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55593U -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55593U
CN206055593U CN201621022415.XU CN201621022415U CN206055593U CN 206055593 U CN206055593 U CN 206055593U CN 201621022415 U CN201621022415 U CN 201621022415U CN 206055593 U CN206055593 U CN 206055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vaporizer
pure
tub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224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光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BO HUAZHOU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BO HUAZHOU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HUAZHOU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BO HUAZHOU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224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55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55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5559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蒸汽发生器,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去除不凝气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属于纯蒸汽发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预热器、蒸发器及蒸汽缓冲罐,还包括冷却装置、气水分离室及呼吸器,冷却装置设置在气水分离室上端,呼吸器设置在冷却装置上端,冷却装置分别连接纯水管线及预热器,气水分离室分别连接预热器及蒸发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原料水中的不凝气分离排出,大幅降低原料水中的不凝气含量,提高纯蒸汽的纯度及灭菌效果。

Description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蒸汽发生器,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属于纯蒸汽制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高纯度蒸汽在制药和医学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如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制药生产各环节中的设备、部件、工艺管道输送系统及其成品、半成品药品等方面所需进行的纯蒸汽消毒灭菌使用。
现有技术的纯蒸汽发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是由预热器、蒸发器、蒸汽储罐、水泵、电气控制系统及其系统连接管路组成。纯蒸汽的制备是利用纯化水为原料水,将原料水(纯化水)进入预热器管程中被壳程中的工厂蒸汽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原料水进入蒸发器管程中,壳程中通入工厂蒸汽加热于管程中的原料水蒸发生成二次蒸汽,再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后而获得纯蒸汽,纯蒸汽进入蒸汽储罐内缓存供各需灭菌使用。
现有工艺技术的纯蒸汽发生器,对产出的纯蒸汽中不凝性气体的去除方式,是在设备各部件相连接的最高部位设置单相放气阀将不凝性气体排除。这种工艺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只能是在设备的初始运行过程中,通过原料水的注入将设备腔体内的空气逐步排出,原料水一旦充满设备腔体或蒸发生成二次蒸汽,再也无法实现气体的连续排放,况且排放的并非是原料水中的不凝性气体,而是设备初始腔体内的空气。真正的不凝性气体是来自于原料水中,原料水在温升的变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氨气、氯气、氮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不去除混入在纯蒸汽中,在制药生产工艺系统消毒灭菌的过程中,纯蒸汽热能消耗产生的凝水残留在被灭菌的物体表面上会对药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不凝性气体在系统的管道和设备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不凝性气体和纯蒸汽构成了混合气体存在于系统中;二是不凝性气体与纯蒸汽相互分离的状态存在于系统中,不凝性气体形成气团聚集在设备或系统的某一区域,若不及时排除,就会降低设备的传热效率,延长加热时间,形成气阻,干扰热量的分配,造成灭菌温度不均,严重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并且国家GMP认证指南中,对纯蒸汽中的不凝性气体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在纯蒸汽系统中,不凝结性气体的产生、状态、影响以及检测和排除,一直是行业从业人员致力研究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系统消毒灭菌效果,还会对蒸发设备产生腐蚀,同时还会影响到药品的生产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对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研发,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去除不凝性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能够将原料水中的不凝性气体分离排出,大幅度降低原料水中的不凝性气体含量,提高更高纯度的纯蒸汽,使其达到最佳的消毒灭菌使用效果,同时对制药工艺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性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预热器、蒸发器及蒸汽缓冲罐。还包括冷却装置、气水分离室及呼吸器,冷却装置设置在气水分离室上端,呼吸器设置在冷却装置上端,冷却装置分别连接纯水管线及预热器,气水分离室分别连接预热器及蒸发器。
所述的冷却装置内设有列管,其壳程入口连接纯水管线,其壳程出口连接预热器管程入口,预热器管程出口连接气水分离室,气水分离室与冷却装置的管程入口相通,冷却装置的管程出口与呼吸器相通。
所述的冷却装置内的列管为直列管。
所述的呼吸器内部设有滤芯,滤芯精度为0.2~0.5μm,该精度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呼吸器进入原料水中,同时,由于管道内未正压,因此,气流只能向外逸出。
所述的气水分离室与蒸发器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输送泵。
所述的蒸发器与蒸汽缓冲罐之间还连接有纯蒸汽蒸汽干燥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上设有工厂蒸汽的进口及出口,工厂蒸汽的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蒸发器及预热器。
所述的纯蒸汽蒸汽干燥器的管程入口与蒸发器的纯蒸汽出口相连,纯蒸汽蒸汽干燥器的管程出口与蒸汽缓冲罐相连;纯蒸汽蒸汽干燥器的壳程入口作为工厂蒸汽的进口与工厂蒸汽相连,纯蒸汽蒸汽干燥器的壳程出口作为工厂蒸汽的出口连接蒸发器。
所述的气水分离室出口连接蒸发器管程入口,蒸发器管程出口连接蒸汽干燥器管程入口;蒸发器壳程入口连接蒸汽干燥器壳程出口,蒸发器壳程出口为纯蒸汽出口并连接预热器壳程入口,预热器壳程出口接凝水出管。
所述的纯蒸汽蒸汽干燥器的壳程入口设置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底部,其壳程出口设置在蒸汽干燥器顶部;蒸汽干燥器的管程入口设置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顶部,其管程出口设置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底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内的工厂蒸汽与纯蒸汽形成逆流
所述的蒸发器的管程入口及壳程出口设置在蒸发器底部,蒸发器的管程出口及壳程入口设置在蒸发器顶部;预热器的管程入口、管程出口及壳程入口均设置在蒸发器顶部,壳程出口设置在蒸发器底部。
工作原理及过程:
原料水(纯化水)输送进入冷却装置的冷却装置,再进入预热器中预热,预热后的原料水进入冷却装置的气水分离室中,由于预热后的原料水具有一定的温度,水中的气体在气水分离式中自然得到释放,释放的气体进入冷却装置的冷却装置,经冷凝后的水滴沉降于气水分离室中,不凝结的气体通过气体分离器冷却装置的呼吸器排出。从而完成对原料水中的不凝性气体的连续排放。
其后,气水分离室中经去除不凝性气体后的原料水,经过输送泵进入蒸发器的管程中蒸发分离后生成纯蒸汽,由于蒸发分离后的纯蒸汽仍含有较小水分,需使纯蒸汽再进入蒸汽蒸汽干燥器的管程中与壳程中的工厂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纯蒸汽得到了进一步蒸发升华,获得了更高质量的饱和纯蒸汽,最终进入蒸汽缓冲罐储备待用。
来源的工厂蒸汽首先进入蒸汽蒸汽干燥器的壳程内,作为纯蒸汽的加热干燥热源;由蒸汽蒸汽干燥器的工厂蒸汽出口再进入蒸发器的壳程,作为蒸发器的蒸发热源;蒸发器内热交换后所形成的汽水混合物由蒸发器底部进入预热器,作为原料水的加热热源,工厂蒸汽的热能得到多次充分利用,最后的凝水由预热器底部凝水出口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冷却装置装置,原料水首先在冷却装置的冷却装置中进行初步预热,然后进入预热器中再次预热,预热后的原料水进入冷却装置装置的气水分离室中,由于预热后的原料水具有一定的温度,水中的气体在气水分离室中自然得到释放,释放的气体进入冷却装置的冷却装置,经冷凝后的水滴沉降于气水分离室中,不凝结的气体通过气体分离器冷却装置的呼吸器排出。这样的工艺技术大幅降低了原料水中的不凝性气体含量,提高纯蒸汽的纯度,对药品产品质量和消毒灭菌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
2、原料水作为冷却装置冷却装置所需的冷却水,使冷却装置中的汽、气在冷却的同时,原料水吸热升温,节省了外接冷却水的资源。
3、合理设置呼吸器的精度,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呼吸器进入原料水中。
4、通过设置蒸汽干燥器,能将蒸发分离后仍含有较小水分的纯蒸汽,进入蒸汽干燥器的管程中与壳程中的工厂蒸汽进行热交换,纯蒸汽得到了进一步蒸发升华,获得了更高质量的饱和纯蒸汽,大大提高了纯蒸汽的干燥度,消毒灭菌使用效果更加显著。
5、工厂蒸汽首先进入蒸汽干燥器作为纯蒸汽的加热源;其次进入蒸发器作为原料水的蒸发加热源;最后再利用工厂蒸汽高温冷凝水进入预热器作为原料水升温释放不凝性气体的加热源。这样的蒸汽多次最佳热能利用,大大降低了工厂蒸汽耗量,节省设备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呼吸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呼吸器;2、纯水管线;3、冷却装置;4、气水分离室;5、输送泵;6、凝水出管;7、预热器;8、浓缩水出管;9、蒸发器;10、控制阀;11、工厂蒸汽接管;12、蒸汽缓冲罐;13、蒸汽干燥器;101、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去不凝气纯蒸汽发生器,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预热器2、蒸发器3蒸汽干燥器13及蒸汽缓冲罐5,还包括冷却装置3、气水分离室4及呼吸器1,冷却装置3设置在气水分离室4上端,呼吸器1设置在冷却装置3上端,冷却装置3内设有列管,该列管为直列管,冷却装置3壳程入口连接纯水管线2,其壳程出口连接预热器7管程入口,预热器7管程出口连接气水分离室4,气水分离室4与冷却装置3的管程入口相通,冷却装置3的管程出口与呼吸器1相通。
蒸汽干燥器13设置在蒸发器9与蒸汽缓冲罐12之间,蒸汽干燥器13的管程入口与蒸发器9的纯蒸汽出口即管程出口相连,蒸汽干燥器13的管程出口与蒸汽缓冲罐12相连,该连接管路上设有控制阀10;蒸汽干燥器13的壳程入口作为工厂蒸汽的进口与工厂蒸汽相连,该入口处设有工厂蒸汽接管11,工厂蒸汽接管11上设有控制阀10,蒸汽干燥器13的壳程出口作为工厂蒸汽的出口连接蒸发器9的壳程入口,蒸发器9壳程出口为纯蒸汽出口并连接预热器7壳程入口,预热器7壳程出口接凝水出管6,气水分离室4通过管路连接蒸发器9管程入口,该管路上设有输送泵5。
蒸汽干燥器13的壳程入口设置在蒸汽干燥器13底部,其壳程出口设置在蒸汽干燥器13顶部;蒸汽干燥器13的管程入口设置在蒸汽干燥器13顶部,其管程出口设置在蒸汽干燥器13底部,蒸汽干燥器13内的工厂蒸汽与纯蒸汽形成逆流
蒸发器9的管程入口及壳程出口设置在蒸发器9底部,蒸发器9的管程出口及壳程入口设置在蒸发器9顶部;预热器7的管程入口、管程出口及壳程入口均设置在蒸发器9顶部,壳程出口设置在蒸发器9底部。
如图2所示,呼吸器1内部设有滤芯101,滤芯101精度为0.2~0.5μm,该精度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呼吸器1进入原料水中,同时,由于管道内未正压,因此,气流只能向外逸出。
工作原理及过程:
原料水由纯水管线2进入冷却装置3,再进入预热器7中,经预热器7预热后的原料水进入气水分离室4内,由于原料水已经具有一定的温度,其表面不断蒸发,产生蒸汽,同时,其中的不凝性气体在吸收热量后上升,随蒸汽进入冷却装置3的列管中,此时,由纯水管线2进入冷却装置3壳程的原料水,由于温度低,充当冷却水,在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下,列管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重新回到气水分离室4中,而不凝气继续上升,由呼吸器1排出。从而完成对原料水中的不凝性气体的排除。
其后,原料水一路由气水分离室4经输送泵5泵入蒸发器9的管程,在蒸发器9蒸发生成纯蒸汽,纯蒸汽再进入蒸汽干燥器13的管程,经与壳程中的工厂蒸汽换热后,纯蒸汽中的饱和水进一步汽化,然后再进入蒸汽缓冲罐12内备用。
工厂蒸汽一路,首先进入蒸汽干燥器13的壳程内,作为纯蒸汽的干燥热源,由蒸汽干燥器13排出的工厂蒸汽再进入蒸发器9的壳程,作为蒸发器9的蒸发热源,在此过程中形成较多的浓缩水,由蒸发器9底部的浓缩水出管8排出。由蒸发器9中排出的工厂蒸汽仍然具有一定的温度,再进入预热器7,对原料水进行预热,使热量得到充分的应用,最后的凝水由底部的凝水出管6排出。

Claims (10)

1.一种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预热器(2)、蒸发器(3)及蒸汽缓冲罐(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装置(3)、气水分离室(4)及呼吸器(1),冷却装置(3)设置在气水分离室(4)上端,呼吸器(1)设置在冷却装置(3)上端,冷却装置(3)分别连接纯水管线(2)及预热器(7),气水分离室(4)分别连接预热器(7)及蒸发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3)内设有列管,其壳程入口连接纯水管线(2),其壳程出口连接预热器(7)管程入口,预热器(7)管程出口连接气水分离室(4),气水分离室(4)与冷却装置(3)的管程入口相通,冷却装置(3)的管程出口与呼吸器(1)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3)内的列管为直列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器(1)内部设有滤芯(101),滤芯(101)精度为0.2~0.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水分离室(4)与蒸发器(9)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输送泵(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9)与蒸汽缓冲罐(12)之间还连接有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上设有工厂蒸汽的进口及出口,工厂蒸汽的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蒸发器(9)及预热器(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的管程入口与蒸发器(9)的纯蒸汽出口相连,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的管程出口与蒸汽缓冲罐(12)相连;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的壳程入口作为工厂蒸汽的进口与工厂蒸汽相连,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的壳程出口作为工厂蒸汽的出口连接蒸发器(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水分离室(4)连接蒸发器(9)管程入口,蒸发器(9)管程出口连接干燥器(13)管程入口;蒸发器(9)壳程入口连接干燥器(13)壳程出口,蒸发器(9)壳程出口为纯蒸汽出口并连接预热器(7)壳程入口,预热器(7)壳程出口接凝水出管(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的壳程入口设置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底部,其壳程出口设置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顶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的管程入口设置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顶部,其管程出口设置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底部,纯蒸汽蒸汽干燥器(13)内的工厂蒸汽与纯蒸汽形成逆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9)的管程入口及壳程出口设置在蒸发器(9)底部,蒸发器(9)的管程出口及壳程入口设置在蒸发器(9)顶部;预热器(7)的管程入口、管程出口及壳程入口均设置在蒸发器(9)顶部,壳程出口设置在蒸发器(9)底部。
CN201621022415.XU 2016-08-31 2016-08-31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55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22415.XU CN206055593U (zh) 2016-08-31 2016-08-31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22415.XU CN206055593U (zh) 2016-08-31 2016-08-31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55593U true CN206055593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4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22415.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55593U (zh) 2016-08-31 2016-08-31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555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7307A (zh) * 2016-08-31 2016-12-21 淄博华周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CN112611253A (zh) * 2020-12-01 2021-04-06 内蒙古金石镁业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器自动清扫装置及其清扫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7307A (zh) * 2016-08-31 2016-12-21 淄博华周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CN106247307B (zh) * 2016-08-31 2018-09-11 淄博华周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CN112611253A (zh) * 2020-12-01 2021-04-06 内蒙古金石镁业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器自动清扫装置及其清扫控制方法
CN112611253B (zh) * 2020-12-01 2022-06-07 内蒙古金石镁业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器自动清扫装置及其清扫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307B (zh)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CN105327518B (zh) 一种戊二胺的浓缩系统及方法
CN103951005B (zh) 零排放多技术耦合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9096140A (zh) 节能型二甲基乙酰胺精馏提纯工艺及设备
CN206055593U (zh) 连续去除不凝气体的纯蒸汽发生器
CN206508573U (zh) 一种高盐废水的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结晶系统
CN109264687A (zh) 一种磷酸微波闪蒸制备聚磷酸的方法及设备
CN104645649A (zh) 一种液体蒸馏设备
CN106829899B (zh) 无含氟尾气排放的湿法磷酸工艺与氟硅酸加工方法
CN108980881A (zh) 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445179A (zh) 一种合成氨系统中驰放气和闪蒸气的回收装置
CN207933356U (zh) 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白油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7371123U (zh) 一种纯碱生产用mvr蒸发装置
CN205783960U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制冷循环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
CN107352510B (zh) 多晶硅还原尾气回收方法和回收系统
CN206045746U (zh) 纯蒸汽干燥器
CN103936219B (zh) 一种用于使含氚水去氚化的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4229936B (zh) 氨水mvr汽提系统及其汽提方法
CN103083699B (zh) 一种适用于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的提纯装置
CN105110354A (zh) 一种天然碱卤浓缩和碱卤中碳酸氢钠湿分解的方法和装置
CN205252828U (zh) 一种分子筛吸附塔
CN106984193A (zh) 一种天那水脱水方法和系统
CN108119885A (zh) 一种纯蒸汽发生器
CN107473298A (zh) 一种高节能型热压式蒸馏水机
CN106495981A (zh) 一氯甲烷生产中压缩后一氯甲烷气体热量利用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9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