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08044U - 一种流体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体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08044U
CN213808044U CN202022485131.7U CN202022485131U CN213808044U CN 213808044 U CN213808044 U CN 213808044U CN 202022485131 U CN202022485131 U CN 202022485131U CN 213808044 U CN213808044 U CN 213808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piston
cylinder
fluid pump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51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爱武
安高成
王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Jiate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Jiate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Jiate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eifang Jiate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51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08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08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08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体泵,包括至少一个缸体活塞单元,缸体活塞单元包括活塞缸和与活塞缸相适配的活塞,活塞的一端固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经连杆与曲轴传动连接,于曲轴转动过程中,活塞相对活塞缸往复运动;活塞缸内部设有与活塞缸内周密闭连接的阻隔体,活塞杆的一端穿经阻隔体与连杆相连接,活塞、活塞缸和阻隔体形成容积可变的介质容腔;流体泵还包括介质进入通道和连通介质容腔的介质排出通道;工作中,介质源所提供的流体介质能经介质进入通道进入介质容腔,活塞朝阻隔体运动过程中,将介质容腔内的至少部分流体介质从介质排出通道排出。本申请所公开的流体泵能够满足高速、高压、高效地泵送流体,且具有结构简单、吸入性能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流体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流体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泵。
背景技术
流体泵是流体传动系统的动力元件,具体是靠原动机(发动机或电动机)的直接或间接驱动并将流体泵送到设定位置的装置。常用的流体泵有气泵、液力泵和液压泵。传统的液压泵按流量可控性分类可分为定量泵和变量泵,按结构分类可分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和螺杆泵。现有的齿轮泵虽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对液压介质的清洁度要求不严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泵轴受力不平衡、磨损严重、泄漏量大以及不能高速运转的缺陷,目前虽然有了转速可达1500rpm的高压齿轮泵,但仍难以与额定转速2000rpm及以上的汽油发动机进行高速匹配。现有的叶片泵具有流量均匀、运行平稳、噪声小等优点结构紧凑等优点,但是其叶片易发生咬死现象、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作可靠性差、对油液污染敏感、对转速要求严格(转速太低时,离心力不够,导致吸油不足;转速太高时,叶片的磨损严重,而且也会造成吸油不连续并产生气旋现象),工作压力不高,噪声较低,主要用于机床等设备中,不适合与高压要求的工程机械使用。现有的柱塞泵具有效率高、变量方便等优点,但是其还具有结构复杂、自吸性差、制造工艺要求高、生产成本高、对油液污染极为敏感,当转速较高时,斜盘和滑靴之间的磨损严重,极大地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样也难以与额定转速2000rpm及以上的汽油发动机进行高速匹配。现有的螺杆泵具有压力和流量范围宽阔、回转部件惯性力小、吸入性能好等优点,但是其具有螺杆的加工和装配要求较高、对液体的粘度变化比较敏感、极易产生振动和噪音、功率密度小、难以普遍适用等缺点。
由上分析不难发现,由于不同类型的液压泵的泵送形式不同,导致现有的液压泵各具优缺点,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受制于泵的结构形式,这些液压泵都难以在满足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的要求的同时实现高速、高效运行。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流体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泵,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流体泵,包括至少一个缸体活塞单元,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包括活塞缸和与所述活塞缸相适配的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固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经连杆与曲轴传动连接,于所述曲轴转动过程中,所述活塞相对所述活塞缸往复运动;所述活塞缸内部设有与所述活塞缸内周密闭连接的阻隔体,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经所述阻隔体与所述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缸和所述阻隔体形成容积可变的介质容腔;所述流体泵还包括介质进入通道和连通所述介质容腔的介质排出通道;所述流体泵受原动机驱动使所述曲轴转动时,介质源所提供的流体介质能经所述介质进入通道进入所述介质容腔,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运动过程中,将所述介质容腔内的至少部分流体介质从所述介质排出通道排出。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位于所述介质容腔的一侧,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所述介质源连通或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位于所述介质源内;并在所述活塞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具有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所述介质容腔连通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所述介质容腔隔离的第二工作状态。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位于所述介质容腔一侧的所述活塞缸上,所述活塞缸设有所述介质进入通道的部分位于介质源内;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活塞与所述阻隔体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距离,且介质源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介质进入通道进入所述介质容腔内;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活塞与所述阻隔体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所述介质进入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并随着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运动,所述流体介质经所述介质排出通道排出。
以所述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所述曲轴所处的位置设为起始位置,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曲轴由所述起始位置转动120°±15°的过程中,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所述介质容腔之间处于连通状态以使介质进入所述介质容腔;所述曲轴继续转动到下止点的过程中,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所述介质容腔之间处于关断状态,进入所述介质容腔内的流体介质从所述介质排出通道排出。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活塞上设有至少一个联接所述介质进入通道和所述介质容腔内部的单向控制开关,当所述活塞朝远离所述阻隔体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单向控制开关具有打开状态,于所述打开状态,流体介质经所述单向控制开关进入所述介质容腔内,当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单向控制开关处于关断状态。
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单向控制开关设为单向阀,一个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活塞上以联接所述介质源和所述介质容腔内部;或者,选择性地使所述单向控制开关设为单向阀,多个所述单向阀环布于所述活塞上以联接所述介质源和所述介质容腔内部。
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每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介质进入通道与同一介质源连通设置;或者,选择性地使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每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介质进入通道分别与不同的介质源连通设置,不同的介质源之间隔绝设置或至少两个介质源处于连通状态;或者,选择性地使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介质进入通道中的部分与同一介质源连通设置。
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每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介质排出通道独立设置;或者,选择性地使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的介质排出通道经单向控制单元连通设置,当所述介质容腔内的介质排出时,所述单向控制单元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流体泵包括三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所述曲轴包括三个连杆轴颈,每个所述连杆轴颈分别经连杆与一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活塞连接设置,所述连杆轴颈在所述曲轴的端面的投影按120°±15°的夹角错位设置。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排出通道上还设有调压控制开关,当所述介质容腔内部压力小于设定值时,所述调压控制开关处于关断状态,当所述介质容腔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所述调压控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本申请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根据相关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通过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流体泵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将缸体活塞单元的活塞经连杆与曲轴传动连接,在曲轴的转动过程中带动活塞在活塞缸内可进行高速的往复运动,进而克服现有的流体泵难以达到高速工作的缺点;本申请所述流体泵所包括的活塞、活塞缸和阻隔体所形成容积可变的介质容腔,在所述活塞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将进入所述介质容腔的内流体介质泵送到指定的位置。
2.本申请所述流体泵是由缸体活塞单元与曲轴相关联而形成的,故可参照并依托现有发动机的已有技术手段,使流体泵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而可以生产出简单、高效的流体泵;另外,本申请可参照现有的发动机的气缸活塞单元与曲轴之间的布置形式,来进行所述缸体活塞单元与曲轴间的匹配,进而使所述流体泵的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化。
3.本申请通过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位于所述介质容腔的一侧,并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介质源连通或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位于所述介质源内,进而使所述活塞在活塞的往复运动过程,便可以使所述介质容腔与所述介质源处于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继而可以有效地简化流体泵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4.本申请通过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位于所述介质容腔一侧的所述活塞缸上,并使所述活塞缸设有所述介质进入通道的部分位于介质源内,使所述流体泵能够容易对所述介质容腔供送流体介质,能够有效地克服流体介质黏度对流体泵的影响,使所述流体泵具有良好的吸入能力。
5.本申请通过在所述活塞上设置能够联接所述介质进入通道和所述介质容腔的单向控制开关,在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运动过程中,位于所述介质容腔外的活塞一侧势必会与所述活塞缸内壁形成容油腔,在所述活塞朝远离所述阻隔体的方向运动时,使所述单向控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容油腔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单向控制开关进入所述介质容腔内,进而使所述介质容腔能够及时得到泵送所需的流体介质,克服真空阻力,同时,由于活塞向上的增压作用,也能够有效地克服流体介质黏度对进入介质容腔内流体的阻碍作用,提高泵的吸油性能。另外,在具体实施时,可进一步使所述活塞的有杆一侧在远离所述阻隔体的过程中可与所述介质进入通道处于连通状态,以使所述流体泵能够更有效地克服传统流体泵吸入性能差的缺陷。
6.本申请通过使所述单向控制开关设为单向阀,在提高所述流体泵的吸入性能的同时,使所述流体泵能够有效地避免抽真空的问题,进而使所述流体泵的工作更加智能、稳定,也可有效避免流体泵对原动机(发动机、电动机等)造成冲击,同时提高泵送单元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所述流体泵的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方向移动时,可将流体介质供送到指定位置,当所述活塞朝背离所述阻隔体的方向移动时,在所述单向控制开关的作用下,能够直接对所述介质容腔进行补油,由此可知,本申请所述流体泵的活塞在一次往复运动过程便可以实现泵送和加压补油两个过程的无缝衔接,消除空行程的无功损耗,使本申请所述流体泵具有泵送效率高的优点。
7.本申请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并将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与同一曲轴相关联,交替工作在最大扭矩区间,进而可以使所述流体泵能够更加平稳连续地对执行元件提供较稳定的流体介质,并能使动力源处于较为稳定的工况;另外,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还可对不同的执行元件提供流体介质。
8.本申请通过使所述流体泵包括三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并分别与曲轴上的错位设置的三个连杆轴颈中的一个联动,进一步使三个连杆轴颈在曲轴的端面上的投影按120°的夹角错位设置,进而使所述原动机达到平稳的工作状态。
9.由于本申请利用所述缸体活塞单元来实现泵送流体介质的功能,故可以使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缸之间设置间隙,利用间隙间泄漏量在高速高压差作用下流量饱和的特性,在达到减小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缸之间的摩擦的同时,起到泵腔压力的超载保护作用;进而可以提高所述流体泵的使用寿命,减少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流体泵的结构示意图,且所述流体泵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流体泵的结构示意图,且所述流体泵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流体泵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流体泵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且活塞与活塞缸形成容油腔;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流体泵的结构示意图,且所述流体泵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其中,
1缸体活塞单元,11活塞缸,12活塞,13活塞杆,14连杆,
2曲轴,
3阻隔体,
4介质容腔,
5介质进入通道,
6介质排出通道,
7介质源,
8单向控制开关,
9调压控制开关,
10容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中,某个数值以上包括本数,例如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为便于描述,下文中的“前”、“后”、“左”、“右”、“上”、“下”为流体泵使用时,相对使用者的方位。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流体泵,包括至少一个缸体活塞单元1,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包括活塞缸11和与所述活塞缸11相适配的活塞12,所述活塞12的一端固设有活塞杆13,所述活塞杆13经连杆14与曲轴2传动连接,于所述曲轴2转动过程中,所述活塞12相对所述活塞缸11往复运动;所述活塞缸11内部设有与所述活塞缸11内周密闭连接的阻隔体3,所述活塞杆13的一端穿经所述阻隔体3与所述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12、所述活塞缸11和所述阻隔体3形成容积可变的介质容腔4;所述流体泵还包括介质进入通道5和连通所述介质容腔4的介质排出通道6;所述流体泵受原动机驱动使所述曲轴2转动时,介质源7所提供的流体介质能经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进入所述介质容腔4,所述活塞12朝所述阻隔体3运动过程中,将所述介质容腔4内的至少部分流体介质从所述介质排出通道6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流体泵并不做具体限制,其可选择性地设为以气体(例如压缩空气等)、液体(例如液压油等)或可发生相变的流体(例如制冷系统中所使用的工质)为介质的流体泵;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流体泵设为以液压油为介质的液压泵。本申请中,所述缸体活塞机构也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可参照液压油缸、活塞式发动机的气缸活塞单元进行选择性设置。本申请中所述阻隔体3也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任何能够与所述活塞和所述活塞缸形成容积可变的介质容腔4的结构体,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使所述阻隔体3与所述活塞缸内侧壁固连设置或一体化设置。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活塞杆13与所述阻隔体3之间处于可相对滑动的密封状态。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介质源7也不做具体的限定,其可以是任何能够提供流体介质的部件、单元或系统,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介质源设为具有一定容纳腔体的储油结构体,例如油箱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油箱所储存的流体介质并不限于液压油。本申请通过将缸体活塞单元的活塞经连杆与曲轴2传动连接,在曲轴2的转动过程中带动活塞在活塞缸内进行高速的往复运动,进而克服现有的流体泵难以达到高速工作的缺点;本申请所述流体泵所包括的活塞、活塞缸和阻隔体所形成容积可变的介质容腔4,在所述活塞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可将进入所述介质容腔4的内流体介质泵送到指定的位置,具体例如将流体介质泵送到执行元件或某一位置。除此之外,本申请所述流体泵是由缸体活塞单元与曲轴相关现有技术手段,使流体泵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而可以生产出简单、高效的流体泵;例如所述流体泵可选择性地参照单缸发动机包括一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也可以使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具体可选择性地使所述流体泵包括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十一个、十二个、十三个、十四个、十五个或十六个以上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当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时,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可参照多缸活塞式发动机的排布形式进行布置,具体例如使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采用直列排布、V型排布、W型排布或水平对置排布等排布形式进行布置。另外,本申请可参照现有的发动机的气缸活塞单元与曲轴之间的布置形式,来进行所述缸体活塞单元与曲轴间的匹配,进而使所述流体泵的结构形式更加模块化、多样化。另外,本申请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并将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与同一曲轴相关联,进而可以使所述流体泵能够更加连续地对执行元件提供较稳定的流体介质,并能使动力源处于较为稳定的工况;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对不同的执行元件提供流体介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申请利用所述缸体活塞单元来实现泵送流体介质的功能,故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缸之间设置间隙,利用间隙间泄漏量在高速高压差作用下流量饱和的特性,在达到减小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缸之间的摩擦的同时,起到泵腔压力卸荷的作用;进而可以避免磨损带来的能量损耗等问题。在具体实施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将所述活塞设置为部分锥体结构,利用间隙泄漏憋起的压力,保证活塞的自动中心找正作用;并通过设置合理的间隙,使得最大压力差保持一定值而起到介质容腔的压力不超过安全压力的保护作用。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位于所述介质容腔4的一侧,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与所述介质源7连通;所述活塞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具有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与所述介质容腔4连通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与所述介质容腔4隔离的第二工作状态。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位于所述介质源7内。其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设为连通所述介质源7的流体管路或设为设置在所述活塞缸11一侧的补油窗口。本申请通过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位于所述介质容腔4的一侧,并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与介质源7连通或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位于所述介质源7内,进而使所述活塞在活塞的往复运动过程,便可以使所述介质容腔4与所述介质源7处于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继而可以有效地简化流体泵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位于所述介质容腔4一侧的所述活塞缸11上,具体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活塞缸11设有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的部分位于介质源内;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如图1或图4所示,所述活塞与所述阻隔体3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距离,且介质源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进入所述介质容腔4内;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如图2或图3所示,所述活塞与所述阻隔体3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处于关闭状态,并随着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3运动,所述流体介质经所述介质排出通道6排出。本申请通过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位于所述介质容腔4一侧的所述活塞缸11上,并使所述活塞缸11设有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的部分位于介质源内,进而使所述流体泵能够容易对所述介质容腔4供送流体介质,能够有效地克服流体介质黏度对流体泵的工作影响。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并不做具体的限制,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设为设于所述活塞缸11位于所述介质源内的部分的补油窗口。其也可以如图4所示,将所述活塞缸11位于所述介质源内且连接端作为介质进入通道5。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以所述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所述曲轴2所处的位置设为起始位置,使所述曲轴2由所述起始位置转动120°±15°的过程中,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与所述介质容腔4之间处于连通状态以使介质进入所述介质容腔4;所述曲轴2继续转动到下止点的过程中,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与所述介质容腔4之间处于关断状态,进入所述介质容腔4内的流体介质从所述介质排出通道6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与所述介质容腔4之间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曲轴2由所述起始位置所转动的角度不做具体的限定,但优选地使该角度设为120°左右范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活塞上设有至少一个联接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和所述介质容腔4内部的单向控制开关8,当所述活塞朝远离所述阻隔体3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具有打开状态,于所述打开状态,流体介质经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进入所述介质容腔4内,当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3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处于关断状态。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设为单向阀,一个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活塞上以联接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和所述介质容腔4内部;或者,选择性地使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设为单向阀,多个所述单向阀均匀环布于所述活塞上以联接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和所述介质容腔4内部,所述单向阀的数量可以选择性地设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七个以上个。本申请通过在所述活塞上设置能够联接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和所述介质容腔4的单向控制开关8,在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3运动过程中,如图3所示,位于所述介质容腔4外的活塞一侧势必会与所述活塞缸11形成与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连通的容油腔10,且介质源的液体介质随着活塞朝所述阻隔体3方向的运动从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进入所述容油腔10,在所述活塞朝远离所述阻隔体3的方向运动时,使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容油腔10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进入所述介质容腔4内,进而使所述介质容腔4能充分够得到泵送所需的流体介质,进而也能够有效地克服流体介质黏度对流体泵的性能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流体泵的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3方向移动时,可将流体介质供送到指定位置,当所述活塞朝背离所述阻隔体3的方向移动时,在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的作用下,能够对所述介质容腔4进行补油,由此可知,本申请所述流体泵的活塞在一次往复运动过程便可以实现一次供油和加压补油两个过程的无缝衔接,消除空行程的无功损耗,使本申请所述流体泵具有泵送效率高的优点。另外,在具体实施时,可进一步使所述活塞的有杆一侧在远离所述阻隔体的过程中可与所述介质进入通道5处于连通状态,以使所述流体泵能够更有效地克服传统流体泵吸入性能差的缺陷。
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源设为能容纳流体介质的箱体或壳体,或者选择性地使所述介质源设为与外界供给流体介质的提供流体介质的单元联接的箱体或壳体。当含有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时,优选地使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设为单向阀时,在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运动过程中,活塞的两侧形成压差,不仅能自动打开位于活塞上的所述单向阀,同时,能够使介质源内的流体受到充分压缩,保证所述容油腔内的介质能够充分涌入所述介质容腔内。
当所述介质源设为与外界供给流体介质的单元联接的箱体或壳体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在所述箱体或壳体与所述供给流体介质的单元之间设置截止阀,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截止阀设为单向阀时,进而使所述供给流体介质的单元经过所述单向阀对所述箱体或壳体供送流体介质;在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运动过程中,还能使得外界供给流体介质的单元对所述箱体或壳体进行补充流体介质;在所述活塞背离所述阻隔体运动过程中,还能使得联通外界供给流体介质的单元的截止阀处于截止状态,使得所述箱体或壳体相对密闭,活塞对所述箱体或壳体内的流体介质进行加压储能,以便流体介质进入介质进入通道5时有更多的动能;若所述流体介质设为液压油时,活塞(朝向所述阻隔体的高压侧)将由于粘度高而涌入不充分的液体部分的一部分通过介质进入通道5挤出,留下的部分得到充分的融合,以利于均匀高速加压。
本申请通过使所述单向控制开关8设为单向阀,在提高所述流体泵的吸入性能的同时,使所述流体泵能够有效地避免抽真空的问题,进而使所述流体泵的工作更加智能、稳定以及高效,也可有效避免流体泵对原动机(发动机、电动机等)造成冲击,以提高泵送系统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每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的介质进入通道5与同一介质源连通设置;或者,选择性地使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每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的介质进入通道5分别与不同的介质源连通设置,不同的介质源之间隔绝设置或至少两个介质源处于连通状态;或者,选择性地使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的介质进入通道5中的部分与同一介质源连通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每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的介质排出通道6独立设置;或者,选择性地使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中的至少两个的介质排出通道6经单向控制单元连通设置,当所述介质容腔4内的介质排出时,所述单向控制单元处于打开状态;设置所述单向控制单元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所述缸体活塞单元之间发生窜腔,进而影响流体泵的正常工作。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流体泵包括三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所述曲轴2包括三个连杆轴颈,每个所述连杆轴颈分别经连杆与一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1的活塞连接设置,所述连杆轴颈在所述曲轴2的端面的投影按120°±15°的夹角错位设置。本申请通过使所述流体泵包括三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并分别与曲轴上的错位设置的三个连杆轴颈中的一个联动,进一步使三个连杆轴颈在曲轴的端面上的投影按120°的夹角错位设置,进而使所述流体泵达到较好的工作状态。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优选地使所述流体泵包括六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并使六个连杆轴颈在曲轴的端面上的投影按60°的夹角错位设置,每一个缸体活塞单元1的供送流体介质的区间都在60°范围内。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介质排出通道6上还设有调压控制开关9,当所述介质容腔4内部压力小于设定值时,所述调压控制开关9处于关断状态,当所述介质容腔4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所述调压控制开关9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调压控制开关9的作用下,可直接提供设定压力的流体介质。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调压控制开关9可选择性地设为具有设定开启压力的单向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附图仅为一种示意,任何满足本申请文字记载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一个缸体活塞单元,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包括活塞缸和与所述活塞缸相适配的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固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经连杆与曲轴传动连接,于所述曲轴转动过程中,所述活塞相对所述活塞缸往复运动;
所述活塞缸内部设有与所述活塞缸内周密闭连接的阻隔体,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经所述阻隔体与所述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缸和所述阻隔体形成容积可变的介质容腔;所述流体泵还包括介质进入通道和连通所述介质容腔的介质排出通道;
所述流体泵受原动机驱动使所述曲轴转动时,介质源所提供的流体介质能经所述介质进入通道进入所述介质容腔,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运动过程中,将所述介质容腔内的至少部分流体介质从所述介质排出通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位于所述介质容腔的一侧,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介质源连通或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位于所述介质源内;
所述活塞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具有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所述介质容腔连通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使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所述介质容腔隔离的第二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位于所述介质容腔一侧的所述活塞缸上,所述活塞缸设有所述介质进入通道的部分位于介质源内;
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活塞与所述阻隔体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距离,且介质源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介质进入通道进入所述介质容腔内;
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活塞与所述阻隔体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所述介质进入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并随着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运动,所述流体介质经所述介质排出通道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所述曲轴所处的位置设为起始位置,所述曲轴由所述起始位置转动120°±15°的过程中,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所述介质容腔之间处于连通状态以使介质进入所述介质容腔;所述曲轴继续转动到下止点的过程中,所述介质进入通道与所述介质容腔之间处于关断状态,进入所述介质容腔内的流体介质从所述介质排出通道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上设有至少一个联接所述介质进入通道和所述介质容腔内部的单向控制开关,当所述活塞朝远离所述阻隔体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单向控制开关具有打开状态,于所述打开状态,流体介质经所述单向控制开关进入所述介质容腔内,当所述活塞朝所述阻隔体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单向控制开关处于关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控制开关设为单向阀,一个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活塞上以联接所述介质源和所述介质容腔内部;或者,
所述单向控制开关设为单向阀,多个所述单向阀环布于所述活塞上以联接所述介质源和所述介质容腔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每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介质进入通道与同一介质源连通设置;或者,
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每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介质进入通道分别与不同的介质源连通设置,不同的介质源之间隔绝设置或至少两个介质源处于连通状态;或者,
所述流体泵包括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介质进入通道中的部分与同一介质源连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介质排出通道独立设置;或者,
多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的介质排出通道经单向控制单元连通设置,当所述介质容腔内的介质排出时,所述单向控制单元处于打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和8中任一项所述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泵包括三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所述曲轴包括三个连杆轴颈,每个所述连杆轴颈分别经连杆与一个所述缸体活塞单元的活塞连接设置,所述连杆轴颈在所述曲轴的端面的投影按120°±15°的夹角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和8中任一项所述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排出通道上还设有调压控制开关,当所述介质容腔内部压力小于设定值时,所述调压控制开关处于关断状态,当所述介质容腔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所述调压控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CN202022485131.7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流体泵 Active CN213808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5131.7U CN213808044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流体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5131.7U CN213808044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流体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08044U true CN213808044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64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5131.7U Active CN213808044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流体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08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62677B2 (en) Compressor
CN114992084A (zh)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CN205895601U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KR20080107613A (ko) 압축기
CN213808044U (zh) 一种流体泵
CN112610438A (zh) 一种活塞泵
CN110566399B (zh) 一种矩形柱塞的径向柱塞泵马达
CN109162898B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6065860B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214460795U (zh) 一种可数字化液压智控系统及挖掘机
KR100556404B1 (ko) 이중용량 로터리 압축기
CN109681420B (zh) 高压往复柱塞泵用双锥面一体阀
KR100577200B1 (ko) 이중용량 로터리 압축기
JP2004036583A (ja) 圧縮機
CN2117480U (zh) 将机械能转变成压力能的摆动转子机
KR101694397B1 (ko) 수봉식 진공펌프
CN219119442U (zh) 一种等宽曲线轨道滚柱泵
CN221610184U (zh) 回转式压缩机
CN221195391U (zh) 旋转柱塞压缩机构
CN218407698U (zh) 一种六缸体柱塞泵
EP0127585A2 (en) Air compressor with opposed compression chambers
CN113530784B (zh) 一种新型变量径向柱塞泵
CN219911142U (zh) 回转式压缩机
CN215633582U (zh) 一种五缸活塞真空泵
CN107989791B (zh) 多转子压缩吸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