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48159U - 一种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48159U
CN205448159U CN201521098270.7U CN201521098270U CN205448159U CN 205448159 U CN205448159 U CN 205448159U CN 201521098270 U CN201521098270 U CN 201521098270U CN 205448159 U CN205448159 U CN 205448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unnel
vmc
wind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82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麟
王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met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itai Yiyo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itai Yiyo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itai Yiyo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982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48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48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48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目前新风系统安装位置固定,对室内的换气作用不均匀,如要对整个室内空间进行空气净化,又会增加目前新风系统的成本,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包括对室内外进行换气的换气风道,所述的新风系统还包括对空气进行净化并可移动的空气净化系统,该空气净化系统与换气风道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进气风道、风机、与风机相连接的过滤装置和与过滤装置连接的出气风道,该风机与进气风道连接,本新风系统克服了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器的单一功能,既符合了室内空间的新风量需求,又满足了局部空间对空气的洁净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室内空气净化器已逐步形成一门产业,并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近年,在我国住宅和办公大楼等建筑物内,不断地出现建筑物综合症、建筑物关联症和化学物质过敏症。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的存在是引发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引发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空气净化的目的便是改善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因此,近年来空气净化技术在我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室内外空气最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PM10、PM2.5、无机污染物(二氧化碳、硫化物、碳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卤素及卤化物、臭氧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甲醛、苯和VOCs等),除有害微粒、消毒杀菌、除异味等会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的污染物。
(一)常见的几种空气净化方法
室内空气净化材料按照净化原理和材料性质来区分,可分为物理净化材料、化学净化材料、生物净化材料3大类。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有固体污染物净化技术和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1HEPA高效过滤技术
HEPA过滤式空气净化器是国外最常见的空气净化器之一。不过,目前在我国HEPA过滤式空气净化器并不受用户的欢迎。原因之一是,我国空气净化器行业起步较晚,用户只重视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除菌(消毒)效果,尚不关心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另外,我国尘土比较严重,HEPA的使用寿命可能相对缩短,也就意味着HEPA过滤器需要经常更换。
缺点:我国尘土比较严重,HEPA的使用寿命相对缩短,也就意味着HEPA过滤器需要经常更换。
2空气过滤技术
空气过滤净化的过滤元件以纤维滤料为主,其原理是空气经过纤维制成过滤器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被纤维材料截留,颗粒物与空气分离,从而实现空气净化。有初级过滤、中级过滤和高效过滤。初效过滤器主要适用于空调与通风系统初级过滤、洁净室回风过滤、局部高效过滤装置的预过滤,主要用于过滤5mm及以上粒径的尘埃粒子。过滤材料有无纺布,尼龙网,铝波网,不锈钢网等。中级过滤主要用于捕集1~5mm的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高效过滤器主要用于捕集0.5um以下的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滤料材质为超细玻璃纤维纸,胶版纸、铝膜等。机械过滤只是转移空气中固态污染物,粘附在固态污染物上细小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并没有死亡,甚至有机材料制成的滤料有可能成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空气净化技术。
3高压静电技术
高压静电技术有可能产生臭氧;现场安装过程中容易存在泄漏;稳定性差,若静电效果突然失效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集尘量较小,需频繁清洗;价格较贵,初投资较大。
缺点:容易产生臭氧,而且只对颗粒物等大粒子气体有效果,主要用于除尘,而对于去除甲醛、苯系物、TVOC等装饰装修造成的化学污染几乎没有效果。
4催化净化式
离子技术是向空气中释放正或负离子,使颗粒物成为带电大离子而吸附在物体表面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能将空气中甲醛、苯等污染物直接分解成无毒无味的物质,及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杀灭细菌。从而达到了消除空气污染的目的。
5臭氧净化法
臭氧含量达到0.1X10%以上,臭氧就起到杀菌、除异味的作用。但达到0.15X10-4%后,臭氧本身就会发出浓烈的恶臭,并且其使用环境不能超过30V,否则可能致癌。苛刻的实践条件限制了其在民用环境中的普及使用。
缺点:超标的臭氧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高浓度的臭氧,会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造成神经中毒、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等。由于臭氧有强烈刺激性,人们在感到不适时早已避开,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中毒现象。
6负氧离子净化法
负氧离子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空气离子其寿命很短,并且不洁空气会进一步使其浓度降低负氧离子在空气中的存在只是昙花一现,是转瞬即逝的负氧离子虽然可改善肺功能,给人一种相对清新的感觉,但对污染物无效。
缺点:负氧离子在空气中寿命很短,所以需要持续释放;对其他污染净化效果则很一般,所以需要区别选择。
7活性炭吸附技术
指利用活性炭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吸附,应用于绝大多数的空气净化器。活性炭又分为椰壳类、果壳类和煤炭类三种,吸附能力以椰壳类活性炭最强。
缺点:活性炭只能暂时吸附,并且随温度、风速升高,所吸附的污染物就有可能游离出来,所以要经常更换过滤材料,避免吸附饱和。
8紫外线杀菌技术
波长在240~280nm范围内的紫外线可迅速破坏细菌病毒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尤其在波长为253.7时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最强。
缺点:紫外线对人体的的皮肤能产生很大的伤害性,人要避免被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更不要用眼睛直视点燃的灯管。
9光触媒催化分解技术
这种技术针对的也是室内的甲醛,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的甲醛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和水。光触媒作为新材料应用,在中国已有十多年历史,最早应用于2003年非典时期,同时,在对各种空气污染物的净化上对甲醛、苯、苯系物、硫化物、氨化物有明显的分解作用。
缺点:光触媒必须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不能获得太阳光照,又想激活光触媒,则必须另外加上紫外灯发射紫外线。
当前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技术基本上分为三大类:滤网过滤、静电吸附、离子化过滤。其中滤网根据材料与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集尘滤网、去甲醛滤网、活性炭滤网、HEPA滤网等。
目前的新风系统都是安装位置固定,对室内的换气作用不均匀,如要对整个室内空间进行空气净化,又会增加目前新风系统的成本,不能达到对指定空间的空气净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方便移动、噪音小的新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包括对室内外进行换气的换气风道,所述的新风系统还包括对空气进行净化并可移动的空气净化系统,该空气净化系统与换气风道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进气风道、风机、与风机相连接的过滤装置和与过滤装置连接的出气风道,该风机与进气风道连接,过滤装置与风机之间设置有过滤风道,所述的进气风道、风机、过滤风道、过滤装置和出气风道形成密封结构,出气风道的的出风口设置于室内,所述的进气风道与快速接头连接。
当然,这里所述的新风系统的空气净化系统方便移动,可以设置滑轮或滚轮或其他辅助移动装置。这里的风机中的电机可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轴流或离心风机等。这里的快速接头可以是法兰软连接、抱箍、卡箍等。这里的过滤风道空间越大越好,目的是使进风能够大面积均匀地与过滤模块接触,提高过滤模块的使用效率和风的分布均匀程度,减少风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设置了快速接头与室外连通,当对一个室内空间空气净化已经达到自定的满意标准时,便可卸下快速接头,将该空气净化系统移动到其他的空间,对指定空间进行空气净化。本新风系统的克服了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系统的单一功能,既符合了室内空间的新风量需求,又满足了局部空间对空气的洁净要求;完全符合了现在室内空气净化的主流技术要求过滤过滤再过滤的理念以及过滤的层次理论。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出气风道内设置有由至少一个转叶片组成的旋桨结构格栅,所述的出气风道下方设置有对旋桨结构格栅提供动力的电机,该电机与至少一个旋桨结构格栅连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风机。
目前,现有的空气净化系统都设置有一个风机,本实用新型新风系统中的空气净化系统,在进气风道处也连接了风机,但在出气风道处设置了旋桨结构格栅与电机,这样旋桨结构格栅与电机便构成了新的第二风机,这两个风机或电机(风机内设置有电机),对目前的空气净化系统而言,使用同样的功率的情况下,设置有至少两个风机或电机的空气净化系统,每个风机或电机所使用的功率更小,这样,每个风机所带来的噪音也就更小。在进气风道与出气风道分别设置了风机和电机与至少一个旋桨结构格栅组成的至少一个第二风机,这样在空气净化系统内部,空气流通也更加均匀,当过滤后的气体在经过旋桨结构格栅流出时,因为旋桨结构的作用,空气净化系统产出的风也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顶面设置一个出风口并水平向上或该空气净化系统任意一面设置出风口或任意多面设置出风口。
因为在出气风道内设置了旋桨结构格栅,在空气净化系统顶面上设置了出风口,可以阻挡外面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杂物进入空气净化系统内,影响过滤装置,防止污染过滤装置;可以减少过滤模块中过滤元件的污染,提高过滤元件的抗污染能力和使用寿命,减少过滤元件的阻力等,可以减少过滤装置在过滤时,气流因颗粒物等杂物而遇到流通阻力,这里的出风口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空气净化系统任意面上,出风口的大小、形状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
当然,空气净化系统的进出口风道设计中应考虑空气流动顺畅,同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进出风口的面积越大,确保风阻小,风量损失小。通过风机抽进的空气到达过滤装置前,在进气风道形成高压,该风道设计较短,风量损失就越少;当然,空气的风道结构设计中也应辟免产生转弯,尖角等结构,这样可以辟免风阻损失;确保了空气流通的过程中辟免转弯,打转,形成涡流,同时也减少了因空气流动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过滤风道的滤芯槽和安装于该滤芯槽的过滤模块,该过滤模块中设置有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或该过滤模块中设置有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和复合网过滤模块。
空气净化系统内部设置滤芯槽,这是为方便过滤模块的安装与拆卸,以此方便对过滤模块的清理与更换,这里的滤芯槽可以是卡槽式的结构,将过滤模块卡入槽中、固定,也可以是抽屉式结构,将过滤模块像抽屉一样放入抽屉式的滤芯槽中,可通过卡扣或其他方式安装等等。该过滤模块还可以是复合网过滤模块,所述的复合过滤网过滤模块根据使用环境要求可放置活性炭、冷触媒等传统的材料以及其它空气净化技术功能模块。当然,这里的空气净化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除了设置过滤装置外,该空气净化系统内部可以在过滤元件或过滤颗粒物的基础上,也可扩展灭菌杀菌(高压电、紫外线等)、除臭除异味、除苯、除TVOC、负离子、光催化等装置。这种模块化设计,也使该空气净化系统质量轻、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的孔径为0.05~50μm,孔隙率为15%~70%,该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为纸型结构,厚度为5~200μm,该纸型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开孔率大于45%。
由于该过滤元件的厚度为5~200μm,故其柔韧性好易折叠,反复折叠后也不易损坏,可以根据需要制成不同形状的结构,例如折叠式、板式、卷筒型等结构。孔径为0.05~50μm,孔隙率为15%~70%,这样的过滤元件,可高效拦截空气中的粉尘、吸收烟尘、悬浮物、花粉或细微粒杂质等。这种纸型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过滤精度高,可100%的拦截大于0.1um的粉尘颗粒物;过滤效率高,在额定空气体积流量下,过滤元件的原始滤清效率大于99.9%以上;拦截0.1um以上的粉尘颗粒杂质过滤效率在99.99%以上;该纸型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开孔率大于45%、孔径均匀、流动阻力低、柔软性好易折叠、机械强度高、抗水性良、结构简单、重量轻等优点。
进一步的是,该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为折叠式方型结构或折叠式圆筒型结构或折叠式多边型结构。
折叠式方型结构或折叠式圆筒型结构或折叠式多边型结构,这样折叠式的结构,与进入空气净化系统的气体的接触面更大,这样过滤的效率也就更高。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换气风道中设置有进气格栅或所述的进气风道设置有进气格栅。
该换气风道设置有进气格栅,是为了阻挡大颗粒杂质进入空气净化系统,如老鼠、异物或大颗粒杂质的进入,进气格栅设置为方便取出和易清洗的固定方式,如采用卡槽等。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换气风道在室外的一侧上半部向外延伸或/和该换气风道的进气口朝向下方。
这样设置,室外换气风道与大气接触面就会是一个有弯曲面的管口,弯曲面向下既做到了遮风避雨,又能确保气体的通畅。当然,也可以让管口竖直向下。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系统外壳,该外壳至少一面为可拆卸面,该外壳上设置有对该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
这样,在该外壳上设置控制面板,实现空气净化系统与人员的信息交换。该控制面板上可以设置操作界面,这里的操作界面可以设置WIFI功能,将系统的所有数据通过WIFI传输到后台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人机互动和健康服务。当然,这里的控制面板对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控制,这里的控制面板与风机和电机应存在连接关系。外壳上的可拆卸面是为了方便过滤模块的安装与取出。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外壳上设置有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内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或/和空气质量传感器,该二氧化碳传感器或/和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控制面板连接,靠近该过滤模块进气侧与出气侧的进气风道与出气风道上设置有压差传感器,该压差传感器与控制面板连接。
当室内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某一个值如700PPM时,与进气风道连接的风机停止运转,系统不送入新风,这样可以做到节能,充分利用室内的空气能量。设置空气质量传感器,比如PM2.5、二氧化碳、温度、湿度、负氧离子、灭菌数等指标,增加使用者对空气净化系统的信息了解。通过设置压差传感器对过滤模块中的过滤元件的更换和清理起警示,解决了使用者担心的空气净化系统的过滤模块什么时候更换或清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设置了快速接头与室外连接,当对一个室内空间空气净化已经达到自定的满意标准时,便可卸下快速接头,将该空气净化系统移动到其他的空间,对指定空间进行空气净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克服了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器的单一功能,既符合了室内空间的新风量需求,又满足了局部空间对空气的洁净要求;完全符合了现在室内空气净化的主流技术要求过滤过滤再过滤的理念以及过滤的层次理论新风系统再结合局部空气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空气净化系统的外壳示意图;
图3为一种空气净化系统的旋桨结构格栅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折叠式方型结构过滤元件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折叠式圆筒型结构过滤元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阐述。
如图1-5,一种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包括对室内外进行换气的换气风道16,所述的新风系统还包括对空气进行净化并可移动的空气净化系统,该空气净化系统与换气风道16通过快速接头6,连接该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了一个进气风道1、风机2、与风机2相连接的过滤装置3和与过滤装置3连接的三个出气风道4,该风机2与一个进气风道1连接,过滤装置3与风机2之间设置有过滤风道5,所述的过滤装置3包括设置于过滤风道5的滤芯槽301和安装于该滤芯槽301中的过滤模块302,该过滤模块302中设置有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的孔径为0.05~50μm,孔隙率为15%~70%,该过滤元件为纸型结构,厚度为50μm,这样50μm的厚度使其柔韧性好易折叠,反复折叠后也不易损坏,可以根据需要制成不同形状的结构。当然这里的过滤模块302也可以同时设置有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和复合网过滤模块或其他过滤模块。(这里所述的复合网过滤模块根据使用环境要求可放置活性炭、冷触媒等传统的材料以及其它空气净化技术功能模块。),该纸型结构的过滤元件为折叠式方型结构过滤元件3021或折叠式圆筒型结构过滤元件3022。
所述的进气风道1、风机2、过滤装置3、过滤风道5和出气风道4形成密封结构,出气风道4的的出风口401设置于室内,所述的进气风道1通过快速接头6与室外大气连接。靠近该过滤模块302进气侧与出气侧的进气风道1与出气风道4上设置有压差传感器7。
所述的三个出气风道4内皆设置有旋桨结构格栅8,旋桨结构格栅8包括了数个转叶片801。所述的出气风道4下方设置有对旋桨结构格栅8提供动力的电机9,该电机9与三个旋桨结构格栅8连接,形成带有三个旋桨结构格栅8第二风机10,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顶面402和两侧面403个设置一个出风口401,这里的出风口401的面积越大越好,确保风阻小,风量损失小。所述的快速接头6通过换气风道16连通室外大气,该换气风道16中设置有进气格栅11。这样该空气净化系统就包括了风机2和第二风机10这两个风机或电机,对目前的新风系统而言,使用同样的功率的情况下,设置有至少两个风机或电机的新风系统,每个风机或电机所使用的功率更小,这样,每个风机所带来的噪音也就更小。在进气风道1与出气风道4分别设置了风机2和电机9与三个旋桨结构格栅8组成的第二风机10,这样在空气净化系统内部,空气流通也更加均匀,当过滤后的气体在经过旋桨结构格栅8流出时,因为旋桨结构的作用,空气净化系统产出的风也更加均匀。
所述的换气风道16在室外的一侧上半部向外延伸,该换气风道16贯穿墙体12,使该换气风道16的进气口朝向斜下方。室外换气风道16与大气接触面就会是一个有弯曲面的管口,弯曲面向下既做到了遮风避雨,又能确保气体的通畅。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系统外壳13,该外壳13的前面板1301为可拆卸结构,可以用螺栓或卡扣等方式连接于该空气净化系统外壳13上,该外壳13上设置有对该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14,该控制面板14可以设置显示屏和操作面板,所述的外壳13上设置有检测模块15,该检测模块15内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或/和空气质量传感器,该二氧化碳传感器或/和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控制面板15连接,靠近该过滤模块302进气侧与出气侧的进气风道1与出气风道4上设置的压差传感器7与控制面板14连接,通过设置压差传感器7便可通过感应过滤模块302前后的压差信息显示到显示屏上来提醒使用者,该何时更换过滤模块302或清理过滤模块302,解决了使用者担心的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系统的过滤模块302什么时候更换或清洗。当室内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700PPM时,与进气风道1连接的风机2停止运转,系统不送入新风,这样可以做到节能,充分利用室内的空气能量。
空气通过进气风道1在风机2的作用下,空气进入过滤风道5,过滤风道5设计成较大空间,目的是使进风能够大面积均匀地与过滤模块302接触,提高过滤模块302使用效率和风的分布均匀程度,减少风阻。空气通过过滤模块302高精度过滤后,洁净新风进入出气风道4,出气风道4气压小于过滤风道5。洁净新风通过电机2的运转将新风从旋桨结构格栅8(当然,在旋桨结构格栅8外侧,也就是该空气净化系统外壳13上也可以设置有格栅)送出,旋桨结构格栅8因配有电机9,电机9的轴与旋桨结构格栅8的转叶片801相连,旋桨结构格栅8的转叶片801可根据空气的流动设计,该转叶片801在转动时候对空气流出起着使其分布均匀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阻挡外面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杂物进入空气净化系统内,导致过滤模块302的污染,也可以减少过滤元件的阻力,该旋桨结构格栅8或转叶片801设计为可拆卸结构,目的是为了更换方便维护及清洁。该系统前面板1301通过卡扣或其他方式固定于外壳13上,是为了能方便的在外壳13上取出或转开,打开前面板1301后,过滤模块302能方便从滤芯槽301取出和安装。过滤模块302包括纸型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这里当然也可以设置复合网模块或其它功能模块,复合网模块根据使用环境要求可放置活性炭、冷触媒等传统的材料以及其它空气净化技术功能模块。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系统内部可以在过滤颗粒物的基础上,也可扩展灭菌杀菌(高压电、紫外线等)、除臭除异味、除苯、除TVOC、负离子、光催化等技术。当然显示屏操作区域和监测模块区域设置在顶面板或前面板均可以。
本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系统设置有快速接头6与室外连通,当对一个室内空间空气净化已经达到自定的满意标准时,便可卸下快速接头6,将该新风系统的空气净化系统移动到其他的空间,对指定空间进行空气净化。本新风系统的克服了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系统的单一功能,既符合了室内空间的新风量需求,又满足了局部空间对空气的洁净要求;完全符合了现在室内空气净化的主流技术要求过滤过滤再过滤的理念以及过滤的层次理论新风系统再结合局部空气净化。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包括对室内外进行换气的换气风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系统还包括对空气进行净化并可移动的空气净化系统,该空气净化系统与换气风道(16)通过快速接头(6)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进气风道(1)、风机(2)、与风机(2)相连接的过滤装置(3)和与过滤装置(3)连接的出气风道(4),该风机(2)与进气风道(1)连接,过滤装置(3)与风机(2)之间设置有过滤风道(5),所述的进气风道(1)、风机(2)、过滤风道(5)、过滤装置(3)和出气风道(4)形成密封结构,出气风道(4)的的出风口(401)设置于室内,所述的进气风道(1)与快速接头(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风道(4)内设置有由至少一个转叶片(801)组成的旋桨结构格栅(8),所述的出气风道(4)下方设置有对旋桨结构格栅(8)提供动力的电机(9),该电机(9)与至少一个旋桨结构格栅(8)连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风机(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系统的顶面(402)设置一个出风口(401)并水平向上或该空气净化系统任意一面设置出风口(401)或任意多面设置出风口(4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3)包括设置于过滤风道(5)的滤芯槽(301)和安装于该滤芯槽(301)中的过滤模块(302),该过滤模块(302)中设置有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或该过滤模块(302)中设置有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和复合网过滤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的孔径为0.05~50μm,孔隙率为15%~70%,该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为纸型结构,厚度为5~200μm,该纸型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开孔率大于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柔性金属多孔过滤元件为折叠式方型结构或折叠式圆筒型结构或折叠式多边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系统外壳(13),该外壳(13)至少一面为可拆卸面,该外壳(13)上设置有对该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3)上设置有检测模块(15),该检测模块(15)内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或/和空气质量传感器,该二氧化碳传感器或/和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控制面板(14)连接,靠近该过滤模块(302)进气侧与出气侧的进气风道(1)与出气风道(4)上设置有压差传感器(7),该压差传感器(7)与控制面板(1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气风道(16)中设置有进气格栅(11)或所述的进气风道(1)设置有进气格栅(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气风道(16)在室外的一侧上半部向外延伸或/和该换气风道(16)的进气口朝向下方。
CN201521098270.7U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新风系统 Active CN205448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8270.7U CN205448159U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8270.7U CN205448159U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48159U true CN205448159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7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8270.7U Active CN205448159U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4815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2017A (zh) * 2017-03-02 2017-06-23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客运车厢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75278A (zh) * 2017-04-14 2017-07-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低正压密封成型室内杂质气体循环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16398969A (zh) * 2023-04-11 2023-07-07 东韩医疗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微静电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2017A (zh) * 2017-03-02 2017-06-23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客运车厢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82017B (zh) * 2017-03-02 2023-08-04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客运车厢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75278A (zh) * 2017-04-14 2017-07-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低正压密封成型室内杂质气体循环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16398969A (zh) * 2023-04-11 2023-07-07 东韩医疗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微静电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CN116398969B (zh) * 2023-04-11 2023-10-10 东韩医疗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微静电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8340U (zh) 一种再生型空气净化系统
CN204421208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箱
CN201125655Y (zh) 双向保温换气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窗或门
CN103742988A (zh) 一种空气净化介质单元、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方法
CN102589055A (zh) Pm2.5一体式空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04447571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高效过滤滤芯
CN204593740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及其新风换气管
CN205448092U (zh) 一种能调节空气湿度的带等离子体新风系统
CN203907806U (zh) 高效空气净化器
CN201463138U (zh) 纳米光催化中央空气净化装置
CN202497789U (zh) Pm2.5一体式空气净化处理装置
CN103697539B (zh) 一种基于色谱模式吸附过滤原理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5448159U (zh) 一种新风系统
CN203949278U (zh) 一种空气净化介质单元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08278698A (zh) 双流式新风净化装置
CN103912921A (zh) 一种大面积水平送风式空气净化器
CN201921162U (zh) 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5448091U (zh) 一种净化空气的新风系统
CN205606874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205261812U (zh) 一种智能过滤窗
CN203810569U (zh) 一种控制空气感染与空气品质的净化消毒装置
CN207674614U (zh) 地铁车站空气净化装置
CN203628847U (zh) 可加湿的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5402962U (zh) 一种挂墙式空气净化器
CN206410276U (zh) 一种壁挂式双向流新风净化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7

Address after: No. 1901, 19th Floor, Building 3, No. 688, Middle Section of Tianfu Avenue, Chengdu High tech Zone, China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94

Patentee after: INTERMET TECHNOLOGIES CHENGD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322 Nanyuan Road, Sanxing Street, Tianfu New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213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YITAI YIYOU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