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6584U - 泵体、卧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泵体、卧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6584U
CN208966584U CN201821835994.9U CN201821835994U CN208966584U CN 208966584 U CN208966584 U CN 208966584U CN 201821835994 U CN201821835994 U CN 201821835994U CN 208966584 U CN208966584 U CN 208966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housing
air passing
passing hole
end cap
fixed sc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59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会军
刘韵
康小丽
陈肖汕
李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359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6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6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6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体、卧式压缩机。该一种泵体,用于卧式涡旋压缩机中,包括泵壳体、端盖、静涡盘,所述静涡盘装设于所述泵壳体内,所述端盖与所述泵壳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静涡盘与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泵体的排气腔,所述端盖朝向所述静涡盘一侧构造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排气腔的上部区域,所述端盖还构造有吸油通道,所述吸油通道贯通所述排气腔的下部区域与所述排气通道,以使集聚于所述下部区域的油液经由所述吸油通道到达所述排气通道并排出所述排气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泵体、卧式压缩机,能够有效降低泵体内的润滑油羁留现象,使更多的润滑油能够被带入到系统中循环,提高泵体乃至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泵体、卧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体、卧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压缩机,相比其他压缩机具有能效高、噪音小以及可靠性高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商用多联空调制冷系统中。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电动涡旋压缩机在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中得到新的应用。更高的能效水平、更轻巧的结构设计、更低的噪音水平都使得电动涡旋压缩机在电动汽车空调应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良好的泵体润滑对涡旋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特别是作为卧式涡旋压缩机(也即采用卧式安装的涡旋压缩机),其完全依靠自身的吸气特性将系统中的润滑油吸入压缩机内部,用于冷却、润滑压缩机内部的各种发热部件和摩擦副,若润滑油一直积聚在压缩机或系统中某一封闭空间不能参与循环润滑,将直接导致压缩机润滑不良从而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另外,将直接影响压缩机内参与润滑的润滑油减小,据相关研究发现,羁留于压缩机泵体内不能参与循环润滑的润滑油量可占总润滑油的20~30%,这一方面直接导致在压缩机内参与循环润滑的润滑油量的减少,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而另一方面则极大的增加了压缩机泵体的制造维护成本,因为用户在使用时则需要提高系统中润滑油的加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泵体、卧式压缩机,能够有效降低泵体内的润滑油羁留现象,使更多的润滑油能够被带入到系统中循环,提高泵体乃至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维护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体,用于卧式涡旋压缩机中,包括泵壳体、端盖、静涡盘,所述静涡盘装设于所述泵壳体内,所述端盖与所述泵壳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静涡盘与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泵体的排气腔,所述端盖朝向所述静涡盘一侧构造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排气腔的上部区域,所述端盖还构造有吸油通道,所述吸油通道贯通所述排气腔的下部区域与所述排气通道,以使集聚于所述下部区域的油液经由所述吸油通道到达所述排气通道并排出所述排气腔。
优选地,所述静涡盘上构造有静盘排气孔,所述端盖与所述静盘排气孔对应的位置构造有引流凸台。
优选地,所述引流凸台在泵体轴向上的截面具有圆弧段,且所述圆弧段朝向所述静盘排气孔一侧拱起。
优选地,所述引流凸台与所述排气通道相邻的一侧为斜面,所述斜面朝着远离所述静涡盘的方向向上倾斜。
优选地,所述吸油通道中插装有吸油管,所述吸油管的一端结构与所述斜面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吸油通道具有处于竖直方向的竖直段和处于水平方向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排气腔的下部区域连通。
优选地,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排气通道相反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端盖的外侧,且设置有泄压阀。
优选地,所述静涡盘朝向所述端盖一端构造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嵌装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泵体还包括支架、动涡盘,所述动涡盘处于所述支架与所述静涡盘之间,所述支架的下部区域设有第一过气孔,所述支架的上部区域设有第二过气孔,所述第二过气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气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气孔的孔径为2mm~4mm。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还构造有第三过气孔,所述第三过气孔处于所述第一过气孔与第二过气孔之间区域的支架上,且其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气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泵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泵体、卧式压缩机,针对现有技术中卧式压缩机的排气腔经常出现润滑油羁留的现象针对性的设置吸油通道,并使吸油通道贯通所述排气腔的下部区域与所述排气通道,在所述泵体运行时,高速流动的压缩气体将由所述排气腔、排气通道流出泵体外(可以理解的时,此处的泵体外指的是相应的循环系统,例如空气调节循环系统),此时高速流动的气体处于所述吸油通道的一端,而所述吸油通道的另一端则是与所述排气腔的下部区域贯通,可以理解的是,润滑油在泵体运行时将部分沉降至下部区域,此时,在排气通道与吸油通道处将形成虹吸作用,沉降于下部区域的润滑油将经由所述吸油通道行至所述排气通道并最终与高速排气一起进入到外部循环中,从而有利的防止了现有技术中润滑油羁留于泵体中的现象发生,当其利用于相应循环系统中例如空气调节循环系统中时,将极大提升润滑油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泵体乃至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泵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端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静涡盘朝向端盖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支架朝向驱动组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泵壳体;2、端盖;21、排气通道;22、吸油通道;221、吸油管;222、竖直段;223、水平段;23、引流凸台;3、静涡盘;31、静盘排气孔;32、环形凹槽;33、密封件;4、排气腔;5、支架;51、第一过气孔;52、第二过气孔;53、第三过气孔;6、动涡盘;7、泄压阀;8、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泵体,用于卧式涡旋压缩机中,包括泵壳体1、端盖2、静涡盘3,所述静涡盘3装设于所述泵壳体1内,所述端盖2与所述泵壳体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静涡盘3与所述端盖2之间形成泵体的排气腔4,所述端盖2朝向所述静涡盘3一侧构造有排气通道21,所述排气通道21位于所述排气腔4的上部区域,所述端盖2还构造有吸油通道22,所述吸油通道22贯通所述排气腔4的下部区域与所述排气通道21,以使集聚于所述下部区域的油液经由所述吸油通道22到达所述排气通道21并排出所述排气腔4。该技术方案中,针对现有技术中卧式压缩机的排气腔4经常出现润滑油羁留的现象针对性的设置吸油通道22,并使吸油通道22贯通所述排气腔4的下部区域与所述排气通道21,在所述泵体运行时,高速流动的压缩气体将由所述排气腔4、排气通道21流出泵体外(可以理解的时,此处的泵体外指的是相应的循环系统,例如空气调节循环系统),此时高速流动的气体处于所述吸油通道22的一端,而所述吸油通道22的另一端则是与所述排气腔4的下部区域贯通,可以理解的是,润滑油在泵体运行时将部分沉降至下部区域,此时,在排气通道21与吸油通道22处将形成虹吸作用,沉降于下部区域的润滑油将经由所述吸油通道22行至所述排气通道21并最终与高速排气一起进入到外部循环中,从而有利的防止了现有技术中润滑油羁留于泵体中的现象发生,当其利用于相应循环系统中例如空气调节循环系统中时,将极大提升润滑油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泵体乃至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维护成本。
所述静涡盘3上构造有静盘排气孔31,所述端盖2与所述静盘排气孔31对应的位置构造有引流凸台23,最好的,所述引流凸台23在泵体轴向上的截面具有圆弧段,且所述圆弧段朝向所述静盘排气孔31一侧拱起,此时,所述端盖2将能够对经由所述静盘排气孔31的油气混合高速流体进行引流,防止排气在此处产生额外的损失,还能有力地降低在此处的高速撞击产生的噪声。
优选地,所述引流凸台23与所述排气通道21相邻的一侧为斜面,所述斜面朝着远离所述静涡盘3的方向向上倾斜,此种设计,能够将泵体产生的高速压缩气体更加顺畅地排出泵体排气腔4。
作为所述吸油通道2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吸油通道22中插装有吸油管221,所述吸油管221的一端结构与所述斜面相匹配;当然,也可以采用单独的吸油管221来代替所述吸油通道22,从而使所述端盖2的加工更加简单、方便。
具体的,所述吸油通道22具有处于竖直方向的竖直段222和处于水平方向的水平段223,所述水平段223与所述排气腔4的下部区域连通,所述竖直段222与所述排气通道21相反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端盖2的外侧,且设置有泄压阀7,由于所述吸油通道22具有了竖直段222,从而使所述竖直段222能够更加方便的加工并贯通至所述端盖2的外侧,进而能够方便对所述泄压阀7的设置。而所述泄压阀7的设置,能够防止所述排气腔4体内产生异常高压损害循环系统管路及泵体。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形状较为复杂的凹槽嵌装密封件,这些形状复杂的凹槽使所述泵体在加工制造时的难度增大,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静涡盘3朝向所述端盖2一端构造有环形凹槽32,所述环形凹槽32中嵌装密封件33,由于所述凹槽设计为环形凹槽32,因此,此时嵌装的密封件33例如可以选择最为常见的O型环状密封圈即可,更加方便且节省制造成本。
所述泵体还包括支架5、动涡盘6,所述动涡盘6处于所述支架5与所述静涡盘3之间,驱动组件8的动力输出到所述动涡盘6上,进而驱动动涡盘6与所述静涡盘3产生相对的旋转实现压缩,所述支架5的下部区域设有第一过气孔51,所述支架5的上部区域设有第二过气孔52,所述第二过气孔52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气孔51的孔径,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气孔51的孔径为2mm~4mm。该技术方案中,将处于下部区域的第一过气孔51的孔径进行特别限制,且使之明显小于所述第二过气孔52,从而能够有力地防止处于下部区域的润滑油不能轻易通过所述第一过气孔51进入其下游的排气腔4中,进而能够保障在驱动组件8所处的腔体中的润滑能够充分实现,具体的,回转的驱动组件例如电机能够与处于下部区域的润滑油形成飞溅润滑的方式,这对于泵体的驱动组件8的润滑及散热明显是有利的。当然,所述支架5上还可以构造第三过气孔53,所述第三过气孔53处于所述第一过气孔51与第二过气孔52之间区域的支架5上,且其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气孔5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气孔52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泵体,能够有效降低泵体内的润滑油羁留现象,使更多的润滑油能够被带入到系统中循环,提高泵体乃至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维护成本。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泵体,用于卧式涡旋压缩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体(1)、端盖(2)、静涡盘(3),所述静涡盘(3)装设于所述泵壳体(1)内,所述端盖(2)与所述泵壳体(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静涡盘(3)与所述端盖(2)之间形成泵体的排气腔(4),所述端盖(2)朝向所述静涡盘(3)一侧构造有排气通道(21),所述排气通道(21)位于所述排气腔(4)的上部区域,所述端盖(2)还构造有吸油通道(22),所述吸油通道(22)贯通所述排气腔(4)的下部区域与所述排气通道(21),以使集聚于所述下部区域的油液经由所述吸油通道(22)到达所述排气通道(21)并排出所述排气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3)上构造有静盘排气孔(31),所述端盖(2)与所述静盘排气孔(31)对应的位置构造有引流凸台(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凸台(23)在泵体轴向上的截面具有圆弧段,且所述圆弧段朝向所述静盘排气孔(31)一侧拱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凸台(23)与所述排气通道(21)相邻的一侧为斜面,所述斜面朝着远离所述静涡盘(3)的方向向上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通道(22)中插装有吸油管(221),所述吸油管(221)的一端结构与所述斜面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通道(22)具有处于竖直方向的竖直段(222)和处于水平方向的水平段(223),所述水平段(223)与所述排气腔(4)的下部区域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222)与所述排气通道(21)相反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端盖(2)的外侧,且设置有泄压阀(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3)朝向所述端盖(2)一端构造有环形凹槽(32),所述环形凹槽(32)中嵌装密封件(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5)、动涡盘(6),所述动涡盘(6)处于所述支架(5)与所述静涡盘(3)之间,所述支架(5)的下部区域设有第一过气孔(51),所述支架(5)的上部区域设有第二过气孔(52),所述第二过气孔(52)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气孔(51)的孔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气孔(51)的孔径为2mm~4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上还构造有第三过气孔(53),所述第三过气孔(53)处于所述第一过气孔(51)与第二过气孔(52)之间区域的支架(5)上,且其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气孔(5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气孔(52)的孔径。
12.一种压缩机,包括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
CN201821835994.9U 2018-11-08 2018-11-08 泵体、卧式压缩机 Active CN208966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5994.9U CN208966584U (zh) 2018-11-08 2018-11-08 泵体、卧式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5994.9U CN208966584U (zh) 2018-11-08 2018-11-08 泵体、卧式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6584U true CN208966584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60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5994.9U Active CN208966584U (zh) 2018-11-08 2018-11-08 泵体、卧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65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9461A (zh) * 2018-11-08 2019-01-0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泵体、卧式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9461A (zh) * 2018-11-08 2019-01-0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泵体、卧式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7034B (zh) 压缩机
CN101294568A (zh) 具有喷气增焓功能的旋转式压缩机
JP2019535959A (ja) ジェットエンタルピー増加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冷凍システム
CN103912493A (zh) 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CN104632626A (zh) 双级增焓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3335407U (zh) 单缸双级压缩泵体及压缩机
CN205117718U (zh) 一种用于维持涡旋压缩机背压稳定的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CN208966584U (zh) 泵体、卧式压缩机
CN204025052U (zh) 双级增焓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5401109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486034B (zh) 多级罗茨泵
CN103807175A (zh) 双转子两级增焓压缩机、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
CN202900660U (zh) 双转子两级增焓压缩机、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
CN102720675B (zh) 一种壳体内低压的旋转压缩机
CN204663878U (zh) 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109139461A (zh) 泵体、卧式压缩机
CN104047856B (zh) 双转子两级增焓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热泵热水器
CN203081766U (zh) 压缩机、泵体组件及其高压缸
CN102889209B (zh) 压缩泵体、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209654233U (zh) 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N206338185U (zh) 喷气增焓涡旋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5064273U (zh)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CN110985393B (zh)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及相应的回油压降控制方法、空调器
CN204140427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3174651B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