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7110U -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7110U
CN205937110U CN201620916606.4U CN201620916606U CN205937110U CN 205937110 U CN205937110 U CN 205937110U CN 201620916606 U CN201620916606 U CN 201620916606U CN 205937110 U CN205937110 U CN 205937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assage
disk body
compression chamber
screw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166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洪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166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7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7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7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其中,该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动涡旋盘以及机架,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啮合形成压缩腔,静涡旋盘、动涡旋盘以及机架围设形成有背压室;静涡旋盘包括静盘体,静盘体设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位于静盘体背对动涡旋盘一侧的第三通道,第一通道连通压缩腔,第二通道连通背压室,第三通道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第三通道内设有活动阀片,活动阀片根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气压差控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通或阻断。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背压室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腔内,进而有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的性能。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涡旋压缩机的背压室内的气体是由压缩腔内的冷媒提供,由于压缩腔内的冷媒气压是时刻变化的,从而导致背压室内的气压也时刻变化。
当压缩腔内的冷媒气压比背压室内的冷媒气压小时,则会使得背压室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腔内,从而占据了压缩腔内的容积,进而减少了外部冷媒进入压缩腔内的量,并且涡旋压缩机对背压室回流至压缩腔内的冷媒进行重复压缩,如此,降低了涡旋压缩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旨在保证动背压室内的冷媒不会回流至压缩腔内,提高涡旋压缩机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涡旋压缩机,其包括静涡旋盘、动涡旋盘以及机架,所述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啮合形成压缩腔,所述静涡旋盘、动涡旋盘以及机架共同围设形成背压室;
所述静涡旋盘包括静盘体,所述静盘体设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设于所述静盘体背对所述动涡旋盘一侧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压缩腔,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背压室,所述第三通道将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活动阀片,所述活动阀片根据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气压差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连通或阻断。
优选地,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罩盖,所述罩盖盖设于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口和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背压室的端口,所述罩盖与所述静盘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面密封抵接形成所述第三通道。
优选地,所述活动阀片具有与所述静盘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面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口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根据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气压差打开/封堵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口。
优选地,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阀片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动阀片的自由端上方,以限制所述活动阀片的形变行程。
优选地,所述罩盖的端面与所述静盘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
优选地,所述罩盖与所述静盘体抵接的端部向外翻折形成翻边,所述翻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静盘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道包括邻近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一段、以及邻近所述背压室并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段,以使得所述第二通道始终与所述背压室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压缩腔的中压区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动涡旋盘以及机架,所述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啮合形成压缩腔,所述静涡旋盘、动涡旋盘以及机架共同围设形成背压室;
所述静涡旋盘包括静盘体,所述静盘体设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设于所述静盘体背对所述动涡旋盘一侧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压缩腔,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背压室,所述第三通道将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活动阀片,所述活动阀片根据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气压差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连通或阻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静盘体上设置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第一通道与压缩腔连通,第二通道与背压室连通,第三通道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并且该第三通道内设置有活动阀片,该活动阀片根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气压差控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通或阻断。如此,能够有效地避免背压室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腔内的问题发生,从而有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活动阀片处于打开第一通道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活动阀片处于关闭第一通道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相对运动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涡旋压缩机 212 进气口
10 壳体 1c 背压室
20 静涡旋盘 213 第一通道
30 动涡旋盘 214 第二通道
40 机架 214a 第一段
50 活动阀片 214b 第二段
21 静盘体 70 罩盖
22 静齿轮 80 密封垫片
31 动盘体 71 翻边
32 动齿轮 711 通孔
1a 压缩腔 215 螺纹孔
60 偏心转轴 90 螺钉
1b 排气腔 95 挡板
211 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避免涡旋压缩机的背压室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腔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涡旋压缩机,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该涡旋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0、安装于壳体10内的静涡旋盘20、动涡旋盘30、机架40、活动阀片50等其他零部件。
上述壳体10作为一个密闭的容器,其主要作用是为静涡旋盘20、动涡旋盘30、机架40以及其他零部件提供一个密闭的安装空间。
上述静涡旋盘20包括静盘体21以及自静盘体21延伸并呈螺旋线状的静齿轮22;上述的动涡旋盘30包括动盘体31以及自动盘体31延伸并呈螺旋线状的动齿轮32;静涡旋盘20上的静齿轮22与动涡旋盘30上的动齿轮32相互啮合形成压缩腔1a。
上述动盘体31背对静盘体21的一侧与安装于壳体10内的偏心转轴60传动连接,并且该动盘体31在偏心转轴60的带动下做偏心回转运动,动齿轮32在动盘体31做偏心回转运动的同时也做偏心回转运动,进而使得动涡旋盘30上的动齿轮32与静涡旋盘20上的静齿轮22的相对位置不断的改变,也即使得压缩腔1a的大小不断的改变,从而使得进入压缩腔1a内的低压冷媒被压缩呈高压冷媒。
上述的静盘体21与壳体10共同围设形成排气腔1b,该排气腔1b位于静盘体21背对动涡旋盘30的一侧;上述的静盘体21还设置有排气口211和进气口212,该排气口211将压缩腔1a与排气腔1b连通,该排气口211优选设置于静盘体21的中部,其用于供压缩腔1的高压区高压冷媒排至排气腔1b内;该进气口212与外部进气管路连通设置,其设于静盘体21的边缘,其用于将压缩腔1a与外部进气管路连通。
上述静涡旋盘20、动涡旋盘30以及机架40三者围合形成背压室1c,优选地,该背压室1c呈环形设置,该背压室1c内填充有气体,该气体能够为动涡旋盘30的动盘体31提供背压力,以使得动涡旋盘30与静涡旋盘20能够密封抵接。
上述的静盘体21设置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一通道213和第二通道214,以及设于静盘体21背对涡旋压缩盘30一侧的第三通道,第一通道213连通压缩腔1a设置,第二通道214连通背压室1c设置,第三通道将第一通道213和第二通道214连通。
为了避免背压室1c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腔1a内,将上述的活动阀片50安装于第三通道内,该活动阀片50根据第一通道213和第二通道214之间的气压差连通或者阻断。
具体的,在压缩腔1a内的冷媒气压高于背压室1c内的冷媒气压时,此时第一通道213内的冷媒气压高于第二通道214内的冷媒气压,活动阀片50在第一通道213内高压冷媒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第一通道213和第二通道214连通,进而使得压缩腔1a内的高压冷媒进入背压室1c内。
在压缩腔1a内的冷媒气压低于背压室1c内的冷媒气压时,此时第一通道213内的冷媒气压低于第二通道214内的冷媒气压,活动阀片50在其自身的弹性作用以及第二通道214内的高压冷媒作用下恢复弹性形变,以将第一通道213和第二通道214阻断,从而避免了背压室1c内的冷媒回流至压缩腔1a内被重复压缩,进而有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100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若压缩腔1a内的冷媒气压与背压室1c内的冷媒气压相当时,活动阀片50维持原状态,也即活动阀片50将第一通道213和第二通道214阻断。
上述的压缩腔1a自中心向外依次为高压区、中压区、低压区。上述的第一通道213与压缩腔1a的中压区连通设置,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因背压室1c内的冷媒气压过高,导致动涡旋盘30和静涡旋盘20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而影响动涡旋盘30正常运转的问题发生。
上述的动涡旋盘30在做回转偏心运动时,其动盘体31的位置时刻在发生变化,为了避免动盘体31在运动时封堵第二通道214,而将上述的第二通道214设置成邻近第三通道的第一段214a、以及邻近背压室1c并与第一段214a连接的第二段214b,并且第二段214b的孔径大于第一段214a的孔径设置。请参照图4,将第二段214b的孔径设置成大于第一段214a的孔径,以使得上述的动涡旋盘30的动盘体31做偏心回转时,第二段214b始终能够与背压室1c连通,进而确保了背压室1c内的冷媒气压始终与压缩腔1a内的冷媒气压值相当。
请参照图1,上述的涡旋压缩机100还包括一罩盖70,该罩盖70罩设于静盘体21远离压缩腔1a的端面,同时该罩盖70罩设上述第一通道213远离压缩腔1a的端口和上述第二通道214远离背压室1c的端口,该罩盖70与静盘体21远离压缩腔1a的端面围设形成连通第一通道213和第二通道214的第三通道。如此设置,便于了第三通道的形成,减少了对静盘体21的加工工序。
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通道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成,例如通气管、或者能够进行气体输送的结构等等。
为了保证罩盖70与静盘体21远离压缩腔1a的端面的密封性,该罩盖70的端面与静盘体21远离压缩腔1a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80。该密封垫片80优选采用密封性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等等。
上述罩盖70与静盘体21抵接的端部向外翻折形成翻边71,并且该翻边71设置有通孔711,静盘体21远离压缩腔1a的端面对应设置有螺纹孔215,螺钉90穿过通孔711与螺纹孔215螺纹连接,以将罩盖70固定至静盘体21远离压缩腔1a的端面。
显然,该罩盖7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安装方式固定于静盘体21远离压缩腔1a的端面,例如焊接、铆接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上述的活动阀片50安装于第三通道内,该活动阀片50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活动阀片50的固定端与静盘体21远离压缩腔1a的端面固定连接,活动阀片50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三通道远离第二通道214的端口设置。
请参照图2,在压缩腔1a内的冷媒气压高于背压室1c内的冷媒气压时,也即第一通道213内的冷媒气压大于第二通道214内的冷媒气压,此时,活动阀片50的自由端在第一通道213捏的高压冷媒的作用下被顶起,也即活动阀片50的自由端在高压冷媒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通道213远离压缩腔1a的端口被打开,进而使得压缩腔1a内的高压冷媒通过第三通道和第二通道214进入背压室1c内,进而使得背压室1c内的冷媒气压与压缩腔1a内的冷媒气压相当,从而避免了因压缩腔1a内的气压值过高、背压室1c内的气压值过低而使得动涡旋盘30和静涡旋盘20无法密封抵接,进而导致压缩腔1a内的压缩冷媒泄漏的问题发生。
请参照图3,在压缩腔1a内的冷媒气压低于背压室1c内的冷媒气压时,也即第一通道213内的冷媒气压低于第二通道214内的冷媒气压,此时,活动阀片50的自由端在其自身的弹性作用和背压室1c内的冷媒作用下,将第一通道213远离压缩腔1a的端口封堵,也即将第一通道213和第二通道214阻断,从而避免了涡旋压缩机100对回流至压缩腔1a内的冷媒进行重复的压缩,进而有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100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该活动阀片50优选采用弹性性能和密封性能均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山特维克的7C钢,该活动阀片50可以呈长条状设置,也可以呈扇形设置,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为了避免活动阀片50形变过度而无法恢复,该涡旋压缩机100还于活动阀片50的上方设置有一挡板95,该挡板95与静盘体21远离压缩腔1a的端面间隔设置,该挡板95主要用于限制活动阀片50的形变行程,如此,可以确保活动阀片50发生的形变不会超过其自身的弹性限度。
优选地,该挡板95的一端与活动阀片50的固定端固定连接,该挡板95的另一端位于活动阀片50的上方。活动阀片50发生弹性形变时,活动阀片50与挡板95抵接,如此,进一步地确保了活动阀片50各处的形变不会过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涡旋盘、动涡旋盘以及机架,所述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啮合形成压缩腔,所述静涡旋盘、动涡旋盘以及机架共同围设形成背压室;
所述静涡旋盘包括静盘体,所述静盘体设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设于所述静盘体背对所述动涡旋盘一侧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压缩腔,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背压室,所述第三通道将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活动阀片,所述活动阀片根据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气压差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连通或阻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罩盖,所述罩盖盖设于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口和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背压室的端口,所述罩盖与所述静盘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面密封抵接形成所述第三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阀片具有与所述静盘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面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口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根据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气压差打开/封堵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阀片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动阀片的自由端上方,以限制所述活动阀片的形变行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的端面与所述静盘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与所述静盘体抵接的端部向外翻折形成翻边,所述翻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静盘体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邻近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一段、以及邻近所述背压室并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孔径,以使得所述第二通道始终与所述背压室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压缩腔的中压区连通设置。
9.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CN201620916606.4U 2016-08-22 2016-08-22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205937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6606.4U CN205937110U (zh) 2016-08-22 2016-08-22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6606.4U CN205937110U (zh) 2016-08-22 2016-08-22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7110U true CN205937110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48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16606.4U Active CN205937110U (zh) 2016-08-22 2016-08-22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71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2010A (zh) * 2016-08-22 2016-11-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1120305A (zh) * 2018-10-31 2020-05-08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换热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2010A (zh) * 2016-08-22 2016-11-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1120305A (zh) * 2018-10-31 2020-05-08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换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23631U (zh) 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6122010A (zh)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5937110U (zh)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5952638A (zh) 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9866322U (zh) 一种双密封结构及金属蝶阀
CN207470790U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201363252Y (zh) 一种带止回装置的补气压缩机
CN105443385B (zh) 双级增焓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9053784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防抽真空装置
CN202520552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5823630U (zh) 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US20160201677A1 (en) Refrigerant filling rotary compressor
CN201288665Y (zh) 旋转式压缩机气缸
CN205401109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162919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防抽真空装置
WO2023093665A1 (zh) 一种截止阀
CN204099199U (zh) 螺杆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4476762U (zh) 中间腔结构及双级增焓转子式压缩机
CN206246356U (zh)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1714676U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排气装置
CN107795461A (zh) 压缩机的排气结构及压缩机
WO2020134406A1 (zh) 止回阀及空调系统
CN208966584U (zh) 泵体、卧式压缩机
CN201696295U (zh) 一种气液态介质两用的高效无油涡旋压缩机
CN104121193A (zh) 旋转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9

Address after: 528300 Shun Feng Sh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Penglai Road industrial town,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4

Address after: 528300 3rd floor, 21 Gangqian Road, Industrial Park,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Shun Feng Sh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