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85240U - 一种均热式内胆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热式内胆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85240U
CN205885240U CN201620323636.4U CN201620323636U CN205885240U CN 205885240 U CN205885240 U CN 205885240U CN 201620323636 U CN201620323636 U CN 201620323636U CN 205885240 U CN205885240 U CN 205885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ing
inner bag
face
communicating pipe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236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邹凌风
王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236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85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85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85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均热式内胆,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传导腔,所述传导腔内设有超导液,所述外壁上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传导腔连通,所述连通管设有密封其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收口面,所述收口面使所述连通管口部变小。通过收口面使连通管口部收缩形成密封,密封效果好,工艺简单。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均热式内胆的烹饪器具。

Description

一种均热式内胆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热式内胆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器具中的内胆一般为实体材料,加热时,热传导较慢,导致加热不均匀,影响食物口感。一般的加热方式都是在内胆底部使用发热盘加热,会使得底部温度很高,但是侧壁温度相对较低。现有技术中也有对侧壁进行加热的方案,但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本方案通过对内胆的结构进行改进,来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进而改善烹饪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热式内胆。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均热式内胆的烹饪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均热式内胆,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传导腔,所述传导腔内设有超导液,所述外壁上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传导腔连通,所述连通管设有密封其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收口面,所述收口面使所述连通管口部变小。
这里的收口面主要是使连通管口部变小,比如可以是倾斜面或者倾斜曲面或者台阶面等,主要是使得连通管通过该收口面使口部变小,最终方便密封连 通管。可以理解的是,收口面可以是使得口部变小,形成密封,达到初级密封的效果;收口面也可以是使得口部变小,但是存在一定的间隙,方便后续通过焊接来实现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两个收口面,两个收口面连接处焊接形成焊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个收口面和一个水平面,所述收口面和水平面连接处焊接形成焊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个收口面和一个曲面,所述收口面和曲面连接处焊接形成焊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多个收口面,所述多个收口面形成锥形面,并在所述锥形面顶点处焊接形成焊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焊接面为连接处受到熔焊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焊接面的高度小于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口面为连通管受到挤压变形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壁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遮住所述连通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通管凸出外壁的高度为2-30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内胆为上述的均热式内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内胆中与传导腔连通的连通管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至少包括一个收口面,通过收口面使连通管口部收缩,方便对内胆进行密封,而且工艺简单。
2、本实用新型连通管的连接处通过焊接形成焊接面,实现内胆的最终密封,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收口面为连通管受到挤压变形而成,加工方便。可以是连通管连通真空机对内胆传导腔进行抽真空后对连通管进行挤压来形成密封结构,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就进行密封工艺,对环境要求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胆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胆抽真空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通管密封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挤压后的连通管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焊接后的连通管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内胆抽真空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通管密封示意图;
图6a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挤压后的连通管示意图;
图6b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焊接后的连通管示意图;
图6c为图6a中的C方向视角图;
图6d为图6a中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内胆抽真空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连通管密封示意图;
图8a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挤压后的连通管示意图;
图8b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焊接后的连通管示意图;
图8c为图8a中的D方向视角图;
图8d为图8a中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内壁1,外壁2,传导腔3,连通管4,把手5,抽真空管6,挤压工装头7,收口面8,焊接面9,水平面10,曲面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煲,电炖锅,炒菜机等,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内设有内胆,可以理解的是,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锅盖与内胆形成烹饪腔体,内胆内放置食材用于烹饪。下面主要对内胆的结构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内胆为一种均热式内胆,可参见图1和图2,包括内壁1和外壁2,所述内壁1和外壁2之间形成传导腔3,所述传导腔3内设有超导液,所述外壁2上设有连通管4,所述连通管4与所述传导腔3连通,所述 连通管4设有密封其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收口面,所述收口面使所述连通管4口部变小。这里的收口面主要是使连通管口部变小,比如可以是倾斜面或者倾斜曲面或者台阶面等,主要是使得连通管通过该收口面使口部变小,最终方便密封连通管。可以理解的是,收口面可以是使得口部变小,形成密封,达到初级密封的效果;收口面也可以是使得口部变小,但是存在一定的间隙,方便后续通过焊接来实现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通管4凸出外壁2的高度为2-30mm。所述外壁2上还设有把手5,所述把手5遮住所述连通管4。把手4在安装到内胆之后,遮住连通管4,使得连通管4没有外露在内胆外表面,不影响内胆的美观,而且可以对连通管4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导腔3为封闭的真空状态。传导腔3内的超导液,在未加热状态时为液体,当加热时内胆到达一定温度,例如30℃、40℃等温度,所述超导液会气化,从而快速将热量传导给内胆,从而实现内胆底部温度与内胆上部温度相差不会太大,从而使用该内胆加热较为均匀。所述超导液可以为水,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超导液还可以为酒精溶液,还可以为水与其他物质的混合溶液,例如包括水与硫酸钾、重铬酸钾的混合液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传导腔3达到真空状态,一般是需要在一个封闭的真空环境下对连通管4进行焊接密封来达到真空密封的效果,此工艺对环境要求高,焊接成本大。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利用抽真空机对内胆的传导腔3进行抽真空处理,具体的,将抽真空机的抽真空管6与连通管4对接抽真空,当抽真空完成后,利用挤压工装头7对连通管4进行双面挤压,形成收口面8,连通管4压扁达到密封效果。在挤压的过程中,连通管4被挤压截断 成两截,挤压处形成收口面8而得到密封。连通管4压扁后的收口面8如图4所示,图4中的图4a为挤压后的连通管,图4中的图4b为焊接后的连通管。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工装头7为尖头,且是对连通管4进行双面挤压,所以收口面8为倾斜面,且收口面8有两个。收口面8使连通管4口部逐渐变小,相互接触形成密封。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参见图4b,对两个收口面8连接处进行焊接形成焊接面9。而且,焊接面9的高度小于5mm。当连通管4受到挤压后,形成初次密封,而且两个收口面8已经相互连接。然后在连接处进行焊接形成二次密封。由于收口面8已经相互连接,这里可以使用熔焊的方式进行,使收口面8连接处受到熔化而融为一体。当然,也可以使用钎焊的方式,在收口面8连接处加入钎料,使收口面8连接处得到焊接。由于收口面8在焊接之前已经形成了初次密封,所以收口面8相互之间的间隙是很小的,在收口面8的连接处进行焊接,可以使得形成的焊接面9高度在5mm以内。
该内胆的抽真空过程如下:
1、在内胆的外壁钻一个小孔,将连通管焊接到金属锅外壁上。
2、将金属锅外壁上的连通管对接在抽真空机上的抽真空管接口上进行抽真空,可参考图3;
3、内胆的传导腔达到真空状态后,抽真空机停止工作,经过5秒-5分钟后,机器判断连通管里是否为真空状态,如果不是真空状态说明金属锅内外壁焊接不密封,如果是真空状态则进行下步步骤;
4、利用挤压工装对连通管进行挤压密封,形成初次密封,可参考图3;
5、对收口面进行焊接,实现二次密封,可参见图4b;
6、安装把手,遮蔽连通管。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1的焊接连通管之后,将超导液通过连通管注入到 传导腔内,然后进行步骤2的抽真空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收口面也可以是使得口部变小,但还未达到初级密封,还存在一定的间隙,但是这个间隙高度在5mm以内,由于间隙较小。对该间隙进行焊接可以实现最终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通管由于设置了收口面,使得连通管口部变小,方便对连通管进行密封处理。最佳的,收口面形成初级密封,焊接实现二次密封,密封效果好。假如没有收口面,直接对连通管口部进行密封,需要消耗较多焊料,而且由于口部较大,焊接麻烦,而且难以焊接实现密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收口面的具体结构不同。由于是通过挤压工装来形成的收口面,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挤压工装有所差别。可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工装头7仅存在于上方,下方设置有一个支撑块,该支撑块的支撑面为平面。挤压工装头7从上往下挤压,因此形成收口面8,而由于下方支撑面为平面,下方形成一个水平面10,具体结构可参见图6中的图6a-图6d。其中图6a为本实施例的挤压后的连通管,图6b为本实施例的焊接后的连通管,图6c为图6a中的C方向视角图,图6d为图6a中的立体图。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收口面的具体结构不同。由于是通过挤压工装来形成的收口面,与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的挤压工装有所差别。可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工装头7也仅存在于上方,下方设置有一个支撑块,该支撑块的支撑面为曲面。具体的,该支撑块具有一个配合连通管4的曲面,或者说支撑块表面形成一定的凹陷,使得连通管4位于该凹陷内,也使得支撑面为曲面。该凹陷可以理解为通过连通管形状的物体压合形成的凹陷, 恰好便于连通管4放入凹陷内。挤压工装头7从上往下挤压,因此形成收口面8,而由于下方支撑面为曲面,下方形成一个曲面11,具体结构可参见图8中的图8a-图8d。其中图8a为本实施例的挤压后的连通管,图8b为本实施例的焊接后的连通管,图8c为图8a中的D方向视角图,图8d为图8a中的立体图。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收口面的具体结构不同。由于是通过挤压工装来形成的收口面,与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的挤压工装有所差别。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工装为环形挤压,即挤压工装对连通管进行包围,然后挤压工装的包围圈逐渐变小,来对连通管从各个方向向中心进行挤压形成收口面。由此,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多个收口面,所述多个收口面形成锥形面,并在所述锥形面顶点处焊接形成焊接面。或者说这里的锥形面是由无数个收口面组成,然后在顶点处焊接密封。这样来实现对连通管的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挤压工装头7可以为平头或者圆头等,由此形成的收口面8会有所差别。但是,由于收口面8是由于挤压工装头7挤压连通管4形成的,都会具有使得连通管4口部变小的特征,至少具体的形成会有所区别,比如可能会是平面、曲面、弧面、台阶面等等。
本实用新型在对内胆连通管进行密封时,通过挤压形成一个收口面可以达到初次密封,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对环境要求低,因此工艺简单,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在收口面的连接处进行焊接实现二次密封,提高密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 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均热式内胆,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传导腔,所述传导腔内设有超导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上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传导腔连通,所述连通管设有密封其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收口面,所述收口面使所述连通管口部变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式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两个收口面,两个收口面连接处焊接形成焊接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式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个收口面和一个水平面,所述收口面和水平面连接处焊接形成焊接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式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个收口面和一个曲面,所述收口面和曲面连接处焊接形成焊接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式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多个收口面,所述多个收口面形成锥形面,并在所述锥形面顶点处焊接形成焊接面。
6.如权利要求2-5之一所述的均热式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面为连接处受到熔焊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热式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面的高度小于5mm。
8.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均热式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面为连通管受到挤压变形而成。
9.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均热式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凸出外壁的高度为2-30mm。
10.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内胆为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均热式内胆。
CN201620323636.4U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均热式内胆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885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3636.4U CN205885240U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均热式内胆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3636.4U CN205885240U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均热式内胆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85240U true CN205885240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6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23636.4U Active CN205885240U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均热式内胆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85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34198U (zh) 一种中药饮片蒸汽加热煎煮锅
CN205285961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烹饪锅及其烹饪装置
CN205885240U (zh) 一种均热式内胆和烹饪器具
CN104492842A (zh) 异种金属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7696026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
CN217696103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均热内胆
CN21795963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9597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6108625A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2797790A (zh) 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具有恒温效果的加热炉
CN207214424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05338606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04218657U (zh) 一种电水壶
CN208425934U (zh) 养生壶
CN205395153U (zh) 一种热合焊接制袋模具与装置
CN107788869B (zh) 食品处理机的粉碎装置及具有其的食品处理机
CN217959712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CN214258943U (zh) 夹层锅体及炊具
CN214747187U (zh) 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具有恒温效果的加热炉
CN206809097U (zh) 内锅套、内锅组件以及电饭煲
JP3723112B2 (ja) 容器体の製造方法
CN220275339U (zh) 一种钛钢复合杯体结构
CN207341612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06687607U (zh) 内锅套、内锅组件以及电饭煲
CN112167963A (zh) 夹层锅体及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