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8114U - 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8114U
CN206008114U CN201620823252.9U CN201620823252U CN206008114U CN 206008114 U CN206008114 U CN 206008114U CN 201620823252 U CN201620823252 U CN 201620823252U CN 206008114 U CN206008114 U CN 206008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inlet
sedimentation tank
reflu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32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钮劲涛
牛庆中
和辉
张红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n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n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n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n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232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08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8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8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水流对底部污泥的冲击小、使用效果良好的优点的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沉积池包括漂浮部和泥斗部,漂浮部内靠近进水管一侧设有缓冲机构,漂浮部内靠近出水管一侧设有用于防止抽空现象产生的与出水管连通的透水管,缓冲机构包括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集水箱、与进水集水箱连通的直通管以及与直通管连通的反向穿孔布水管,这种沉积池操作简单、耗用设备少、易维修、布水均匀,解决了由于进水冲击造成沉淀池沉淀污泥翻泥和抽空问题,同时解决水面漂浮污泥的去除问题,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沉淀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沉淀池多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处理污水。
辐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淀池施工较为复杂,斜板沉淀池易阻塞,池底沉淀污泥回流时较难抽空,相对与这些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结构、操作简单,因此被较为广泛的使用。
但是目前的平流式沉淀池的进水方式是将污水直接排入平流式沉淀池,这样容易使污水冲击污泥层,造成污泥的翻滚,并且沉淀池底部污泥回流时存在抽空现象,这些问题使平流式沉淀池的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降低了平流式沉淀池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其具有水流对底部污泥的冲击小、使用效果良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沉积池和出水管,所述沉积池包括漂浮部和泥斗部,漂浮部内靠近进水管一侧设有缓冲机构,漂浮部内靠近出水管一侧设有用于防止抽空现象产生的与出水管连通的透水管,缓冲机构包括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集水箱、与进水集水箱连通的直通管以及与直通管连通的反向穿孔布水管。
如此设置,污水从进水管进入进水集水箱时,在进水集水箱的阻碍作用下,第一次改变了进水方向,降低了进水速度,减少了进水对底部沉淀污泥的冲击,污水从进水集水箱通过直通管进入反向穿孔布水管后,第二次改变了出水方向,进一步减小出水流速,大大降低了进水对底部沉淀污泥的冲击,从而防止底部沉积污泥的翻滚,提升了使用效果,透水管的设置可以减少漂浮的污泥在出水管吸引力的作用下排出沉积池,大大减少了抽空现象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水集水箱、直通管、反向穿孔布水管均固定在漂浮部的同一池壁上,反向穿孔布水管的出水孔朝向池壁。
如此设置,缓冲机构固定在漂浮部的同一池壁上可以对进入沉积池的污水进行控制,使其顺着池壁流下,减小了污水对沉积池内污泥的冲击力度,进而减少污泥翻滚现象的产生,提高了使用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水管固定在漂浮部内背向进水集水箱一侧的池壁上,并通过出水管连通至外界。
如此设置,污水经过沉积后,可以从另一侧的透水管进入出水管并且流通至外界,如此可以使污水经过更长时间的沉淀,使其中的污泥沉淀更为完全。
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水管位于沉积池的沉积水内,距离水面高度0.2~0.3m。
如此设置,距离水面越近,水中漂浮的污泥含量越少,因此将透水管设置在距离水面高度0.2~0.3m的位置可以在不影响出水效果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进入透水管的表面污泥,降低出水管中悬浮物的浓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泥斗部上设有底部穿孔回流管,沉积池外设有回流装置,底部穿孔回流管与回流装置连通。
如此设置,沉积池中沉淀的污泥可以通过底部穿孔回流管均匀的进入回流装置,进一步避免抽空现象的产生。
进一步设置:所述漂浮部内设有上部穿孔回流管,并与回流装置连通,上部穿孔回流管位于沉积水内,距离水面高度0~0.2m。
如此设置,当沉淀池表面浮泥较多时,漂浮的污泥可以通过上部穿孔回流管进入回流装置,强化漂浮污泥回流效果的同时降低沉淀池出水悬浮物的含量,上部穿孔回流管设置在距离水面高度0~0.2m处可以达到更好的回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回流装置包括与上部穿孔回流管连通的上部回流出水阀、与底部穿孔回流管连通的底部穿孔回流阀以及回流泵。
如此设置,回流泵是本沉积池中唯一的电力设备,可以将沉积池中的污泥抽取出来,上部回流出水阀和底部穿孔回流阀可以关闭,在需要时再将其打开,实现回流、抽取污泥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这种沉积池操作简单、耗用设备少、易维修、布水均匀,解决了由于进水冲击造成沉淀池沉淀污泥翻泥和抽空问题,同时解决水面漂浮污泥的去除问题,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沉积池;21、漂浮部;22、泥斗部;221、池壁;3、出水管;4、缓冲机构;41、进水集水箱;42、直通管;43、反向穿孔布水管;5、透水管;6、回流装置;61、上部回流出水阀;62、底部穿孔回流阀;63、回流泵;7、底部穿孔回流管;8、上部穿孔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如图1所示,沉积池2整体为锥形,上半部分是长方体状的漂浮部21,少许污泥漂浮在其中,下半部分为锥形的泥斗部22,泥斗部22直径小的一端向下。
如图1所示,沉积池2上左侧连通有进水管1,漂浮部21内左侧的池壁221上对应进水管1的位置设有缓冲机构4,最上方是长方体形状的进水集水箱41,进水集水箱41直接与进水管1连通,进水集水箱41的底部连通有直通管42,直通管42的直径比进水管1稍大,并且竖直向下延伸,直通管42的底部与反向穿孔布水管43连通,反向穿孔布水管43沿着漂浮部21的池壁221的前后方向布置,其上有若干个小孔,小孔朝向池壁221设置,缓冲机构4通过进水集水箱41固定在池壁221上。
如图1所示,漂浮部21右侧的池壁221上连通有出水管3,出水管3下方设有透水管5,透水管5与出水管3连通,出水管3沿着池壁221并且向右弯折,透水管5距离水面0.2~0.3m。
参见图1,泥斗部22的底部设有底部穿孔回流管7,底部穿孔回流管7自左向右布置,并且通过管道连通至外界的回流装置6内,漂浮部21上位于透水管5的左上方设有上部穿孔回流管8,上部穿孔回流管8的长度大于透水管5,上部穿孔回流管8距离水面0~0.2m,并且通过后方的管道与回流装置6连通。
参见图1,回流装置6的主体为回流泵63,回流泵63与底部穿孔回流管7之间设有底部穿孔回流阀62,回流泵63与上部穿孔回流管8之间设有上部回流出水阀61,两个回流阀均可用来调节污泥汇流的速率。
进行操作时,泥水混合物通过进水管1进入沉积池2内部设置的进水集水箱41,进水集水箱41内的污水通过直通管42进入反向穿孔布水管43,反向穿孔布水管43的出水在沉积池2内部进行沉淀,沉淀出水通过透水管5和出水管3排出。
沉积池2上方漂浮部21内的污泥和底部泥斗部22内的沉淀污泥分别通过上部穿孔回流管8、上部回流出水阀61、底部穿孔回流管7、底部穿孔回流阀62及回流泵63回流至前端污水处理装置内进行处理。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1)、沉积池(2)和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池(2)包括漂浮部(21)和泥斗部(22),漂浮部(21)内靠近进水管(1)一侧设有缓冲机构(4),漂浮部(21)内靠近出水管(3)一侧设有用于防止抽空现象产生的与出水管(3)连通的透水管(5),缓冲机构(4)包括与进水管(1)连通的进水集水箱(41)、与进水集水箱(41)连通的直通管(42)以及与直通管(42)连通的反向穿孔布水管(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水箱(41)、直通管(42)、反向穿孔布水管(43)均固定在漂浮部(21)的同一侧池壁(221)上,反向穿孔布水管(43)的出水孔朝向池壁(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5)固定在漂浮部(21)内背向进水集水箱(41)一侧的池壁(221)上,并通过出水管(3)连通至外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5)位于沉积池(2)的沉积水内,距离水面高度0.2~0.3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部(22)上设有底部穿孔回流管(7),沉积池(2)外设有回流装置(6),底部穿孔回流管(7)与回流装置(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部(21)内设有上部穿孔回流管(8),并与回流装置(6)连通,上部穿孔回流管(8)位于沉积水内,距离水面高度0~0.2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装置(6)包括与上部穿孔回流管(8)连通的上部回流出水阀(61)、与底部穿孔回流管(7)连通的底部穿孔回流阀(62)以及回流泵(63)。
CN201620823252.9U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 Active CN206008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3252.9U CN206008114U (zh)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3252.9U CN206008114U (zh)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8114U true CN206008114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4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3252.9U Active CN206008114U (zh)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0811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4071A (zh) * 2017-04-24 2017-07-28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废水沉淀池及废水沉淀方法
CN111943389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安徽伊尔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废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15487550A (zh) * 2022-10-13 2022-12-20 茂名市电白区广业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一种二沉池周进周出改造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4071A (zh) * 2017-04-24 2017-07-28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废水沉淀池及废水沉淀方法
CN111943389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安徽伊尔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废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15487550A (zh) * 2022-10-13 2022-12-20 茂名市电白区广业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一种二沉池周进周出改造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8114U (zh) 一种改进的平流式沉淀池
CN106984071A (zh) 废水沉淀池及废水沉淀方法
CN209005302U (zh) 一种水处理设备
CN202017029U (zh) 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
CN206219338U (zh) 一种新型水体净化装置
CN210764434U (zh) 一种溶气气浮装置
CN205127485U (zh) 一种中心导流筒
CN204752409U (zh) 非金属矿选矿废水净水器
CN206793122U (zh) 废水沉淀池
CN202212065U (zh) 一种洗车水循环一体机
CN206308221U (zh) 洗车循环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5635174U (zh) 全自动净水器
CN20493295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CN101462016B (zh) 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
CN205907144U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
CN208916968U (zh) 脱硫废水多级处理系统
CN207468414U (zh) 一种用于改善小型水电站下游河道自然水体的净化装置
CN206463554U (zh) 一种高效旋流式二沉池
CN107619125B (zh) 一种水力调控的循环水除氧清垢一体化设备及方法
CN207713487U (zh) 一种好氧污泥回流装置
CN206985960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6814532U (zh) 一种高含铁高碱度矿井水处理系统
CN2875561Y (zh) 一体化自动水处理装置
CN206735951U (zh) 零排放工业污水循环回收利用系统
CN205903667U (zh)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