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03667U -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03667U
CN205903667U CN201620836774.2U CN201620836774U CN205903667U CN 205903667 U CN205903667 U CN 205903667U CN 201620836774 U CN201620836774 U CN 201620836774U CN 205903667 U CN205903667 U CN 205903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ea
settler
mu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367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俊
张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Q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Q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367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03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03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03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包括配水渠、预沉区、配水区、精沉区、出水渠;预沉区内设有斜板沉降器和污泥浓缩斗,精沉区设有斜管沉降器、污泥浓缩斗、挡浮泥板和排浮泥漏斗;预沉区进行大絮状颗粒物沉淀,精沉区进行小絮状颗粒物沉淀,斜板沉降器内的斜板间距大于斜管沉降器内的斜管间距,排浮泥漏斗定期将挡浮泥板内侧的浮泥排出池外。本实用新型将大小絮状颗粒物进行分区沉淀,利用了双重沉降器的优点,斜板和斜管的间距设置也避免了斜板或斜板的堵塞问题,沉淀效率更高,设置的排浮泥漏斗和挡浮泥板可显著减少上浮污泥和出水悬浮物含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可用于生化出水后的污水沉淀。
背景技术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分布分散、地形复杂、管网覆盖不完善,水量不稳定等特点,不适合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具有灵活、简便和高效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由于设备空间小、操作繁琐,及考虑到成本等原因,难以应用刮吸泥机来清理沉淀池中的污泥,使得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存在沉淀池内污泥不能及时清理排出的不足,污泥沉淀效果差;各种因素波动的影响(水质波动、厌氧产气现象等)会导致污泥上浮情况严重,而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也无控制上浮浮泥和出水悬浮物超标的技术措施,上升的浮泥随水流流出池外导致出水悬浮物严重超标。
我国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普遍使用了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斜管填料孔径相对较小,过多的污泥在斜管上沉积常会发生积泥与堵塞,甚至压塌斜管,同时会严重影响过水能力和沉淀效果。实际上在斜管沉淀池中水流是脉动的,这是因为当斜管中大絮体物质在沉淀中与水产生相对运动,会在大絮体后面产生小旋涡,这些旋涡的产生与运动造成了水流的脉动。这些脉动对于大絮体物质的沉淀没有什么影响,对于小絮体颗粒物质的沉淀起到了顶托作用,故此也就影响了出水水质,大絮体颗粒物质的存在限制了斜管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单一的斜管沉淀池处理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沉淀效果。传统理论认为,小间距斜板沉降器可以有效抑制水流的脉动,明显改善小絮状颗粒物质的沉淀条件和沉淀效率;然而沉降效果取决于沉降面积而不是停留时间,相对于相同角度和间距的斜板沉降器而言,斜管沉降器具有更大的沉降面积,所以斜管沉降器的沉淀小絮状颗粒物质的效率要高于斜板沉降器;针对小絮状颗粒物质,相对于斜管沉降器,单一的斜板沉降器占地面积更大,处理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沉淀池存在的沉淀效果差、沉淀池污泥上浮及出水悬浮物超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结构,可显著提高污泥的沉淀效果,同时显著减少污泥上浮和出水悬浮物含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包括配水渠、预沉区、配水区、精沉区、出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渠与预沉区通过第一块挡板相连接;预沉区内设有斜板沉降器,预沉区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和排泥口;预沉区与配水区通过第二块挡板相连接,配水区与精沉区通过第三块挡板相连接;精沉区内设有斜管沉降器,精沉区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和排泥口,上部设有排浮泥漏斗和挡浮泥板。
所述的第二块挡板底端、第三块挡板底端、第四块挡板与池底板呈60°;第二块挡板与第三块挡板水平间距60~200mm。
所述的斜板沉降器(5)内斜板间距为60mm~150mm,斜板的安装角度与水平呈45°~60°,斜板沉降器内的斜板间距略大于斜管沉降器内的斜管间距。
所述的排浮泥漏斗上部离水面距离为10mm~50mm,排泥漏斗下部设有排泥管道。
所述的挡浮泥板与水平方向呈60°~90°,挡浮泥板与水平方向间角度可根据过水流量进行自由调整,挡浮泥板底端距斜管沉降器上部100mm~600mm,挡浮泥板上部顶端离水面高大于50mm。
所述的配水渠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5~20%;预沉区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20%~45%;精沉区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40%~60%;出水渠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1%~5%。
首先,本实用新型将沉淀区分为预沉区和精沉区,先通过预沉区内的大间距的斜板沉降器将污水内的大絮状颗粒物质进行预沉淀,同时解决斜管的堵塞或塌陷问题等,再利用精沉区内的斜管沉降器对小絮状颗粒物质进行精沉淀,充分利用斜板沉降器和斜管沉降器的双重优点,大大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和出水水质;其次,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根据过水流量进行自由调整水平角度的挡浮泥板,阻挡液面上的上浮浮泥,防止其流入出水渠,保障出水水质;再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排浮泥漏斗和排泥管,定期开启排泥管上的阀门,利用重力作用,将液面的上浮污泥通过排浮泥漏斗和排泥管排出,保障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最后,在预沉区和精沉区各设置一个污泥浓缩斗,更易于将污泥排出,减少积泥和浮泥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复合式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新型复合式沉淀池,2、配水渠,3、第一块挡板,4、预沉区,5、斜板沉降器,6、污泥浓缩斗,7、排泥口,8、第二块挡板,9、第三块挡板,10、配水区,11、精沉区,12、斜管沉降器,13、污泥浓缩斗,14、排泥口,15、第四块挡板,16、澄清水面,17、排浮泥漏斗,18、挡浮泥板,19、出水渠,20、排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包括、预沉区(4)、配水区(10)、精沉区(11)、出水渠(19),配水渠(2)与预沉区(4)通过第一块挡板(3)相连接;预沉区(4)内设有斜板沉降器(5),预沉区(4)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6)和排泥口(7);预沉区(4)与配水区(10)通过第二块挡板(8)相连接,配水区(10)与精沉区(11)通过第三块挡板(9)相连接;精沉区(11)内设有斜管沉降器(12),精沉区(11)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13)和排泥口(14),上部设有排浮泥漏斗(17)和挡浮泥板(18)。第二块挡板(8)底端、第三块挡板(9)底端、第四块挡板(15)与池底板呈60°;第二块挡板(8)与第三块挡板(9)水平间距90mm。斜板沉降器(5)内斜板间距为120mm,斜板的安装角度与水平呈55°,斜板沉降器内的斜板间距略大于斜管沉降器内的斜管间距。排浮泥漏斗(17)上部离水面距离为30m,排泥漏斗(17)下部设有排泥管道(20)。挡浮泥板(18)与水平方向呈60°~90°,挡浮泥板(18)与水平方向间角度可根据过水流量进行自由调整,挡浮泥板(18)底端距斜管沉降器(12)上部400mm,挡浮泥板(18)上部顶端离水面高为80mm,斜管沉降器内斜管直径为40mm。配水渠(10)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5%;预沉区(4)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35%;精沉区(11)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55%;出水渠(19)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5%。
生化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配水渠(2)和第一块挡板(3)底端并由下而上流入预沉区(4)内的斜板沉降器(5),污水中的大部分的大絮状颗粒物质和小部分的小絮状颗粒物质在斜板沉降器(5)经过重力沉淀,然后沉淀在污泥浓缩斗(6)中;经过预沉后的污水经由第二块挡板8和第三块挡板(9)组成的配水区(10)流至精沉区(11)内的斜管沉降器(12)底端,几乎所有的小絮状颗粒物质和小部分的大絮状颗粒物质在斜管沉降器(12)内经过重力沉淀,沉淀的污泥可通过第四块挡板(15)和第二块挡板(8)底端倾斜区滑落并沉降至浓缩斗(13)中,污泥浓缩斗(6)和浓缩斗(13)通过排泥口(7)定期排出池外;上浮的污泥被挡浮泥板(18)阻挡在挡浮泥板(18)的内侧,每0.5天开启1次排泥管道(20)上的阀门,悬浮于水面的污泥通过重力作用随污水一起经过排泥漏斗(17)和排泥管道(20)流出;经过精沉区沉淀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挡浮泥板(18)底端流入出水渠(19),然后通过最终出水管排出。

Claims (6)

1.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包括配水渠、预沉区、配水区、精沉区、出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渠与预沉区通过第一块挡板相连接;预沉区内设有斜板沉降器,预沉区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和排泥口;预沉区与配水区通过第二块挡板相连接,配水区与精沉区通过第三块挡板相连接,第四块挡板与池底板、池壁相连接;精沉区内设有斜管沉降器,精沉区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和排泥口,上部设有排浮泥漏斗和挡浮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其特征是第二块挡板底端、第三块挡板底端、第四块挡板与池底板呈60°;第二块挡板与第三块挡板水平间距6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其特征是斜板沉降器内斜板间距为60mm~150mm,斜板的安装角度与水平呈45°~60°,斜板沉降器内的斜板间距大于斜管沉降器内的斜管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其特征是排浮泥漏斗上部离水面距离为10mm~50mm,排泥漏斗下部设有排泥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其特征是挡浮泥板与水平方向呈60°~90°,挡浮泥板与水平方向间角度可根据过水流量进行自由调整,挡浮泥板底端距斜管沉降器上部100mm~600mm,挡浮泥板上部顶端离水面高大于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其特征是配水渠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5~20%;预沉区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20%~45%;精沉区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40%~60%;出水渠的容积为池体总容积的1%~5%。
CN201620836774.2U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Active CN205903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6774.2U CN205903667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6774.2U CN205903667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03667U true CN205903667U (zh) 2017-01-25

Family

ID=5780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36774.2U Active CN205903667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036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9776A (zh) * 2016-08-04 2016-10-26 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9776A (zh) * 2016-08-04 2016-10-26 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4609B (zh) 涡旋网格澄清池及其用于水处理中提高混凝反应及沉淀效果的澄清方法
CN107174843B (zh) 一种多级沉淀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沉淀方法
CN106039776A (zh)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CN104071923A (zh) 一体化高效净水器
CN104941265A (zh) 旋流预沉高效分离泥沙澄清池及处理工艺
CN110860112A (zh) 一种利用带有机械排泥装置的圆形沉淀池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1906798B (zh) 一种新型浮球控制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205347020U (zh) 一种沉淀过滤一体化反应器
CN204275574U (zh) 一种防翻泥的污水沉淀装置
CN207347304U (zh) 一种含煤废水处理系统
CN205903667U (zh)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CN108946988A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地表径流悬浮物脱除的双螺旋沉淀池
CN105152324B (zh) 旋流污泥分级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CN201713366U (zh) 导流式锥形沉降池
CN2345265Y (zh) 一种污水净化器
CN203971476U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沉淀装置
CN206288999U (zh) 一种锥底斜涵滤渣气浮机
CN207324181U (zh) 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
CN202951293U (zh) 用于脱硫废水处理的澄清器
CN101879382B (zh) 一种污水二级沉淀池
CN210457812U (zh) 基于磁粉回收分配装置的多级絮凝污水处理系统
CN201347579Y (zh) 新型钢筋混凝土格栅井
CN210030390U (zh) 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
CN206463554U (zh) 一种高效旋流式二沉池
CN207845358U (zh) 一种全自动化固液分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