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6978U -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16978U
CN206016978U CN201621055065.7U CN201621055065U CN206016978U CN 206016978 U CN206016978 U CN 206016978U CN 201621055065 U CN201621055065 U CN 201621055065U CN 206016978 U CN206016978 U CN 206016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ylinder
negative pressure
oil smoke
pipe
self adap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50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千驹
唐健
张栋芳
张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Gas Turb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Gas Turb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Gas Turb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Gas Turb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550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16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16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1697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滤筒(1)用于对从油箱(7)进入其中的油烟进行油和烟的过滤分离,离心风机(2)用于将滤筒(1)分离后的烟气抽出到排放管(3)排出,出口调节阀(4)设置在排放管(3)上,用于调节所述离心风机(2)的排风量,第一旁路(5)连接在滤筒(1)与排放管(3)之间,自动调节阀(6)设置在第一旁路(5)上,用于保持油箱(7)中压力的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出口调节阀(4)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调节排风量将油箱内部的负压调节到设定的范围,并通过自动调节阀(6)可以自适应负载的变化消除外在因素对压力波动的影响,保持油箱内部负压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油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是高速旋转的机械,转子通过两端的滑动轴承支撑,轴与轴瓦之间通过润滑油模块提供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和冷却,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油烟。积聚在轴承座中的油烟需通过回油管引流回油箱,为使油烟可以稳定的流回油箱,需在油箱中保持一定的负压,这个负压通过回油管道的上半部空间可以传导到轴承座,这样轴承座内的油烟可以沿着回油管道流回油箱,最后经排油烟风机过滤分离后向外排出。但是油箱内的负压不能太高或者太低。太低,有可能将外界的灰尘吸入轴承座混合进入润滑油中造成油品变差;太高则油烟排出不及时造成油烟外溢,污染厂房和环境,因此一个合适且稳定的负压环境是燃机发电机组对排油烟风机系统的要求。
之前的排油烟风机系统通过采用调节二次空气进气的方式来调节油箱内的负压,经现场检验下来发现,由于现场环境复杂,灰尘较多,在调试阶段就会造成二次空气过滤器沾油积灰,发生失效,油箱负压慢慢降低最后发出报警,需经常更换二次空气滤网。且二次空气的进入容易造成油品变差,油质颗粒度经常超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油烟风机难以保持油箱内部负压稳定,二次空气容易造成油品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滤筒、离心风机、排放管、出口调节阀、第一旁路、自动调节阀;所述滤筒连接于一油箱,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滤筒以及所述排放管相连接,所述滤筒用于对从油箱进入其中的油烟进行油和烟的过滤分离,所述离心风机用于将所述滤筒分离后的烟气抽出到所述排放管排出,所述出口调节阀设置在所述排放管上,用于调节所述离心风机的排风量,所述第一旁路连接在所述滤筒与所述排放管之间,所述自动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上,用于保持油箱中压力的稳定。
优选地,所述滤筒上连接有滤筒疏油管,所述排放管下端连接有排放疏油管,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排放管之间连接有风机排气管,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排放疏油管之间连接有风机疏油管。
优选地,所述排放疏油管的下端以及所述滤筒疏油管的下端均接入油箱的液位以下。
优选地,所述离心风机、风机排气管、风机疏油管均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风机排气管以及所述风机疏油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
优选地,所述滤筒内设置有一隔板将滤筒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中设置有一高效滤芯,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高效滤芯相通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风机连接于所述滤筒的上腔室,所述第一旁路连接于所述滤筒的下腔室,所述滤筒的上腔室底部连接有滤筒疏油管。
优选地,所述滤筒与所述排放管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旁路,所述第二旁路连接于所述滤筒的下腔室,其上设置有第三止回阀。
优选地,所述滤筒的油烟入口设置有第一负压仪表,所述离心风机的油烟入口设置有第二负压仪表。
优选地,所述滤筒的油烟入口设置有第一取样点,所述排放管的烟气排出口设置有第二取样点。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排油烟系统可以非常方便的将油箱内部的负压调节到设定的范围,并可以自适应负载的变化消除外在因素对压力波动的影响,保持油箱内部负压的稳定,灵敏度高,抗干扰性能强;
2、不需要外部进气进行调节,切断了外部杂质进入系统的通道,且油箱内部负压调节更灵活;
3、能够有效避免当发生在线更换滤芯或者风机停止运转时油箱负压过高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滤筒
2 离心风机
3 排放管
4 出口调节阀
5 第一旁路
6 自动调节阀
7 油箱
8 滤筒疏油管
9 排放疏油管
10 风机排气管
11 风机疏油管
12 液位
13 第一止回阀
14 第二止回阀
15 隔板
16 高效滤芯
17 通孔
18 第二旁路
19 第三止回阀
20 第一负压仪表
21 第二负压仪表
22 第一取样点
23 第二取样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包括滤筒1、离心风机2、排放管3、出口调节阀4、第一旁路5、自动调节阀6,滤筒1连接于一油箱7,离心风机2与滤筒1以及排放管3相连接,滤筒1用于对从油箱7进入其中的油烟进行油和烟的过滤分离,离心风机2用于将滤筒1分离后的烟气抽出到排放管3排出,出口调节阀4设置在排放管3上,用于调节离心风机2的排风量,第一旁路5连接在滤筒1与排放管3之间,自动调节阀6设置在第一旁路5上,用于保持油箱7中压力的稳定。离心风机2启动后,油箱7内的油烟通过油烟入口进入滤筒1,经过滤筒1过滤后的烟气被抽吸到离心风机2,在离心风机2的输送作用下进入排放管3排出。出口调节阀4调节排风量,从而调节油箱7内的负压使其达到一个设定值。正常运行时,通过自动调节阀6可以实现当润滑油流量变化或其他外部因素引起的负压波动时,保持油箱7内部负压稳定在设定的值。
滤筒1上连接有滤筒疏油管8,排放管3下端连接有排放疏油管9,离心风机2与排放管3之间连接有风机排气管10,离心风机2与排放疏油管9之间连接有风机疏油管11。排放疏油管9的下端以及滤筒疏油管8的下端均接入油箱7的液位12以下。油烟进入滤筒1后通过滤筒1的过滤进行油和烟的分离,过滤后的油通过滤筒疏油管8流回油箱7,过滤后的烟气进入离心风机2中后,在离心风机2的离心作用下,将过滤后的烟气进行油和烟的二次分离,分离后的油通过风机疏油管11输送到排放疏油管9,再通过排放疏油管9流回油箱7。而二次分离后的烟气通过风机排气管10输送到排放管3排出。由于排放管3与排放疏油管9连通,排入排放管3中的烟气中的部分油也可沿排放管3进入排放疏油管9中,再通过排放疏油管9流回油箱7。
离心风机2可设置为多个,以满足实际运行的需要,相应地,设置多个风机排气管10、风机疏油管11。离心风机2可采用100%容量的电动离心式风机,如图1所示,设置了两个风机2,每个风机2与排放管3之间连接有风机排气管10,与排放疏油管9之间连接有风机疏油管11。这两个风机2可以一个运行,另一个备用。风机排气管10以及风机疏油管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止回阀13、第二止回阀14。止回阀用于防止一台运行另一台停止时造成的倒流,当风机运行时,止回阀在风压的作用下会自动打开,当风机不运行时,止回阀在风压的作用下会自动关闭。
滤筒1内设置有一隔板15将滤筒1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中设置有一高效滤芯16,隔板15上设置有与高效滤芯16相通的通孔17。高效滤芯16优选为高效滤网,通过通孔17与滤筒1的下腔室相通,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或其他材质的具有高效过滤分离油烟作用的滤芯。油烟先进入滤筒1的下腔室,油烟在下腔室内得到减速,达到稳流状态,有利于提高过滤效率。油烟穿过隔板15上的通孔17进入高效滤芯16进行过滤分离。风机2连接于滤筒1的上腔室,第一旁路5连接于滤筒1的下腔室,滤筒疏油管8连接于滤筒1的上腔室底部。经过高效滤芯16分离后的油聚成滴落到隔板15上,通过滤筒疏油管8流回油箱7,经过高效滤芯16分离后的烟气进入离心风机2中进行二次分离。
滤筒1与排放管3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旁路18,第二旁路18连接于滤筒1的下腔室,其上设置有第三止回阀19。当在线更换滤筒1的高效滤芯16或风机2全部停止运转时,油箱7内的油烟进入滤筒1的下腔室后将通过第二旁路18排出到排放管3中,进而通过排放管3排出,从而保证油箱7中的负压不会过高。
滤筒1的油烟入口设置有第一负压仪表20,离心风机2的油烟入口设置有第二负压仪表21。滤筒1的油烟入口设置有第一取样点22,排放管3的烟气排出口设置有第二取样点23。第一取样点22、第二取样点23供调试或者运行阶段取样用。第一负压仪表20监测滤筒入口负压情况,第二负压仪表21监测风机入口负压情况,针对第一负压仪表20、第二负压仪表21分别设置不同的第一设定值以及不同的第二设定值,如果发生异常,第一负压仪表20或第二负压仪表21超过第一设定值则会先发出报警信号,异常情况更进一步,超过第二设定值之后,系统将自动切换备用风机投入运行,同时两负压仪表信号的压差达到一定值后系统可发出报警,提示滤芯堵塞,需更换滤芯。两个负压仪表为真空压力检测仪表,通过联锁控制可以实现系统负压异常报警和自动切换备用风机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出口调节阀4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调节排风量将油箱内部的负压调节到设定的范围,并通过自动调节阀6可以自适应负载的变化消除外在因素对压力波动的影响,保持油箱内部负压的稳定,灵敏度高,抗干扰性能强。不需要外部进气进行调节,切断了外部杂质进入系统的通道,且油箱内部负压调节更灵活。第二旁路18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当发生在线更换滤芯或者风机停止运转时油箱负压过高的情况。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至少包括:滤筒(1)、离心风机(2)、排放管(3)、出口调节阀(4)、第一旁路(5)、自动调节阀(6);所述滤筒(1)连接于一油箱(7),所述离心风机(2)与所述滤筒(1)以及所述排放管(3)相连接,所述滤筒(1)用于对从油箱(7)进入其中的油烟进行油和烟的过滤分离,所述离心风机(2)用于将所述滤筒(1)分离后的烟气抽出到所述排放管(3)排出,所述出口调节阀(4)设置在所述排放管(3)上,用于调节所述离心风机(2)的排风量,所述第一旁路(5)连接在所述滤筒(1)与所述排放管(3)之间,所述自动调节阀(6)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5)上,用于保持油箱(7)中压力的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1)上连接有滤筒疏油管(8),所述排放管(3)下端连接有排放疏油管(9),所述离心风机(2)与所述排放管(3)之间连接有风机排气管(10),所述离心风机(2)与所述排放疏油管(9)之间连接有风机疏油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疏油管(9)的下端以及所述滤筒疏油管(8)的下端均接入油箱(7)的液位(12)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2)、风机排气管(10)、风机疏油管(11)均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排气管(10)以及所述风机疏油管(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止回阀(13)、第二止回阀(1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1)内设置有一隔板(15)将滤筒(1)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中设置有一高效滤芯(16),所述隔板(15)上设置有与所述高效滤芯(16)相通的通孔(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连接于所述滤筒(1)的上腔室,所述第一旁路(5)连接于所述滤筒(1)的下腔室,所述滤筒(1)的上腔室底部连接有滤筒疏油管(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1)与所述排放管(3)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旁路(18),所述第二旁路(18)连接于所述滤筒(1)的下腔室,其上设置有第三止回阀(1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1)的油烟入口设置有第一负压仪表(20),所述离心风机(2)的油烟入口设置有第二负压仪表(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1)的油烟入口设置有第一取样点(22),所述排放管(3)的烟气排出口设置有第二取样点(23)。
CN201621055065.7U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16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5065.7U CN206016978U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5065.7U CN206016978U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16978U true CN206016978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60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5065.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16978U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169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350A (zh) * 2016-09-13 2016-12-21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350A (zh) * 2016-09-13 2016-12-21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CN106246350B (zh) * 2016-09-13 2018-04-03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02095C2 (ru) Сепаратор
US10888879B2 (en) Separator arrangement for cleaning gas
CN103889583B (zh) 分离装置、内燃机和离心分离器组件及从曲轴箱气体分离污染物的方法
CN105370629B (zh) Pta装置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RU2664097C2 (ru) Фильтровальная камера для газовых турбин и способ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указанной камеры
CN107747544A (zh) 一种带均油管的压缩机、并联式压缩机组及均油方法
CN108036184A (zh) 一种动力装置的防泄漏润滑油供给系统
CN206016978U (zh)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JPH01277696A (ja) オイルフリー・スクリュー圧縮機装置
CN204372511U (zh) 油箱润滑油回收装置
CN106246350B (zh) 一种自适应负压排油烟系统
CN111514676A (zh) 一种透平膨胀机用无油烟排放的供油装置
CN107842411A (zh) 发动机及其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CN207701323U (zh) 一种具有自净功能的压缩机润滑系统
CN210461067U (zh) 一种煤矿矿用空压机安全监控系统
US10392978B2 (en) Filtering of a flow of gas/particles
CN108678956A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CN207905937U (zh) 一种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油雾分离装置
CN207961037U (zh) 一种透平压缩机组的润滑系统
CN220176430U (zh) 一种新型油烟处理装置
CN206753983U (zh) 一种兼顾排气与平衡轴向力的油泵叶轮
CN104234782B (zh) 一种集成离心式滤清器功能的主动式油气分离器
CN220396470U (zh) 一种连铸连轧轧辊骨架密封装置
CN214210002U (zh) 一种高性能的气水分离器
CN218479850U (zh) 用于柴油机曲轴箱的主动式高效通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