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2085U -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2085U
CN205932085U CN201620901786.9U CN201620901786U CN205932085U CN 205932085 U CN205932085 U CN 205932085U CN 201620901786 U CN201620901786 U CN 201620901786U CN 205932085 U CN205932085 U CN 205932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nd belt
wheel
circle
axle cente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017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海啸
常枫
韩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ingpower Equipment and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Kingpower Equipment and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Kingpower Equipment and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Kingpower Equipment and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017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2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2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208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包括若干条环形的圆带。圆带两端分别绕在两个轴心水平且位于同一高度的端部轮上。两个端部轮使得圆带分成用于传输物料的上半部分和连接同步传动机构的下半部分。各条圆带所架设的端部轮的轴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各条圆带两端的端部轮的轴心所形成的同一轴线之间具有夹角φ。圆带的上半部分架设在轴心竖直的若干个支撑轮上。各支撑轮排列在以O点圆心的圆弧上,使得圆带上半部分成为以O点为圆心的近似圆弧。各条圆带所形成的近似圆弧以O点为共同的圆心。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电机,并使得各条圆带的上半部分在电机的驱动下围绕O点为圆心以相同的角速度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机构,特别涉及传输机构的转角部分。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生产线上,传输机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传输机构将物料从一个自动化的工位运输至下一个自动化的工位。一般而言,各种传输机构只能实现直线上的物料传输。而出于厂房车间大小所限制,各工位通常不可能布局于直线上,这就要求传输机构对物料的传输需要能够转弯,从而形成传输线的转角。这种传输线上的转角部分结构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传输线上转角部分的设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包括若干条环形的圆带;圆带两端分别绕在两个轴心水平且位于同一高度的端部轮上;两个端部轮使得圆带分成用于传输物料的上半部分和连接同步传动机构的下半部分;各条圆带所架设的端部轮的轴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各条圆带两端的端部轮的轴心所形成的同一轴线之间具有夹角φ;圆带的上半部分架设在轴心竖直的若干个支撑轮上;用以支撑圆带的各支撑轮排列在以O点圆心的圆弧上,使得圆带上半部分成为以O点为圆心的近似圆弧;各条圆带上半部分所形成的近似圆弧以O点为共同的圆心;所述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电机,并使得各条圆带的上半部分在电机的驱动下围绕O点为圆心以相同的角速度移动。
进一步,支撑轮的顶面和侧面之间设有内陷的弧形旋转面;所述弧形旋转面是由弧形围绕支撑轮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形成的旋转面,用于支撑圆带。
进一步,所述弧形旋转面包括四分之一圆弧部、水平部和竖直部;四分之一圆弧部是由四分之一内圆弧围绕支撑轮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旋转面;水平部是由水平线段围绕支撑轮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水平台阶面;竖直部是由竖直线端围绕支撑轮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圆柱面;四分之一圆弧部和水平部、竖直部相切。
进一步,所述水平部与支撑轮的顶面的高度差H小于圆带的直径D。
进一步,所述弧形旋转面包括三分之一圆弧部、水平部;三分之一圆弧部是由三分之一内圆弧围绕支撑轮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旋转面;水平部是由水平线段围绕支撑轮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水平台阶面;三分之一圆弧部和水平部相切。
进一步,所述水平部与支撑轮的顶面的高度差H小于圆带的直径D。
进一步,所述同步传动机构包括若干个线差传动轮;所述线差传动轮由同轴固定的圆带轮和同步传动轮组成;所述线差传动轮的数量与圆带的数量相同,并且各条圆带一一对应;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之间相互啮合,其中一个同步传动轮连接电机,使得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之间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同步转动;各条圆带分别各自绕在相应的线差传动轮的圆带轮上;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圆带轮的直径各不相同,从而使得各条圆带在电机的驱动下能够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进一步,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的直径相同,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同步同速率转动;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圆带轮的直径呈等差数列。
进一步,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为皮带轮,通过皮带两两相连。
进一步,所述夹角φ为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圆带的数量,可以适配不同尺寸大小以及不同重量的物料。
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传输转向机构,物料在转角进行转向时更为平稳,并且能够精确保持物料中轴线不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轮的竖直轴向剖视图。
图4是同步传动机构与圆带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同步传动机构的放大图。
图6是同步传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支撑轮另一实施方式下的竖直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包括若干条环形的圆带2。圆带2两端分别两个端部轮4上。两个端部轮4的轴心水平,尺寸规格相同,且高度相同。两个端部轮4使得圆带2分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圆带2的上半部分用于传输物料,设在轴心竖直、高度相同的若干个支撑轮3上。两个高度相同的端部轮4和这些高度相同的支撑轮3使得架设在其之上的圆带2上半部分保持水平。用以支撑圆带2的各支撑轮3排列在以O点圆心的圆弧上,使得圆带2上半部分成为以O点为圆心的近似圆弧。支撑轮3架设在顶部支撑板11上。各条圆带2上半部分所形成的近似圆弧以O点为共同的圆心。各条圆带2所架设的端部轮4的轴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各条圆带2两端的端部轮4的轴心所形成的同一轴线经过O点,并在O点形成夹角φ。夹角φ一般为45~180度。本实施例中,夹角φ为90度。圆带2的下半部分用于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使得各条圆带2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当圆带2移动时,各条圆带2的上半部分围绕O点为圆心以相同的角速度移动,从而带动架设在圆带2上半部分的物料能够围绕O点为圆心进行移动。
支撑轮3的结构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支撑轮3通过支撑轮中心轴31架设在顶部支撑板11上,使得支撑轮3能够围绕支撑轮中心轴31的轴心旋转。支撑轮3的顶面和侧面之间设有内陷的弧形旋转面。弧形旋转面是由弧形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形成的旋转面,用于支撑圆带2。本实施例给出了两种弧形旋转面的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弧形旋转面包括四分之一圆弧部32、水平部33和竖直部34。四分之一圆弧部32是由四分之一内圆弧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旋转面。水平部33是由水平线段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水平台阶面。竖直部34是由竖直线端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圆柱面。四分之一圆弧部32和水平部33、竖直部34相切形成完整的弧形旋转面。圆带2架设在该弧形旋转面上。当圆带2移动时,通过圆带2与弧形旋转面之间的摩擦作用能够带动支撑轮3围绕支撑轮中心轴31的轴心旋转。水平部33与支撑轮3的顶面的高度差H小于圆带2的直径D,从而使得架设在弧形旋转面上的圆带2高于支撑轮3的顶面,并由此使得圆带2能够支撑放置在圆带2上半部分的物料99。当圆带2移动时,带动物料99移动。由于圆带2由软性并带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当物料99放置在圆带2上时能够导致圆带2变形。水平部33能够承受圆带2的形变,避免形变后的圆带2从支撑轮3的侧面滑落。竖直部34则避免当圆带2未放置物料时从支撑轮3的顶面滑出。
第二种实施方式图7所示,弧形旋转面由相切的三分之一圆弧部35和水平部33组成。三分之一圆弧部35是由三分之一内圆弧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旋转面。三分之一内圆弧也即图7中的θ角为120度。水平部33是由水平线段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水平台阶面。同第一种实施方式,水平部33与支撑轮3的顶面的高度差H小于圆带2的直径D,从而使得架设在弧形旋转面上的圆带2高于支撑轮3的顶面,并由此使得圆带2能够支撑放置在圆带2上半部分的物料99。三分之一内圆弧和水平部33分别用于避免圆带2从支撑轮3的顶面和侧面滑出。
圆带2的下半部分的结构如图4所示。从端部轮4下方拉出的圆带2下半部分经过渡轮41后连接同步传动机构。同步传动机构如图4、图5、图6所示,包括若干个线差传动轮。线差传动轮由同轴固定的圆带轮51和同步传动轮52组成。圆带轮51和同步传动轮52的轴心竖直。过渡轮41、线差传动轮安装在中层支撑架12上。线差传动轮的数量与圆带2的数量相同,并且各条圆带2一一对应。各条圆带2分别各自绕在相应的线差传动轮的圆带轮51上。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52之间相互啮合,其中一个同步传动轮52通过减速器54连接电机53,使得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52之间能够在电机53的驱动下同步转动。电机53和减速器54安装在中层支撑架12的下方。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52的直径和规格相同,使得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52转动时同步同速率。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圆带轮51的直径各不相同,自内向外,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圆带轮51的直径由小到大呈等差数列,从而使得各条圆带2在电机53的驱动下能够以不同的速度移动,由此使得各条圆带2的上半部分能够围绕O点为圆心以相同的角速度移动。本实施例中,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52为皮带轮。每个同步传动轮52设有两条皮带槽,从而使得同步传动轮52两两之间能够通过皮带59相连。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同步传动轮52也可以为齿轮。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图示中,圆带2由四条,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圆带2的条数也可以为3条,或5条、6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圆带2的数量基于传输机构的宽度和所传输物料的重量。当传输机构的宽度越宽,也就物料体积越大,则需要的圆带2的数量也越多;当所传输物料的重量越重,则同样需要越多数量的圆带承受物料的重量。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每条圆带2所需要的支撑轮3的数量,严格来说越多越好。实际应用中通常考虑的则是只需要能够承受物料重量的前提下,保持圆带2上半部分的近似圆弧即可,一般来说相邻两个支撑轮3相对于圆心O的夹角不超过15度,也即相邻两个支撑轮3之间的圆带2不超过π/12弧度,其中π为圆周率。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环形的圆带(2);圆带(2)两端分别绕在两个轴心水平且位于同一高度的端部轮(4)上;两个端部轮(4)使得圆带(2)分成用于传输物料的上半部分和连接同步传动机构的下半部分;各条圆带(2)所架设的端部轮(4)的轴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各条圆带(2)两端的端部轮(4)的轴心所形成的同一轴线之间具有夹角φ;圆带(2)的上半部分架设在轴心竖直的若干个支撑轮(3)上;用以支撑圆带(2)的各支撑轮(3)排列在以O点圆心的圆弧上,使得圆带(2)上半部分成为以O点为圆心的近似圆弧;各条圆带(2)上半部分所形成的近似圆弧以O点为共同的圆心;所述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电机(53),并使得各条圆带(2)的上半部分在电机(53)的驱动下围绕O点为圆心以相同的角速度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轮(3)的顶面和侧面之间设有内陷的弧形旋转面;所述弧形旋转面是由弧形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形成的旋转面,用于支撑圆带(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旋转面包括四分之一圆弧部(32)、水平部(33)和竖直部(34);四分之一圆弧部(32)是由四分之一内圆弧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旋转面;水平部(33)是由水平线段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水平台阶面;竖直部(34)是由竖直线端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圆柱面;四分之一圆弧部(32)和水平部(33)、竖直部(34)相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33)与支撑轮(3)的顶面的高度差H小于圆带(2)的直径D。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旋转面包括三分之一圆弧部(35)、水平部(33);三分之一圆弧部(35)是由三分之一内圆弧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旋转面;水平部(33)是由水平线段围绕支撑轮(3)的竖直轴心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水平台阶面;三分之一圆弧部(35)和水平部(33)相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33)与支撑轮(3)的顶面的高度差H小于圆带(2)的直径D。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动机构包括若干个线差传动轮;所述线差传动轮由同轴固定的圆带轮(51)和同步传动轮(52)组成;所述线差传动轮的数量与圆带(2)的数量相同,并且各条圆带(2)一一对应;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52)之间相互啮合,其中一个同步传动轮(52)连接电机(53),使得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52)之间能够在电机(53)的驱动下同步转动;各条圆带(2)分别各自绕在相应的线差传动轮的圆带轮(51)上;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圆带轮(51)的直径各不相同,从而使得各条圆带(2)在电机(53)的驱动下能够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52)的直径相同,能够在电机(53)的驱动下同步同速率转动;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圆带轮(51)的直径呈等差数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个线差传动轮的同步传动轮(52)为皮带轮,通过皮带(59)两两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φ为90度。
CN201620901786.9U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32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1786.9U CN205932085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1786.9U CN205932085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2085U true CN205932085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47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01786.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32085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20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4396A (zh) * 2016-08-19 2016-11-23 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CN109051674A (zh) * 2018-07-25 2018-12-21 江莉莉 饲料输送线90度转向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4396A (zh) * 2016-08-19 2016-11-23 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CN106144396B (zh) * 2016-08-19 2018-04-10 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CN109051674A (zh) * 2018-07-25 2018-12-21 江莉莉 饲料输送线90度转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6514U (zh) 在线对接钢筋笼滚焊机
CN205932085U (zh)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CN103413618B (zh) 一种hdmi线缆的立式绞线机
CN104340705B (zh) 一种双压辊整型输送机
CN207124274U (zh) 一种可精确调节信号接收高度和方位的雷达通讯天线
CN204184970U (zh) 一种双压辊整型输送机
CN206345103U (zh) 一种转盘输送装置
CN106144396B (zh) 一种基于圆带的传输转向机构
CN203392325U (zh) 一种超低带式输送机
CN204689069U (zh) 一种重载装置的倾转机构
CN107161657A (zh) 轴承滚子理顺机构及轴承生产设备
CN206939799U (zh) 轴承滚子理顺机构及轴承生产设备
CN106628875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自动化转向运输装置
CN203714844U (zh) 一种新型旋转平台
CN206502390U (zh) 一种圆棒工件间歇分离输送装置
CN105836548B (zh) 一种智能线缆输送设备
CN206782662U (zh) 一种通过改变角度调节入口高低的输送装置
CN209159801U (zh) 差速控制舵轮机构及agv小车
CN206068777U (zh) 一种用于圆带传输的支撑轮
CN206318414U (zh) 传送工装
CN207111893U (zh) 一种斜角传动机构
CN205972987U (zh) 一种弯型玻璃存储传输塔
CN207548296U (zh) 一种能够调节的新型进料提升输送装置
CN205972136U (zh) 一种贴标设备
CN207174847U (zh) 一种精密伺服回转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