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9949U -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9949U
CN206049949U CN201620713251.9U CN201620713251U CN206049949U CN 206049949 U CN206049949 U CN 206049949U CN 201620713251 U CN201620713251 U CN 201620713251U CN 206049949 U CN206049949 U CN 206049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
front wheel
wheel
axle
sp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132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英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132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9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9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994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包括:左前轮机构、右前轮机构、左前轮驱动装置及右前轮驱动装置,所述左前轮驱动装置与右前轮驱动装置之间通过中轴套连接,所述左前轮驱动装置包括:左踩踏曲柄及左传动轴,所述左传动轴上安装有行星变速器,所述左踩踏曲柄包括左踩踏轴、第一曲柄及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一花键,所述左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花键相配合的第二花键,行星架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花键相配合的第三花键,所述右前轮驱动装置的结构与左前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中的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不仅可以实现变速,还可实现差速。

Description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自行车以二轮自行车为主,随着旅游休闲业的发展,四轮自行车也应用的越来越多,四轮自行车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们在一起健身、运动、休闲、旅游中得到充分的充实、健康、欢乐和友爱,更多的是让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和崇尚自然的心态使然。四轮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座、车轮、脚蹬、驱动装置、转向部件及刹车部件组成,现有技术中的四轮自行车驱动装置一般均为双后轮驱动机构,该种双后轮驱动机构的缺陷在于:1、结构较为冗长,不够紧凑;2、无法实现变速骑行,使得骑行起来较为吃力;3、四轮车的左轮与右轮不具有差速功能,给四轮车的骑行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并带有变速、差速功能的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包括:左前轮机构、右前轮机构及设置于左前轮机构与右前轮机构之间的左前轮驱动装置及右前轮驱动装置,所述左前轮驱动装置与右前轮驱动装置之间通过中轴套连接,所述中轴套安装于车架上并可相对于车架作旋转运动,所述左前轮机构包括左前轮轮毂及设置于左前轮轮毂上的左前轮,所述左前轮驱动装置包括:左踩踏曲柄及左传动轴,所述左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一行星变速器,所述第一行星变速器包括第一齿圈、第一中心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齿圈与车架相固定,所述第一中心轮设置于左传动轴上,所述左踩踏曲柄包括左踩踏轴、位于左踩踏轴一端的第一曲柄及位于左踩踏轴另一端的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一花键,所述左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花键相配合的第二花键,所述第一行星架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花键相配合的第三花键,所述第二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与中轴套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中轴套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右前轮机构包括右前轮轮毂及设置于右前轮轮毂上的右前轮,所述右前轮驱动装置包括:右踩踏曲柄及右传动轴,所述右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二行星变速器,所述第二行星变速器包括第二齿圈、第二中心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齿圈与车架相固定,所述第二中心轮设置于右传动轴上,所述右踩踏曲柄包括右踩踏轴、设置于右踩踏轴一端的第三曲柄及设置于右踩踏轴另一端的第四曲柄,所述第三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四花键,所述右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四花键相配合的第五花键,所述第二行星架的一端设置有与第四花键相配合的第六花键,所述第四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与中轴套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中轴套通过啮合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前轮驱动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前轮轮毂内设置有第一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一外棘轮及设置于第一外棘轮内并与第一外棘轮相配合的第一内棘轮,所述右前轮轮毂内设置有第二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二外棘轮及设置于第二外棘轮内并与第二外棘轮相配合的第二内棘轮。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前轮驱动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内棘轮与左传动轴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第一外棘轮与左前轮轮毂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第二内棘轮与右传动轴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第二外棘轮与右前轮轮毂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前轮驱动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踩踏曲柄第一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一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一外棘轮及设置于第一外棘轮内并与第一外棘轮相配合的第一内棘轮,所述第一花键设置于第一内棘轮内,所述右踩踏曲柄第三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二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二外棘轮及设置于第二外棘轮内并与第二外棘轮相配合的第二内棘轮,所述第四花键设置于第二内棘轮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前轮驱动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外棘轮与第一曲柄的自由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棘轮与第三曲柄的自由末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前轮驱动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轴套与第一配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弹性卡扣部及与弹性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弹性卡扣部与卡扣槽两者中,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二曲柄的第一配合部上,另一个设置于中轴套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前轮驱动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轴套与第二配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弹性卡扣部及与弹性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弹性卡扣部与卡扣槽两者中,其中一个设置于第四曲柄的第二配合部上,另一个设置于中轴套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前轮驱动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卡扣部包括弹性件及滚珠体。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前轮驱动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花键及第四花键为内花键,所述第二花键、第三花键、第五花键及第六花键为外花键。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前轮驱动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踩踏轴与第一曲柄、第二曲柄为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右踩踏轴与第三曲柄、第四曲柄为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通过设置行星变速器,使得车体可变速骑行,使骑行更轻松,通过设置超越离合器,使得在同步踩踏骑行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差速功能,使骑行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左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左踩踏曲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1、左前轮机构,10、左前轮轮毂,11、左前轮,12、第一超越离合器,120、第一外棘轮,121、第一内棘轮,2、右前轮机构,20、右前轮轮毂,21、右前轮,22、第二超越离合器,220、第二外棘轮,221、第二内棘轮,3、左前轮驱动装置,30、左踩踏曲柄,300、左踩踏轴,301、第一曲柄,302、第二曲柄,3020、第一配合部,303、第一内花键,31、左传动轴,310、第一外花键,32、第一行星变速器,320、第一齿圈,321、第一中心轮,322、第一行星架,3220、第二外花键,323、第一行星轮,4、右前轮驱动装置,40、右踩踏曲柄,400、右踩踏轴,401、第三曲柄,402、第四曲柄,4020、第二配合部,403、第二内花键,41、右传动轴,410、第三外花键,42、第二行星变速器,420、第二齿圈,421、第二中心轮,422、第二行星架,4220、第四外花键,423、第二行星轮,5、中轴套,6、第一限位装置,7、第二限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图1所示,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主要包括左前轮机构1、右前轮机构2、左前轮驱动装置3、右前轮驱动装置4及中轴套5几个部件,所述中轴套5安装于车架上并可相对于车架作旋转运动,所述中轴套5用于连接左踩踏曲柄与右踩踏曲柄。
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左前轮机构1包括:左前轮轮毂10及设置于左前轮轮毂10上的左前轮11,所述左前轮轮毂10内设置有第一超越离合器12,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12包括第一外棘轮120及设置于第一外棘轮120内并与第一外棘轮120相配合的第一内棘轮1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棘轮121与左传动轴31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第一外棘轮120与左前轮轮毂10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棘轮120与左前轮轮毂10之间也可采用过盈配合或者一体成型。
参图1、图3、图4及图5所示,所述左前轮驱动装置3包括:左踩踏曲柄30及左传动轴31,所述左传动轴31上安装有第一行星变速器32,所述第一行星变速器32包括第一齿圈320、第一中心轮321、第一行星架322及第一行星轮323,所述第一齿圈320与车架相固定,所述第一中心轮321设置于左传动轴31上,所述左踩踏曲柄30包括左踩踏轴300、自左踩踏轴300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一曲柄301及自左踩踏轴300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曲柄302,所述第一曲柄301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一内花键303,所述左传动轴3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内花键303相配合的第一外花键310,所述第一行星架32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内花键303相配合的第二外花键3220,所述第二曲柄302的自由末端设置有与中轴套5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3020,所述第一配合部3020收容于中轴套5的一端内并与中轴套5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中轴套5与第一配合部3020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6,所述第一限位装置6包括弹性卡扣部及与弹性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弹性卡扣部包括:弹性件及滚珠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卡扣部设置于中轴套5内,所述卡扣槽设置于第二曲柄302的第一配合部3020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卡扣部也可设置于第二曲柄的第一配合部上,卡扣槽设置于中轴套的内壁处,同样可以实现限位功能。
参图1所示,所述右前轮机构2包括右前轮轮毂20及设置于右前轮轮毂20上的右前轮21,所述右前轮轮毂20内设置有第二超越离合器22,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22包括第二外棘轮220及设置于第二外棘轮220内并与第二外棘轮220相配合的第二内棘轮221。所述第二内棘轮221与右传动轴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第二外棘轮220与右前轮轮毂20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内棘轮221与右传动轴之间也可采用过盈配合或者一体成型。
参图1所示,所述右前轮驱动装置4包括:右踩踏曲柄40及右传动轴41,所述右传动轴41上安装有第二行星变速器42,所述第二行星变速器42包括第二齿圈420、第二中心轮421、第二行星架422及第二行星轮423,所述第二齿圈420与车架相固定,所述第二中心轮421设置于右传动轴41上,所述右踩踏曲柄40包括右踩踏轴400、自右踩踏轴400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三曲柄401及自右踩踏轴400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四曲柄402,所述第三曲柄401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二内花键403,所述右传动轴4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内花键403相配合的第三外花键410,所述第二行星架42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内花键403相配合的第四外花键4220,所述第四曲柄402的自由末端设置有与中轴套5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4020,所述第二配合部4020收容于中轴套5的另一端内并与中轴套5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中轴套5与第二配合部4020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7,所述第二限位装置7包括弹性卡扣部及与弹性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弹性卡扣部包括:弹性件及滚珠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卡扣部设置于中轴套5内,所述卡扣槽设置于第四曲柄402的第二配合部4020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卡扣部也可设置于第四曲柄402的第二配合部4020上,卡扣槽设置于中轴套5的内壁处。
本实用新型中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骑行时,左脚踩左踩踏曲柄30,右脚踩右踩踏曲柄40,使左、右踩踏曲柄作圆周运动,左踩踏曲柄30转动带动左传动轴31转动,从而带动左前轮机构1转动,通过设置于左传动轴31上的第一行星变速器32可对左前轮机构1的速度实现变速,左前轮机构1的变速操作是通过轴向移动左踩踏曲柄30来实现的,并通过第一限位装置6来实现左踩踏曲柄轴向移动限位,右踩踏曲柄40转动带动右传动轴41转动,从而带动右前轮机构2转动,通过设置于右传动轴41上的第二行星变速器42可对右前轮机构2的速度实现变速,右前轮机构2的变速操作是通过轴向移动右踩踏曲柄40来实现的,并通过第二限位装置7来实现右踩踏曲柄轴向移动限位,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12及第二超越离合器22的设置使得在同步踩踏骑行的同时,还可以有差速功能,使骑行更安全。
实施例2
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超越离合器12及第二超越离合器22的设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12设置于左踩踏曲柄30第一曲柄301的自由末端,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12的第一外棘轮120与第一曲柄301的自由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花键303设置于第一超越离合器12的第一内棘轮121内,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22设置于第三曲柄401的自由末端,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22的第二外棘轮220与第三曲柄401的自由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花键403设置于第二超越离合器22的第二内棘轮221内,同样可实现差速功能。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前轮机构、右前轮机构及设置于左前轮机构与右前轮机构之间的左前轮驱动装置及右前轮驱动装置,所述左前轮驱动装置与右前轮驱动装置之间通过中轴套连接,所述中轴套安装于车架上并可相对于车架作旋转运动,所述左前轮机构包括左前轮轮毂及设置于左前轮轮毂上的左前轮,所述左前轮驱动装置包括:左踩踏曲柄及左传动轴,所述左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一行星变速器,所述第一行星变速器包括第一齿圈、第一中心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齿圈与车架相固定,所述第一中心轮设置于左传动轴上,所述左踩踏曲柄包括左踩踏轴、位于左踩踏轴一端的第一曲柄及位于左踩踏轴另一端的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一花键,所述左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花键相配合的第二花键,所述第一行星架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花键相配合的第三花键,所述第二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与中轴套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中轴套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右前轮机构包括右前轮轮毂及设置于右前轮轮毂上的右前轮,所述右前轮驱动装置包括:右踩踏曲柄及右传动轴,所述右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二行星变速器,所述第二行星变速器包括第二齿圈、第二中心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齿圈与车架相固定,所述第二中心轮设置于右传动轴上,所述右踩踏曲柄包括右踩踏轴、设置于右踩踏轴一端的第三曲柄及设置于右踩踏轴另一端的第四曲柄,所述第三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四花键,所述右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四花键相配合的第五花 键,所述第二行星架的一端设置有与第四花键相配合的第六花键,所述第四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与中轴套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中轴套通过啮合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轮轮毂内设置有第一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一外棘轮及设置于第一外棘轮内并与第一外棘轮相配合的第一内棘轮,所述右前轮轮毂内设置有第二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二外棘轮及设置于第二外棘轮内并与第二外棘轮相配合的第二内棘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棘轮与左传动轴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第一外棘轮与左前轮轮毂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第二内棘轮与右传动轴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所述第二外棘轮与右前轮轮毂之间通过啮合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踩踏曲柄第一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一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一外棘轮及设置于第一外棘轮内并与第一外棘轮相配合的第一内棘轮,所述第一花键设置于第一内棘轮内,所述右踩踏曲柄第三曲柄的自由末端设置有第二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二外棘轮及设置于第二外棘轮内并与第二外棘轮相配合的第二内棘轮,所述第四花键设置于第二内棘轮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外棘轮与第一曲柄的自由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棘轮与第三曲柄的自由末端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套与第一配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弹性卡扣部及与弹性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弹性卡扣部与卡扣槽两者中,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二曲柄的第一配合部上,另一个设置于中轴套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套与第二配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弹性卡扣部及与弹性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弹性卡扣部与卡扣槽两者中,其中一个设置于第四曲柄的第二配合部上,另一个设置于中轴套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部包括弹性件及滚珠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花键及第四花键为内花键,所述第二花键、第三花键、第五花键及第六花键为外花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踩踏轴与第一曲柄、第二曲柄为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右踩踏轴与第三曲柄、第四曲柄为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CN201620713251.9U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49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3251.9U CN206049949U (zh)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3251.9U CN206049949U (zh)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9949U true CN206049949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7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13251.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49949U (zh)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99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214A (zh) * 2016-07-07 2016-10-12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214A (zh) * 2016-07-07 2016-10-12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CN106005214B (zh) * 2016-07-07 2018-04-17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6031B (zh) 一种自行车双后轮直线踩踏装置
CN206049949U (zh)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CN106985963A (zh) 单轮驱动三挡变速装置
CN106005214B (zh) 一种自行车双前轮驱动装置
CN201777366U (zh) 脚踏式自行滑板车
KR101195422B1 (ko) 주행속도 향상을 위한 자전거용 가속장치
US6916031B1 (en) Frictionless bicycle stopping device
CN101342928A (zh) 棘轮式自行车驱动器
CN103754316A (zh) 一种前后轮双驱动自行车
KR200453246Y1 (ko) 주행속도 향상을 위한 자전거용 가속장치
CN205837109U (zh) 一种自行车双后轮直线踩踏装置
CN103935450B (zh) 助力自行车及助力方法
CN109484562A (zh) 一种无链条自行车
CN101152895A (zh) 变速自行车及其中轴行星齿轮变速器
CN102381410A (zh) 拔河运动脚踏车
CN201103638Y (zh) 一种轮盘
CN205019638U (zh) 跑步车
CN206125330U (zh) 一种双向飞轮
CN203780723U (zh) 一种前后轮双驱动自行车
CN2835056Y (zh) 前轮行星齿轮驱动、后轮转向自行车
CN201923269U (zh) 省力自行车
CN201461791U (zh) 一种双向驱动轮盘
CN201151463Y (zh) 变速自行车及其中轴行星齿轮变速器
CN104097738B (zh) 一种前后轮360°转向自行车的传动装置
CN104670413B (zh) 多功能旅游变速赛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