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9684U - 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89684U CN206089684U CN201621059002.9U CN201621059002U CN206089684U CN 206089684 U CN206089684 U CN 206089684U CN 201621059002 U CN201621059002 U CN 201621059002U CN 206089684 U CN206089684 U CN 2060896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
- water
- waste heat
- power generation
- bio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预热调节池、发酵池、送气管、沼气净化器、沼气发电机组和沼渣烘干机,沼气发电机组包括低温冷却部、高温散热部、电能输出部和排烟部,低温冷却部的冷却水出口管连接有第一热水罐和余热回收器,余热回收器与低温冷却部的冷却水进口管连通;排烟部的烟气出口管与沼渣烘干机相连,沼渣烘干机与喷淋塔相连,喷淋塔与第一热水罐连通;高温散热部的高温缸套水出口管连接有列管换热器和第二热水罐,第二热水罐的回水管穿过发酵池后与列管换热器连通。本系统不仅实现了对沼气余热的高效利用,保证了沼气发酵所需要的热能需求,而且提高了沼气发电过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沼气燃烧发电是随着大型沼气池建设和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动机上,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沼气发电具有创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的特点,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廉价的分布式能源。然而沼气发电机在发电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为了避免热能的过渡浪费,一般都是将沼气发电机上产生的热量与热量回收系统相连,现有的热量回收系统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内的冷水进入发电机内,将发电机内的热量带出,再通过水循环管道进入到沼气发酵池内,水循环管道内的热水对沼气发酵池进行发热,之后再流入到散热器内。上述的热量回收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散热器的结构形式单一,利用散热器进行散热,只能简单的维持发电机的正常工作温度,而发电机产生的大部分烟气余热和热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热量回收利用率低。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合理、容易实施、成本低、既能是实现沼气发电余热的高效利用,又能提高沼气发电过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是客观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容易实施、成本低、既能是实现沼气发电余热的高效利用,又能提高沼气发电过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预热调节池、发酵池、送气管、沼气净化器、沼气发电机组和沼渣烘干机,沼气发电机组包括低温冷却部、高温散热部、电能输出部和排烟部,低温冷却部的冷却水出口管连接有第一热水罐,第一热水罐的底部出口管连接有余热回收器,余热回收器的出口与低温冷却部的冷却水进口管相连,第一热水罐的第一热水管与预热调节池相连,余热回收器的底部设置有冷空气进口,顶部设置有热空气出口管,热空气出口管与沼渣烘干机相连,且在冷却水进口管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流量传感器;
排烟部的烟气出口管与沼渣烘干机相连,沼渣烘干机的蒸汽出口连接有喷淋塔,喷淋塔的顶部设置有喷淋管,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与第一热水罐连通;
高温散热部的高温缸套水出口管连接有列管换热器,列管换热器的第二热水管连接有第二热水罐,第二热水罐通过回水管与发酵池相连,回水管在发酵池内呈波浪形穿过后与列管换热器的壳程进口相连,列管换热器的壳程出口与高温散热部的高温缸套水进口管相连,在回水管的出口端上依次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风扇。
本系统根据沼气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对沼气发电过程产生的不同温度余热分别进行了梯级回收利用,回收后的热量为厌氧发酵系统的提供了发酵所需的热源,发电产生的热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形成了一项水、热、能综合利用的新集成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沼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实现了对沼气余热的高效利用,提高了沼气发电机组的效率,与传统的余热回收系统相比,该系统增加了30~40%的热能回收比例,保证了沼气发酵所需要的热能需求,保障了沼气发电机的顺利运行,提高了沼气发电过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而且节约了能源,避免了环境污染,具有结构合理、容易实施、成本低、节能环保、运行安全可靠稳定的优点,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低温冷却部,2-沼气发电机组,3-排烟部,4-高温散热部,5-电能输出部,6-沼气净化器,7-送气管,8-发酵池,9-预热调节池,10-第一热水管,11-喷淋管,12-喷淋塔,13-沼渣烘干机,14-第二热水管,15-烟气出口管,16-第二热水罐,17-第二温度传感器,18-第二流量传感器,19-列管换热器,20-高温缸套水出口管,21-风扇,22-第一热水罐,23-冷却水进口管,24-第一温度传感器,25-第一流量传感器,26-冷却水出口管,27-余热回收器,28-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预热调节池9、发酵池8、送气管7、沼气净化器6、沼气发电机组2和沼渣烘干机13,沼气发电机组2包括低温冷却部1、高温散热部4、电能输出部5和排烟部3,低温冷却部1的冷却水出口管26连接有第一热水罐22,第一热水罐22的底部出口管连接有余热回收器27,余热回收器27的出口与低温冷却部1的冷却水进口管23相连,第一热水罐22的第一热水管10与预热调节池9相连,余热回收器27的底部设置有冷空气进口,顶部设置有热空气出口管,热空气出口管与沼渣烘干机13相连,且在冷却水进口管23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4和第一流量传感器25;
排烟部3的烟气出口管15与沼渣烘干机13相连,沼渣烘干机13的蒸汽出口连接有喷淋塔12,喷淋塔12的顶部设置有喷淋管11,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与第一热水罐22连通;
高温散热部4的高温缸套水出口管20连接有列管换热器19,列管换热器19的第二热水管14连接有第二热水罐16,第二热水罐16通过回水管28与发酵池8相连,回水管28在发酵池8内呈波浪形穿过后与列管换热器19的壳程进口相连,列管换热器19的壳程出口与高温散热部4的高温缸套水进口管相连,在回水管28的出口端上依次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7、第二流量传感器18和风扇21。
进一步的,所述沼气发电机组2的壳体上安装有散热翅片,是为了能够快速的对发电机组2进行散热,降低沼气发电机组2自身的工作温度,保证沼气发电机组2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7均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是因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大、价格低、输出热电势高、线性度好、浮现性好和在高温下抗氧化能力强的优点,完全可满足该系统的使用要求。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水罐22和第二热水罐16上均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是为了能够适时动态掌握热水罐内热水的用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优选地,第一流量传感器25和第二流量传感器18均为电磁流量传感器,是因为电磁流量传感器的压损极小、可测流量范围大、精确度高,容易控制和掌握。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回收器27为盘管式的立式换热器,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余热回收器27的换热效率,保证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发酵池8产生的沼气经过送气管7进入到沼气净化器6,经过沼气净化器6过滤后,洁净沼气送入沼气发电机组2进行发电,沼气发电机组2产生的电能通过电能输出部5输出使用,而沼气发电机组2在发电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一是排烟部3产生的500~600°的高温烟气,二是高温散热部4产生的80~90°的高温缸套水,三是低温冷却部1产生的50~60°的冷却水,高温散热部4主要是冷却沼气发电机组2中的油冷器,高温散热部4产生的高温缸套水经过高温缸套水出口管20进入到列管换热器19,与热管换热器19进行换热后进入第二热水罐16,第二热水罐16内的热水通过回水管28进入发酵池8,热水在发酵池8内放热后又通过回水管28流回到列管换热器19内,经过列管换热器19再次换热后通过高温散热部4的高温缸套水进口管进入高温散热部4进行循环冷却,回水管28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7和第二流量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7和第二流量传感器18能够对进入列管换热器19的水温和流量进行调整,若水温过高时,可启动风扇21对水进行快速冷却后再进入列管换热器19内;低温冷却部1主要是冷却沼气发电机组2中的中冷器,低温冷却部1产生的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出口管26进入到第一热水罐22,第一热水罐22内的一部分热水可用作预热调节池9的用水,另一部分热水通过第一热水罐22的底部出口进入到余热回收器27内,在余热回收器27内的与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后通过冷却水进口管23进入低温冷却部1再次循环冷却,而经过余热回收器27换热后的热空气可用作沼渣烘干机13的一部分热源,冷却水进口管23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4和第一流量传感器25,第一温度传感器24和第一流量传感器25能够对进入低温冷却部1的水温和流量进行调整;排烟部3产生的高温烟气则通过烟气出口管15后进入沼渣烘干机13对沼渣进行烘干,高温烟气在沼渣烘干机13内带走沼渣中的水分形成高温蒸汽,产生的高温蒸汽进入喷淋塔12,经过喷淋管11喷淋后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而喷淋塔12内的喷淋水则进入第一热水罐22内循环使用。本系统实现了对三种不同温度余热的回收利用,不仅有效的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而且也进一步的提升了沼气发电机组2的发电效率,是一项先进、节能、环保的能源利用技术。
Claims (6)
1.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预热调节池(9)、发酵池(8)、送气管(7)、沼气净化器(6)、沼气发电机组(2)和沼渣烘干机(13),其特征在于:沼气发电机组(2)包括低温冷却部(1)、高温散热部(4)、电能输出部(5)和排烟部(3),
低温冷却部(1)的冷却水出口管(26)连接有第一热水罐(22),第一热水罐(22)的底部出口管连接有余热回收器(27),余热回收器(27)的出口与低温冷却部(1)的冷却水进口管(23)相连,第一热水罐(22)的第一热水管(10)与预热调节池(9)相连,余热回收器(27)的底部设置有冷空气进口,顶部设置有热空气出口管,热空气出口管与沼渣烘干机(13)相连,且在冷却水进口管(23)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4)和第一流量传感器(25);
排烟部(3)的烟气出口管(15)与沼渣烘干机(13)相连,沼渣烘干机(13)的蒸汽出口连接有喷淋塔(12),喷淋塔(12)的顶部设置有喷淋管(11),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与第一热水罐(22)连通;
高温散热部(4)的高温缸套水出口管(20)连接有列管换热器(19),列管换热器(19)的第二热水管(14)连接有第二热水罐(16),第二热水罐(16)通过回水管(28)与发酵池(8)相连,回水管(28)在发酵池(8)内呈波浪形穿过后与列管换热器(19)的壳程进口相连,列管换热器(19)的壳程出口与高温散热部(4)的高温缸套水进口管相连,在回水管(28)的出口端上依次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7)、第二流量传感器(18)和风扇(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气发电机组(2)的壳体上安装有散热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7)均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水罐(22)和第二热水罐(16)上均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流量传感器(25)和第二流量传感器(18)均为电磁流量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器(27)为盘管式的立式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59002.9U CN206089684U (zh) | 2016-09-18 | 2016-09-18 | 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59002.9U CN206089684U (zh) | 2016-09-18 | 2016-09-18 | 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89684U true CN206089684U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8476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5900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89684U (zh) | 2016-09-18 | 2016-09-18 | 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8968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9310A (zh) * | 2017-09-08 | 2018-01-23 | 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沿海电厂温排水循环利用的系统和方法 |
CN109136064A (zh) * | 2018-09-11 | 2019-01-04 | 山东民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热定产的沼气工程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
CN111237082A (zh) * | 2020-01-19 | 2020-06-05 | 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装置 |
-
2016
- 2016-09-18 CN CN201621059002.9U patent/CN2060896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9310A (zh) * | 2017-09-08 | 2018-01-23 | 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沿海电厂温排水循环利用的系统和方法 |
CN109136064A (zh) * | 2018-09-11 | 2019-01-04 | 山东民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热定产的沼气工程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
CN111237082A (zh) * | 2020-01-19 | 2020-06-05 | 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装置 |
CN111237082B (zh) * | 2020-01-19 | 2022-07-29 | 山东速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68090U (zh) |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6089684U (zh) | 一种沼气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2325899U (zh) | 一种沼气发电机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3512080A (zh) | 一种烟囱锅炉余热半导体温差发电取暖热水器系统 | |
CN203796339U (zh) |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4612167U (zh) | 一种内置冷凝器的真空热水锅炉 | |
CN206071788U (zh) | 一种冷却塔回水发电装置 | |
CN104406186A (zh) | 烟气水回收系统 | |
CN202853431U (zh) | 一种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用有机朗肯循环蒸发器 | |
CN207865428U (zh) |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节能装置 | |
CN202993142U (zh) | 基于煅烧炉煅后焦余热回收的炭素厂余热发电供热系统 | |
CN201914625U (zh) | 油田储油罐原油利用发动机排气管废气加热装置 | |
CN209944751U (zh) | 高温热风或烟气蓄能供导热油装置 | |
CN206056005U (zh) | 一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与地源热泵的复合系统 | |
CN205400834U (zh) | 一种工艺气超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 | |
CN202419916U (zh) | 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9444411U (zh) | 一种内燃机节能系统 | |
CN205524919U (zh) | 船舶用吸收式供暖装置 | |
CN201680592U (zh) |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水温预加热装置 | |
CN207585133U (zh) | 烟气热水板换一体化烟气热水溴化锂机组 | |
CN201697328U (zh) | 余热回收供暖装置 | |
CN107559102B (zh) | 一种基于联合循环的内燃机余热利用装置和方法 | |
CN209688871U (zh) | 一种高温烟气利用装置 | |
CN214304080U (zh) | 一种瓦斯发电余热回收系统 | |
CN210740723U (zh) | 一种冷凝式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