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0529U - 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0529U
CN205930529U CN201620656625.8U CN201620656625U CN205930529U CN 205930529 U CN205930529 U CN 205930529U CN 201620656625 U CN201620656625 U CN 201620656625U CN 205930529 U CN205930529 U CN 205930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utting things
board putting
dead bolt
shelv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566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亚芳
白朋飞
刘娜
吴绍磊
高明建
崔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566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0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0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0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提供一种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所述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包括搁物板和枢转机构,所述枢转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搁物板转动的驱动部和用于将所述搁物板的转动限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的定位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搁物板不会随着车辆的后背门开启,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开启搁物板,避免后背门直接开启带动搁物板开启引起物品掉落,且将搁物板的转动限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避免搁物板与车辆的后背门门框产生卡滞,便于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越野车等车型中,会设置后搁物板以便于后行李箱中的物品放置及起到对车辆行李舱空间的遮挡。但是,现有的后搁物板通常为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后行李箱的内侧,另一端通过绳钩等装置固定至车辆的后背门挂钩上,使得车辆的后背门开启时后搁物板也会随着后背门一起转动,假设后搁物板上放置有物品则会导致后搁物板的物品滑动,且在人员弯腰拿取行李舱物品时极易向上掀起后搁物板导致后搁物板卡在后背门的门框上,在关闭后背门时会导致后背门撞击后搁物板,严重时甚至导致搁物板损坏。
因此,希望有一种车辆的后搁物装置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后搁物装置,以使得后搁物板与后背门的运动相互分离,且能够避免后搁物板的卡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后搁物装置,所述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包括搁物板和枢转机构,所述枢转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搁物板转动的驱动部和用于将所述搁物板的转动限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的定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的后搁物装置还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侧围护板和第二侧围护板,所述搁物板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围护板和所述第二侧围护板。
进一步的,所述搁物板的两端处形成有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围护板的第一安装轴和安装于所述第二侧围护板的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与所述搁物板的枢转轴同轴,所述驱动部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轴的扭簧,所述搁物板在所述扭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扇形齿轮和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的齿轮,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搁物板同轴且同步转动,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围护板。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具有将所述搁物板锁定在所述第一位置的锁定状态和释放所述搁物板以使得所述搁物板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作用下转动的释放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搁物板上的锁舌和相对于车辆的车身固定安装的锁体,所述锁体内设置有锁芯,所述锁芯能够在所述锁舌的作用下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以使得所述锁定件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锁体设置有导向柱、锁止杆和锁体弹簧,所述锁芯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与所述锁止杆配合的锁止结构,其中,在所述锁舌和所述锁体弹簧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锁止杆与所述锁止结构配合移动,以使得所述锁芯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结构形成有引导所述锁止杆的锁定端沿解锁路线移动的解锁引导部和引导所述锁止杆的锁定端沿锁止路线移动的锁止引导部。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朝向所述锁舌的一端处设置有锁舌夹,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舌夹夹住所述锁舌,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锁舌夹与所述锁舌脱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搁物板不会随着车辆的后背门开启,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开启搁物板,避免后背门直接开启带动搁物板开启引起物品掉落,且将搁物板的转动限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避免搁物板与车辆的后背门门框产生卡滞,便于用户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使得打开车辆后背门时后搁物板不会转动,且能够避免后搁物板的卡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所述搁物板的外轮廓与所述车辆的后行李箱的轮廓相对应,所述第一侧围护板和所述第二侧围护板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后行李箱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围处。
所述车辆与上述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第一侧围护板部分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搁物板与第一侧围护板的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定位部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锁止件的锁体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锁盒的正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锁盒的侧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的锁盒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9为图7所示的锁盒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锁定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侧围护板,2-搁物板,21-第一安装轴,3-第二侧围护板,4-锁定件,41-锁舌,42-锁体,421-锁芯,422-锁盒,423-锁体弹簧,424-锁止杆,425-导向柱,426-锁止杆回转孔,427-锁止结构,428-锁舌夹,429-锁定端,5-搁物板放置平台,6-扭簧,7-齿轮,8-扇形齿轮,A-锁止位置,B-中转位置,C-解锁位置,X-解锁路线,Y-锁止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参见图1,所述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包括搁物板2和枢转机构,所述枢转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搁物板2转动的驱动部和用于将搁物板2的转动限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的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搁物板2不会随着车辆的后背门开启,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开启搁物板2,避免后背门直接开启带动搁物板2开启引起物品掉落,且将搁物板2的转动限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避免搁物板2与车辆的后背门门框产生卡滞,便于用户的使用。
参见图1,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位置是指搁物板2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指搁物板2处于打开状态下的打开位置,所述定位部可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定位搁物板2,也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也设置中间定位位置,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设置。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设计,优选为在搁物板2的转达转动角度处不会与车辆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
搁物板2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位置,例如,搁物板2的沿搁物板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侧安装至车辆后排座椅的椅背处,或者搁物板2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至车身侧围。优选地,所述车辆的后搁物装置还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搁物板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在搁物板2不需要经常取出的情况下,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可固定安装至车身侧围,在搁物板2需要经常取出的情况下,将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直接放置在车辆的后行李箱内即可,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放置方式。
搁物板2与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之间的安装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安装方式,例如,设置一根转轴,该转轴穿过搁物板2,将搁物板2假设在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之间等。优选地,参见图3所示,搁物板2的两端处形成有安装于第一侧围护板1的第一安装轴21和安装于第二侧围护板3的第二安装轴,第一安装轴21、第二安装轴与搁物板2的枢转轴同轴,第一安装轴21和第二安装轴与搁物板2形成为一体,以减少车辆的后搁物装置的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所述驱动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结构,例如,设置驱动电机,在需要打开搁物板2时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使得搁物板2绕枢转轴转动,或者用户手动转动搁物板等。优选地,参见图2和图3,所述驱动部包括套设于第一安装轴21的扭簧6,搁物板2在扭簧6的弹性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当需要关闭搁物板2时,用户将搁物板2手动压下至第一位置即可。其中,定位部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克服扭簧6的弹性力,将搁物板2保持在第一位置处,且定位部能够第二位置处阻挡搁物板2的继续转动,避免搁物板2转动角度过大所导致搁物板2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
所述定位部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设计,例如,对应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设置的卡接件,或者棘轮定位结构,或者分别设置安装于搁物板2的第一齿轮和安装于第一侧围护板1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能够被定位在任意转角处,以将第一齿轮(即搁物板2)定位在任意转角处。优选地,参见图3和图4,所述定位部包括扇形齿轮8和与扇形齿轮8啮合的齿轮7,扇形齿轮8与搁物板2同轴且同步转动,齿轮7安装于第一侧围护板1,搁物板2仅能在扇形齿轮8上设置有齿的范围内转动,以限制搁物板2的转动范围,扇形齿轮8的各项参宿可根据搁物板2的转动范围进行适当的设计。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搁物板2在扭簧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动,使得在第一位置需要设置相应的止挡件以将搁物板2保持在第一位置,例如,定位销、卡块等。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包括锁定件4,锁定件4具有将搁物板2锁定在所述第一位置的锁定状态和释放搁物板2以使得搁物板2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作用下转动的释放状态,以将搁物板2可靠的保持在第一位置。
优选地,参见图3和图5,锁定件4包括安装在搁物板2上的锁舌41和相对于车辆的车身固定安装的锁体42,锁体42内设置有锁芯421,锁芯421能够在锁舌41的作用下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以使得锁定件4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其中,优选为锁体42还包括锁盒422,以容纳和保护锁体42的各个部件。
进一步优选地,锁体42设置有导向柱425、锁止杆424和锁体弹簧423,锁芯421设置有与导向柱425配合的导向孔、与锁止杆424配合的锁止结构427,其中,在锁舌41和锁体弹簧423的共同作用下,锁止杆424与锁止结构427配合移动,以使得锁芯421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参见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锁体弹簧423套设于导向柱425,使得锁体弹簧423和导向柱425均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锁止杆424安装在锁止杆回转孔426中,使得锁止杆424能够绕回转孔426的中心轴转动,进而使得锁止杆424和锁止结构427能够实现图10中所示的沿解锁路线X和锁止路线Y的相对移动。
参见图3,锁舌41设置在搁物板2的下端面处,与位于第一侧围护板1上锁体42相配合,在需要打开搁物板2时,用户向下按压锁舌41部分(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锁舌41固定安装于搁物板2,可直接按压搁物板2),使得锁芯421被向下按压,进而使得锁止杆424和锁止结构427能够产生相对移动,并在锁体弹簧423的作用下使得锁止杆424和锁止结构427由锁定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搁物板2在扭簧6的作用下转动至第二位置;在需要关闭搁物板2时,用户手动按下搁物板2,并再次按压锁舌41部分(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锁舌41固定安装于搁物板2,可直接按压搁物板2),使得锁芯421被向下按压,进而使得锁止杆424和锁止结构427能够产生相对移动,并在锁体弹簧423的作用下使得锁止杆424和锁止结构427由释放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搁物板2被锁定在第一位置。
锁止结构427和锁止杆424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设置。优选地,参见图10,锁止结构427形成有引导锁止杆424的锁定端429沿解锁路线X移动的解锁引导部和引导锁止杆424的锁定端429沿锁止路线Y移动的锁止引导部,以便于锁定件4解锁操作和锁定操作。参见图5和图8所示,锁止结构427形成有中部凸出的卡块,可设置绕卡块的外周设置的引导槽(即解锁引导部和锁止引导部),以引导锁止杆424的锁定端429沿特定路线移动,锁定端429形成有挂钩结构,以能够卡在所述凸出的卡块的锁止位置A处以完成锁定,或者在锁舌41的作用下由锁止位置A移出。
参加图1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若需打开搁物板2,则按压搁物板2,搁物板2带动锁舌41推动锁芯421向下移动,锁止杆424从锁止位置A沿解锁路线X移动到中转位置B,并在中转位置B处在锁体弹簧423的作用下继续沿解锁路线X移动到解锁位置C,完成锁舌41和锁体42的解锁,解锁后扭簧6弹起,弹力驱使搁物板2打开;若想关闭搁物板2,则向下按压搁物板2,锁舌41推动锁芯421向下移动,从解锁位置C沿锁止路线Y移动到锁止位置A,完成锁舌41和锁体42的锁止,使得搁物板2保持的第一位置。
锁舌41和锁体42之间锁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方式。优选地,参见图5和图10,锁芯421朝向锁舌41的一端处设置有锁舌夹428,在所述锁止状态,锁舌夹428夹住锁舌41,在所述释放状态,锁舌夹428打开,以使得锁舌41能够从锁舌夹428中脱离。
优选地,参见图1,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上均形成有搁物板放置平台5,在所述第一位置,搁物板2支撑于搁物板放置平台5,以提高搁物板2的载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搁物板2的外轮廓与所述车辆的后行李箱的轮廓相对应,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后行李箱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围处,使得搁物板2与后行李箱的侧围紧密贴合,提高后行李箱的美观性和整洁性。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分别固定于车身侧围也是的后行李箱更加整洁美观,且避免侧围护板占用过多的行李箱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包括搁物板(2)和枢转机构,所述枢转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搁物板(2)转动的驱动部和用于将所述搁物板(2)的转动限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的定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后搁物装置还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侧围护板(1)和第二侧围护板(3),所述搁物板(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围护板(1)和所述第二侧围护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搁物板(2)的两端处形成有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围护板(1)的第一安装轴(21)和安装于所述第二侧围护板(3)的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21)、所述第二安装轴与所述搁物板(2)的枢转轴同轴,所述驱动部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轴(21)的扭簧(6),所述搁物板(2)在所述扭簧(6)的弹性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扇形齿轮(8)和与所述扇形齿轮(8)啮合的齿轮(7),所述扇形齿轮(8)与所述搁物板(2)同轴且同步转动,所述齿轮(7)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围护板(1)。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锁定件(4),所述锁定件(4)具有将所述搁物板(2)锁定在所述第一位置的锁定状态和释放所述搁物板(2)以使得所述搁物板 (2)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作用下转动的释放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4)包括安装在所述搁物板(2)上的锁舌(41)和相对于车辆的车身固定安装的锁体(42),所述锁体(42)内设置有锁芯(421),所述锁芯(421)能够在所述锁舌(41)的作用下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以使得所述锁定件(4)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42)设置有导向柱(425)、锁止杆(424)和锁体弹簧(423),所述锁芯(421)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425)配合的导向孔、与所述锁止杆(424)配合的锁止结构(427),其中,在所述锁舌(41)和所述锁体弹簧(423)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锁止杆(424)与所述锁止结构(427)配合移动,以使得所述锁芯(421)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427)形成有引导所述锁止杆(424)的锁定端(429)沿解锁路线(X)移动的解锁引导部和引导所述锁止杆(424)的锁定端(429)沿锁止路线(Y)移动的锁止引导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421)朝向所述锁舌(41)的一端处设置有锁舌夹(428),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舌夹(428)夹住所述锁舌(41),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锁舌夹(428)与所述锁舌(41)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 部包括锁定件(4),所述锁定件(4)具有将所述搁物板(2)锁定在所述第一位置的锁定状态和释放所述搁物板(2)以使得所述搁物板(2)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作用下转动的释放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4)包括安装在所述搁物板(2)上的锁舌(41)和相对于车辆的车身固定安装的锁体(42),所述锁体(42)内设置有锁芯(421),所述锁芯(421)能够在所述锁舌(41)的作用下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以使得所述锁定件(4)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42)设置有导向柱(425)、锁止杆(424)和锁体弹簧(423),所述锁芯(421)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425)配合的导向孔、与所述锁止杆(424)配合的锁止结构(427),其中,在所述锁舌(41)和所述锁体弹簧(423)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锁止杆(424)与所述锁止结构(427)配合移动,以使得所述锁芯(421)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427)形成有引导所述锁止杆(424)的锁定端(429)沿解锁路线(X)移动的解锁引导部和引导所述锁止杆(424)的锁定端(429)沿锁止路线(Y)移动的锁止引导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421)朝向所述锁舌(41)的一端处设置有锁舌夹(428),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舌夹(428)夹住所述锁舌(41),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锁舌 夹(428)与所述锁舌(41)脱离。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权利要求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搁物装置,所述搁物板(2)的外轮廓与所述车辆的后行李箱的轮廓相对应,所述第一侧围护板(1)和所述第二侧围护板(3)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后行李箱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围处。
CN201620656625.8U 2016-06-28 2016-06-28 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205930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6625.8U CN205930529U (zh) 2016-06-28 2016-06-28 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6625.8U CN205930529U (zh) 2016-06-28 2016-06-28 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0529U true CN205930529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9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56625.8U Active CN205930529U (zh) 2016-06-28 2016-06-28 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0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6013735B4 (de) Heckklappe für Fahrzeuge
EP2501587B1 (de) Staufach
DE19824248A1 (de) Abdeckung mit einer Mehrzahl von Flächenelementen, ihre Verwendung, sowie Innenausstattungsteil eines Fahrzeuges hiermit
DE102014107148A1 (de) Zweiseitig öffnende Armlehnenanordnung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Fahrzeug
DE102004016255B3 (de) Kopfstütze für die Vorderseite von Automobilen
DE102013216546A1 (de) Doppelter sperrklinkenmechanismus für eine doppeltüranordnung
DE102014116407A1 (de) Handschuhfach für Fahrzeug
DE102015119283A1 (de) Zweiseitige Fahrgastraumabdeckung mit einem ebenen, nach vorn ausziehbaren Abdeckelement
DE102010046635B4 (de)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Fahrgastraum und einem heckseitigen Laderaum sowie Staubehältnis hierfür
CN205930529U (zh) 车辆的后搁物装置和车辆
DE202009017836U1 (de) Zurückfahrbare Sicherheitsabdeckung für ein Schienensystem in einem Kraftfahrzeug
DE19847212A1 (de) Bewegliches Karosserieteil mit einer Griffanordnung
DE102013016885A1 (de) Fahrzeugtür und Türgriffeinheit für eine Fahrzeugtür
CN102874178B (zh) 手套箱总成及车辆
US9676342B2 (en) Vehicle trim element and an associated display system
CN104790784B (zh) 自动复位锁紧机构及具有自动复位锁紧机构的vtm机
DE102007022454A1 (de) Vorrichtung zum Aufhängen von Gegenständen
DE102015121272A1 (de) Türgriff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DE3309757C2 (zh)
DE102011079534A1 (de) Geschirrspül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Öffnen einer Tür einer Geschirrspülmaschine
DE60022924T2 (de) Innenteil einer Fahrzeugtür, korrespondierende Tür und Verfahren für den Zusammenbau einer solchen Tür
DE102013205766A1 (de) Manuelle Fahrzeugtür-Sperranordnung
DE10261777B4 (de) Laderaumabdeckung für einen Laderaum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10008718A1 (de) Klapptisch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0060783A2 (de) Kältegerä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