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95601U -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95601U
CN205895601U CN201620818581.4U CN201620818581U CN205895601U CN 205895601 U CN205895601 U CN 205895601U CN 201620818581 U CN201620818581 U CN 201620818581U CN 205895601 U CN205895601 U CN 205895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ylinder jacket
piston
compressor
compresso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185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令超
杜忠诚
赵庆富
徐嘉
任丽萍
杨森
史正良
苏圣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185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95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95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9560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压缩机泵体包括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及转轴。其中,第一压缩结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套及第一活塞、第二压缩结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套及第二活塞;第二压缩结构设置在第一压缩结构的下端。第一法兰与第一气缸套的上端连接,第二法兰与第二气缸套的下端连接。转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转轴的第二部分用于驱动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转动;转轴的第一部分连接在第一法兰上,转轴的第三部分连接在第二法兰上,以使转轴的两端均得到支承。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减小转轴和法兰的受力,降低压缩机的摩擦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用来压缩空气,提高气体压力或输送气体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制冷行业。
双缸转缸活塞压缩机由于其压缩量大,而在制冷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现有双缸活塞压缩机泵体结构的上气缸由长轴支撑,下气缸由短轴支撑;并且长轴仅由上法兰支撑,短轴仅由下法兰支撑。当压缩机工作时,在上下气缸的气体压力作用下,长轴和短轴均处于悬臂支撑状态。另外,双缸活塞压缩机泵体结构的吸气口分布在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的双缸活塞压缩机泵体结构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长轴和短轴分别处于悬臂支撑状态会造成上法兰、下法兰、长轴及短轴受力过大而产生磨损,增加摩擦功耗,降低压缩机能效及可靠性;并且由于悬臂支撑的稳定性较差,会对压缩机的噪音、振动性能产生影响。
(2)吸气口位于双缸活塞压缩机泵体结构的两侧,需要两个分液器部件,使压缩机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主要目的在于减小转轴和法兰的受力,降低压缩机的摩擦功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体,所述压缩机泵体包括:
第一压缩结构,所述第一压缩结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套及第一活塞;其中,所述第一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中,所述第一气缸套套装在所述第一气缸上;
第二压缩结构,所述第二压缩结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套及第二活塞;其中,所述第二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中,所述第二气缸套套装在所述第二气缸上;并且,所述第二压缩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结构的下端;
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气缸套的上端连接,以安装在所述第一压缩结构的上端;
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下端连接,以安装在所述第二压缩结构的下端;
转轴,所述转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其中,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转动;
其中,所述转轴的第一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法兰上,所述转轴的第三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法兰上,以使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得到支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为活塞支承轴;
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上均开设有与所述活塞支承轴相配合的支承孔。
优选地,所述活塞支承轴具有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
所述支承孔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
其中,当所述转轴驱动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转动时,所述活塞支承轴穿过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的支承孔,并且所述第一支承面与第一支承部相配合,所述第二支承面与第二支承部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整个转轴的轴向油孔;
所述活塞支承轴上的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上开设有油槽,且所述油槽在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相配合的部位上开设有出油孔;
其中,所述出油孔与所述轴向油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轴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之间存在偏心量e;
所述第二气缸的中心轴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之间存在偏心量e;
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中心轴之间存在偏心量2e;
其中,e为正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外圆中心轴、第二气缸套的外圆中心轴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内圆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外圆中心轴存在偏心量e;
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内圆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外圆中心轴存在偏心量e。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结构一致,其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侧壁开设有用于装配活塞的活塞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端面处开设有与气缸内部连通的开孔;并且,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端面处还设置有围绕所述开孔的凸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压缩机分液器组件的吸气孔;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内壁开设有吸气槽;
其中,所述吸气槽与吸气孔连通,构成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吸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套和所述第一气缸套的结构一致;其中,
当所述第一气缸套、第二气缸套安装在所述压缩机泵体上时,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压缩机泵体上相背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套设置有与第二气缸套内部连通的吸气通道;
其中,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上端面;或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下端面。
优选地,所述吸气通道为设置在第二气缸套内壁上的吸气槽;且所述吸气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泵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吸气通道连通的吸气腔体;
其中,所述吸气腔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压缩机分液器组件的吸气孔,且所述吸气腔体上的吸气孔与所述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同一侧。
优选地,当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下端面时,所述吸气腔体包括第二法兰和连接在第二法兰下端的支撑板;其中,
所述第二法兰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构成所述吸气腔体的吸气腔;
所述第二法兰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吸气腔连通的输气口,且所述输气口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下端面的吸气口相适配;
其中,所述吸气腔体上的吸气孔位于所述第二法兰上,且与所述吸气腔连通。
优选地,当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上端面时,所述吸气腔体包括:
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套的下端;
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套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吸气腔体的吸气腔;
其中,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吸气腔连通的输气口,所述输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套上端面的吸气口相适配;
其中,所述吸气腔体上的吸气孔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上,且与所述吸气腔连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分液器组件、上盖组件、壳体组件、电机组件、压缩机泵体及下盖组件;其中,
所述压缩机泵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泵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气缸套与第二气缸套的结构完全一致时,所述分液器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液器组件和第二分液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分液器组件、第二分液器组件位于所述压缩机泵体的相背设置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分液器组件与所述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连接,所述第二分液器组件与所述第二气缸套上的吸气孔连接。
优选地,当所述压缩机泵体包括与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吸气通道连通的吸气腔体时,所述分液器组件为一个;其中,
所述分液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吸气孔、吸气腔体的吸气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通过将用于驱动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运动的转轴设置成同一根转轴,且该转轴的上端由第一法兰支承,下端由第二法兰支承,从而实现了转轴的两端支承,减小了转轴与第一法兰、第二法兰之间的受力,降低了压缩机泵体积压缩机的摩擦功耗,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同时还增强了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压缩机的噪声振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通过将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内圆偏心布置,使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的吸气通道分别位于压缩机泵体的两侧,即第一压缩结构的吸气通道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一侧,第二压缩结构的吸气通道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二侧,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相背设置。当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工作时,转轴位于第一压缩结构的部分会受到第一方向的力,转轴位于第二压缩结构的部分会受到第二方向的力,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这样作用在转轴的力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小了转轴、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的受力,降低了压缩机的摩擦损耗,提高了压缩机的功效,增强了压缩机的结构稳定性即降低压缩机的噪音及振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通过设置一个吸气腔体,使吸气腔体与设置在第二气缸套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吸气口连通,并使吸气腔体的吸气孔与第一气缸套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同一侧,从而实现压缩机同侧吸气、精简压缩机结构,降低压缩机成本的目的。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泵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剖视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转轴和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的结构剖示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气缸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侧剖示意图;
图4C是图4A的正剖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气缸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侧剖示意图;
图5C是图5A的正剖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仰视示意图;
图6C是图6A的剖视示意图;
图7A是图1中压缩机泵体装配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7B是图1中压缩机泵体装配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中第一压缩结构和第二压缩结构的对比示意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缩机泵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B是图9A中压缩机泵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压缩机泵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中压缩机泵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图10A中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工作时第一压缩结构和第二压缩结构的工作状态对比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中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的运行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图7A、图7B、图9A、图9B、图10A及图10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体。具体地,该压缩机泵体包括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第一法兰18、第二法兰19。
其中,第一压缩结构包括第一气缸11、第一气缸套13及第一活塞15;第一活塞15安装在第一气缸11中,第一气缸套13套装在第一气缸11上。第二压缩结构包括第二气缸12、第二气缸套14及第二活塞16;第二活塞16安装在第二气缸12中,第二气缸套14套装在第二气缸12上。并且,第二压缩结构设置在第一压缩结构的下端。
其中,第一法兰18与第一气缸套13的上端连接,以安装在第一压缩结构的上端。第二法兰19与第二气缸套14的下端连接,以安装在第二压缩结构的下端。
其中,转轴1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具体地,转轴17的第二部分分别与第一活塞15、第二活塞16配合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活塞15、第二活塞16转动。并且,转轴17的第一部分连接在第一法兰18上,转轴17的第三部分连接在第二法兰19上,以使转轴17的两端均得到支承。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通过将用于驱动第一活塞15、第二活塞16运动的转轴设置成同一根转轴17,且该转轴17的上端由第一法兰18支承,下端由第二法兰19支承,从而实现了转轴的两端支承,减小了转轴17与第一法兰18、第二法兰19之间的受力,降低了压缩机泵体积压缩机的摩擦功耗,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同时还增强了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压缩机的噪声振动。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主要针对双缸转缸压缩机的泵体进行改进。
实施例2
如图2A、图2B及图2C所示,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体,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压缩机泵体的转轴17的第一部分为长轴171,第二部分为活塞支承轴172,第三部分为短轴173。其中,长轴171与第一法兰连接,短轴173与第二法兰连接。活塞支撑轴172与第一活塞15、第二活塞16适配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活塞15、第二活塞16转动。相应地,第一活塞15上开设有与活塞支承轴172适配的支承孔151,第二活塞16上开设有与活塞支承轴172相适配的支承孔161。所述支承孔为长孔。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转轴17上的活塞支承轴172具有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且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为相互平行且相距设定距离的两个平面。相应地,第一活塞15上的支承孔151、第二活塞16上的支承孔161内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当活塞支承轴17依次穿过第一活塞15上的支承孔151、第二活塞16上的支承孔161后,并与其相配合时,第一活塞15上的支承孔151、第二活塞16上的支承孔161的第一支承面与第一支承部相配合,第一活塞15上的支承孔151、第二活塞16上的支承孔161的第二支承面与第二支承部相配合。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转轴17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整个转轴的轴向油孔176。并且,在活塞支承轴172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上开设有油槽174。油槽174在与第一活塞15、第二活塞16相配合的部位上开设有沿转轴径向的出油孔175。并且出油孔175与轴向油孔176连通。通过上述设置,转轴17的端部开设有与轴向油孔176连通的开口,用于将油从开口输送至轴向油孔176内,进一步由出油孔175进入到活塞的支承孔中,以对转轴和活塞的配合处起到润滑作用,降低转轴和活塞配合处的摩擦。进一步地,油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的出油孔进入气缸中,对气缸和活塞的配合处起到润滑作用。
实施例3
转缸压缩机泵体的气缸与转轴中心存在e的偏心量(即压缩机的偏心量)。其中,转缸压缩机泵体的运行原理如图16所示。如图16所示,基于十字滑块原理,活塞相当于十字滑块机构中的滑块,气缸中心72到活塞中心71的距离、转轴中心73到活塞中心71的距离分别相当于连杆L1、L2,这样就构成十字滑块原理的主体结构,其中,活塞的运动轨迹如图16的虚线所示。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体,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设计思路是将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偏心设置,以使压缩机泵体运行时,第一压缩结构施加转轴的力与第二压缩结构施加转轴的力相反。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如图8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气缸11的中心轴110与转轴的中心轴170之间存在偏心量e;第二气缸12的中心轴120与转轴的中心轴170之间存在偏心量e;第一气缸11的中心轴110与第二气缸12的中心轴120之间存在偏心量2e;其中,e为正数。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设置,即将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的内圆偏心设置,使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的吸气通道(或排气通道)分别位于压缩机泵体的两侧,即第一压缩结构的吸气通道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一侧,第二压缩结构的吸气通道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二侧,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相背设置。当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工作时,转轴位于第一压缩结构的部分会受到第一方向的力,转轴位于第二压缩结构的部分会受到第二方向的力,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这样将作用在转轴上的力相互抵消,减小了转轴、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的受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压缩机的摩擦损耗,提高了压缩机的功效,增强了压缩机的结构稳定性及降低压缩机的噪音及振动。
具体地,压缩机泵体的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状态图详见图8B及图12所示。
较佳地,为了使第一气缸的中心轴与第二气缸的中心轴之间存在偏心量2e,如图4C和图5C所示,可对第一气缸套、第二气缸套进行如下初步设计:
首先,第一气缸套的外圆(第一气缸套的外壁)的中心轴、第二气缸套的外圆(第二气缸套的外壁)的中心轴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重合。
如图4C所示,第一气缸套端面处开设有多个螺钉孔135,用于和第一法兰的螺钉孔对应,且多个螺钉孔135呈圆环状布置。其中,第一气缸套的内圆(第一气缸套内壁)的中心轴分别与螺钉孔135所组成圆环的中心轴、第一气缸套外圆(第一气缸套的外壁)的中心轴存在一定的偏心,且偏心量均为e,即整个压缩机泵体的偏心量。
如图5C所示,第二气缸套端面处开设有多个螺钉孔144,用于和第二法兰的螺钉孔对应,且多个螺钉孔144呈圆环状布置。其中,第二气缸套的内圆(第二气缸套内壁)的中心轴分别与螺钉孔144所组成圆环的中心轴、第二气缸套外圆(第二气缸套的外壁)的中心轴存在一定的偏心,且偏心量均为e,即整个压缩机泵体的偏心量。
实施例4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与实施例3相比,如图3A和3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结构完全一致。具体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主体结构为具有一定粗糙度要求的圆柱体,并且该圆柱体沿气缸径向方向开设有活塞孔111,用于装配活塞。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端面处开设有与气缸内部连通的开孔。并且,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端面处还设置有围绕开孔的小台阶112(或凸台),一方面用于减小气缸与法兰的接触面积,以减小摩擦;另一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储油作用。
较佳地,如图4A、图4B及图4C所示,本实施例中压缩机泵体的第一气缸套的内壁上开设有吸气槽131,第一气缸套上开设有吸气孔134,且吸气孔134与吸气槽131连通,构成第一气缸套的吸气通道。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134用于连接压缩机的分液器组件。
另外,第一气缸套上开设有与第一气缸套内部连通的排气口,其中排气口包括主排气口132、辅排气口133。辅排气口133上装有排气阀片及阀门挡板;其中,排气阀片和阀门挡板通过阀螺钉固定在辅排气口处的槽内,使排气阀片刚好盖住辅排气口133。主排气口132为连通第一气缸套内壁和外壁的两个通孔,该两个通孔对称分布于第一气缸套上靠近上、下端面的位置处,以增大排气压比,并且主排气口132直接与第一气缸套内部连通,其上无需设置排气阀片。
实施例5
较佳地,由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内圆偏心设置,使得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的吸气通道位于压缩机泵体的两侧,这样压缩机需要两个分液器组件,从而使得压缩机结构复杂。为了减少分液器组件的个数,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气缸套设置成如下结构:
如图5A、图5B及图5C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气缸套上设置有与第二气缸套内部连通的吸气通道141,具体地,该吸气通道141的一端为吸气口,吸气通道141的吸气口设置在第二气缸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较佳地,吸气通道141为设置在第二气缸套内壁的吸气槽,且该吸气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气缸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构成吸气通道141的吸气口。
另外,第二气缸套上也设置有主排气口143和辅排气口142。其中,主排气口143和辅排气口142的具体结构详见实施例4中第一气缸套上的主排气口132、辅排气口133。
相应地,为了实现压缩机泵体的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同侧吸器,以减少压缩机部件,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泵体还包括吸气腔体,该吸气腔体用于和第二气缸套的吸气口相配合。具体地,吸气腔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压缩机分液器组件的吸气孔,且吸气腔体的吸气孔与第一气缸套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同侧。
实施例6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体,与实施例5相比,当第二气缸套的吸气口设置在第二气缸套的下端面时,如图1、图6A、图6B、图6C、图7A及图7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气腔体由第二法兰19和连接在第二法兰19下端的支撑板20构成。
具体地,如图6A、6B及6C所示,第二法兰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与支撑板之间构成吸气腔体的吸气腔192。第二法兰的上端面开设有与吸气腔192连通的输气口191,该输气口与第二气缸套下端面上的吸气口相适配,以将气体由吸气腔输送至第二气缸套中。较佳地,当第二气缸套上的吸气通道为开设在第二气缸套内壁的吸气槽时,输气口191为开设在第二法兰上的斜切口,以与吸气槽的端部适配。另外,吸气腔体上的吸气孔193设置在第二法兰上,且与吸气腔192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的结构分解图详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的结构剖视图详见图7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的装配图详见图7B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装配时,将第一活塞15安装在第一气缸11的活塞孔中,第二活塞16安装在第二气缸12的活塞孔中;第一气缸11与第一气缸套13同轴装配,第二气缸12与第二气缸套14同轴装配。第二法兰19与第二气缸套14通过螺钉装配在一起,且第二气缸套14的内圆中心与第二法兰19内孔中心形成偏心量e。第一法兰18与第一气缸套13通过螺钉装配到一起,第一气缸套13内圆中心与第一法兰18的内孔中心形成偏心量e。转轴17分别穿过第一活塞15、第二活塞16,且转轴17的支承部与活塞的支承孔配合。转轴17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法兰18、第二法兰19的内孔中。第一气缸套13、第二气缸套14通过螺钉装配,且两者的内圆中心形成偏心量2e。最后将支撑板20装配到第二法兰19的下端,从而完成整个压缩机泵体的装配。
另外,如图7A所示,在压缩机泵体工作时,压缩机泵体中的第一气缸套13的吸气孔与压缩机分液器组件连通,气体从第一缸套13上的吸气孔进入第一气缸套中(气体流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以供第一压缩结构工作。而压缩机泵体中第二法兰19上的吸气孔与压缩机分液器组件连通,气体从第一法兰19上的吸气孔进入吸气腔后再进入第二气缸套14中(气体的流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以供第二压缩结构工作。
实施例7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体,与实施例5和实施例6相比,当第二气缸套的吸气口设置在第二气缸套的上端面时,如图10A和10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气腔体包括第一气缸套13、第二气缸套14之间的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
具体地,第一隔板21安装在第一气缸套13的下端;第二隔板22的上端与第一隔板21连接,第二隔板22的下端与第二气缸套14上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隔板22的结构与实施例6中第二法兰的结构类似。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二隔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隔板之间构成吸气腔222。第二隔板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吸气腔222连通的输气口221,该输气口221与第二气缸套上端面上的吸气口相适配,以将气体由吸气腔222输送至第二气缸套中。较佳地,当第二气缸套上的吸气通道为开设在第二气缸套内壁的吸气槽时,输气口221为开设在第二隔板上的斜切口,以与吸气槽的端部适配。另外,吸气腔体上的吸气孔223设置在第二隔板上,且与吸气腔222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的结构分解图如图10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的装配图如图10B所示。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详见实施例6中压缩机泵体的装配,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第一气缸套和第二气缸套之间还安装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本实施例的压缩机泵体工作时,压缩机泵体中的第一气缸套的吸气孔与压缩机分液器组件连通,气体从第一缸套上的吸气孔进入第一气缸套中,以供第一压缩结构工作。而压缩机泵体中第二隔板上的吸气孔与压缩机分液器组件连通,气体从第一隔板上的吸气孔进入吸气腔后再进入第二气缸套中,以供第二压缩结构工作。
实施例8
如9A和9B所示,与实施例6和实施例7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中的第二气缸套14与第一气缸套13的结构一致。即,第一气缸套13和第二气缸套14的结构均为实施例4所述的第一气缸套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泵体工作时,第一气缸套、第二气缸套的吸气孔分别位于压缩机泵体的两侧。相较于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压缩机泵体而言,本实施例压缩机泵体应用在压缩机上时,需要安装两个压缩机分液器组件,使得压缩机的结构复杂。
实施例9
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泵体1、分液器组件2、上盖组件3、壳体组件6、电机组件4及下盖组件5。其中,压缩机泵体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泵体。
较佳地,如图14所示,当第一气缸套的结构为实施例4所述的结构、且第二气缸套与第一气缸套的结构完全一致时,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一侧,第二气缸套上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二侧;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压缩机泵体相背的两侧。相应地,分液器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液器组件和第二分液器组件;其中,第一分液器组件设置在压缩机泵体1的第一侧,且与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连接。第二分液器组件设置在压缩机泵体1的第二侧,且与第二气缸套上的吸气孔连接。
较佳地,如图13和图15所示,当压缩机泵体1包括与第二气缸套的吸气通道连通的吸气腔时,压缩机的分液器组件2为一个,且分别与第一气缸套、吸气腔体的吸气孔连接。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当密封腔体包括第一法兰和支撑板时,分液器组件2为一个,且与第二法兰、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1的同侧。该分液器组件2与第二法兰、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连接。
如图15所示,当密封腔体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时,分液器组件2为一个,且与第二隔板、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1的同侧。该分液器组件2与第二隔板、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运转过程如下:电机组件中的电机驱动转轴旋转,转轴驱动压缩机泵体中的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转动。其中,在运转过程中,如图12所示,转轴17、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都绕自身中心旋转,第一活塞15相对于第一气缸11仅往复运动,第二活塞16相对于第二气缸12仅往复运动。第一活塞15、第二活塞16相对于转轴17往复运动。并且,第一活塞15相对于第一气缸11的往复运动、第一活塞15相对于转轴17的往复运行互相垂直(第二活塞16的往复运动同理),即十字滑块机构运行原理。随着第一活塞15与第一气缸11之间的往复运动,第一活塞头部弧形、第一气缸的活塞孔及第一气缸套内圆面形成两个空腔逐渐变化,完成第一压缩结构的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第二压缩结构同理,在此不重复阐述)。另外,由于第一压缩结构、第二压缩结构存在2e的偏心量,使得第一压缩结构和第二压缩结构的吸气、排气方向相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泵通过将现有技术的长轴和短轴替换为一个转轴,实现转轴的两端支撑,同时将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套的内圆偏心布置,实现了降低转轴和法兰的受力,降低摩擦功耗、提高压缩机能效、增强压缩机结构稳定性、降低压缩机噪声及振动的目的。另外,通过设置一个吸气腔体(如第二法兰吸气结构或第二隔板吸气结构)将压缩机的两侧吸气改为一侧吸气,减小分液器组件的个数,精简压缩机结构,降低压缩机成本。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泵体包括:
第一压缩结构,所述第一压缩结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套及第一活塞;其中,所述第一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中,所述第一气缸套套装在所述第一气缸上;
第二压缩结构,所述第二压缩结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套及第二活塞;其中,所述第二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中,所述第二气缸套套装在所述第二气缸上;并且,所述第二压缩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结构的下端;
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气缸套的上端连接,以安装在所述第一压缩结构的上端;
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下端连接,以安装在所述第二压缩结构的下端;
转轴,所述转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其中,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转动;
其中,所述转轴的第一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法兰上,所述转轴的第三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法兰上,以使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得到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为活塞支承轴;
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上均开设有与所述活塞支承轴相配合的支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支承轴具有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
所述支承孔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
其中,当所述转轴驱动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转动时,所述活塞支承轴穿过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的支承孔,并且所述第一支承面与第一支承部相配合,所述第二支承面与第二支承部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整个转轴的轴向油孔;
所述活塞支承轴上的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上开设有油槽,且所述油槽在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相配合的部位上开设有出油孔;
其中,所述出油孔与所述轴向油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轴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之间存在偏心量e;
所述第二气缸的中心轴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之间存在偏心量e;
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中心轴之间存在偏心量2e;
其中,e为正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外圆中心轴、第二气缸套的外圆中心轴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内圆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外圆中心轴存在偏心量e;
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内圆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外圆中心轴存在偏心量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结构一致,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侧壁开设有用于装配活塞的活塞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端面处开设有与气缸内部连通的开孔;并且,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端面处还设置有围绕所述开孔的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压缩机分液器组件的吸气孔;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内壁开设有吸气槽;
其中,所述吸气槽与吸气孔连通,构成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吸气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套和所述第一气缸套的结构一致;其中,
当所述第一气缸套、第二气缸套安装在所述压缩机泵体上时,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压缩机泵体上相背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套设置有与第二气缸套内部连通的吸气通道;
其中,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上端面;或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下端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道为设置在第二气缸套内壁上的吸气槽;且所述吸气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泵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吸气通道连通的吸气腔体;
其中,所述吸气腔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压缩机分液器组件的吸气孔,且所述吸气腔体上的吸气孔与所述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位于压缩机泵体的同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下端面时,所述吸气腔体包括第二法兰和连接在第二法兰下端的支撑板;其中,
所述第二法兰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构成所述吸气腔体的吸气腔;
所述第二法兰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吸气腔连通的输气口,且所述输气口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下端面的吸气口相适配;
其中,所述吸气腔体上的吸气孔位于所述第二法兰上,且与所述吸气腔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套的上端面时,所述吸气腔体包括:
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套的下端;
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套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吸气腔体的吸气腔;
其中,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吸气腔连通的输气口,所述输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套上端面的吸气口相适配;
其中,所述吸气腔体上的吸气孔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上,且与所述吸气腔连通。
16.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分液器组件、上盖组件、壳体组件、电机组件、压缩机泵体及下盖组件;其中,
所述压缩机泵体为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泵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气缸套与第二气缸套的结构完全一致时,所述分液器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液器组件和第二分液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分液器组件、第二分液器组件位于所述压缩机泵体的相背设置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分液器组件与所述第一气缸套上的吸气孔连接,所述第二分液器组件与所述第二气缸套上的吸气孔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缩机泵体包括与所述第二气缸套的吸气通道连通的吸气腔体时,所述分液器组件为一个;其中,
所述分液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套的吸气孔、吸气腔体的吸气孔连通。
CN201620818581.4U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95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8581.4U CN205895601U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8581.4U CN205895601U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95601U true CN205895601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82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18581.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95601U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9560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1754A (zh) * 2018-03-13 2018-07-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6065860B (zh) * 2016-07-28 2018-08-0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112610483A (zh) * 2020-12-29 2021-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和流体机械
WO2023103876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5860B (zh) * 2016-07-28 2018-08-0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108331754A (zh) * 2018-03-13 2018-07-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2610483A (zh) * 2020-12-29 2021-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和流体机械
WO2023103876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5601U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204877939U (zh)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CN107152392B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6015008B (zh) 一种转缸活塞压缩机泵体及采用其的压缩机
WO2017024863A1 (zh) 流体机械、换热设备和流体机械的运行方法
CN106704183B (zh) 流体机械、换热设备和流体机械的运行方法
CN106438356B (zh) 压缩机、换热设备和压缩机的运行方法
WO2018018871A1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106704181B (zh) 流体机械、换热设备和流体机械的运行方法
WO2017024866A1 (zh) 压缩机、换热设备和压缩机的运行方法
CN103541892B (zh) 球形压缩机
CN106065860B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208281131U (zh) 两级压缩机及具有该两级压缩机的机械装备
CN106640645B (zh) 流体机械、换热设备和流体机械的运行方法
CN106246551B (zh) 曲轴、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CN205533217U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结构及压缩机
CN205858663U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9209879A (zh) 一种封闭式转子压缩机
WO2020006985A1 (zh)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4763633B (zh) 压缩机
CN207500112U (zh) 一种具有压差供油结构的双级涡旋式压缩机
CN205744438U (zh) 压缩机泵体结构及压缩机
CN205895599U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218913081U (zh) 一种空气压缩装置
CN213808044U (zh) 一种流体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