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9934U -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9934U
CN206089934U CN201620744851.1U CN201620744851U CN206089934U CN 206089934 U CN206089934 U CN 206089934U CN 201620744851 U CN201620744851 U CN 201620744851U CN 206089934 U CN206089934 U CN 206089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face
monitoring device
yarn monitoring
travel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448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崎阳平
冈岛帆
冈岛一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9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9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纱线监视装置(50)安装于纺织机(1)并对在纺织机(1)中行进的纱线(Y)的状态进行监视,该纱线监视装置(50)具备:监视用传感器部件(52),其监视纱线的状态;外壳(60),其收容监视用传感器部件,并且具有能够供纱线通过的纱线行进区域(R1);以及连接器(79),其能够与监视用传感器部件电连接,且能够装拆外部连接器,纱线行进区域从构成外壳的面中彼此相对的外壳上表面(61)延伸至外壳下表面(62),连接器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79A)以能够从与外壳上表面(61)正交的方向连接外部连接器的方式设置。

Description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一种纱线监视装置,检测纱线内有无包含异物和/或纱线的粗细等纱线的状态。在这种纱线监视装置中,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包括在将纱线的状态检测为缺陷时切断纱线的切断装置等并构成为单元的情况。纱线监视装置相对于纺织机或自动络纱机等对象机械能够装拆地安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第3014711号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上述以往的构成为包括切断装置的单元的纱线监视装置中,线缆从壳体内部引出并且与装置主体一体地构成。这样与装置主体一体地构成的线缆成为线缆始终从装置主体的一端延伸的状态,因此妨碍纱线监视装置的搬运作业或对象机械的组装作业。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纱线监视装置的搬运或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作业性提高的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组装于对象机械,对在对象机械中行进的纱线的状态进行监视,该纱线监视装置具备:监视用传感器部件,其监视纱线的状态;壳体,其收容监视用传感器部件,并且具有能够供纱线通过的纱线行进区域;以及主体侧连接器,其能够与监视用传感器部件电连接,并能够装拆外部连接器,纱线行进区域从构成壳体的面中彼此相对的一面延伸至另一面,主体侧连接器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与第一构成面正交的方向连接外部连接器的方式设置,其中该第一构成面是上述一面或另一面。
在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中,具备主体侧连接器,该主体侧连接器能够装拆用于与例如单元控制器等外部装置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线缆,因此在纱线监视装置的搬运或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的组装时,能够在取下外部连接用线缆的状态下进行作业。因此,能够消除线缆的烦杂,提高作业性。因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线缆连接作业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此外,“与第一构成面正交”还包含与第一构成面大致正交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纱线行进区域是在从与一面或另一面正交的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从一面或另一面中的一边的一部分即导入部凹陷的区域,纱线行进区域是由彼此相对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以及将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连结并且与导入部相对的内壁部包围该纱线行进区域的三个方向而形成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从纱线行进区域的延伸方向观察第一构成面时,主体侧连接器配置在与形成有导入部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
在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中,在将纱线监视装置组装于对象机械时,能够防止连接于纱线监视装置的连接用线缆与在对象机械中行进的纱线相互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主体侧连接器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从第一构成面露出。
在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中,能够将外部连接器容易地装拆于主体侧连接器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一构成面与纱线行进区域所延伸的方向正交。
在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主体侧连接器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可能性大,因此在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外部连接器的连接部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的背面的可能性变低。由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视觉辨认性变得良好。其结果,将纱线监视装置组装于对象装置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此外,“与纱线行进区域所延伸的方向正交”还包括与纱线行进区域所延伸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情况。
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还具备平板状的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收容于壳体,并对向监视用传感器部件输入或从监视用传感器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第一构成面为与控制基板的主面平行的面。
此外,“第一构成面与控制基板的主面平行”还包括第一构成面与控制基板的主面大致平行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控制基板经由支承部相对于壳体安装,支承部的一部分以在从与控制基板的主面正交的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与在控制基板上配置有主体侧连接器的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
平板状的控制基板通常对于来自与主面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力较弱。根据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由支承部支承将连接用线缆连接于主体侧连接器时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控制基板的损伤。
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还具备:喷射部,其朝向纱线行进区域喷射气体;以及配管连接部,其能够与喷射部进行连接,且能够装拆从外部气体源供给的气体的流通路即供给配管,配管连接部中的与供给配管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与第二构成面正交的方向连接供给配管的方式设置,其中该第二构成面是构成壳体的面中的与第一构成面不同的面。
根据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通过对纱线行进区域喷射气体,能够容易地去除附着于壳体的灰尘。另外,连接配管连接部的方向与连接外部连接器的方向相互不同,因此不会妨碍彼此的连接作业。因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此外,“与第二构成面正交”还包括与第二构成面大致正交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二构成面为与第一构成面正交的面。
根据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在配管连接部上连接供给配管的方向与在主体侧连接器上连接外部连接器的方向不同,因此不会妨碍彼此的连接作业。因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此外,“与第一构成面正交”还包括与第一构成面大致正交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与供给配管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与控制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连接供给配管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能够将与供给配管连接的气体的流路与基板的距离保持固定。由此,能够抑制因气体在流路中流动而产生的静电对控制基板带来的影响。此外,“与控制基板的主面平行”还包括与控制基板的主面大致平行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二构成面为在以使纱线行进区域所延伸的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观察壳体时的左侧或右侧的面。
根据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在配管连接部上连接供给配管的方向与在主体侧连接器上连接外部连接器的方向相互不同,因此不会妨碍彼此的连接作业。因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另外,根据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能够使配管连接部与喷射部之间的气体的流通路相对于壳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为水平,能够使其方向与喷出方向一致。由此,能够减少流通路中的弯曲,能够降低流通路中的气体的损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一构成面与在纱线行进区域内行进的纱线的行进方向正交。
在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中,将主体侧连接器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因此在将纱线沿铅直方向行进的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不会将外部连接器的连接部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的背面。由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视觉辨认性变得良好。其结果,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装置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此外,“与纱线的行进方向正交”还包括与纱线的行进方向大致正交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一构成面为一面或另一面中的、在纱线行进区域内行进的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面。
根据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例如在将纱线监视装置组装于纱线朝向铅直方向下方行进的空气纺织装置等对象机械的情况下,主体侧连接器的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朝向铅直上方。因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一构成面为一面或另一面中的、在纱线行进区域内行进的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面。
根据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例如在将纱线监视装置组装于纱线从铅直方向下侧朝向上侧行进的自动络纱机等对象机械的情况下,主体侧连接器的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朝向铅直上方。因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一构成面为一面或另一面中的、将壳体组装于对象机械时成为铅直方向上侧的面。
在该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中,能够将外部连接器从壳体的上表面侧连接于主体侧连接器,因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视觉辨认性变得更良好。因此,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更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
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线卷绕机为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机,其具备上述纱线监视装置。
根据该纱线卷绕机,能够提高纱线监视装置的搬运或将纱线监视装置向纱线卷绕机组装时的作业性。
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线卷绕机具备:喂纱部,其供给纱线;卷绕部,其设置于喂纱部的下方,卷绕从喂纱部供给的纱线而形成卷装;以及上述纱线监视装置,主体侧连接器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铅直方向上方或铅直方向下方连接外部连接器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纱线卷绕机,在纱线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行进的空气纺织装置等中,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
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线卷绕机具备:喂纱部,其供给纱线;卷绕部,其设置于喂纱部的上方,卷绕从喂纱部供给的纱线而形成卷装;以及上述纱线监视装置,主体侧连接器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铅直方向上方或铅直方向下方连接外部连接器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纱线卷绕机,在纱线从铅直方向下方朝向上方进行的自动络纱机等中,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纱线监视装置的搬运或将纱线监视装置向对象机械组装时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的纺织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织机中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纱线监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3的纱线监视装置内包含的保持件(holder)的俯视图。
图6是图3的纱线监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3的纱线监视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不一定与说明的尺寸一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是指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纱线监视装置50主要搭载于纺织机或自动络纱机。
首先,说明包含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的纺织机1。如图1所示,纺织机1具备多个纺织单元(对象机械/纱线卷绕机)2、接纱台车3、落纱台车(省略图示)、第一端架4以及第二端架5。多个纺织单元2排列成一列。各纺织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绕成卷装P。接纱台车3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因某种理由而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在该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
落纱台车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将卷装P落纱,并将新的纱管B供给至该纺织单元2。
在第一端架4中收容有回收装置等,该回收装置回收在纺织单元2中产生的纤维屑和线头等。在第二端架5中收容有空气供给部以及用于对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其中,该空气供给部对向纺织机1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的气压进行调节并对纺织机1的各部分供给空气。在第二端架5上设置有机台控制装置41、显示画面42以及输入键43。
机台控制装置41对纺织机1的各部分集中地进行管理和控制。显示画面42能够显示与纺织单元2的设定内容和/或状态相关的信息等。通过由操作员使用输入键43进行适当的操作,能够进行纺织单元2的设定作业。
如图1和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空气纺织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50、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11、涂蜡装置12以及卷绕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按每规定数量的纺织单元2设置,控制纺织单元2的动作。
牵伸装置6对纱条(纤维束)S进行牵伸。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中间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各罗拉对14、15、16和17具有下罗拉和上罗拉。下罗拉通过设置于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或设置于各纺织单元2的驱动马达而被旋转驱动。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下罗拉设置有龙带18a。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上罗拉设置有龙带18b。
空气纺织装置7通过旋转空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后的纤维束F进行加捻来生成纱线Y。更详细地说(但是,省略图示),空气纺织装置7具有纺织室、纤维引导部、旋转空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上游侧的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F引导到纺织室内。旋转空气流产生喷嘴配置于纤维束F所行进的路径的周围,使纺织室内产生旋转空气流。通过该旋转空气流,使构成纤维束F的多个纤维的各纤维端反转并旋转。中空引导轴体将纱线Y从纺织室内引导到空气纺织装置7的外部。
纱线监视装置50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并根据监视到的信息来检测有无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50在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发送到单元控制器10。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作为纱线缺陷而检测纱线Y的粗细异常。纱线监视装置50还检测断纱等。纱线监视装置50与未图示的切断装置和前表面面板51等一体地构成为单元。纱线监视装置50能够以该单元为单位相对于纺织机1的机架1A装拆。
张力传感器9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并将张力测定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
在单元控制器10根据纱线监视装置50和/或张力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而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织单元2中将纱线Y切断。具体地说,使空气向空气纺织装置7的供给停止,使纱线Y的生成中断,由此纱线Y被切断。或者,也可以通过另行设置的切断器来切断纱线Y。
涂蜡装置12在纱线蓄留装置11与卷绕装置13之间对纱线Y涂蜡。
纱线蓄留装置11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卷绕装置13之间消除纱线Y的松弛。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织装置7稳定地引出纱线Y的功能、在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等使从空气纺织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与纱线蓄留装置11相比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变动传递至空气纺织装置7的功能。
卷绕装置13将纱线Y卷绕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绕筒22以及横动引导器23。摇架臂21以使纱管B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纱管B。摇架臂2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由支轴24支承,使纱管B的表面或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绕筒22的表面接触。设置于第二端架5的驱动电机(省略图示)将多个纺织单元2的卷绕筒22同时进行驱动。
由此,在各纺织单元2中,使纱管B或卷装P向卷绕方向旋转。各纺织单元2的横动引导器23设置于由多个纺织单元2共享的轴25。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将轴25沿卷绕筒22的旋转轴方向进行往复驱动,由此横动引导器23使纱线Y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卷装P以规定幅度进行横动。
接纱台车3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由于某种理由而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行进至该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动作。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26、吸管27以及吸嘴28。
吸管27通过支轴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捕捉来自空气纺织装置7的纱线Y并将其向接纱装置26引导。吸嘴28通过支轴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捕捉来自卷绕装置13的纱线Y并将其向接纱装置26引导。接纱装置26对引导的纱线Y彼此进行接纱。接纱装置26为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使用基准纱的接头器或将纱线Y机械地接纱的打结器等。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使用吸嘴28来引导卷绕装置13侧的纱线Y的纱线端的这一侧设为“前侧”(图2的左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后侧”(图2的右侧)来进行说明。
在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使卷装P向卷绕相反方向旋转(反转)。此时,以使卷装P从卷绕筒22分离的方式通过气缸(省略图示)使摇架臂21移动,通过设置于接纱台车3的反转用罗拉(省略图示)使卷装P反转。
更详细地说明纱线监视装置50。如图3~图6所示,纱线监视装置50具备外壳(壳体)60、监视用传感器部件52、软硬结合基板70、喷射部95以及控制基板77。
如图3所示,外壳60构成纱线监视装置50的外围,并且收容安装于图5示出的保持件90的监视用传感器部件52、图4示出的软硬结合基板70、喷射部95以及控制基板77。保持件90是用于安装作为监视用传感器部件52的发光元件53和受光元件55的树脂制壳体。
如图3所示,外壳60具有纱线Y能够通过的纱线行进区域R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纱线行进区域R1通过由外壳60所具有的保持件90的第一壁部91a、第二壁部91b以及内壁部91c包围该纱线行进区域R1的三个方向而形成。更详细地说,纱线行进区域R1通过由第一壁部91a、第二壁部91b和内壁部91c包围而形成,其中,第一壁部91a及第二壁部91b从上外壳前表面64A侧朝向上外壳后表面66A侧延伸并且隔着规定的间隔彼此相对,内壁部91c对第一壁部91a和第二壁部91b进行连结。
如图3所示,外壳60具有配置于上游侧的上外壳部60A以及配置于下游侧的下外壳部60B。上外壳部60A与下外壳部60B能够通过螺钉等相互结合。
上外壳部60A在向由保持件90形成的纱线行进区域R1内导入纱线Y的部分处形成有切缺部(导入部)68A。切缺部68A贯穿外壳上表面(第一构成面)61,并且在从外壳上表面61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中,该切缺部68A从上外壳前表面64A朝向上外壳后表面66A延伸。切缺部68A是使纱线Y在纱线行进区域R1内行进并且使纱线Y相对于纱线行进区域R1进退的空间,与纱线行进区域R1连通。
同样地,下外壳部60B在向由保持件90形成的纱线行进区域R1内导入纱线Y的部分处形成有切缺部(导入部)68B。切缺部68B贯穿外壳下表面62,并且在从下外壳部60B侧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从下外壳前表面64B朝向下外壳后表面66B延伸。切缺部68B是使纱线Y在纱线行进区域R1内行进并且使纱线Y相对于纱线行进区域R1进退的空间,与纱线行进区域R1连通。
这样形成的纱线行进区域R1从构成外壳60的面中彼此相对的外壳上表面(一面)61延伸至外壳下表面(另一面)62。另外,纱线行进区域R1在从纱线Y的行进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从外壳前表面64朝向外壳后表面66延伸。
外壳上表面61为与纱线Y的行进方向正交的面,是在组装于纺织机1时朝向铅直方向上方的面。另外,外壳上表面61是与纱线Y的行进方向正交的两个面(外壳上表面61和外壳下表面62)中的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面。在外壳上表面61上形成有开口部61A,该开口部61A使后面详细说明的配置于控制基板77(参照图4)上的连接器(主体侧连接器)79的连接部79A露出。开口部61A配置在上外壳后表面66A附近,该上外壳后表面66A与形成有向纱线行进区域R1内导入纱线Y的切缺部68A的上外壳前表面64A为相反侧。连接器79的连接部79A从外壳上表面61的开口部61A露出。连接部79A设置成能够从与外壳上表面61正交的方向连接未图示的外部连接器。
在外壳左侧面(第二构成面)65上形成有使配管连接部81的连接部81A露出的开口部65A,其中,外壳左侧面65是与外壳上表面61正交的面,且是在从形成有切缺部68A、68B的外壳前表面64观察时位于左侧的侧面。配管连接部81与朝向纱线行进区域R1喷射空气(气体)的喷射部95(参照图5)和从外部空气源(外部气体源)(未图示)供给的空气的流通路即供给配管(未图示)连接。配管连接部81构成为能够装拆供给配管。配管连接部81的连接部81A从外壳左侧面65的开口部65A露出。连接部81A设置成能够从与外壳左侧面65正交的方向连接供给配管。
如图5所示,监视用传感器部件52包括用于对在纱线行进区域R1内行进的纱线Y的状态进行检测的发光元件53和受光元件55。发光元件53和受光元件55通过保持件90而被收容于外壳60(参照图3)的内部。发光元件53和受光元件55以隔着纱线行进区域R1相对的方式配置。
作为发光元件53,例如能够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作为受光元件55,例如能够采用光电二极管等。
发光元件53具有引脚(lead pin)53a。引脚53a的前端部向与纱线行进区域R1相反一侧延伸。受光元件55具有一对引脚55a。引脚55a的前端部向与纱线行进区域R1相反一侧延伸。纱线监视装置50从发光元件53对在纱线行进区域R1内行进的纱线Y照射光,并通过受光元件55接收该光中透射了纱线Y后的透射光。纱线监视装置50根据由受光元件55接收到的透射光的受光量,来检测纱线Y的粗细。
软硬结合基板70包括多个刚性部71A、71B、71C、多个柔性部72A、72B以及柔性连接部73。
刚性部71A、71B、71C为设置有布线图案和通孔等的刚性基板。对于刚性部71A、71B、71C使用玻璃环氧树脂等刚性高的材料。多个刚性部71A、71B、71C固定于保持件90的侧面。具体地说,在发光元件53侧的刚性部71A上通过锡焊等连接有发光元件53的引脚53a。在受光元件55侧的刚性部71B上通过锡焊等连接有受光元件55的引脚55a。
柔性部72A、72B为设置有布线图案等的柔性基板。对于柔性部72A、72B使用聚酰亚胺等挠性和弯曲性高的材料。柔性部72A、72B对多个刚性部71A、71B、71C中相邻的刚性部彼此进行电连接。也就是说,柔性部72A、72B将多个刚性部71A、71B、71C中的至少两个刚性部相互电连接。多个柔性部72A、72B具有将纱线Y的行进方向设为宽度方向的带形状。
对于柔性连接部73使用聚酰亚胺等挠性和弯曲性高的材料。柔性连接部73将发光元件53和受光元件55与控制基板77(参照图4)电连接。柔性连接部73的基端侧与设置于保持件90中的后侧的侧面上的刚性部71C电连接。如图4所示,在柔性连接部73的前端侧设置有中继基板75,在该中继基板75上设置有连接器部75a。连接器部75a与控制基板77的连接器部电连接。由此,控制基板77经由软硬结合基板70相对于发光元件53和受光元件55输入输出信号(电信号)。
喷射部95将从外部的空气供给源供给的空气朝向纱线行进区域R1喷射。如图5和图7所示,喷射部95配置于保持件90的内壁部91c。在保持件90的后表面形成有连接部97,该连接部97连接有供给来自空气供给源的空气的导管87。另外,在保持件90上形成有流通路96,该流通路96对连接部97和喷射部95进行连接。
如图4所示,控制基板77以使其安装面与纱线Y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式配置并收容于外壳60的内部。在控制基板77上分别安装有包括信号处理用电子部件(处理器等)的集成电路。控制基板77对向支承于保持件90的发光元件53(参照图5)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另外,控制基板77对从支承于保持件90的受光元件55(参照图5)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
在控制基板77上具有能够与发光元件53和受光元件55电连接的连接器79。连接器79构成为能够装拆与单元控制器10等连接的连接线缆(外部连接用线缆)的连接器(以下,还称为“外部连接器”)。连接器79以使其连接方向朝向与控制基板77的主面77a正交的方向的方式配置。控制基板77的主面77a以与外壳上表面61平行的方式配置。即,连接器79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79A设置成能够从与外壳上表面61正交的方向连接外部连接器。
控制基板77通过螺钉而固定于外壳60的下外壳部60B。如图6所示,控制基板77经由多个支承部63A、63B而相对于下外壳部60B安装。由此,能够在外壳下表面62(下外壳部60B的底面)与控制基板77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另外,支承部63A、63B的一部分(支承部63B)以在从纱线Y的行进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与在控制基板77中配置有连接器79的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
如图6所示,下外壳部60B配置有导管87,该导管87将配管连接部81与保持件90的连接部97(参照图5)连接,并且是来自空气供给源的空气的流通路。导管87配置于被支承部63A、63B支承的控制基板77与外壳下表面62(下外壳部60B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导管87沿与控制基板77的安装面(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
接着,说明纱线监视装置50的作用效果。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安装于纺织机1时的作业性提高。在此,简单地说明将纱线监视装置50安装于纺织机1时的步骤。在将纱线监视装置50安装于纺织机1时,将图1示出的、与未图示的切断装置和前表面面板51等成为一体的单元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50安装于纺织机1的机架1A。具体地说,将单元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50安装于机架1A,之后,使与单元控制器10连接的连接线缆连接于连接器79,之后,使与空气供给源连接的供给配管连接于配管连接部81。关于连接线缆向连接器79的连接和供给配管向配管连接部81的连接的顺序,哪一个在前均可,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中,例如具备能够装拆用于与单元控制器10等外部装置进行连接的连接线缆的连接器79,因此在纱线监视装置50的搬运或纱线监视装置50向纺织机1的组装时,能够在取下连接线缆的状态下进行作业。因此,消除连接线缆的烦杂,能够提高作业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中,连接器79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79A设置成能够从与外壳上表面61正交的方向连接外部连接器,其中,该外壳上表面61是与纱线行进区域R1所延伸的方向正交的两个面(外壳上表面61和外壳下表面62)中的、在纱线行进区域R1内行进的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面。由此,连接器79的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朝向铅直上方。其结果是,将纱线监视装置50向纺织单元2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中,连接器79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79A从外壳上表面61的开口部61A露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在上述连接部79A装拆外部连接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中,连接器79在外壳上表面61上配置于外壳后表面66附近,其中,该外壳后表面66是与形成有纱线行进区域R1的端部即外壳前表面64相反一侧的端部。由此,在将纱线监视装置50组装于纺织机1时,能够防止与纱线监视装置50连接的连接线缆和在纺织机1中行进的纱线Y相互干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中,具备朝向纱线行进区域R1喷射空气的喷射部95,因此能够容易地去除附着在形成纱线行进区域R1的外壳60或保持件90上的灰尘。另外,配置有配管连接部81的外壳左侧面65与使连接器79露出的外壳上表面61为相互不同的面,因此不会妨碍彼此的连接作业。因此,将纱线监视装置50向纺织机1组装时的连接线缆的连接作业和供给配管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中,控制基板77经由支承部63A、63B相对于外壳60安装,支承部63A、63B的一部分(支承部63B)以在从纱线Y的行进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与在控制基板77中配置有连接器79的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平板状的控制基板77通常对于来自与主面77a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力较弱,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50中,由支承部63B支承将连接线缆连接于连接器79时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控制基板77的损伤。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纱线卷绕机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也可以是例如由多个络纱单元构成的自动络纱机等。即,组装纱线监视装置50的对象机械也可以是络纱单元等。这种络纱单元以在单元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将从下方喂纱的纱线Y在上方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在该情况下,连接器79中的与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79A也设置成能够从与外壳上表面61(该外壳上表面61是与纱线行进区域R1所延伸的方向正交的两个面(外壳上表面61和外壳下表面62)中的、在纱线行进区域R1内行进的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面)正交的方向连接外部连接器,由此连接器79的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朝向铅直上方。其结果,将纱线监视装置50向纺织单元2组装时的线缆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配置于控制基板77的连接器(主体侧连接器)79的连接部79A从外壳上表面(第一构成面)61的开口部61A露出。外壳上表面61为与纱线Y的行进方向正交的面,是在组装于卷绕机单元时朝向铅直方向上侧的面。另外,外壳上表面61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是下游侧的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列举如图3所示控制基板77的连接器79从外壳上表面61露出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控制基板77的连接器79也可以从外壳下表面62露出。在纱线监视装置50配置于在单元主体的高度方向上高的位置(例如,如果作业人员(操作员)不举起手进行作业则无法进行装拆作业那样的高度)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列举如图3所示在与外壳上表面61正交的面即外壳左侧面(第二构成面)65上设置有配管连接部81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置成配管连接部81从外壳右侧面(第二构成面)67的开口部露出。即,配管连接部81的与供给配管的连接方向也可以是与外壳右侧面67正交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列举如图3所示控制基板77的连接器79所露出的面(外壳上表面61)与配管连接部81的连接部81A所露出的面(外壳左侧面65)为相互不同的面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从作为同一面的外壳上表面61使连接器79的连接部79A露出并且使配管连接部81的连接部81A露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列举如图3所示连接器79的连接部79A从外壳上表面61的开口部61A露出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有覆盖连接部79A的盖部件的结构。在不对连接部79A连接外部连接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关闭盖部件来防止异物附着于连接部79A。关于配管连接部81的连接部81A也相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列举连接器79的连接部79A设置于外壳上表面61的内侧的位置(从外壳上表面61观察时凹下的位置)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连接器79的连接部79A可以设置成与外壳上表面61成为相同的位置,还可以设置于从外壳上表面61突出的位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列举仅使连接器79的连接部79A从外壳上表面61露出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使连接器79整体从外壳上表面61露出,还可以使包括连接部79A在内的连接器79的一部分从外壳上表面61露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将保持相互耦合的发光元件53和受光元件55的保持件90收容于外壳60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沿纱线Y的行进方向配置(也可以堆叠)保持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两个以上的保持件。另外,发光元件53和受光元件55等监视用传感器部件也可以不经由保持件90地配置于设置在外壳60的内部的支承部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检测纱线Y的状态的监视用传感器部件并不限定于光学式的测定用传感器部件,也可以是隔着纱线行进区域R1相对的一对电极等静电电容式的监视用传感器部件。监视用传感器部件并不限定于作为端子而具有引脚的引线部件,也可以是作为端子而具有电极焊盘等的表面安装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监视装置50也可以代替纱线粗细检测功能或在纱线粗细检测功能的基础上,具有例如异物检测功能、检测纱线Y的行进速度的功能以及检测纱线Y的行进长度的功能等。纱线监视装置50只要具有对行进的纱线Y的某些状态的至少一个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即可。在纱线监视装置50中的纱线粗细检测功能中,不仅包括基于光学式的外观上的纱线Y粗细的检测,还包括基于静电电容式的质量检测。
空气纺织装置7还可以具备以保持于纤维引导部且向纺织室内突出的方式配置的针,以防止纤维束F的捻合传递至空气纺织装置7的上游侧。另外,空气纺织装置7也可以代替这种针而通过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来防止纤维束F的捻合传递至空气纺织装置7的上游侧。并且,空气纺织装置7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而具备在彼此相反方向上对纤维束F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射嘴。
在纺织单元2中,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的功能,但是也可以通过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在通过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的情况下,可以代替纱线蓄留装置11而设置通过吸引空气流来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管(slack tube)或机械性补偿器等。
在纺织机1中,在单元主体高度方向上,以将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但是,也可以以将在下侧供给的纱线Y在上侧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
在纺织机1中,通过来自第二端架5的动力(即,以多个纺织单元2共通的方式)对牵伸装置6的下罗拉的至少一个和横动引导器23进行驱动。但是,也可以按纺织单元2独立地驱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6、空气纺织装置7、卷绕装置13等)。
也可以是,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50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按纺织单元2设置。在纺织单元2中,也可以省略涂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50。
在图1中图示了纺织机1卷绕圆筒形状的卷装P,但还能够卷绕锥形状的卷装P。在锥形状的卷装P的情况下,由于纱线Y的横动而产生纱线Y的松弛,但是该松弛能够通过纱线蓄留装置11吸收。各结构的材料和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和形状,能够采用各种材料和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对象机械并不限定于纺织机1,也可以是由多个络纱单元构成的自动络纱机等纤维机械,还可以是纤维机械以外的特别用于纱线的状态检查的检查装置等。

Claims (26)

1.一种纱线监视装置,组装于对象机械,对在所述对象机械中行进的纱线的状态进行监视,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监视用传感器部件,其监视所述纱线的状态;
壳体,其收容所述监视用传感器部件,并且具有能够供所述纱线通过的纱线行进区域;以及
主体侧连接器,其能够与所述监视用传感器部件电连接,且能够装拆外部连接器,
所述纱线行进区域从构成所述壳体的面中彼此相对的一面延伸至另一面,
所述主体侧连接器中的与所述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与第一构成面正交的方向连接所述外部连接器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构成面是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行进区域是在从与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正交的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从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中的一边的一部分即导入部凹陷的区域,
所述纱线行进区域是由彼此相对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连结并且与所述导入部相对的内壁部包围该纱线行进区域的三个方向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纱线行进区域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构成面时,所述主体侧连接器配置在与形成有所述导入部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侧连接器中的与所述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从所述第一构成面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 于,
所述第一构成面与所述纱线行进区域所延伸的方向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平板状的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并对向所述监视用传感器部件输入或从所述监视用传感器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第一构成面为与所述控制基板的主面平行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平板状的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并对向所述监视用传感器部件输入或从所述监视用传感器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第一构成面为与所述控制基板的主面平行的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板经由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安装,
所述支承部的一部分以在从与所述控制基板的主面正交的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与在所述控制基板上配置有所述主体侧连接器的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喷射部,其朝向所述纱线行进区域喷射气体;以及
配管连接部,其能够与所述喷射部连接,能够装拆从外部气体源供给的气体的流通路即供给配管,
所述配管连接部中的与所述供给配管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与第二构成面正交的方向连接所述供给配管的方式设置,其中该第二构成面是构成所述壳体的面中的与所述第一构成面不同的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喷射部,其朝向所述纱线行进区域喷射气体;以及
配管连接部,其能够与所述喷射部连接,能够装拆从外部气体源供给的气体的流通路即供给配管,
所述配管连接部中的与所述供给配管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与第二构成面正交的方向连接所述供给配管的方式设置,其中该第二构成面是构成所述壳体的面中的与所述第一构成面不同的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构成面为与所述第一构成面正交的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供给配管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与所述控制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连接所述供给配管的方式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供给配管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与所述控制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连接所述供给配管的方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构成面为在以使所述纱线行进区域所延伸的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观察所述壳体时的左侧或右侧的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构成面为在以使所述纱线行进区域所延伸的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观察所述壳体时的左侧或右侧的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面与在所述纱线行进区域内行进的所述纱线的行进方向正交。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面与在所述纱线行进区域内行进的所述纱线的行进方向正交。
1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面为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中的、在所述纱线行 进区域内行进的所述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面为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中的、在所述纱线行进区域内行进的所述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面为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中的、在所述纱线行进区域内行进的所述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面为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中的、在所述纱线行进区域内行进的所述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面为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中的、将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对象机械时成为铅直方向上侧的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面为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中的、将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对象机械时成为铅直方向上侧的面。
24.一种纱线卷绕机,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
25.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喂纱部,其供给所述纱线;
卷绕部,其设置于所述喂纱部的下方,卷绕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所述纱线而形成卷装;以及
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
所述主体侧连接器中的与所述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铅直方向上方或铅直方向下方连接所述外部连接器的方式设置。
26.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喂纱部,其供给所述纱线;
卷绕部,其设置于所述喂纱部的上方,卷绕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所述纱线而形成卷装;以及
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
所述主体侧连接器中的与所述外部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以能够从铅直方向上方或铅直方向下方连接所述外部连接器的方式设置。
CN201620744851.1U 2015-08-12 2016-07-14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Active CN2060899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9668 2015-08-12
JP2015159668A JP2017036141A (ja) 2015-08-12 2015-08-12 糸監視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9934U true CN206089934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04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44851.1U Active CN206089934U (zh) 2015-08-12 2016-07-14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36141A (zh)
CN (1) CN20608993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36141A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5307B1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6429636B (zh) 纱线监视装置和纱线卷绕机
EP2876193B1 (en) Cleaning device, drafting device, and spinning unit
CN10624149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EP2573018B1 (en) Spinning unit and spinning machine
CN206089934U (zh)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N205474168U (zh)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3510209B (zh) 纤维机械
CN106048789A (zh)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8689245A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站
CN105734741B (zh) 纤维机械
CN105568453B (zh) 导纱器、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04555597B (zh)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N206051168U (zh)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N206172687U (zh) 纱线监视装置和纱线卷绕机
EP4206104A1 (en) Yarn monitoring device
CN209098881U (zh) 纺纱机
CN105793479A (zh) 纤维排出装置以及纺织机
EP2573221B1 (en) Spinning machine
CZ20021258A3 (cs) Zařízení pro výrobu složkové příze a zařízení pro sledování alespoň jednoho parametru vypřádané složkové příze
JP2021116494A (ja) 糸処理モジュール及び紡績機
JP2021105226A (ja) 糸巻取機
TWI654348B (zh) 用於編織機之抽紗設備
CN204023067U (zh) 纺织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