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1648U -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1648U
CN206001648U CN201620919742.9U CN201620919742U CN206001648U CN 206001648 U CN206001648 U CN 206001648U CN 201620919742 U CN201620919742 U CN 201620919742U CN 206001648 U CN206001648 U CN 206001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ir inlet
closing space
bleeding poin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197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东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1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1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循环系统,封闭空间内布置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封闭空间内,进而通过抽气口抽离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进气口与抽气口之间具有气流通过空间。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循环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方案简单实用易实现,能够低成本的实现对封闭空间内的气体进行恒温、恒湿控制,使得在该封闭空间各区域内的温度、湿度分布更加均衡,进而使的完成的生产、实验、加工的产品(食品)质量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循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具有特殊用途的封闭空间广泛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例如保温房、发酵室、醒发室、干燥室等,他们可以用于进行面点食品的发酵、保温,或者肉类食品的脱酸,以及食品的风干保存等,也可以用于各种工业产品的烘烤、干燥等。这些封闭空间必须对其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提供自然环境不易实现的可控性以及稳定性加以控制调整,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或食品的品质才能得到保证。例如,在恒温、恒湿以及气流均匀流动的环境中面点醒发的效果更好,做出来的面点也较为美味。但,现有的生产用封闭空间中,往往没有气体流动或者气体流动紊乱形成乱流,这样即使对气体进行温度控制或者湿度控制也不能达到体系中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均衡分布,造成同一封闭空间体系内局部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差异,而使得相关加工效果(如面点的醒发效果)不稳定和不理想。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封闭空间内气体的均匀流动和循环显得尤其重要,亟需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循环系统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者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的气体循环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生产封闭空间中,温度、湿度等条件不能在封闭空间各区域均衡分布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体循环系统,封闭空间内布置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封闭空间内,进而通过抽气口抽离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进气口与抽气口之间具有气流通过空间。在封闭的空间内设置进气口与抽气口,通过进气口的进气与抽气口的抽气使得封闭空间内气体进行流动,可以很好的保证封闭空间内各区域温度、湿度等分布均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封闭空间可以为多面体,进气口分布于其中多个面上,处于不同面上的进气口为间歇性交替进气。所述的多面体可以为矩形体、三棱柱、五棱柱形状都行,只要能够围成一个可放置物品的封闭空间即可;采用上述结构进气口分布在多个面上,通过调节气体的交替方式,如在多面体相对的两个面上设置有抽气口与进气口,通过改变这两个相对面上开口的功能,即一个面上的开口在一段时间内执行进气功能,一段时间内执行出气功能,或者当多个面上设有开口,使这些面上的开口交替执行进气与抽气功能,从而可以更加灵活的改变封闭空间内气体的循环方向,进而使得封闭空间内的温度、湿度等分布的更加均衡,不会出现气体长时间往一个方向循环使得一个区域的温度或者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封闭空间为矩形,其中至少一对相对的面上布置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的相对的面上布置的进气口间歇性交替进气。所述相对的面指的是相互对立的面,如矩形空间的左侧面与右侧面,前侧面与后侧面,这种在矩形的封闭空间内在相对的面上设置进气口和抽气口,可以更好的实现封闭空间内气流的均衡流动,而设置开口的面不对应而出现气体流动紊乱的现象,配合相对面上布置的进气口间歇性交替进气,更易达到封闭空间内气体流速均衡,温度、湿度等均衡分布。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气口和抽气口在封闭空间外通过管道相连而形成气体回路,使得由抽气口从封闭空间抽离的气体通过管道从进气口返回进入封闭空间。所述的气体回路是指设置于封闭空间外的气体管道,用以从封闭空间抽出的气体在此回路中流动,而不会流动到封闭空间外,使得实现气体只在封闭空间内进行循环,避免外界气体引入的干扰;采用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气体通过气体回路实现在封闭空间内的气体流动,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气体经由抽气口进入气体回路从进气口再次进入封闭空间,其中经过气体回路的气体都来自与封闭空间内,那么这些气体的组分相同,包括温度、空气的湿度等都与封闭空间内的温度、湿度相接近,因此对于封闭空间内的温度、湿度等进行微调就能够保证封闭空间各区域温度、湿度均衡分布,并且十分节能,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回路上设置有风机和换向装置,通过控制气流在管道内流动方向使得不同面上的进气口间歇性交替进气。风机用于抽动气体回路管道中的空气,使得气体回路中临近抽气口的管道内气压降低,进而使得封闭区域内的气体因气压差的存在进入到气体回路中,进入到气体回路中的气体有在风机的作用下流向进气口使得进气口的管道内气压增大,进而使得气体有流入封闭空间内,从而实现封闭空间内气体的流动,风机的设置是更好的促使封闭区域内气体的流动;换向装置则是为了改变风机的抽气方式使得原来的进气口成为抽气口,改变原来的气体流动方向,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回路上设置两个风机,交替性的打开两个风机工作很容易改变气体的循环流向,或者我们只使用一个风机以涡轮式风机为佳,改变涡轮的旋转方向使得抽气进气方向发生改变,达到改变气体循环方向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在气体回路上设置气流阀从而改变气体的循环方向,通过换向装置的设置促使封闭空间内的气体交替性的改变气体循环方向,使得气体流动有规律不会发生混乱,也不能因为气流长时间向同一个方向流动而出现局部区域温度、湿度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更加有利于封闭空间各区域温度、湿度的均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气口和抽气口可以为同一开口,当与该开口相连的管道内气压小于封闭空间内时,该开口为抽气口;当与该开口相连的管道内气压大于封闭空间内时,该开口为进气口。上述表述意为进气口为间歇性交替进气,在风机和换向装置的作用进气口与抽气口是可以实现互换,进气口与抽气口的定义是根据与其连接的管道处气压决定。进气口和抽气口可以为同一开口,采用进气口在换向装置的作用下间歇性进气,使得进气口与抽气口实现互换,这样就可以避免设置两条管道用来改变气体的循环方向,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上述进气口和抽气口可以为同一开口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开口都可以作为进气口与抽气口通用,如我们在封闭空间顶棚上管道设置开口时,此开口只作为抽气口使用执行抽气功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回路上设置有调温装置、调湿装置、过滤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调温、调湿装置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将封闭空间内的温度与湿度调节到更加有利于生产的条件;过滤装置主要是为了在封闭空间内气体流动,通过气体回路实现内循环的过程中,过滤掉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抽气口包括管道式抽气口,管道式抽气口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与气体回路的管道相通,第二通道与封闭空间相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相分离,第一通道口与第二通道口相对,第一通道口的截面小于第二通道的截面。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在封闭空间内的气体通过气体回路连通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实现气体流通循环的同时,使得封闭空间的气体还可以从因气体流动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对处形成气压差而流入第二管道;在此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一是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对分离处的第二管道的开口作为抽气口执行抽气功能时,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相对分离处气体向管道内流动,这是因为抽气口抽气强度较大使得管道内的气压低于封闭空间内的气压;二是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对分离处的第二管道的开口作为进气口执行进气功能,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相对分离处气体向也道内流动,这是因为进气口进气使得管道内的气压低于封闭空间内的气压,也就是说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相对分离处气体总是由封闭空间向管道内流动,这样更加能够促进气体的循环,使得循环更加充分,进一步保证封闭空间各区域温度、湿度分布均衡。
进一步地,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管道式抽气口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分离且嵌套,第一通道部分伸入第二通道内,第一通道的外壁与第二通道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分离且嵌套采用这种分立且嵌套式的设计能够保证第一管道中输送过来的气体绝大部分都能够进入第二管道,并且第一管道往第二管道输送气体的过程中气体的流动会在第一通道的外壁与第二通道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处形成更大的负压,使得封闭空间内的气体从空隙处进入第二管道的速度更快,更多的气体参与到封闭空间内气体的内循环,更加有利于封闭空间内温度、湿度的均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管道式抽气口管道内设置有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可以起到调节抽气口管道做循环运动气体的流量及流速。所述挡风结构可以是挡风板,也可以是截流阀。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循环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方案简单实用易实现,能够低成本的实现对封闭空间内的气体进行恒温、恒湿控制,使得在该封闭空间各区域内的温度、湿度分布更加均衡,进而使的完成的生产、实验、加工的产品(食品)质量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气体运动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气体运动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一实施例图2中A部分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另一实施例主视结构气体运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另一实施例侧视结构气体运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又一实施例主视结构气体运动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又一实施例主视结构气体运动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系统又一实施例侧视结构气体运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口;
2、抽气口;
3、封闭空间;
41、第一通道;42、第二通道;
5、气体回路;
6、风机;
7、换向装置;
8、空隙;
9、挡风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体循环系统,封闭空间3内布置有进气口1和抽气口2,气流从进气口1进入封闭空间3内,进而通过抽气口2抽离封闭空间3,封闭空间3内进气口1与抽气口2之间具有气流通过空间。在封闭的空间内设置进气口1与抽气口2,通过进气口1的进气与抽气口2的抽气使得封闭空间3内气体进行流动,可以很好的保证封闭空间3内各区域温度、湿度等分布均衡。
进气口1与抽气口2分布设置在封闭空间3内,所述抽气口2用以将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抽离出所述的封闭空间3,所述进气口1则用以将气体送入封闭空间3,当然了为了实现封闭空间3自动的抽气与进气需要设置风机6,用以实现上述功能;所述封闭空间3是指可以方便的在人为的控制下,不借助外部设备无法实现与空间外实现气体交换的封闭区域,如由墙体围成的面包发酵室,在人为关闭发酵室的室门之后,发酵室不借助与外界连通的管道无法实现室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当然了并不包括气体从门缝以及窗缝等缝隙发生的微弱的气体逸出),那么由墙体围成的发酵室内即为封闭空间3;所述气体流动空间是指在封闭空间3内除了防止物品的区域,用于气体因抽气口2抽气与进气口1进气促使封闭空间3内气体流动的区域;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气口1与抽气口2的设置实现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流动,并且所述由抽气口2抽离的气体与从进气口1进入的气体都从封闭空间3内部而来,所示能够实现封闭空间内气体均衡循环,从而实现封闭空间3各区域的温度、湿度保持相同。
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回路5上设置有调温装置(未画出)、调湿装置(未画出)、过滤装置(未画出)中的一种或几种。调温、调湿装置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将封闭空间3内的温度与湿度调节到更加有利于生产的条件;过滤装置主要是为了在封闭空间3内气体流动,通过气体回路5实现内循环的过程中,过滤掉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调温装置用来调节封闭空间3内的温度,调湿装置用来调节封闭空间3内的湿度,当然了为了实现与方便使用者进行调温、调湿操作,所示调温调湿装置还附带有温度与湿度的检测功能从而进行准确的调节。根据前述的方法实现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均衡循环,与所述的调温、调湿装置配合,进而实现封闭空间3内各区域气体温度、湿度都保持一致,使得在该封闭空间3制作的商品质量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保证;所述的气体过滤装置用以实现所述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通过进气口1与抽气口2在气体回路5中流动时,过滤掉气体中可能存在的灰尘与细菌,进一步保证商品如面包、蛋糕等制作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案的可行性非常高,方案简单,使用成本也非常低。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封闭空间3为多面体,进气口1分布于其中多个面上,处于不同面上的进气口1为间歇性交替进气。采用上述结构进气口1分布在多个面上,更加有利于促使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进行流动,而这些进气口1间歇性交替进气可以不断的改变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循环方向进而使得封闭空间3内的温度、湿度等分布的更加均衡,不会出现一个区域的温度或者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多面体的封闭空间3包括但不限于矩形空间、三棱柱形状的空间、以地面为底面的半球形空间,原则上只要可以实现封闭与放置物品即可;所述的进气口1与抽气口2分布在多个面上更容易实现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快速均衡循环;处于不同面上的进气口1为间歇性交替进气,也就是说这些位于不同平面上的进气口1,可能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作为进气口1往封闭空间3内送入气体,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作为抽气口2,将封闭空间3内的抽离送入气体回路5中,使得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循环方向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换向,从而实现气体的循环更加均衡,在封闭空间3中的各区域的温度、湿度都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而不会出现局部温度或者湿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当然了通过系统制作者的设计与实际的需要,也能够简单的实现一个或几个平面上的进气口1一直用以向封闭空间3内输送气体,另外面上的开口一直用以将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抽离到气体回路5上,特别的用以向封闭空间3内送入气体与抽离气体的开口在实施例中需要同时存在,才能实现气体的循环。
请参阅图1和图2,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封闭空间3为矩形,其中至少一对相对的面上布置有进气口1和抽气口2,所述的相对的面上布置的进气口1间歇性交替进气。在为矩形的封闭空间3内在相对的面上设置进气口1和抽气口2,可以更好的实现封闭空间3内气流的均衡流动,而不会出现气体流动紊乱的现象,配合相对面上布置的进气口1间歇性交替进气,更易达到封闭空间3内温度、湿度的均衡分布。
现有的用以加工制作面包的发酵室、以及用以科学实验的实验室等,绝大多数的空间设置都为矩形,当然了其它形状也是可选的;请参阅图2至图4,其中至少一对相对的面上布置有进气口1和抽气口2,实际上在其中一个面上设置进气口(左侧面),另一个相对面上(右侧面)设置抽气口2即能够达到实现封闭空间3内气体循环流动的效果,当左侧面上设置的开口为用于向封闭空间送入气的进气口1、右侧面则为将封闭空间气体抽出的抽气口,设置在相对的面上的抽气口2与进气口1使得此时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由左侧到右侧流动,;如图3和图4所示的,当换向装置7使得风机6在气体回路5中的抽气方向发生改变,那么左侧面上的开口则可以变为抽气口,右侧面上的开口则成为进气口,此时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流动方向由右侧往左侧流动,这种做法更加有利于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均衡循环,使得封闭空间3内各区域的温度、气压、湿度保持在相对均衡的状态下;因为所述的相对的面上布置的进气口1间歇性交替进气,所以进气口1在一定时间内也作为抽气口2使用,这种相对面上的进气口1间歇交替进气,促使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循环流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封闭空间3内分布的气体更加的均衡,不至于发生临近进气口1一侧的气体状态,与临近抽气口2一侧的气体状态如温度、湿度存在较大差异当然了,当所述的封闭空间3是以地面为底面的半球形空间,可以在半球面上设置进气口1,右半球面上设置抽气口2,也可以实现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进行合理循环,使得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相对恒定且均匀。
如图8至图10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换向装置7可以是在气体回路5上设置两个风机6,需要由左到右进行气体循环,那么就打开左侧风机6进行抽气工作,需要由右到左进行气体循环,就打开右侧风机6进行工作;或者如图2至图4所示的,只在气体回路5上设置一个风机6,此时我们优选的采用涡轮式风机,如需要实现气体在封闭空间3内由左到右的气体循环,我们可以使得涡轮式风机的涡轮进行顺时针旋转达到该目的,那么我们在需要实现气体在封闭空间3内由右到左的气体循环,我们可以使得涡轮式风机的涡轮进行逆时针旋转达到该目的,当然了在只有一个风机6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增设一个气流阀用以改变气体回路中的循环方向;上述改变风机6抽气方向的实施方式是为了达到便于安装与使用的目的,所提供的优选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换向装置的限制,其他任何能够实现改变风机6的抽气方向进而改变封闭空间3内循环方向的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气口1和抽气口2在封闭空间3外通过管道相连而形成气体回路5,使得由抽气口2从封闭空间3抽离的气体通过管道从进气口1返回进入封闭空间3。采用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气体通过气体回路5实现在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流动,保证封闭空间3各区域温度、湿度均衡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封闭空间3是指位于多面体围成的空间内不包括管道相连而形成的气体回路5部分;由抽气口2从封闭空间3抽离的气体通过管道从进气口1返回进入封闭空间3,在实现气体内循环的同时,保证了气体都来自于封闭空间3内使得气体的温度、湿度不会发生变化。可选的实施例中气体回路5设置在多个面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的气体回路5靠近墙体适应墙体的形状设置,而不与墙体接触,这样可以减少气体回路5与墙体的热交换,进一步保证气体的温度不会发生变化,气体回路5适应墙体形状设置,如封闭空间3为矩形,那么气体回路5的管道则可以有临近矩形空间顶面的水平管道与临近矩形四个侧面设置的竖直管道,这种设置不仅使得封闭空间3内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看起来更加美观,也可以更加方便气体的整体均衡内循环。如图6至图10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气体回路5设置在所述的多面体围成的空间外,如设置在矩形空间的顶面上方,采用这种设置可以减少气体回路在封闭空间中的空间占用,使得封闭空间3可使用区域更大可以容置更多的物品,还可以减少风机在工作中产生的噪音与热量,对封闭空间的环境状态造成影响,当然了与气体回路5相通的进气口与抽气口要设置在矩形空间内部,这样才能实现气体的循环,保持封闭空间3内的温度与湿度的恒定。
请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回路5上设置有风机6和换向装置7,通过控制气流在管道内流动方向使得不同面上的进气口1间歇性交替进气。风机6用于抽动气体回路5管道中的空气,使得气体回路5中临近抽气口的气压降低,进而使得封闭区域内的气体因气压差的存在进入到气体回路5中,进入到气体回路5中的气体有在风机6的作用下流向进气口1使得进气口的气压增大,进而使得气体有流入封闭空间3内,从而实现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流动,风机6的设置是更好的促使封闭区域内气体的流动;换向装置7则是为了改变风机6的抽气方式使得原来的进气口1成为抽气口2,改变原来的气体流动方向,更加有利于封闭空间3各区域温度、湿度的均衡。
风机6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所述风机6用于降低抽气口处的气体压强使得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进入气体回路5,气体进入气体回路5被风机6输送到进气口1处进而使得与进气口1连接的管道内气压增大,使得气体又从进气口1进入封闭空间3,实现气体的均衡循环;所述换向装置7用于改变风机6抽风的方向,进而改变进气口1与抽风口处的气压使得气体发生流动,从而实现控制气流在管道内流动方向使得不同面上的进气口1间歇性交替进气,更加有利于封闭空间3内气体状态的均衡。所述风机6与换向装置7可以位于多个面围成的空间内,也可以位于多个面围成的空间内,还要通过管道与位于封闭空间3布置的进气口1与抽气口2连接,实现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循环即可,优选的,风机6与换向装置7可以位于多个面围成的空间内,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状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的影响,对封闭空间3内恒温、恒湿的控制起到节能的效果。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气口1和抽气口2为同一开口,当与该开口相连的管道内气压小于封闭空间3内时,该开口为抽气口2;当与该开口相连的管道内气压大于封闭空间3内时,该开口为进气口1。上述表述意为进气口1为间歇性交替进气,在风机6和换向装置7的作用进气口1与抽气口2是可以实现互换,进气口1与抽气口2的定义是根据与其连接的管道处气压决定。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抽气口2与进气口1通过风机6与换向装置7的调节实现间歇性交替进气,所示进气口1也可以作为抽气口2使用。进气口1和抽气口2可以为同一开口,采用进气口1在换向装置的作用下间歇性进气,使得进气口1与抽气口2实现互换,这样就可以避免设置两条管道用来改变气体的循环方向,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上述进气口1和抽气口2可以为同一开口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开口都可以作为进气口与抽气口通用,如我们在封闭空间顶棚上管道设置开口时,此开口只作为抽气口1使用执行抽气功能。
请参阅图2至图5,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抽气口2包括管道式抽气口2,管道式抽气口2包括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其中第一通道41与气体回路5的管道相通,第二通道42与封闭空间3相通,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之间相分离,第一通道口与第二通道口相对,第一通道口的截面小于第二通道的截面。所述的第一通道口与第二通道口相对是指如图3所示的第二通道到位于第一通道口的正下方,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在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通过气体回路5连通第一管道41和第二管道42实现气体流通循环的同时,使得封闭空间3的气体还可以从因气体流动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对处形成气压差的空隙8流入第二管道42,更加有利于促进气体的循环,使得封闭空间3各区域温度、湿度分布均衡。
采用上述的管道式抽气口2的结构设置,那么就需要保证第一通道41口与第二通道42口都要被封闭空间3包裹,否则外部气体有可能通过第二通道42口进入封闭空间3,对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内循环造成影响,影响封闭空间3内的温度、湿度、气压;所述第一通道41与第二通道42之间相分离,第一通道口与第二通道口相对,第一通道口的截面小于第二通道42的截面,则是为了在第一通道41到与第二通道口之间设置一个空隙8,在保证由第一输送过来的气体绝大部分都能进入第二通道42的情况下(第一通道41口与第二通道口相对,第一通道口的截面小于第二通道42的截面),由于气体的流通使得第一通道41到与第二通道口之间设置一个空隙8处气压发生变换使得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由空隙8进入管道内,促进气体的内循环。所述管道式抽气口2与设置在多个面围成的矩形空间的顶面下的气体回路5连接,所述的气体回路5上设置有多个开口用以连接多个管道式抽气口2,更容易实现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内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图2至图5所展示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抽气口2的第二管道42与第一管道41相对分离产生的空隙处第一管道41内的气压因为风机6抽气的作用要小于封闭空间3内的气压,所以气体由空隙8处封闭空间3流入第一管道41内;并且连接进气口1的第二管道42与第一管道41相对分离产生的空隙处管道内的气压则会因第一管道内气体流入的原因要小于封闭空间3内的气压,所以气体由封闭空间3流入第二管道42内,因此在整个气体循环过程中在第一管道41与第二管道42因相对分离产生的间隙8处的气体都是有封闭空间流入管道内的。
如图3至图5所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管道式抽气口2的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相互分离且嵌套,所述分离且嵌套第一通道41部分伸入第二通道42内,第一通道41的外壁与第二通道42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这种结构的设置更加能够保证有第一通道41输送过来的气体绝大部分都进入第二管道有进气口1送入第二空间实现封闭空间3的气体内循环,还可以第一通道41的外壁与第二通道42的内壁之间存在的空隙出由于气体的流动造成负压,使得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从空隙8出进入第二管道,共同参加气体的内循环,使得内循环效果更佳,使得封闭空间3内各区域气体状态相同,维持恒温、恒湿。如图4所示的,当气体在封闭空间3内由左侧向右侧循环,右侧的第一通道41与第二通道42相互分离且嵌套产生的空隙,因为风机的抽气使得空隙处的压强小于封闭空间3内,故气体也是由封闭空间3流向第一通道内使得封闭空间3内的气体循环更加均衡。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管道式抽气口管道内设置有挡风结构9。所述挡风结构9可以起到调节抽气口管道做循环运动气体的流量及流速。优选的,所述挡风机构9可以为一块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较优的设置在第一通道41内靠近第一通道口的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用以调节第一通道41内的气体的流量进而调节气体运送到第二通道42内的流速,从而对整个封闭空间3内气体的循环流速进行调节,使得封闭空间3各部分的温度、湿度更加的均衡。当所述挡风机构9为截流阀时,可以通过控制截流阀进而控制第一管道41内用以气体流通的管道的截面面积,进而控制气体的流量与流速。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封闭空间内布置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封闭空间内,进而通过抽气口抽离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进气口与抽气口之间具有气流通过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空间为多面体,进气口分布于其中多个面上,处于不同面上的进气口为间歇性交替进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间为矩形,其中至少一对相对的面上布置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的相对的面上布置的进气口间歇性交替进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抽气口在封闭空间外通过管道相连而形成气体回路,使得由抽气口从封闭空间抽离的气体通过管道从进气口返回进入封闭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回路上设置有风机和换向装置,通过控制气流在管道内流动方向使得不同面上的进气口间歇性交替进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抽气口为同一开口,当与该开口相连的管道内气压小于封闭空间内时,该开口为抽气口;当与该开口相连的管道内气压大于封闭空间内时,该开口为进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回路上设置有调温装置、调湿装置、过滤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任一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口包括管道式抽气口,管道式抽气口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一 通道与气体回路的管道相通,第二通道与封闭空间相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相分离,第一通道口与第二通道口相对,第一通道口的截面小于第二通道的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式抽气口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分离且嵌套,第一通道部分伸入第二通道内,第一通道的外壁与第二通道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式抽气口管道内设置有挡风结构。
CN201620919742.9U 2016-04-29 2016-08-22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Active CN20600164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19740 2016-04-29
CN201610281974.0A CN105758164A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密闭空间的均衡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1648U true CN206001648U (zh) 2017-03-08

Family

ID=5632249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1974.0A Pending CN105758164A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密闭空间的均衡循环系统
CN201610702301.8A Active CN106123196B (zh) 2016-04-29 2016-08-22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CN201620919742.9U Active CN206001648U (zh) 2016-04-29 2016-08-22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1974.0A Pending CN105758164A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密闭空间的均衡循环系统
CN201610702301.8A Active CN106123196B (zh) 2016-04-29 2016-08-22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57581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196A (zh) * 2016-04-29 2016-11-16 谢东波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CN107193304A (zh) * 2017-06-01 2017-09-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种生化样品的循环气体温控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6729A (zh) * 2017-02-28 2017-06-20 安徽省华禾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泄漏的谷物种子包衣涂覆设备
CN108844228A (zh) * 2018-08-31 2018-11-20 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闭式回路风机加热系统
CN109533700B (zh) * 2018-10-25 2020-02-11 定西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检测预警的中药材贮藏系统
CN111442452B (zh) * 2020-04-02 2020-11-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81516A1 (en) * 2008-09-22 2011-11-17 Newcomer Douglas A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nfigur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s
SG173543A1 (en) * 2009-02-09 2011-09-29 Carrier Corp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mprovement in refrigerated container
CN201835545U (zh) * 2010-09-02 2011-05-18 上海盈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变频独立排风的高精度恒温恒湿实验室
DE202011102188U1 (de) * 2011-06-17 2012-09-18 Stiebel Eltron Gmbh & Co. Kg Lüftungssystem
CN104748230B (zh) * 2015-03-25 2018-05-11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卷烟厂高架库的温湿度控制工艺及空调系统
CN204757259U (zh) * 2015-05-28 2015-11-11 天津龙川精工洁净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独立自循环式洁净手术室
CN204757260U (zh) * 2015-06-09 2015-11-11 北京易盛泰和科技有限公司 送风系统及人工气候室
CN105758164A (zh) * 2016-04-29 2016-07-13 谢东波 一种密闭空间的均衡循环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196A (zh) * 2016-04-29 2016-11-16 谢东波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CN107193304A (zh) * 2017-06-01 2017-09-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种生化样品的循环气体温控装置
CN107193304B (zh) * 2017-06-01 2019-03-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种生化样品的循环气体温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8164A (zh) 2016-07-13
CN106123196A (zh) 2016-11-16
CN106123196B (zh)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1648U (zh)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CN103960882A (zh) 鲜茶叶保鲜柜
CN106403520A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穿流式热泵干燥房
CN105806071A (zh) 一种新型烘干箱
CN106805270A (zh) 一种枸杞烘干房
CN109874607A (zh) 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
CN205681920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出菇房
CN205919464U (zh) 一种室内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监测调节系统
CN205909447U (zh) 高效节能型冷库可调风向风幕机
CN209964827U (zh) 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
CN205624354U (zh) 一种果蔬热风烘干房
CN105494696A (zh) 一种茯砖茶发花干燥方法、装置及控制系统
CN204854276U (zh) 一种姜片干燥用隧道窑
CN203105492U (zh) 智能控制茶叶萎凋房
CN203040631U (zh) 循环热风式红枣烘干机
CN206056137U (zh) 一种水平流热泵干燥房
CN206583238U (zh) 一种可变风向的多通道混流干燥箱
CN206069890U (zh) 一种抗污染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03554971U (zh) 食用菌工厂新风预处理系统
CN206603205U (zh) 一种枸杞烘干房
CN101915447A (zh) 一种空气隔离气幕的形成方法
CN108131912A (zh) 一种匀风高效果蔬烘干系统
CN202890340U (zh) 烟熏炉
CN207963351U (zh) 一种匀风高效果蔬烘干系统
CN203327584U (zh) 一种食用菌出菇房节能换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