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2311U - 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2311U
CN205952311U CN201620911984.3U CN201620911984U CN205952311U CN 205952311 U CN205952311 U CN 205952311U CN 201620911984 U CN201620911984 U CN 201620911984U CN 205952311 U CN205952311 U CN 205952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preventer
fender rod
mounting seat
t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119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卫锋
吴广璋
张智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Vision Robot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werVision Robo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Vision Robot Inc filed Critical PowerVision Robot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9119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2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2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2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为解决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易因旋翼与外界物品碰撞的问题。所述旋翼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杆,支撑架和用于与机体相连的连接件,其中,所述防护杆为弧形结构且朝向背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凸出;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座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旋翼防护装置应用于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以防止旋翼与环境中物体产生碰撞。

Description

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遥控设备和自身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由于其对环境的高适应性,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救灾、电力、农业等领域,用于提供网络和采集数据等。目前,无人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垂直起降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
其中,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主要包括:机体、机翼和多个旋翼,机翼设置于机体上,旋翼设置在机翼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在飞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与环境中的物体发生碰撞,从而对无人多旋翼飞行器造成较大的损伤。由于旋翼位于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最外沿,因此,旋翼与环境中物体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更大,当旋翼与环境中物体发生碰撞的时候,旋翼停止转动或发生损坏,这可能会导致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失控或者坠落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易因旋翼与外界物品碰撞而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杆,支撑架和用于与机体相连的连接件,其中,
所述防护杆为弧形结构且朝向背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凸出;
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座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
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中。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安装座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防护杆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梁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梁分别与所述防护杆的两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强化梁,所述强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护杆和所述安装座相连,所述强化梁与所述防护杆的连接处位于两个所述强化梁与所述防护杆的连接处之间。
可选地,所述强化梁为弧形结构,且向背离所述防护杆的方向凸出。
较佳地,所述安装座为环形筒状,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面相连。
优选地,所述防护杆和所述支撑架为一体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连接件将旋翼防护装置安装到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机体上,此时,防护杆位于旋翼的外侧(设靠近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中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远离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中轴线的一侧为外侧)且防护杆与旋翼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支撑架用于连接防护杆与连接件。如此设计,在飞行的过程中,防护杆位于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最外侧,因此,若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与环境中物体产生碰撞,防护杆最先与环境中物体接触,将碰撞产生的冲击吸收部分,从而减轻机体收到的冲击,同时,避免了旋翼直接与外界物品碰撞后停止转动或者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从而防止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因撞击环境中物体而坠落。
此外,由于旋翼防护装置与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机体为卡接,因此安装和拆卸旋翼防护装置的过程都较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易因旋翼与外界物品碰撞而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安装有多个旋翼,所述机体上可拆卸安装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所述旋翼防护装置的防护杆位于所述旋翼远离所述机体的中心轴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旋翼防护装置中的连接件为第一连接部,所述机体上安装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
可选地,所述旋翼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旋翼防护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旋翼防护装置在所述机体上呈轴对称安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具有以下优势:
所述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与上述旋翼防护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翼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翼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翼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翼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附图标记:
1-防护杆; 21-安装座;
22-连接梁; 23-强化梁;
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翼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翼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翼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翼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翼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杆1,支撑架和用于与机体相连的连接件3,其中,防护杆1为弧形结构且朝向背离连接件3的方向凸出;支撑架包括安装座21和连接梁22,连接梁22的一端与防护杆1相连、另一端与安装座21相连;连接件3安装于安装座21中。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连接件3将旋翼防护装置安装到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机体上,具体地,连接件3与机体的底部相连,连接梁22从机体的底部沿机体的侧面延伸至机体的顶部,使得防护杆1位于旋翼的侧面。此时,防护杆1位于旋翼的外侧(设靠近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中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远离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中轴线的一侧为外侧)且防护杆1与旋翼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支撑架用于连接防护杆1与连接件3。如此设计,在飞行的过程中,防护杆1位于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最外侧,因此,若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与环境中物体产生碰撞,防护杆1最先与环境中物体接触,将碰撞产生的冲击吸收部分,从而减轻机体收到的冲击,同时,避免了旋翼直接与外界物品碰撞后停止转动或者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从而防止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因撞击环境中物体而坠落。
此外,由于旋翼防护装置与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机体为卡接,因此安装和拆卸旋翼防护装置的过程都较为便捷。
由于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旋翼的数量通常为偶数,因此,为了便于安装,每个多旋翼防护装置对应保护两个旋翼,即旋翼防护装置的最大长度大于两个旋翼之间的最大长度,此时,旋翼防护装置包括一个防护杆1、两个连接件3以及两个连接梁22,两个连接梁22分别与防护杆1的两端相连。此时,安装座21的数量为两个,各安装座21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梁22与防护杆1相连。举例来说,当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中旋翼的数量为四个时,一个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中安装的旋翼防护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翼防护装置在机体上对称安装,以保证在飞行过程中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旋翼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撑架还包括强化梁23,强化梁23的两端分别与防护杆1和安装座21相连,强化梁23与防护杆1的连接处位于两个强化梁23与防护杆1的连接处之间。也就是说安装座21与防护杆1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梁22和至少一个强化梁23。如此设计,当旋翼防护装置与外界的物体产生撞击时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对于旋翼的保护效果更好。
为了便于生产制造,防护杆1和支撑架为一体结构,在制造过程中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强化梁23为弧形结构,且向背离防护杆1的方向凸出。如图1所示,强化梁23向下凸出,如此设计,可以为旋翼流出充足的旋转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座21为环形筒状,连接梁22与安装座21的外侧面相连,连接件3安装于安装座21的空腔中。或者,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21还可以为弧形板状结构,连接梁22与安装座21的一侧相连,连接件3与安装座21的另一侧相连。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机体,机体上安装有多个旋翼,机体上可拆卸安装有如上述技术方案的旋翼防护装置,旋翼防护装置的防护杆1位于旋翼远离机体的中心轴的一侧。
为了便于将旋翼防护装置安装到机体上,机体上可设置有卡槽,旋翼防护装置中的连接件3与机体上的卡槽卡接;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连接件3可为以下结构:连接件3包括与安装座21相连的圆环部,圆环部的中心设置有圆锥部;圆环部和圆锥部均可以插入机体上与其对应匹配的卡槽中。
或者,旋翼防护装置中的连接件3为第一连接部,机体上安装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卡接;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第一连接部可以为以下结构: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卡接板,第一卡接板按沿第一安装板的周向方向处置设置,第一安装板与安装座21相连;对应地,第二连接部可以为以下结构: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卡接板,第二卡接板按沿第二安装板的周向方向处置设置,第二安装板与机体相连;第一卡接板与第二卡接板匹配卡接,从而将旋翼防护装置安装到机体上。
优选地,每个旋翼防护装置对应保护两个旋翼,即旋翼防护装置的最大长度大于两个旋翼之间的最大长度,此时,旋翼防护装置包括一个防护杆1、两个连接件3以及至少两个连接梁22;举例来说,当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中旋翼的数量为四个时,一个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中安装的旋翼防护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翼防护装置在机体上呈轴对称安装,以保证在飞行过程中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稳定性。同理,当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中的旋翼的数量为八个时,一个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中安装的旋翼防护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旋翼防护装置在机体上呈中心对称安装,以保证在飞行过程中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稳定性。
此外,一个旋翼防护装置也可以对应保护更多个旋翼,例如,一个旋翼防护装置对应保护四个旋翼,当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中旋翼的数量为八个时,一个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中安装的旋翼防护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翼防护装置在机体上呈轴对称安装,以保证在飞行过程中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的稳定性。此时,一个旋翼防护装置中至少包含两个连接件3,为了提高旋翼防护装置与机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一个旋翼防护装置中可以包含四个连接件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杆,支撑架和用于与机体相连的连接件,其中,
所述防护杆为弧形结构且朝向背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凸出;
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座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
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安装座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防护杆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梁分别与所述防护杆的两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强化梁,所述强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护杆和所述安装座相连,所述强化梁与所述防护杆的连接处位于两个所述强化梁与所述防护杆的连接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梁为弧形结构,且向背离所述防护杆的方向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环形筒状,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面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和所述支撑架为一体结构。
8.一种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安装有多个旋翼,所述机体上可拆卸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 项所述的旋翼防护装置,所述旋翼防护装置的防护杆位于所述旋翼远离所述机体的中心轴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防护装置中的连接件为第一连接部,所述机体上安装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旋翼防护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旋翼防护装置在所述机体上呈轴对称安装。
CN201620911984.3U 2016-08-19 2016-08-19 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 Active CN205952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1984.3U CN205952311U (zh) 2016-08-19 2016-08-19 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1984.3U CN205952311U (zh) 2016-08-19 2016-08-19 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2311U true CN205952311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7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11984.3U Active CN205952311U (zh) 2016-08-19 2016-08-19 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23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176A (zh) * 2017-07-25 2019-06-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无人机
JP6841545B1 (ja) * 2020-07-07 2021-03-10 株式会社エアロネクスト 飛行体及び動力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176A (zh) * 2017-07-25 2019-06-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无人机
JP6841545B1 (ja) * 2020-07-07 2021-03-10 株式会社エアロネクスト 飛行体及び動力装置
WO2022009319A1 (ja) * 2020-07-07 2022-01-13 株式会社エアロネクスト 飛行体及び動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38086U (zh) 一种旋翼飞行器螺旋桨保护罩及旋翼飞行器
CN105691589B (zh) 无人飞行器
CN106005361B (zh) 航空动力单元及其飞行机架和模块化飞行器
CN205952311U (zh) 旋翼防护装置及无人多旋翼飞行器
CN205524937U (zh) 螺旋桨保护罩及使用该螺旋桨保护罩的机臂结构、无人机
CN109890699A (zh) 螺旋桨、动力系统及无人飞行器
CN206494124U (zh) 一种可拆卸式无人机
WO2017128313A1 (zh) 无人机及其机臂机构
CN211996143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防撞装置
CN205906206U (zh) 一种机翼连接装置、机翼和飞机
CN209037840U (zh) 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
CN206704536U (zh) 一种无人机螺旋桨保护罩装置
CN206537509U (zh) 倾转限位结构以及倾转旋翼无人机
CN207791146U (zh) 一种可变轴距无人机
CN206954500U (zh) 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
CN205524968U (zh) 无人机及其机臂机构
CN201551847U (zh) 电动玩具飞机机头及电动玩具飞机
CN210592461U (zh) 一种加装sar的无人机
WO2019144379A1 (zh) 一种具有被动防护装置的无人机
CN211252993U (zh) 一种无人机机翼连接收纳结构
CN210822823U (zh) 一种多自由度微型四旋翼飞行器安装调试支架
CN206155788U (zh) 自转旋翼机的旋翼装置及自转旋翼机
CN207956054U (zh) 一种飞行无人机用防撞装置
CN105667769A (zh) 无人机用起落架
CN206590109U (zh) 一种多旋翼植保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