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6155U - 扬声器模组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46155U
CN205946155U CN201620889950.9U CN201620889950U CN205946155U CN 205946155 U CN205946155 U CN 205946155U CN 201620889950 U CN201620889950 U CN 201620889950U CN 205946155 U CN205946155 U CN 205946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peaker module
loudspeaker unit
module according
back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899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国珠
邓旭东
邱诚
季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ian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899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46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46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46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下壳体、安装在所述下壳体内的扬声器单元、与所述下壳体连接的上壳体及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外部侧表面上的特殊导声体,所述扬声器单元的顶部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成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前腔,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后腔,所述特殊导声体包括导声通道、设于所述导声通道两侧的两个导声管道及与两个所述导声管道连通的空腔,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腔连通,每个所述导声管道对应与一个所述后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的扬声器模组,由于两个所述后腔均与所述空腔连通,增大了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后腔,提高了所述扬声器模组的音质,并且使声音阻抗减小一半。

Description

扬声器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通信用便携式电子设备向着轻、薄的方向变化。以大屏手机、平板和笔记本为例,其要求产品够薄,屏幕够大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相应地,所能装入的扬声器模组的厚度越来越薄,同时由于手机正面大部分空间已由屏幕占据,扬声器模组所发出的声音只能从手机侧面或背面发出。
现有技术中,当前使用的扬声器模组的出声结构主要分正出音和侧出音两种。其中正出音结构的扬声器模组的振膜直接正对着手机出音口,其所占据出音面积较大,因此只能从背面发声,使得人们在欣赏视频时,视频发出的声音需要绕射180°才能到达人耳,这样人们听到的中高频音质会较差。而侧出声结构的扬声器模组可以从手机侧面发声,这是目前智能手机的主要潮流。然而,当人们在欣赏视频时,它发出的声音仍与听音者耳朵呈90°,这样仍然会影响人们对指向性较强的高频段的音乐的欣赏。不仅如此,目前使用的扬声器模组越来越小,这样会导致扬声器单元的后腔较小,严重影响到扬声器单元的低频下潜,从而导致扬声器模组发出的声音过尖且声音解析度变差,严重影响扬声器模组的音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增大后腔来提高音质的扬声器模组。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下壳体、安装在所述下壳体内部的扬声器单元、与所述下壳体卡合连接的上壳体及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外部侧表面上的特殊导声体,所述扬声器单元的顶部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成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前腔,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后腔,所述特殊导声体包括导声通道、设于所述导声通道两侧的两个导声管道及与两个所述导声管道连通的空腔,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腔连通,每个所述导声管道对应与一个所述后腔连通。
上述扬声器模组,由于所述特殊导声体上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声管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后腔连通,并且两个所述导声管道均与所述空腔连通,使得所述后腔与所述空腔连通,从而在不增大所述扬声器模组的体积的情况下增大了所述扬声器的后腔,进而提高了所述扬声器模组的音质,同时,每个所述导声管道和每个所述后腔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当两个所述导声管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后腔连通时,将形成一对并联的导声结构,相对于一个导声结构而言,两个导声结构能够使得声音阻抗减小一半,有效地避免所述扬声器模组的频响曲线形成中频谷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包括与所述特殊导声体连接的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上设有上壳出声孔及设于所述上壳出声孔两侧的两个后腔流通孔,所述导声通道通过所述上壳出声孔与所述前腔连通,每个所述导声管道对应通过一个所述后腔流通孔与对应的所述后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特殊导声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连接的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均为倾斜式结构,所述第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侧表面完全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表面通过一双面背胶泡棉与所述第二侧表面连接,所述双面背胶泡棉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导声通道为由相互之间呈90°的两个孔连接而成的通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呈“凸”字形,所述第一通孔的顶部边缘外围设有环形的支撑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底部卡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方形槽、位于所述方形槽底部的第二通孔及插接在所述方形槽内的钢片,所述第二通孔正对所述扬声器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钢片为方形结构,所述钢片的任意三条边分别设有多个斜向下的第一插入部,所述钢片的另外一条边设有多个斜向上的第二插入部,所述任意三条边当中的一条边上还设有两个第三插入部,每个所述第三插入部均包括与所述钢片连接的斜向下的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直线部。
进一步地,所有的所述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及所述连接部均向外倾斜,每个所述第三插入部均长于所有的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插入部。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外侧设有两端均为贯通状态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任意一端设有阶梯形的缺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特殊导声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特殊导声体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钢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包括下壳体10、扬声器单元20、上壳体30、双面背胶泡沫40及特殊导声体50。
所述下壳体10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的形状呈“凸”字形,所述第一通孔11的顶部边缘外围设有环形的支撑部。
所述扬声器单元20设于所述下壳体10的内部,所述扬声器单元20的底部卡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扬声器单元20用于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所述扬声器单元20为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发声元件。
所述上壳体30的顶部设有方形槽31、设于所述方形槽31底部的第二通孔32及插接在所述方形槽31内部的钢片33,所述第二通孔32的底部设有卡合槽321,所述卡合槽321与所述第二通孔32连通,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10卡合连接,使得所述扬声器单元20的顶部卡接在所述卡合槽321内,从而将所述扬声器单元20固定在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10围成的区域内。当所述上壳体30、所述下壳体10及所述扬声器单元20安装固定后,所述第二通孔32夹在所述钢片33和所述扬声器单元20的顶部之间,从而形成了一个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为所述扬声器单元20的前腔,同时所述扬声器单元2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上壳体30和所述下壳体10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扬声器单元20的后腔。所述钢片33为方形结构,所述钢片33的任意三条边上分别设有多个斜向下的第一插入部331,所述钢片33的另外一条边设有多个斜向上的第二插入部332,所述任意三条边当中的一条边上还设有两个第三插入部333,所述第三插入部333包括与所述钢片33连接的斜向下的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直线部,所述第三插入部333长于所有的所述第一插入部331和所述第二插入部332。所有的所述第一插入部331、所述第二插入部332及所述连接部均向外倾斜。所述方形槽31的底部边缘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入部331、所述第二插入部332及所述第三插入部333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匹配的多个插入槽,所述钢片33的厚度与所述方形槽31的深度一致,所述钢片33插接在所述方形槽31内,从而使得所述上壳体30密封,由于设置的所述钢片33的厚度可以自由调节,因此所述前腔的空间也可以自由调节,使得所述扬声器模组的设计余量大。所述上壳体30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30外部的第一侧表面34,所述第一侧表面34为倾斜式结构,所述第一侧表面34上设有上壳出声孔341、设于所述上壳出声孔341两侧的后腔流通孔342,所述上壳出声孔341与所述前腔连通,用于将所述扬声器单元20在所述前腔发出的声波导出至所述特殊导声体50,每个所述后腔流通孔342对应与一个所述后腔连通,用于将所述扬声器单元20在所述后腔发出的声波导出至所述特殊导声体50。
所述双面背胶泡沫40粘接在所述第一侧表面34上,所述双面背胶泡沫40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侧表面34对应,使得所述双面背胶泡沫40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一侧表面34的非孔区域。
所述特殊导声体50通过所述双面背胶泡沫40与所述上壳体30连接,采用所述双面背胶泡沫40进行连接,一方面使得所述特殊导声体50和所述上壳体30之间避免出现刚性连接的现象,有效的避免了共振风险,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大大简化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工艺,节约成本。所述特殊导声体50包括第二侧表面51、设于所述第二侧表面51上的导声通道52和两个导声管道53及与两个所述导声管道53连通的空腔54,两个所述导声管道53分别设于所述导声通道52的两侧。所述第二侧表面51为倾斜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二侧表面5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表面34的倾斜方向对应,使得所述第一侧表面34与所述第二侧表面51完全贴合,采用倾斜式结构能够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安装稳定性。所述第二侧表面51通过所述双面背胶泡沫40与所述第一侧表面34连接。所述导声通道52为由相互之间呈90°的两个孔连接而成的通孔结构,并且所述导声通道52的出音口位于所述特殊导声体50的顶部并朝向所述扬声器模组的正面。所述导声通道52与所述上壳出声孔341的开口大小一致,所述导声通道52通过所述上壳出声孔341与所述前腔连通,用于将所述上壳出声孔341导出的声波发出去,由于所述导声通道52为由相互之间呈90°的两个孔连接而成的通孔结构,因此所述前腔传出的声波将在所述特殊导声体50上转变90度并从所述扬声器模组的正面发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侧出声结构的扬声器模组所发出的声音与听音者耳朵呈90°的问题,同时这样的出音方式更符合人们在使用手机时更倾向于正对屏幕的习惯,便于人们对音乐及视频的欣赏,并且由于所述导声通道52采用相互之间呈90°的两个孔连接而成的通孔结构,缩短了前腔声波的传导路径,使前腔声波能够以较短的路径发出,有效地避免了因前腔路径太长导致的高频截止过于靠前的现象。每个所述导声管道53对应通过一个所述后腔流通孔342与对应的所述后腔连通,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后腔与所述空腔54连通,增大了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后腔空间,每个所述导声管道53的开口大小均与对应的所述后腔流通孔342的开口大小一致。每个所述后腔、每个所述后腔流通孔342及每个所述导声管道53均为独立的结构,因此当两个所述后腔分别通过对应的通道与所述空腔54连通时,将形成一对并联的导声结构,有利于减小声波阻抗。所述空腔54的外侧设有两端均为贯通状态的凹槽55,所述凹槽55的任意一端设有阶梯型的缺口551,当所述扬声器模组安装在设备上时,设置的所述凹槽55及所述缺口551能够与所述设备的外壳的壳壁卡合,有利于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密封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特殊导声体50上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声管道53分别与两个所述后腔连通,并且两个所述导声管道53均与所述空腔54连通,使得两个所述后腔均与所述空腔54连通,从而在不增大所述扬声器模组的体积的情况下增大了所述扬声器单元20的后腔,进而提高了所述扬声器模组的音质,同时,当两个所述后腔分别通过对应的通道与所述空腔54连通时,将形成一对并联的导声结构,相对于一个导声结构而言,两个导声结构能够使得声音阻抗减小一半,有效地避免所述扬声器模组的频响曲线形成中频谷的风险。不仅如此,所述特殊导声体50上设置的所述导声通道52能够将所述前腔传出的声波转变90°后从所述扬声器模组的正面发出,这样的出音方式更符合人们在使用手机时更倾向于正对屏幕的习惯,便于人们对音乐及视频的欣赏,并且所述导声通道52缩短了声波的传导路径,能有效地避免了因前腔路径太长导致的高频截止过于靠前的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安装在所述下壳体内部的扬声器单元、与所述下壳体卡合连接的上壳体及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外部侧表面上的特殊导声体,所述扬声器单元的顶部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成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前腔,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后腔,所述特殊导声体包括导声通道、设于所述导声通道两侧的两个导声管道及与两个所述导声管道连通的空腔,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腔连通,每个所述导声管道对应与一个所述后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与所述特殊导声体连接的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上设有上壳出声孔及设于所述上壳出声孔两侧的两个后腔流通孔,所述导声通道通过所述上壳出声孔与所述前腔连通,每个所述导声管道对应通过一个所述后腔流通孔与对应的所述后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殊导声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连接的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均为倾斜式结构,所述第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侧表面完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表面通过一双面背胶泡棉与所述第二侧表面连接,所述双面背胶泡棉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声通道为由相互之间呈90°的两个孔连接而成的通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呈“凸”字形,所述第一通孔顶部的边缘外围设有环形的支撑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底部卡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方形槽、位于所述方形槽底部的第二通孔及插接在所述方形槽内的钢片,所述第二通孔正对所述扬声器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为方形结构,所述钢片的任意三条边分别设有多个斜向下的第一插入部,所述钢片的另外一条边设有多个斜向上的第二插入部,所述任意三条边当中的一条边上还设有两个第三插入部,每个所述第三插入部均包括与所述钢片连接的斜向下的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直线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及所述连接部均向外倾斜,每个所述第三插入部均长于所有的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插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外侧设有两端均为贯通状态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任意一端设有阶梯形的缺口。
CN201620889950.9U 2016-08-17 2016-08-17 扬声器模组 Active CN205946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9950.9U CN205946155U (zh) 2016-08-17 2016-08-17 扬声器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9950.9U CN205946155U (zh) 2016-08-17 2016-08-17 扬声器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46155U true CN205946155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1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89950.9U Active CN205946155U (zh) 2016-08-17 2016-08-17 扬声器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4615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461A (zh) * 2016-08-17 2016-11-23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107277720A (zh) * 2017-07-31 2017-10-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器模组
CN112153502A (zh) * 2020-08-27 2020-12-29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扬声器箱
WO2020258571A1 (zh) * 2019-06-25 2020-12-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腔结构及具有该音腔结构的声学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461A (zh) * 2016-08-17 2016-11-23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107277720A (zh) * 2017-07-31 2017-10-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器模组
WO2019024470A1 (zh) * 2017-07-31 2019-02-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器模组
CN107277720B (zh) * 2017-07-31 2019-08-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器模组
WO2020258571A1 (zh) * 2019-06-25 2020-12-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腔结构及具有该音腔结构的声学电子设备
CN112153502A (zh) * 2020-08-27 2020-12-29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扬声器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46155U (zh) 扬声器模组
TWI244303B (en) Resonation chambers within a cell phone
US8135156B2 (en) Sound reproduction device with enhanced low-frequency sound effect
CN104244130B (zh) 一种耳机
WO2022083643A1 (zh) 电子设备
CN110099323A (zh) 一种主动降噪耳机
CN206490819U (zh) 一种声管道、扬声器总成和双侧出声手机
CN106162461A (zh) 扬声器模组
CN208112885U (zh) 双单元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07426365B (zh) 音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
CN2779773Y (zh) 声音优化扩音器
CN203574851U (zh) 扬声器模组
CN210093517U (zh) 扬声器箱
JP7318095B1 (ja) スピーカ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0093435U (zh) 扬声器箱
CN206061072U (zh) 耳机
CN208638635U (zh) 扬声器
CN109257556A (zh) 一种音箱组件及显示终端
WO2021000106A1 (zh) 扬声器箱
CN214154576U (zh) 麦克风扬声器一体化装置
CN203352791U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壳体
CN210016620U (zh) 扬声器箱
CN201674654U (zh) 可转换画面的蓝牙平板音响
CN208402116U (zh) 一种定向发声的扬声器壳体及其扬声器
JP2002281576A (ja)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