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3941U - 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3941U
CN205953941U CN201620976933.9U CN201620976933U CN205953941U CN 205953941 U CN205953941 U CN 205953941U CN 201620976933 U CN201620976933 U CN 201620976933U CN 205953941 U CN205953941 U CN 205953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gas coning
hole section
coning
cloth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69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科学
周三
马志超
刘明
聂永广
吴丽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769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3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3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3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涉及煤气化技术领域,能够减少布气锥的破损,提高密相输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所述通气锥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布气锥,布气锥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布气孔,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小于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本实用新型用于粉煤输送。

Description

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粉煤加压输送是诸多煤气化工艺的核心技术。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锁斗加压的方式将粉煤从常压加压至所需压力,再密相输送至气化炉进行气化反应。粉煤在低压粉煤储罐依靠重力放料至锁斗,再通入加压气体对锁斗进行加压;锁斗加压至与高压粉煤储罐压力平衡时,锁斗与高压粉煤储罐连通,进行高压放料;高压放料结束后,锁斗隔离并泄压,然后再与低压粉煤储罐连通,完成一个锁斗放料循环。
然而在锁斗加压过程中,由于压力的升高,粉煤容易相互搭接造成架桥,尤其是在锁斗的锥部,由于相互挤压作用的加强,粉煤更容易被压实,产生架桥。因而在加压过程中通常采用通气锥来松动物料,以避免粉煤的压实。现有工业应用的通气锥通常是烧结金属结构,通气锥通常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布气锥,外壳承压,布气锥为烧结金属,且其上具有烧结过程中形成的不规则微孔,布气锥中间为环腔,内通流化气体。流化气体通过布气锥上的不规则微孔进行布气来松动物料。但由于现有技术的布气锥为具有不规则微孔的烧结金属,该结构的耐压强度较低,当布气锥上的部分不规则微孔被粉煤堵塞时,布气锥进气侧的流化气体较多,布气锥出气侧的流化气体较少,这样在布气锥两侧易产生较高压差,容易造成布气锥破损,进而导致密相输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能够减少布气锥的破损,提高密相输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气锥,所述通气锥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布气锥,所述布气锥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布气孔,所述布气孔中靠近所述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小于所述布气孔中靠近所述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布气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布气锥内壁侧的第一孔段和设置在所述布气锥外壁侧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为柱状孔,所述第二孔段为锥形孔;所述第一孔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小孔径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段中靠近所述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不高于所述第一孔段中靠近所述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为粉煤最大粒径的7~8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孔段的大孔径端孔径为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的2~3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段为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柱状孔。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布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布气锥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布气锥的母线方向上,上下两层的所述布气孔在所述布气锥的周向上交错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段的孔深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的5倍。
进一步的,所述布气锥的内壁上的开孔率小于或等于30%。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和与所述充气孔相对的布气孔之间设置有气体折流挡板,所述气体折流挡板用于改变从所述充气孔进入所述外壳内的气体的流动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和所述布气锥之间还设置有倒料椎体,所述倒料椎体的上端边沿一周抵靠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倒料椎体的下端边沿一周抵靠在所述布气锥的底部;所述布气锥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排煤口;所述倒料椎体用于使所述外壳和所述布气锥之间的粉煤由所述排煤口进入到所述布气锥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倒料椎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45°;所述排煤口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45°。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密相输送系统,包括粉煤仓、除尘器、锁斗、锁斗过滤器和发料罐,所述锁斗底部连接有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通气锥。
进一步的,所述发料罐底部连接有所述通气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所述通气锥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布气锥,布气锥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布气孔,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小于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布气锥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布气孔,由于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较小,这样布气锥内的粉煤颗粒不容易进入布气孔内而堵塞布气孔;而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较大,这样布气锥外部的气体容易通过布气孔进入到布气锥内部,且气体在通过布气孔的孔道时,很容易吹掉布气孔孔道内的粉煤,从而保持布气孔的畅通。由于布气锥上的布气孔不容易被堵塞,因而布气锥两侧不易产生较高压差,这样减少了布气锥的破损,提高了布气锥的布气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密相输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气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相输送系统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相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气锥10,如图1所示,通气锥10包括外壳19和设置在外壳19内的布气锥11,布气锥1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布气孔12,布气孔12中靠近布气锥11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小于布气孔12中靠近布气锥11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
其中,布气孔12可以为锥孔或其它形状的通孔,只要布气孔12中靠近布气锥11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小于布气孔12中靠近布气锥11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布气孔12分布在布气锥11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对于布气孔12的具体设置数量和分布规律等亦不做限定。
这样一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布气锥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布气孔,由于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较小,这样布气锥内的粉煤颗粒不容易进入布气孔内而堵塞布气孔;而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较大,这样布气锥外部的气体容易通过布气孔进入到布气锥内部,且气体在通过布气孔的孔道时,很容易吹掉布气孔孔道内的粉煤,从而保持布气孔的畅通。由于布气锥上的布气孔不容易被堵塞,因而布气锥两侧不易产生较高压差,这样减少了布气锥的破损,提高了布气锥的布气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密相输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参考图1所示,通气锥10还包括设备连接法兰17和管道连接法兰18。设备连接法兰17用于与设备椎体连接,此法兰与设备法兰要求内部锥度一致,以保障粉煤下落无折流死角。管道连接法兰18用于连接相连管道。
进一步的,参考图1所示,布气孔12包括设置在布气锥11内壁侧的第一孔段和设置在布气锥11外壁侧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为柱状孔,所述第二孔段为锥形孔;所述第一孔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小孔径端连通。由于设置在布气锥11内壁侧的第一孔段的孔径较小,这样布气锥11内的粉煤颗粒不容易进入第一孔段或堵塞第一孔段;设置在布气锥11外壁侧的第二孔段为锥形孔,大孔径端朝外,这样外部的气体容易进入到第二孔段,再经由第一孔段后进入布气锥11内部,当第一孔段进入或堵塞有粉煤时,从第二孔段进入的气体很容易会吹掉第一孔段内的粉煤,保持第一孔段的畅通。因而这种布气孔的形状设计很好的减少了粉煤堵塞布气孔12的情况发生。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一般设置为粉煤最大粒径的7~8倍,具体设置时可以为3mm~5mm;由于第一孔段的孔径远大于粉煤粒径,因而粉煤不容易堵塞第一孔段;所述第二孔段的大孔径端的孔径为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的2~3倍;第一孔段的孔深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的5倍。这样的设计都在尽可能的减少布气孔12的堵塞。
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一孔段中靠近布气锥11的内壁侧的一端不高于所述第一孔段中靠近布气锥11外壁侧的一端。将第一孔段设置为水平直孔或斜向下的直孔,这样进一步防止粉煤进入第一孔段而堵塞第一孔段。
可选的,所述第一孔段为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柱状孔。这样可以减少粉煤颗粒进入第一孔段后卡在第一孔段内而造成的第一孔段的堵塞的情况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当布气孔12钻孔完成后,一般还需要对布气孔12的内表面进行打磨抛光,以强化粉煤颗粒在布气孔12的内锥面上的滑移下落,进一步减少粉煤对布气孔12的堵塞。
较佳的,参考图1所示,多个布气孔12均匀分布在布气锥11的侧壁上,以提高整个布气锥11的布气均匀性。优选的,在布气锥11的母线方向上,上下两层的布气孔12在布气锥11的周向上交错布置。这样在保证布气锥11的布气均匀性的基础上,提高布气锥11的强度。
进一步的,布气锥11的内壁上的开孔率小于或等于30%。由于布气锥11的内壁上开孔面积越大,布气锥的强度就越低,因而通过设置布气锥11的内壁上的开孔面积不大于30%,这样可以保证布气锥11依然具有较好的强度。
参考图1所示,外壳19上设置有充气孔13;充气孔13和与充气孔13相对的布气孔12之间设置有气体折流挡板14,气体折流挡板14用于改变从充气孔13进入外壳19内的气体的流动方向。这样使得从充气孔13进入的气体可以比较均匀的分布在布气锥11和外壳19之间的各处,然后再由布气锥11上的布气孔12进入到布气锥11内部,提高了布气锥11的布气均匀性。其中,气体折流挡板14可以为设置在各个充气孔13处的方形挡板,也可以为沿多个充气孔13分布的一周设置的环形挡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较佳的,气体折流挡板14为环形,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布气锥11的布气均匀性。
进一步的,外壳19和布气锥11之间还设置有倒料椎体15,倒料椎体15的上端边沿一周抵靠在外壳19上,倒料椎体15的下端边沿一周抵靠在布气锥11的底部;布气锥11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排煤口16;倒料椎体15用于使外壳19和布气锥11之间的粉煤由排煤口16进入到布气锥11内部。倒料椎体15用于减少粉煤进入布气锥11与外壳19之间形成堆积死角,倒料椎体15的上端低于充气孔13,下端低于或平齐于排煤口16。这样当布气锥11内部的粉煤颗粒从布气孔12吹出后掉落在倒料椎体15上后,可以由倾斜设置的倒料椎体15滑落到排煤口16,再由排煤口16重新进入到布气锥11内部。
较佳的,倒料椎体15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45°;排煤口16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45°。这样更加有利于粉煤颗粒在倒料椎体15上的滑落,也更加有利于粉煤颗粒通过排煤口16重新进入到布气锥11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排煤口16的设置数量和分布方式不做限定。较佳的,布气锥11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煤口16,且多个排煤口16沿布气锥11的周向均匀分布。这样更加方便了掉落到倒料椎体15上的粉煤由排煤口16重新进入到布气锥11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气锥,所述通气锥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布气锥,布气锥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布气孔,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小于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布气锥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布气孔,由于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较小,这样布气锥内的粉煤颗粒不容易进入布气孔内而堵塞布气孔;而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较大,这样布气锥外部的气体容易通过布气孔进入到布气锥内部,且气体在通过布气孔的孔道时,很容易吹掉布气孔孔道内的粉煤,从而保持布气孔的畅通。由于布气锥上的布气孔不容易被堵塞,因而布气锥两侧不易产生较高压差,这样减少了布气锥的破损,提高了布气锥的布气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密相输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密相输送系统,参考图2和图3所示,包括粉煤仓21、除尘器22、锁斗23、锁斗过滤器24和发料罐25,锁斗23底部连接有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通气锥10。所述通气锥10中通过在布气锥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布气孔,由于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较小,这样布气锥内的粉煤颗粒不容易进入布气孔内而堵塞布气孔;而布气孔中靠近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较大,这样布气锥外部的气体容易通过布气孔进入到布气锥内部,且气体在通过布气孔的孔道时,很容易吹掉布气孔孔道内的粉煤,从而保持布气孔的畅通。由于布气锥上的布气孔不容易被堵塞,因而布气锥两侧不易产生较高压差,这样减少了布气锥的破损,提高了布气锥的布气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密相输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参考图2和图3所示,粉煤仓21上设有除尘器22,除尘器22通过管道与粉煤仓21相连,气体通过粉煤仓21上的除尘器22过滤后排出系统,过滤拦截的煤粉返回至粉煤仓21,粉煤仓21上设有称重元件26,称重元件26显示粉煤仓21下料量;粉煤仓21通过平衡管线和卸煤管线与锁斗23相连,锁斗23上设有高低料位开关监控料位高度,锁斗23上还连接锁斗过滤器24用于锁斗23泄压过滤,过滤后的气体放空或进入后续单元回收,被锁斗过滤器24拦截的煤粉随锁斗23置换时的置换气体返回锁斗23;锁斗23经过惰性气体置换并泄压后,打开平衡管以及下料管道向锁斗23下料,锁斗23下料后利用过滤器上惰性气体置换,置换后锁斗23冲压,待锁斗23与发料罐25压力一致后停止冲压,锁斗23通过下料管线向发料罐25下料;煤粉进入发料罐25后,利用压差输送至喷嘴从而进入气化炉,进行煤气化反应。其中,参考图3所示,锁斗23的底部连接有通气锥10,所述通气锥10用于松动锁斗23内的粉煤,防止锁斗23内的粉煤相互搭接造成架桥。进一步的,发料罐25底部也连接有通气锥10,这样可以防止发料罐25内的粉煤相互搭接造成架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通气锥,所述通气锥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布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锥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布气孔,所述布气孔中靠近所述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的孔径小于所述布气孔中靠近所述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布气锥内壁侧的第一孔段和设置在所述布气锥外壁侧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为柱状孔,所述第二孔段为锥形孔;
所述第一孔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小孔径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段中靠近所述布气锥内壁侧的一端不高于所述第一孔段中靠近所述布气锥外壁侧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为粉煤最大粒径的7~8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大孔径端的孔径为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的2~3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为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柱状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布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布气锥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布气锥的母线方向上,上下两层的所述布气孔在所述布气锥的周向上交错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深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的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锥的内壁上的开孔率小于或等于3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和与所述充气孔相对的布气孔之间设置有气体折流挡板,所述气体折流挡板用于改变从所述充气孔进入所述外壳内的气体的流动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布气锥之间还设置有倒料椎体,所述倒料椎体的上端边沿一周抵靠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倒料椎体的下端边沿一周抵靠在所述布气锥的底部;
所述布气锥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排煤口;
所述倒料椎体用于使所述外壳和所述布气锥之间的粉煤由所述排煤口进入到所述布气锥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料椎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45°;所述排煤口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45°。
14.一种密相输送系统,包括粉煤仓、除尘器、锁斗、锁斗过滤器和发料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斗底部连接有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气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密相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料罐底部连接有所述通气锥。
CN201620976933.9U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 Active CN205953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6933.9U CN205953941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6933.9U CN205953941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3941U true CN205953941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8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6933.9U Active CN205953941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39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3674A (zh) * 2017-02-28 2017-05-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将固体粉末送入高速气流的装置
CN107176464A (zh) * 2017-05-27 2017-09-19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粉煤加压流化输送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3674A (zh) * 2017-02-28 2017-05-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将固体粉末送入高速气流的装置
CN106743674B (zh) * 2017-02-28 2022-12-2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将固体粉末送入高速气流的装置
CN107176464A (zh) * 2017-05-27 2017-09-19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粉煤加压流化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53941U (zh) 一种通气锥及密相输送系统
CN103466224B (zh) 一种干混砂浆防离析储存仓
RU247934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грузки мелкозернистых или пылевидных твердых веществ из резервуара
CN105253631A (zh) 一种粉料加压输送装置
CN213445121U (zh) 一种改进流化盘的输送仓泵
CN107176464B (zh) 一种粉煤加压流化输送装置
CN208182245U (zh) 散装物料装载用输料机构
CN207843934U (zh) 一种干混装饰砂浆防离析储存罐
CN211999597U (zh) 进煤系统
CN109577056A (zh) 一种基于气流冲击碎浆且旋压筛浆的碎筛浆设备
CN205517610U (zh) 一种生物制粒机的加水混合装置
CN205274778U (zh) 一种密相装填器
CN206767114U (zh) 一种粉煤加压流化输送装置
CN210593468U (zh) 一种火电厂灰库
CN113619941A (zh) 一种具有防蓬料功能的间歇式自动给料料仓
CN207973710U (zh) 下排渣粉煤气化炉防堵塞装置
CN207137580U (zh) 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除尘装置
CN207141946U (zh) 一种带有球形流化板的流化器
CN219362028U (zh) 一种运输天然砂或者机制砂的异型立式罐
CN215692422U (zh) 泄压过滤装置以及泄压过滤系统
CN212530847U (zh) 一种防粉体偏析的料仓
CN104741254A (zh) 一种含尘焦粒风选分离装置及其方法
CN220466378U (zh) 流化破拱装置和立式罐
CN202625048U (zh) 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
CN102676233A (zh) 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