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2226U - 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2226U
CN205952226U CN201620850066.4U CN201620850066U CN205952226U CN 205952226 U CN205952226 U CN 205952226U CN 201620850066 U CN201620850066 U CN 201620850066U CN 205952226 U CN205952226 U CN 205952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ywheel
gear
axis
rotating mechanism
elastic part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500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井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8500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2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2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22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包括:弹性组件、第一飞轮、第二飞轮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内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之间,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二飞轮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飞轮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飞轮的轴心固定。该转动机构能够给弹性组件蓄力,并释放弹性组件弹力,释放弹力时能够驱动第一飞轮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传动和驱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齿轮传动普遍都是用链条带动飞轮直接驱动车轮,这样当人们在使用自行车骑行的过程中,遇到上坡或者是平路起步的时候会感到异常的费力和劳累。
此外,这样的传动结构完全没有考虑到骑行过程中实际的路况,骑行者通常都会频繁的遇到上坡、下坡和平地来回变化的复杂路况,而通常在人们下坡时需要刹车这样的动作,这就不需要踩踏脚踏板,而此时就只有滑行动作。而在上坡时或平地时,又需要人们不断的踩踏脚踏板提供车辆前进的动力,当遇到坡度较大时,骑行者是很难其上陡坡的,这不得不使骑行者下车步行。若反复遇到这样的路况,这样就很容易让骑行者感到疲劳,甚至对骑行这样的绿色低碳出行感到心累和乏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给弹性组件蓄力,以收集到弹性势能,并且当需要的时候释放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驱动第一飞轮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该转动机构的自行车,其能够在下坡或者骑行速度较快的时候给弹簧片蓄力,来收集能量,当平地或者上坡的时候将弹簧片的弹性势能释放,转化为自行车的动能驱动自行车前进以达到给骑行者省力助力的目的,还能体验骑行乐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转动机构,包括:弹性组件、第一飞轮、第二飞轮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内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之间,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二飞轮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飞轮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飞轮的轴心固定。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中轴,所述第一飞轮套设在所述中轴上,所述第二飞轮套设在所述中轴上,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中轴上,所述第一飞轮、所述第二飞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均能以所述中轴为轴心转动。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齿轮固定件,所述齿轮固定件第一端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固定件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齿轮中心并与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所述齿轮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部分与所述中轴平行。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飞轮和第四飞轮,所述第三飞轮的内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飞轮的内轮与所述第四飞轮的内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飞轮的外轮与所述弹性组件连接,所 述第四飞轮用于断开或锁死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三飞轮的外轮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的齿轮固定件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所述的齿轮固定件的与所述中轴平行的部分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齿轮。
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为环形弹簧片,所述环形弹簧片的靠近所述中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飞轮的外轮和所述第四飞轮的外轮均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弹簧片远离所述中轴的一端相对于所述中轴固定。
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弹性组件外壳,所述弹性组件外壳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弹簧片远离所述中轴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组件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中轴上,所述第二飞轮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轴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弹性组件和靠近所述第二飞轮。
一种自行车,包括:驱动车轮和上述的转动机构,所述驱动车轮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的所述第一飞轮和所述第二飞轮之间,所述驱动车轮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飞轮和所述第二飞轮连接,所述驱动车轮与所述中轴成套设的位置关系。
上述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动机构,针对现有技术的驱动传导机构的直接传动而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实时的动态调整驱动力等缺点,做出改进和创新,利用弹性组件能够储存弹性势能,传动组件改变作用力的方向来使第二飞轮的驱动力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储存,而当需要增 加驱动力或者第二飞轮停止施力的时候,弹性组件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就可达到驱动第一飞轮带动所驱动的装置转动的目的。
上述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该转动机构的自行车,针对现有自行车在骑行中单调乏味,在骑行者脚力不够的时候无法助力等缺点,该种应用该转动机构的自行车可以在,一般情况下如,平路,下坡等时候可给转动机构的弹性组件蓄力,储存弹性势能。当骑行者遇到上坡或者,脚力不足的时候,对弹性组件的势能进行释放以达到给骑行者助力的效果,以此可让骑行者根据路况调整蓄力或者释放助力,体验绿色出行的骑行乐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弹性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棘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传动组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第四飞轮结构 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的转动机构的自行车的驱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的转动机构的自行车的驱动轮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
转动机构100;中轴110;弹性组件120;第一飞轮130;第二飞轮140;传动组件150;第三飞轮160;连接件170;转动轮180;固定螺杆121;弹性组件外壳122;弹簧片123;棘爪131;棘轮外轮132;棘轮内轮133;死飞飞轮134;第四飞轮210;第一齿轮151;第二齿轮152;第三齿轮153;齿轮固定件154;驱动车轮190;回位弹簧211;扩张件213;内塞结构214;紧固件1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机构100,其包括中轴110、弹性组件120、第一飞轮130、第二飞轮140、传动组件150、第三飞轮160、连接件170、转动轮180,第四飞轮210和紧固件111。
中轴110主要用于固定弹性组件120、传动组件150,连接件170、转动轮180、第一飞轮130和第二飞轮140等套设在中轴110上的装置和零件。优选地,并且所套设的装置或零件可以绕中轴110无阻尼 或微小阻尼转动。中轴110的材质应该采用高强度的不易折断的金属或者合金材料以保证整套装置的实用性。
请参照图2,弹性组件120,主要用于存储弹性势能和释放弹性势能。该弹性组件120包括固定螺杆121,弹性组件外壳122和弹簧片123。
优选地,弹簧片123为环形弹簧片123,以中轴110为中心环绕套设在中轴110上。弹簧片123设置在弹性组件外壳122内,弹簧片123远离中轴1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弹性组件外壳122内;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者使用螺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固定螺杆121的方式将弹簧片123可拆卸的固定在弹性组件外壳122内(也可采用焊接)。弹簧片123的另一端与第一飞轮130的外轮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的方式,优选地,可以通过一套设在中轴110上的死飞飞轮134将弹簧片123靠近中轴110的一端与第一飞轮130连接起来。此时弹簧片123的靠近中轴110的一端可通过螺杆与死飞飞轮134的一端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死飞飞轮134的另一端与第一飞轮130连接。在此处死飞飞轮134的形状可以为:一端开口直径小,以连接弹簧片123,另一端开口直径大,以连接第一飞轮130的外围,从而达到将弹簧片123已经蓄好的弹性势能传递到第一飞轮130。此外还有可代替死飞飞轮134的方案,例如将第一飞轮130的外边缘和死飞飞轮134通过磨具铸造一体成型,此时死飞飞轮134成为第一飞轮130的一部分。对于弹簧片123的选取,可根据实际的需求,例如根据需要使用该转动机构100的装置的受力需求,来选定所安装的弹簧片123的厚度,宽度,长度和强度等参数,做到最优的使用。
弹性组件外壳122主要用于保护弹簧片123,防止弹簧片123在蓄力和释放的过程中被干扰或者被卡住,同时还能防止使用者在使用 该转动机构100的过程中误触到弹簧片123而造成人身伤害。弹性组件外壳122可以固定在中轴110上,或者固定在相对于中轴110静止的其他装置上。对于弹性组件120来说,还可以在该弹性组件外壳122上设置一个可以控制弹簧是否释放弹性势能的拉环或者离合器,但也不局限于设置在弹性组件外壳122上,如控制其是否释放弹性势能的离合器可设置在死飞飞轮134与弹性组件外壳122之间。
请参照图3,第一飞轮130,其主要用于接受弹簧片123释放的能量而绕中轴110旋转。该第一飞轮130设置于转动轮180靠近弹性组件120的一端。较优选地,第一飞轮130为一棘轮机构,包括棘爪131,棘轮外轮132,棘轮内轮133。
当第一飞轮130为棘轮机构时,其主要作用是单向转动,即向第一方向可转动,向第二方向转动锁死。该第一飞轮130通过一死飞飞轮134与弹簧片123的靠近中轴110的一端固定连接。该棘轮外轮132与死飞飞轮134固定连接,弹簧片123的靠近中轴的一端与第四飞轮210的外轮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有螺栓固定,扣合或者焊接等。该棘轮机构的内轮与转动轮180固定连接,同样的棘轮内轮133可与转动轮180焊接或者可拆卸的螺栓固定连接。该棘轮机构的棘爪131可设置在棘轮外轮132上,此时棘轮内轮133应当有与棘爪131配合的凹槽;棘轮机构的棘爪131还可以设置在内轮上,此时棘轮外轮132应当有与棘爪131配合的凹槽,如此就可达到单向转动。
第二飞轮140,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转动轮180的转动动力和带动传动组件150的外力来源,可称之为动力飞轮。
该第二飞轮140设置于转动轮180远离弹性组件120的一端,该第二飞轮140可以是死飞飞轮,也可以是棘轮机构(为棘轮机构的时候与第一飞轮130类似)。当第二飞为死飞飞轮的时候,该第二飞轮 140与转动轮180固定连接,如焊接或可拆卸的螺栓连接,优选螺栓连接。该第二飞轮140还与连接件170固定连接。该第二飞轮140转动时可带动连接件170和转动轮180转动。当第二飞轮140为单向转动的棘轮机构时,优选地,连接件170与棘轮外轮132连接,转动轮180与棘轮内轮133连接。
请参照图4,传动组件150,其主要用与将第二飞轮140转动带动连接件170转动的动能传递给弹性组件120,并可改变速度的方向(转动方向与转动轮180相反)和力的大小,使其中的弹簧片123蓄力。
优选地,该传动组件150设置于弹性组件120与第一飞轮130之间,其为三个齿轮组成的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51,第二齿轮152,第三齿轮153、齿轮固定件154、第三飞轮160和第四飞轮210,该第一齿轮151与第三飞轮160的内轮连接。第一齿轮151为内啮合的齿轮,该第一齿轮151与第二齿轮152啮合,第二齿轮152与第三齿轮153啮合,第三齿轮153与连接件170固定连接,第三齿轮153还套设在中轴110上,并可以在中轴110上转动。第二齿轮152和第三齿轮153的位置,都位于第一齿轮151内部。
齿轮固定件15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中轴110上,另一端平行于中轴110,并且穿过第二齿轮152中心,即第二齿轮152安装在该齿轮固定件154平行于中轴110的一端上并且可以在该齿轮固定件154上自转。为了装置的稳固性,该齿轮固定件154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均匀绕中轴排布的多个(奇数个偶数个都可以),有2个,3个,4个,5个等等。每一个齿轮固定件154的对应位置都可以安装一个第二齿轮152。
该传动组件150的另一目的还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此时可根据弹簧片123的类型(其收紧单位长度的弹力大小),该转动机构100的使用装置或者来源动力的大小(第二飞轮140)等来确定。例如,若动力较小,弹簧片123弹力较大时,可以将第三齿轮153半径减小,将第二齿轮152和第三齿轮153增大;若动力较大,弹簧片123弹力相对较小,此时可将设置的第三齿轮153半径增大,第二齿轮152的半径减小,以达到快速的给弹簧片123蓄力。由于此处的传导较为紧密,可以在死飞飞轮134上开设通孔,如此就可以在不用拆卸该传动组件150的情况下给内部的齿轮添加润滑油,黄油等,减少摩擦损耗以增加齿轮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该传动组件150中,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固定焊接或者可拆卸式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扣合连接或者能够紧密固定的其他方式。
请参照图5,第三飞轮160,其作用主要是用于单向受力,像一个方向受力,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空转。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飞轮160的内轮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三飞轮160的外轮与第四齿轮的内轮固定连接。该第三飞轮160为单向转动轮,例如,当第一齿轮远离地面的一方相对于底面向后转动的时候,第三飞轮160松开并空转,带动第四飞轮的内轮向后转动。当第三飞轮160相对于上述转动方向相反时,此时第三飞轮160锁死(相当于第三飞轮160直接带动第一飞轮转动)。
第四飞轮210,其主要作用是根据自身的旋转速度,进行放松和锁死来联动弹性组件蓄力或断开弹性组件的蓄力。
优选地,第四飞轮210的外轮与弹簧片和第一飞轮的外轮固定连接,其内轮与第三飞轮160的内轮固定连接。第四飞轮210的内轮包括:回位弹簧211、扩张件213和内塞结构214,内塞结构214与第 三飞轮160的外轮固定连接。回位弹簧211连接的楔形结构、扩张件213和内塞结构214依次接触连接,扩张件213为断开的环状结构,能够扩张。当转速增大时,由于转动使扩张件213被内塞结构214挤压而逐渐锁死,速度超过一个临界值(该值与回位弹簧211、扩张件213、内塞结构214的大小和材料等相关联)就完全锁死。当蓄力完成时,弹簧片123由于第四飞轮210的锁死作用保持不变,此时内塞结构214仍可以转动,当需要放松锁死的第四飞轮210的时候将第二飞轮反转即可带动第四飞轮210向初始转动的反方向转动,回位弹簧211推动扩张件213放松,松开弹簧片连接的外轮,弹簧片释放弹力。
连接件170,起作用主要是用于将第一飞轮130的动力传递给第三齿轮153。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70为一套设在中轴110上的连接管,并且可以绕中轴110转动,该连接管位于转动轮180与中轴110之间,如图1所示。该连接件170的一端与第二飞轮140固定连接,若第二飞轮140采用的单向的棘轮机构,该连接件170则与第二飞轮140的棘轮外轮132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棘轮内轮133连接);若第二飞轮140采用的死飞飞轮,则连接件170直接与该第二飞轮140固定连接。由于第二飞轮140的动力直接作用在该连接件170上,因此该连接件170的应当有足够高的强度来保证该转动机构100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连接件170损坏变形的情况。
转动轮180,该部分主要是被弹性组件120释放的弹力驱动后转动。
优选地,该转动轮180设置于第一飞轮130与第二飞轮140之间并可转动的套设在连接件170的外面。该转动轮180的一端与第一飞 轮130的靠近其圆心的位置固定连接;该转动轮180的另一端与第二飞轮140的靠近其圆心的位置固定连接。转动轮180的半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也可连接其他转动组件使用,例如固定连接一个车轮使用。
紧固件111,如图1所示,紧固件111用于固定该转动机构100的各部分转动结构,防止其在中轴110上滑动。优选地,该紧固件111可为带有内螺纹的螺母,同时上述的中轴110的两个端部上靠近弹性组件120和第二飞轮140的位置(远离中轴中心的外侧)应当设置与紧固件111相匹配的螺纹,利用紧固件111即可将该装置的各部分固定牢固,防止使用过程中的左右滑动。
该转动机构100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如下:
外力通过第二飞轮140的转动带动转动轮180的转动,同时通过连接件170带动第三齿轮153转动,第三齿轮153传动给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152,第二齿轮152传动给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151,第一齿轮151将动力传递给第三飞轮160,第三飞轮160再传递给第四飞轮210,第四飞轮210根据转速大小调整是否锁死(转速较大锁死),然后给弹簧片123蓄力,当给弹簧片123蓄力的时候,弹簧片123随第三齿轮153的方向转动(与第一齿轮151的转动方向相反)积累弹性势能,此时第一飞轮130的棘轮外轮132空转(不对转动轮180施加作用力)。当弹簧片123的收紧到无法在收紧的状态时,由于第4飞轮的作用,内塞结构214给于一个较小的摩擦力给扩张件213可使弹性组件保持锁死状态。当第一齿轮151或转动轮180需要动力的时候,此时释放弹性势能,可使第二飞轮微微的逆向转动,由于传动组件的作用,即可释放抱死的第四飞轮210。弹簧片123向收紧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带动第一飞轮130的棘轮外轮132转动,此时第一飞 轮130与收紧弹簧片123时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飞轮130锁死带动转动轮180旋转,此时转动轮180的转动方向与直接作用在第二飞轮140时转动轮180的转动方向相同。因此,该转动设备做到了,在外力驱动转动轮180的时候可以同时收集能量储存为弹性势能,当需要的时候可以释放弹性势能来驱动转动轮180的转动,此时可任由弹簧片123驱动。此外弹簧片123驱动的同时也可以施加外力作用于第二飞轮140来驱动转动轮180(此时,转速小不锁死第四飞轮210),此时就有两个作用力作用在转动轮180上,且方向相同,以此可以做到让驱动第二飞轮140的驱动力更加的省力。综合来说该转动设备达到了可根据实际需求来储存动力为弹性势能,然后再将弹性势能释放转化为动能,以此来达到省力和可控性的目的。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第一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00的自行车,图5为该应用第一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00的自行车的驱动轮结构示意图,图6为该应用第一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00的自行车的驱动轮整体示意图。
优选地,该自行车与普通自行车区别在于,该自行车的驱动车轮190安装在上述的转动机构100的转动轮180上(可以是直接将上述的转动轮180设计成自行车的驱动车轮190),远离弹簧一端的第二飞轮140通过链条与自行车脚踏板所连接的飞轮连接,以使第二飞轮140被驱动。
第二飞轮140若为死飞飞轮,该自行车可为死飞自行车;若第二飞轮140为单向转动的飞轮可为普通自行车,另外该自行车可为变速自行车,此时第二飞轮140还可以为多级飞轮。
当自行车骑行的过程中,遇到平路或者下坡的时候,骑行速度较快时可以给弹性组件120蓄力储存弹性势能,当骑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上坡的时候(平路、下坡也可)或其他需要助力的时候,就轻轻反转第二飞轮140,将弹性势能释放来驱动车轮190,以此可以达到骑行者省力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骑行者在骑行的过程中感受操作变换的乐趣,避免了枯燥乏味,为人们绿色出行添一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飞轮140的作用对转动轮180驱动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连接件170和传动组件150对弹性组件120蓄力储存势能,然后通过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释放驱动第一飞轮130转动,此时就能够使第一飞轮130也来带动转动轮180转动,在需要的时候可达到助力省力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组件、第一飞轮、第二飞轮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内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之间,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二飞轮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飞轮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飞轮的轴心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中轴,所述第一飞轮套设在所述中轴上,所述第二飞轮套设在所述中轴上,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中轴上,所述第一飞轮、所述第二飞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均能以所述中轴为轴心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齿轮固定件,所述齿轮固定件第一端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固定件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齿轮中心并与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所述齿轮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部分与所述中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飞轮和第四飞轮,所述第三飞轮的内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飞轮的内轮与所述第四飞轮的内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飞轮的外轮与所述弹性组件连接,所述第四飞轮用于断开或锁死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三飞轮的外轮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的齿轮固定件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所述齿轮固定件的与所述中轴平行的部分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环形弹簧片,所述环形弹簧片的靠近所述中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飞轮的外轮和所述第四飞轮的外轮均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弹簧片远离所述中轴的一端相对于所述中轴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弹性组件外壳,所述弹性组件外壳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弹簧片远离所述中轴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组件外壳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中轴上,所述第二飞轮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轴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弹性组件和靠近所述第二飞轮。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车轮和权利要求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所述驱动车轮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的所述第一飞轮和所述第二飞轮之间,所述驱动车轮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飞轮和所述第二飞轮连接,所述驱动车轮与所述中轴成套设的位置关系。
CN201620850066.4U 2016-08-08 2016-08-08 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2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0066.4U CN205952226U (zh) 2016-08-08 2016-08-08 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0066.4U CN205952226U (zh) 2016-08-08 2016-08-08 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2226U true CN205952226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3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5006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2226U (zh) 2016-08-08 2016-08-08 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222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230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天津金世通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传动加速装置
CN109532321A (zh) * 2018-11-07 2019-03-29 邹少锋 一种基于大小轮的滚轮结构及其运行方式
CN110406620A (zh) * 2019-07-22 2019-11-05 孙福本 自行车助力装置及助力自行车
CN115339565A (zh) * 2021-08-26 2022-11-15 李海隆 自行车辅助助力结构
WO2023279568A1 (zh) * 2021-07-07 2023-01-12 北京优贝百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传动机构及蓄能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230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天津金世通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传动加速装置
CN109532321A (zh) * 2018-11-07 2019-03-29 邹少锋 一种基于大小轮的滚轮结构及其运行方式
CN110406620A (zh) * 2019-07-22 2019-11-05 孙福本 自行车助力装置及助力自行车
WO2023279568A1 (zh) * 2021-07-07 2023-01-12 北京优贝百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传动机构及蓄能轮
CN115339565A (zh) * 2021-08-26 2022-11-15 李海隆 自行车辅助助力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52226U (zh) 一种转动机构及自行车
CN102741547B (zh) 用于风力涡轮发电机的转子转动装置和转子转动方法
CN101784438B (zh) 自行车的热助力设备
CN106763607A (zh) 蓄存和释放机械能的机构
CN204794539U (zh)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中置电机
CN105140943A (zh) 带飞轮和单极直流电磁传动机的风力发电系统
CN208010523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紧凑型传动链结构
CN110482286A (zh) 锂电池电芯捆扎设备及其胶带安装筒安装机构
CN207077396U (zh) 一种轮胎螺栓预拧装置
CN206704532U (zh) 无人直升机发动机和主减速器的连接结构
CN206329448U (zh) 一种齿轮箱与发电机集成设计传动结构
CN10901729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CN202147814U (zh) 双链条和双飞轮自行车
CN107521613A (zh) 一种电动车动力装置
CN207309862U (zh) 螺栓装配工装
CN105402398B (zh) 带起步防溜功能的驻车制动系统及车辆
CN205669124U (zh) 一种双棘轮双棘齿减速离合器
CN208811955U (zh) 一种适用于驱动电机输出轴与飞轮装配的锁止工装
CN209668659U (zh) 一种机动绞磨的动力传动过载保护装置
CN208470061U (zh) 一种一体式变速飞轮
CN202879734U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205636210U (zh) 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
CN205937661U (zh) 一种轮边减速器
CN206615341U (zh) 自行车后车轮组结构
CN205711858U (zh) 一种道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8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