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7163U - 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7163U
CN206087163U CN201620887476.6U CN201620887476U CN206087163U CN 206087163 U CN206087163 U CN 206087163U CN 201620887476 U CN201620887476 U CN 201620887476U CN 206087163 U CN206087163 U CN 206087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hole
motor
plate
hole
install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874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清华
顾培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ight party electrical (Su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FANG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FANG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FANG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874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87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7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7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置电机连接架,用于连接中置电机和自行车车架,该中置电机连接架包括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的架体以及设置在该架体上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间的距离为65±3mm,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间的距离为105±3mm,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间的距离为155±3mm。本实用新型这种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装配在自行车车架上之后,连接强度高,结构稳固而不会产生电机晃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中置电机安装在电动自行车上的中置电机连接架以及一种与该连接架配套的中置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会借助连接架在普通自行车上安装中置电机,而使成为电动自行车。
然而现有的一些中置电机连接架的结构很不够合理,存在生产用料较多,体型庞大笨重,装好后电机容易发生偏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置电机连接架,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与该电机连接架相配套的中置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置电机连接架,用于连接中置电机和自行车车架,该中置电机连接架包括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的架体以及设置在该架体上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间的距离为65±3mm,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间的距离为105±3mm,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间的距离为155±3mm。
本实用新型这种中置电机连接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架体由弯曲成U字型的板状本体以及垂直形成于该板状本体宽度两侧的两条翻边构成,翻边的长度沿着板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U字型的板状本体由横向布置的顶板以及形成于该顶板长度两端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构成,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均设置在所述翻边上,其中,第一连接孔设于左侧板下端部的翻边上,第二连接孔设于顶板和左侧板连接处的翻边上,第三连接孔设于顶板和右侧板连接处的翻边上。
所述翻边与所述板状本体长度相同,所述左侧板与顶板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所述右侧板与顶板的连接处也为弧形结构。
所述架体由弯曲成U字型的板状本体以及形成于该板状本体宽度中部的凸梁构成,凸梁的长度沿着板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U字型的板状本体由横向布置的顶板以及位于该顶板长度两端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构成,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均设置在所述凸梁上,其中,第一连接孔设于左侧板宽度中部的凸梁上,第二连接孔设于顶板宽度中部的凸梁上,第三连接孔设于右侧板宽度中部的凸梁上。
所述凸梁与所述板状本体长度相同,所述左侧板与顶板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所述右侧板与顶板的连接处也为弧形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轴线、第二连接孔的孔轴线和第三连接孔的孔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板状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一种与上述中置电机连接架相配套的电动自行车中置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和设于该电机外壳中的电机轴,所述电机壳外壳上设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其中,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间的距离为65±3mm,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间的距离为105±3mm,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间的距离为155±3mm。
本实用新型这种电动自行车中置电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电机外壳上形成有一条连接凸棱,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均设置在该连接凸棱上。
所述电机外壳上形成有两条平行布置的且均为连接凸棱,这两条连接凸棱沿电机外壳的宽度方向前后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均设置在这两条连接凸棱上。
所述电机轴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分别为58.5±3mm,59±3mm,105±3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电机连接架采用特制的弯曲结构,其上设置的三个连接孔呈三角形分布且分别巧妙设置在U型连接架的不同部位,而且每两个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连接孔在连接架上的分布位置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而确定,同时电机外壳上的三个安装孔也呈三角形分布,其这三个安装孔的位置与连接架上三个连接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三个连接孔和三个安装孔的分布位置进行最优设计,这使得电机和电机连接架直接的连接强度大大提升,避免电机在电机连接架上发生晃动。
2、电机连接架上设置了定位凹槽,而在电机上设置了与定位凹槽对应的连接凸棱,装配时将连接凸棱嵌入定位凹槽中,再锁紧螺栓即可将电机和电机连接架固定在一起,装配简便且结构稳固。
3、电机上设置了定位凹槽,而在电机连接架上设置了与定位凹槽对应的凸梁,装配时将凸梁嵌入定位凹槽中,再锁紧螺栓即可将电机和电机连接架固定在一起,装配简便且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置电机连接架与车架连接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置电机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置电机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置电机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置电机连接架与车架连接后的立体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置电机、中置电机连接架与自行车车架的装配图;
其中:1-架体,11-板状本体,11a-顶板,11b-左侧板,11c-右侧板,12-翻边,2a-第一连接孔,2b-第二连接孔,2c-第三连接孔,3-电机外壳,4a-第一安装孔,4b-第二安装孔,4c-第三安装孔,5-电机轴,6-自行车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置电机连接架,该连接架包括架体1,该架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而且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呈三角形分布,其中,第一连接孔2a和第二连接孔2b间的距离为65±3mm(本例具体为64.85mm),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间的距离为105±3mm(本例具体为105.31mm),第一连接孔2a和第三连接孔2c间的距离为155±3mm(本例具体为154.9mm)。
并且,本例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这种电机连接架相配套的中置电机,该中置电机与普通中置电机一样也具有一电机外壳3和设于该电机外壳中的电机轴5。其关键改进在于:如图3~图5所示,所述电机壳外壳3上设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安装孔4a、第二安装孔4b和第三安装孔4c,而且电机壳外壳3上设置的第一安装孔4a、第二安装孔4b和第三安装孔4c与所述电机连接架上设置的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是一一对应的。其中,第一安装孔4a、第二安装孔4b间的距离与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也为65±3mm(本例具体为64.85mm);第二安装孔4b、第三安装孔4c间的距离与第二连接孔4b、第二连接孔4c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也为105±3mm(本例具体为105.31mm);第一安装孔4a、第三安装孔4c间的距离与第一连接孔4a、第三连接孔4c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为155±3mm(本例具体为154.9mm)。
再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置电机连接架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架体1包括一个弯曲成U字型的板状本体11,该板状本体11的宽度两侧垂直形成有两条翻边12,而且翻边12的长度沿着板状本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例中翻边12与板状本体11的长度相同以强化架体1的结构强度。U字型的板状本体11包括横向布置的顶板11a,该11a的长度两端分别形成有左侧板11b和右侧板11c。上述的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均是设置在所述翻边12上的,其中,第一连接孔2a设于左侧板11b下端部的翻边12上,第二连接孔2b设于顶板11a和左侧板11b连接处的翻边12上,第三连接孔2c设于顶板11a和右侧板11c连接处的翻边12上。
上述顶板11a、左侧板11b、右侧板11c和翻边12为一体结构,即该中置电机连接架为一整体式结构,一般采用钢材铸造制成。左侧板11b与顶板11a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右侧板11c与顶板11a的连接处也为弧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2a的孔轴线、第二连接孔2b的孔轴线和第三连接孔2c的孔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板状本体11的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电机外壳3上形成有一条连接凸棱31,所述的第一安装孔4a、第二安装孔4b和第三安装孔4c均是设置在该连接凸棱31上的。
本例中所述电机轴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分别为58.5±3mm,59±3mm,105±3mm。
所述架体1上设置的两条翻边12之间形成了一定位凹槽,而电机外壳3上设置的连接凸棱31恰好与该定位凹槽对应。参照图6和图7所示,具体装配时,先将架体1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架体1与自行车车架之间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各种固定方式。然后将中置电机外壳上的连接凸棱31对准架体1上两条翻边12之间形成的定位凹槽,并伸入进去同时将电机上的三个安装孔4a、4b、4c对准连接架上的三个连接孔2a、2b、2c,然后将螺栓穿入安装孔和连接孔从而将中置电机与电机连接架锁紧固定在一起即可。
可见,在图1~图7所示出的这种中置电机和中置电机连接架中,连接架上具有定位凹槽,电机上具有与定位凹槽对应的连接凸棱,装配时将连接凸棱嵌入定位凹槽中,再锁紧螺栓以固定电机和连接架。当然,我们可以在连接架上设置连接凸棱,而在电机上设置与该连接凸棱相对应的定位凹槽,而得出第二种结构形式的架体1和电机外壳3,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具体如下:
所述架体1由弯曲成U字型的板状本体11以及形成于该板状本体11宽度中部的凸梁构成,凸梁的长度沿着板状本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例中凸梁与板状本体11长度相同。所述U字型的板状本体11由横向布置的顶板11a、以及位于该顶板长度两端的左侧板11b和右侧板11c构成。所述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均设置在所述凸梁上。其中,第一连接孔2a设于左侧板11b下端部的凸梁上,第二连接孔2b设于顶板11a和左侧板11b连接处的凸梁上,第三连接孔2c设于顶板11a和右侧板11c连接处的凸梁上。
所述电机外壳3上形成有两条平行布置的且均为连接凸棱,这两条连接凸棱沿电机外壳3的宽度方向前后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4a、第二安装孔4b和第三安装孔4c均设置在这两条连接凸棱上。
这样一来,电机外壳3上设置的两条连接凸棱31之间就会形成一定位凹槽,而连接架上设置的凸梁与图3中电机上连接凸棱的作用相同。装配时将凸梁嵌入两连接凸棱31之间的定位凹槽中,再锁紧螺栓以固定电机和连接架即可。
经过上述文字介绍,普通技术人员已然能够获知第二种结构形式的架体1和电机外壳3的具体结构,因此发明人省略了该第二种结构形式的架体1和电机外壳3的附图。
所述顶板11a、左侧板11b、右侧板11c和翻边12为一体结构,即该电机连接架为一整体式结构。左侧板11b与顶板11a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右侧板11c与顶板11a的连接处也为弧形结构。第一连接孔2a的孔轴线、第二连接孔2b的孔轴线和第三连接孔2c的孔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板状本体11的宽度方向设置。
本例中所说的各连接孔之间的距离是指连接孔孔心间距。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中置电机连接架,用于连接中置电机和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中置电机连接架包括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的架体(1)以及设置在该架体(1)上的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所述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连接孔(2a)和第二连接孔(2b)间的距离为65±3mm,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间的距离为105±3mm,第一连接孔(2a)和第三连接孔(2c)间的距离为155±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电机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由弯曲成U字型的板状本体(11)以及垂直形成于该板状本体(11)宽度两侧的两条翻边(12)构成,翻边(12)的长度沿着板状本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U字型的板状本体(11)由横向布置的顶板(11a)以及形成于该顶板长度两端的左侧板(11b)和右侧板(11c)构成,所述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均设置在所述翻边(12)上,其中,第一连接孔(2a)设于左侧板(11b)下端部的翻边(12)上,第二连接孔(2b)设于顶板(11a)和左侧板(11b)连接处的翻边(12)上,第三连接孔(2c)设于顶板(11a)和右侧板(11c)连接处的翻边(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置电机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12)与所述板状本体(11)长度相同,所述左侧板(11b)与顶板(11a)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所述右侧板(11c)与顶板(11a)的连接处也为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电机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由弯曲成U字型的板状本体(11)以及形成于该板状本体(11)宽度中部的凸梁构成,凸梁的长度沿着板状本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U字型的板状本体(11)由横向布置的顶板(11a)以及位于该顶板长度两端的左侧板(11b)和右侧板(11c)构成,所述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均设置在所述凸梁上,其中,第一连接孔(2a)设于左侧板(11b)下端部的凸梁上,第二连接孔(2b)设于顶板(11a)和左侧板(11b)连接处的凸梁上,第三连接孔(2c)设于顶板(11a)和右侧板(11c)连接处的凸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置电机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梁(13)与所述板状本体(11)长度相同,所述左侧板(11b)与顶板(11a)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所述右侧板(11c)与顶板(11a)的连接处也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中置电机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a)的孔轴线、第二连接孔(2b)的孔轴线和第三连接孔(2c)的孔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板状本体(11)的宽度方向设置。
7.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电机连接架相配套的电动自行车中置电机,包括电机外壳(3)和设于该电机外壳中的电机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外壳(3)上设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a)、第二连接孔(2b)和第三连接孔(2c)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孔(4a)、第二安装孔(4b)和第三安装孔(4c),其中,第一安装孔(4a)和第二安装孔(4b)间的距离为65±3mm,第二安装孔(4b)和第三安装孔(4c)间的距离为105±3mm,第一安装孔(4a)和第三安装孔(4c)间的距离为155±3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3)上形成有一条连接凸棱(31),所述第一安装孔(4a)、第二安装孔(4b)和第三安装孔(4c)均设置在该连接凸棱(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3)上形成有两条平行布置的连接凸棱,这两条连接凸棱沿电机外壳(3)的宽度方向前后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4a)、第二安装孔(4b)和第三安装孔(4c)均设置在这两条连接凸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5)与第一安装孔(4a),第二安装孔(4b),第三安装孔(4c)之间的距离分别为58.5±3mm,59±3mm,105±3mm。
CN201620887476.6U 2016-08-16 2016-08-16 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Active CN206087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7476.6U CN206087163U (zh) 2016-08-16 2016-08-16 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7476.6U CN206087163U (zh) 2016-08-16 2016-08-16 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7163U true CN206087163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6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87476.6U Active CN206087163U (zh) 2016-08-16 2016-08-16 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87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2675U (zh) 一种充电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06099576U (zh) 一种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CN204088523U (zh) 一种蜂窝状电动汽车电池包散热器
CN206087163U (zh) 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CN202695586U (zh) 电池箱箱体
CN208266699U (zh) 一种柱形桥墩钢模板
CN215624531U (zh) 一种筒状下料槽
CN203064149U (zh) 用以固定马达的托架
CN106160298A (zh) 一种中置电机连接架和中置电机
CN104054238B (zh) 转子组件、风力涡轮发电机和风力涡轮机
CN106024278B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外壳
CN207587796U (zh) 一种可固定水平双电池模组组合的电池箱
CN207790295U (zh) 电池安装结构和电动汽车
CN207580070U (zh) 中置电机及其连接架的配套装配结构
CN207587797U (zh) 一种可固定上下叠加放置的双电池模组组合的电池箱
CN109339348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筋连接器的使用方法
CN207565771U (zh) 中置电机及其连接架的新型装配结构
CN208939063U (zh) 单面焊接的电池模块
CN205984519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外壳
CN206416833U (zh) 一种快拆电池托架
CN204991492U (zh) 一种圆形超级电容模块
CN206815128U (zh) 格栅板固定装置
CN205546247U (zh) 一种c型材固定连接件及c型材机柜
CN110154728A (zh) 电池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217159625U (zh) 一种组件边框及其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22 Loufeng tow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and Road No. 9

Patentee after: Eight party electrical (Su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15122,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No. 9, Shun Roa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afang Motor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