无机纤维纸经过波纹加工得到瓦楞状的纸,将该瓦楞状的纸用无机粘结剂与没有进行波纹加工的平面纸粘结在一起形成层状体,再将所述层状体经过层叠或者是卷绕加工成蜂窝构造体的材料,然后加工成具有蜂窝通道的转轮,并将疏水性分子筛等VOCs吸附剂附着在转轮蜂窝通道壁面的无机纸表面及其内部,经过转轮表面平滑加工、喷刷表面处理剂、干燥加工而成。
8.一种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过滤器、一处理风机、一再生加热器及一再生风机,其中,所述过滤器的进口端连接室内被VOCs污染的空气,其出口端连接所述处理风机;所述处理风机将过滤后的被VOCs污染的空气输送至所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内净化;所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经过吸附净化装置净化后的空气排出至室外或输送返回到室内;所述再生加热器将通过所述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冷却区之后的空气加热后输送至所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的再生区;从所述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再生区出来的空气输送给所述再生风机后排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32999.8U CN206103654U (zh) | 2016-08-24 | 2016-08-24 | 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32999.8U CN206103654U (zh) | 2016-08-24 | 2016-08-24 | 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03654U true CN206103654U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8512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3299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03654U (zh) | 2016-08-24 | 2016-08-24 | 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0365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10872A (zh) * | 2016-08-24 | 2017-01-11 | 西部技研环保节能设备(常熟)有限公司 | 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
JP2018153744A (ja) * | 2017-03-16 | 2018-10-04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
CN108837664A (zh) * | 2018-05-08 | 2018-11-20 | 净顶新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高效VOCs吸附剂的制作方法 |
-
2016
- 2016-08-24 CN CN201620932999.8U patent/CN20610365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10872A (zh) * | 2016-08-24 | 2017-01-11 | 西部技研环保节能设备(常熟)有限公司 | 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
JP2018153744A (ja) * | 2017-03-16 | 2018-10-04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
CN108837664A (zh) * | 2018-05-08 | 2018-11-20 | 净顶新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高效VOCs吸附剂的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10872A (zh) | 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 |
CN107511019B (zh) | 一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装置 | |
CN206103654U (zh) | 低浓度VOCs污染空气吸附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 |
CN202270445U (zh) | 空气过滤装置 | |
CN105944500B (zh) | 固定床式蜂窝状VOCs吸附脱附装置及方法 | |
CN206881365U (zh) | 除尘机构及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 | |
CN208493726U (zh) | 一种废气吸附浓缩装置 | |
CN111672265A (zh) |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处理系统 | |
CN205760467U (zh) | 固定床式蜂窝状VOCs吸附脱附装置 | |
CN205448159U (zh) | 一种新风系统 | |
CN209087285U (zh) | 一种公厕用智能空气净化多媒体设备 | |
CN208032260U (zh) | 一种吸附式除湿转轮 | |
WO2004099678A2 (en) | Drying type air purifying device with moisturing mist eliminator | |
CN207635450U (zh) | 除湿净化复合新回风空气处理装置 | |
CN106524325A (zh) | 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器 | |
CN207137673U (zh) | 一种垃圾废气治理成套系统 | |
CN205815448U (zh) | 一种可回收热量的烟气处理装置 | |
CN107321077A (zh) | 布袋除尘器 | |
CN107824030A (zh) |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净化系统 | |
CN208865392U (zh) | 活性炭吸附浓缩热氮气脱附冷凝回收装置 | |
CN106801938A (zh) | 一种双路光解净化设备 | |
CN2441067Y (zh) | 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4656171U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103170217A (zh) | 一种净化含苯废气并回收苯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7321125A (zh) | 一种高浓度有机溶剂废气净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930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