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1186U - 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71186U
CN205971186U CN201620846533.6U CN201620846533U CN205971186U CN 205971186 U CN205971186 U CN 205971186U CN 201620846533 U CN201620846533 U CN 201620846533U CN 205971186 U CN205971186 U CN 205971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sheet metal
body sheet
mounting structure
bumper 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65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465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71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71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71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其中,所述保险杠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车身钣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上形成有卡扣,所述定位柱穿过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车身钣金的内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中,一方面,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实现了保险杠安装支架的精确定位;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定位柱上的卡扣与车身钣金的卡接配合实现了保险杠安装支架的预安装,也就是说,通过在定位柱上设置卡扣,使得定位柱同时具备定位与固定的作用,简化了工人后续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保险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开发设计中,汽车保险杠两端通过保险杠安装支架固定在车身钣金上,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安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汽车保险杠与车身钣金的装配精度。现有技术中,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定位大部分是通过保险杠安装支架上的十字定位销与车身钣金的定位孔配合来实现,这种简单的销孔配合结构仅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当保险杠安装支架定位后需要松手进行后续的紧固工序,这时单靠销孔的定位并不能保证保险杠安装支架保持在固定位置,很容易脱落,给后续的装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不仅能够同时实现保险杠安装支架的定位及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所述保险杠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车身钣金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上形成有卡扣,所述定位柱穿过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车身钣金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定位柱为中空结构,所述定位柱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卡扣形成为与所述开口的上边缘相连的悬臂结构。
可选地,所述卡扣的外侧面包括从所述开口的上边缘向下并向外延伸的导向斜面。
可选地,所述卡扣的外侧面还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渡面、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所述过渡面从所述导向斜面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面从所述过渡面向内延伸并与所述车身钣金的内侧面相接合,所述第二卡接面从所述第一卡接面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定位孔的孔壁相接合。
可选地,所述定位柱的侧面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开口,每个开口上分别形成有所述卡扣。
可选地,所述定位柱为中空方形柱,两个所述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柱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形成有向上渐缩的引导部。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孔形成为长孔。
可选地,所述定位柱和卡扣与所述保险杠安装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中,一方面,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实现了保险杠安装支架的精确定位;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定位柱上的卡扣与车身钣金的卡接配合实现了保险杠安装支架的预安装,也就是说,通过在定位柱上设置卡扣,使得定位柱同时具备定位与固定的作用,简化了工人后续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定位柱形成在保险杠安装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位孔形成在车身钣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定位柱和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定位柱和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沿着A-A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未示出车身钣金;
图6是图3中沿着B-B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未示出车身钣金;
图7是定位柱的剖视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保险杠安装支架 2 车身钣金
11 定位柱 12 卡扣
13 引导部 21 第一定位孔
22 第二定位孔 111 开口
121 外侧面 1211 导向斜面
1212 过渡面 1213 第一卡接面
1214 第二卡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的上、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保险杠安装支架1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柱11,定位柱11上形成有卡扣12,车身钣金2上设置有定位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孔22,定位柱11穿过对应的定位孔,并通过定位柱11上的卡扣12将保险杠安装支架卡接于车身钣金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中,一方面,通过定位柱11与定位孔21和22的配合实现了保险杠安装支架1的精确定位;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定位柱11上的卡扣12与车身钣金2的卡接配合实现了保险杠安装支架1的预安装,也就是说,通过在定位柱11上设置卡扣12,使得定位柱11同时具备定位与固定的作用,简化了工人后续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保险杠安装支架1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柱11,该两个定位柱11为中空结构,定位柱11的侧面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开口111,卡扣12形成为与开口111的上边缘相连的悬臂结构,这种悬臂结构可以保证卡扣12向呈中空结构的定位柱11的内部弹性变形,方便定位柱11插入。
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每个定位柱11的侧面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开口111,卡扣12的外侧面包括从开口111的上侧壁向下并向外延伸的导向斜面1211、从导向斜面1211的下端向下延伸的过渡面1212、从该过渡面1212向内延伸并与所述车身钣金2的内侧面相接合的第一卡接面1213、从第一卡接面1213向下延伸并与车身钣金2的定位孔21的孔壁相接合的第二卡接面1214,这样,具有卡扣12的定位柱11可以稳定地固定在车身钣金2上,避免了保险杠安装支架1出现晃动以及脱落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定位柱11的侧面上可以设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开口111,每个开口111上分别形成有卡扣12,具体地,定位柱11可以为中空方形柱,开口111分别设置在定位柱1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柱11也可以是中空圆柱,并且开口111以及形成在该开口111上的卡扣12可以为三个或者四个,为了加工方便以及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定位柱11为中空方形柱,并且定位柱11的侧面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开口111。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柱11的上端可以形成有向上渐缩的引导部13,通过设置引导部13可以便于定位柱11的插入。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孔22可以均为与定位柱11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的定位孔。然而,为了降低对定位孔的位置精度要求,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定位孔21为与定位柱11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的孔,第二定位孔22为长孔。另外,为了保证保险杠安装支架1与车身钣金2的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定位柱11和卡扣12可以一体形成在保险杠安装支架1上,结构牢固、稳定。
在具体的安装过程,可以首先将保险杠安装支架1上的两个定位柱11,分别与车身钣金2上第一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孔22对齐,同时,对保险杠安装支架1施加以压力使卡扣12向两个定位柱11的内部弹性变形,当定位柱11完全插入定位孔时,卡扣12向外弹开将保险杠安装支架固定在车身钣金上,随后进行紧固工序以及保险杠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安装支架(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1),所述车身钣金(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21,22),所述定位柱(11)上形成有卡扣(12),所述定位柱(11)穿过对应的定位孔(21,22),所述卡扣(12)卡接于所述车身钣金(2)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1)为中空结构,所述定位柱(11)的侧面设置有开口(111),所述卡扣(12)形成为与所述开口(111)的上边缘相连的悬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2)的外侧面(121)包括从所述开口(111)的上边缘向下并向外延伸的导向斜面(1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2)的外侧面(121)还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渡面(1212)、第一卡接面(1213)和第二卡接面(1214),所述过渡面(1212)从所述导向斜面(1211)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面(1213)从所述过渡面(1212)向内延伸并与所述车身钣金(2)的内侧面相接合,所述第二卡接面(1214)从所述第一卡接面(1213)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定位孔(21,22)的孔壁相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柱(11)的侧面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开口(111),每个开口(111)上分别形成有所述卡扣(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1)为中空方形柱,两个所述开口(111)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柱(1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1)的上端形成有向上渐缩的引导部(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定位孔(21,22)包括第一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孔(22),所述第一定位孔(21)与所述定位柱(11)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孔(22)形成为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1)和卡扣(12)与所述保险杠安装支架(1)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
CN201620846533.6U 2016-08-05 2016-08-05 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05971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6533.6U CN205971186U (zh) 2016-08-05 2016-08-05 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6533.6U CN205971186U (zh) 2016-08-05 2016-08-05 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71186U true CN205971186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29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6533.6U Active CN205971186U (zh) 2016-08-05 2016-08-05 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71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5100B (zh) 汽车abs安装支架
CN205971186U (zh) 保险杠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04330086A (zh) 车载导航仪快速装配结构
CN204368251U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与a柱内蒙皮的连接结构
CN210390976U (zh) 一种汽车碰撞传感器安装支架
CN114684272B (zh) 车架结构及车辆
CN201980322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中支撑支架总成
CN202429053U (zh) 发动机侧悬置安装件
CN104709220A (zh) 汽车乘员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支架及安装结构
CN204978866U (zh) 汽车前端模块
CN210390975U (zh) 汽车b柱碰撞传感器安装支架
CN202935427U (zh) 汽车前下横梁支架
CN205930600U (zh) 一种抗撞的汽车前保险杠总成
CN206501818U (zh) 汽车前保险杠安装结构总成
CN202868253U (zh) 一种异型安装架
CN2928594Y (zh) 一种摩托车牌照支架
CN205906849U (zh) 一种电梯撞弓机构
CN211076079U (zh) 一种安装支架
CN104786190A (zh) 一种用于安装汽车隔热罩塞钉的敲击装置
CN202339524U (zh) 一种硬盘架
CN209064045U (zh) 后保险杠与下车身的配合结构及车辆
CN204184280U (zh) 一种侧碰传感器的固定钣金结构
CN203581147U (zh) 一种翼子板与a柱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CN211731582U (zh) 一种汽车b柱上下护板定位结构
CN209008526U (zh) 抗冲击汽车护板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1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uilding, No. 1, 2 Tong Tung Avenu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aow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