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52191U - 壳体压合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壳体压合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52191U CN205852191U CN201620752713.8U CN201620752713U CN205852191U CN 205852191 U CN205852191 U CN 205852191U CN 201620752713 U CN201620752713 U CN 201620752713U CN 205852191 U CN205852191 U CN 2058521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double
- working position
- track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72 quality t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壳体压合模块,所述壳体压合模块用于压合叠放在托盘内的面壳和底壳,包括下压机构,通过下压机构驱动的压模,用于翻转通过所述压模压合的面壳和底壳的翻转机构,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下压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的安装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采用这种壳体压合模块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还包括双轨线体模块;并且进一步公开了自动化生产线。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能够实现自动合壳,并且通过双轨线体模块的结构设置能够实现多种运行模式,在壳体压合模块故障时,不影响壳体的压合,进而不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运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压合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以及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开始寻求机械化和自动化,近20年来,制造业逐渐研发和使用自动化生产线来实现生产自动化。
CN102062584A公开了一种遥控器自动检测生产线,包括传送带,至少还包括:一外观检测工站,包括设置在传送带上的外观检测装置以及外观不合格产品回收装置,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处理单元以及获取产品图像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单元以把遥控器图像数据传输给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单元有比较单元以用于将摄像装置获取的图像与预存外观数据进行对比,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单元还控制连接所述外观不合格产品回收装置以将外观不合格产品从传送带上取下,以及功能检测工站,包括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方或一侧的自动功能检测装置以及功能不合格产品回收装置,所述功能检测装置包括功能检测机以及从生产线上取产品到功能检测机和从功能检测机将产品放回到传送带上的自动取放机械手,和对遥控器按键进行按压的触手,以及中央控制处理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单元控制连接功能检测机、机械手和触手,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单元还控制连接所述功能不合格产品回收装置以将不合格品从传送带上取下。这种遥控器自动检测生产线能够将外观不合格产品和功能不合格从以移出,实现遥控器在线自动检测。
然而,这种遥控器自动检测生产线只能实现遥控器的自动检测,不能实现遥 控器零件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只能实现遥控器的检测,不能实现遥控器壳体的面壳和底壳之间的自动压合装配。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压合模块,用于压合叠放在托盘内的面壳和底壳,该壳体压合模块包括下压机构,通过下压机构驱动的压模,用于翻转通过所述压模压合的面壳和底壳的翻转机构,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下压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的安装架,所述压模具有与所述底壳或所述面壳相匹配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轴的端部穿出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压模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第一旋转气缸,所述安装板设置成绕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旋转轴旋转。
优选地,所述壳体压合模块还包括自动合壳机构,所述自动合壳机构设置在所述下压机构的上游。
优选地,所述自动合壳机构包括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旋转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的合模,设置在所述合模内的多个气嘴,所述合模具有与所述底壳相匹配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所述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包括双轨线体模块、以及安装于双轨线体模块上的壳体压合模块,所述壳体压合模块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压合模块。
优选地,所述双轨线体模块包括机架,用于放置产品或产品零件的至少一个移动板,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用于在正常模式下输送移动板的第一轨道装置、用 于在非正常模式下输送移动板的第二轨道装置;
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侧和出料侧,所述第一轨道装置包括用于将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从进料侧输送到出料侧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和用于使移动板从出料侧循环回到进料侧的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所述第二轨道装置包括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
所述双轨线体模块还包括用于在非正常模式下使移动板在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和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之间进行移动的换线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以及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设有数个工作位,在所述的数个工作位设有用于阻挡移动板在工作位的阻挡气缸;
所述换线机构包括升降气缸组件,所述升降气缸组件安装于所述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的至少一个工作位和与该工作位对应的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的至少一个工作位,所述升降气缸组件包括顶板以及设置于顶板下方的用于顶起顶板的升降气缸;所述换线机构还包括用于使移动板在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的工作位和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的工作位之间移动的移动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设有两个正常工作位,所述两个正常工作位包括第一正常工作位、第二正常工作位;所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设有两个备用工作位,所述两个备用工作位包括第一备用工作位、第二备用工作位;所述壳体压合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正常工作位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线,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所述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为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压合模块用于压合叠放在 托盘内的面壳和底壳,包括下压机构,通过下压机构驱动的压模,用于翻转通过所述压模压合的面壳和底壳的翻转机构,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下压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的安装架,所述压模具有与所述底壳或所述面壳相匹配的形状,能够实现遥控器壳体的自动压合装配。
此外,通过数个双轨线体模块依次连接能够构成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来实现产品或产品零件的自动输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双轨线体模块的结构设置,能够实现多种运行模式,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某个工位故障时,包括壳体压合模块发生故障时,可以进入例如故障模式,手动进行面壳与底壳的压合,进而不影响整个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采用双轨线体模块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双轨线体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双轨线体模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双轨线体模块的俯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双轨线体模块的侧视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双轨线体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其采用另一种换线机构;
图7是图6的双轨线体模块的侧视图;
图8是用于放置产品的托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的双轨线体模块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壳体压合模块的立体图;
图11是壳体压合模块的翻转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壳体压合模块的翻转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0的壳体压合模块的下压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0的壳体压合模块的下压机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0的壳体压合模块的压模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0的壳体压合模块的自动合壳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7是图10的壳体压合模块的自动合壳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所述自动化生产线100包括线体模块运输线10,所述线体模块运输线10包括数个依次连接的双轨线体模块1。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长期的设计和改进,得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创新性设计的双轨线体模块1,本实用新型的双轨线体模块1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可以根据自动化生产线100的需要,依次连接所需数量的双轨线体模块1,这种双轨线体模块1能够方便地在一些工位进行手工操作,在另一些工位外接自动化装置进行自动化操作,例如:图1中所示的壳体压合模块4,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外接其它自动化装置,例如:还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在先专利中申请的其它自动化装置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的适用于产品组装、检测或包装的自动化装置。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轨线体模块1能够实现多种运行模式,在自动化生产线100外接的某个自动化设备故障或某个双轨线体模块1上的工位发生故障等时,例如:图1中所示的壳体压合模块4,不影响整个自动化生产线100的运转,并且还具有质检模式和旁路模式等多种可选择的模式,这种双轨线体模块1能够适用于各种自动化生产线100,例如:遥控器自动化生产线、手机自动化生产线等。以下将对双轨线体模块1以及壳体压合模块4进行详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壳体压合模块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 产模组,所述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包括双轨线体模块1、以及并排安装于双轨线体模块一侧的壳体压合模块4,以下将对双轨线体模块1、壳体压合模块4以及双轨线体模块1、壳体压合模块4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作用关系进行详述。
如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双轨线体模块1包括机架19,用于放置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安装于机架19上的用于在正常模式下输送移动板的第一轨道装置11、用于在非正常模式下输送移动板的第二轨道装置12;所述机架19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侧191和出料侧192,所述第一轨道装置11包括用于将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从进料侧191输送到出料侧192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和用于使移动板13从出料侧192循环回到进料侧191的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112,所述第二轨道装置12包括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
参阅图1及图8,所述双轨线体模块1还包括放置于移动板13上的用于收纳产品或产品零件的托盘16,所述托盘16根据产品或产品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用于将产品或产品零件较好的收容在托盘16中,所述托盘16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数个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16上设有用于收容遥控器的面壳和底壳的四个安装空间,其中两个安装空间162中收容有遥控器的底壳,两个安装空间161中收容有遥控器的面壳。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壳体压合模块4自动将遥控器的面壳和底壳压合在一起。
参阅图2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轨线体模块1还包括用于使移动板13在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和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之间进行移动的换线机构15;以使得当双轨线体模块1或外接的自动化装置故障时(非正常模式下),例如壳体压合模块4发生故障时,可以使移动板13从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在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进行手工操作,再从下一相邻的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回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回到正常模式运行, 从而不会因为与双轨线体模块1外接的自动化装置故障,影响整个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转。
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112以及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设有数个工作位17,在所述的数个工作位17设有用于阻挡移动板13在工作位的阻挡气缸181。当移动板13沿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112以及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移动,移动到某一工作位17时,阻挡气缸181工作,将移动板13阻挡并定位在某一工作位17,以便于自动化装置或人工进行操作。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设有两个正常工作位,所述两个正常工作位包括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第二正常工作位172;在正常模式下,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移动,从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正常工作位172,工作人员或者自动化装置的机械手在第一正常工作位171或第二正常工作位172对移动板13上放置的产品或产品零件进行操作,再顺序移动到下一相邻的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从其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正常工作位172。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设有两个备用工作位,所述两个备用工作位包括第一备用工作位173、第二备用工作位174,在故障模式下,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再沿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移动到第二备用工作位174,继续移动到相邻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然后回到相邻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在质检模式下,按压质检按钮,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 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再按压质检按钮,将产品或产品零件放回移动板13,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正常工作位172。在旁路模式下,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二正常工作位172的阻挡气缸181不工作,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顺序移动到下一相邻的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还可以设置更多个正常工作位,所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可以相应地设置更多个备用工作位;所述正常工作位和备用工作位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的二个,可以为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优选为两个,在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基础上,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并且便于双轨线体模块之间的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故障模式或者质检模式下,移动板13需要从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因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压合模块4在第二正常工作位172将底壳和面壳压合,使得整个双轨线体模块1的设计结构更合理。
如图2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轨线体模块1包括用于使移动板13在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和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之间移动的换线机构1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正常工作位171和与之相应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上安装换线机构15;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正常工作位172和与之相应的第二备用工作位174上安装换线机构15;但是优选地,在第一正常工作位171和第一备用工作位173安装换线机构15,使得当与第二正常工作位172连接的自动化装置(如壳体压合模块4)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地将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从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一备用工作位173,进行后续 的操作。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线机构15包括升降气缸组件151,所述升降气缸组件151安装于所述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和与第一正常工作位171对应的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所述升降气缸组件151包括顶板1511以及设置于顶板1511下方的用于顶起顶板的升降气缸1512。所述换线机构15还包括用于使移动板13在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和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之间移动的移动组件152。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够稳定可靠的使移动板在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和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之间移动的换线机构的结构形式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例如本实施例具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于在先专利申请CN2016103215945、CN2016103230409中提到的升降气缸组件151和位置移动组件152,在此不做赘述。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换线机构15’的方案,即申请人于在先专利申请CN2016105220971中申请的换线机构15’(参阅图6及图7);这些换线机构的结构形式可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于本实用新型中。
继续参阅图3,所述机架19上设有第一固定板193和第二固定板194,所述第一固定板193位于第二固定板194的上方;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和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安装于第一固定板193上,所述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112安装于第二固定板194上。
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为图例,所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112的结构与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类似。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包括一组第一上导轨113、安装于第一上导轨113上的第一上驱动皮带114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上驱动皮带114循环运动的第一上驱动马达115,第一上驱动马达115连接于第一上驱动皮带114上;在正常模式下,当移 动板13位于第一上驱动皮带114上时,在第一上驱动马达115的驱动下,移动板13由第一上驱动皮带114带动,沿第一上导轨113滑动,从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正常工作位172。
所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包括一组第二上导轨、安装于第二上导轨上的第二上驱动皮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二上驱动皮带循环运动的第二上驱动马达,其中,第二上驱动马达连接于第二上驱动皮带上;在故障模式下,当移动板13位于第二上驱动皮带上时,在第二上驱动马达的驱动下,移动板13由第二上驱动皮带带动,沿第二上导轨滑动,从第一备用工作位173移动到第二备用工作位174。
如图2及图3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轨道装置11还包括用于使移动板13从出料侧192循环回到进料侧191的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112,当移动板13沿依次连接的数个双轨线体模块1移动到最后一个双轨线体模块1时,再从最后一个双轨线体模块1通过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112循环回到第一个双轨线体模块1,从而使得移动板13在数个依次连接的双轨线体模块1上循环移动,实现产品或产品零件的连续安装、检测和生产,例如:采用双轨线体模块1的遥控器自动化生产线100,10秒钟能够完成一个遥控器的安装、检测和包装。
相似地,所述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112包括一组第一下导轨、安装于第一下导轨上的第一下驱动皮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下驱动皮带循环运动的第一下驱动马达,其中,第一下驱动马达连接于第一下驱动皮带上;当移动板13位于第一下驱动皮带上时,在第一下驱动马达的驱动下,移动板13由第一下驱动皮带带动,沿第一下导轨滑动,从双轨线体模块1的出料侧192移动到进料侧19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以及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只要能够使移动板沿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以及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移动的结构均可用于本 实用新型。所述第一上驱动马达115、第二上驱动马达、第一下驱动马达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马达,其尺寸和规格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轨线体模块1可以实现多种运行模式,分别为正常模式、故障模式、质检模式、不良品处理模式以及旁路模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其中的一种、二种、三种、四种甚至五种模式。由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轨线体模块的运行方法,所述运行方法包括正常模式,在所述正常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沿双轨线体模块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顺序移动到下一相邻的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常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S11: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从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正常工作位172;S12: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再顺序移动到下一相邻的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所述正常模式即常规的生产模式,在正常模式下,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常规的生产流程。
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故障模式,在所述故障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通过换线机构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再顺序移动到相邻双轨线体模块的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然后通过换线机构15回到相邻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故障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S21: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再沿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移动到第二备用工作位174,S22: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顺序移动到相邻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 一备用工作位173,然后回到相邻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
所述故障模式为与自动化生产线的某一双轨线体模块1连接的自动化装置出现故障时的运行模式,即自动化生产线100的自动化装置出现故障,无法对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二正常工作位172上的移动板13上放置的产品或产品零件进行操作时,通过使移动板13移动到第一备用工作位173、再移动到第二备用工作位174,通过人工在这个工序对产品或产品零件进行操作,然后回到下一个相邻的双轨线体模块1,因而不会影响下一个相邻的双轨线体模块1、乃至整个自动化生产线100的运行。
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不良品处理模式,在不良品处理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通过换线机构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取出产品或产品零件。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发现移动板放置的产品或产品零件为不合格产品时,通过按压不良品移除按钮进入不良品处理模式,在不良品处理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S31:放置有不合格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取出不合格产品或产品零件。所述不良品处理模式,即当质检人员或生产线员工发现产品或产品零件为不良品时采用的模式,通过不良品处理模式可以对自动化生产线100的某个双轨线体模块上的不合格的产品或产品零件进行处理,使得不合格的产品或产品零件不进入下一道工序,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质检模式,在质检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通过换线机构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取出产品或产品零件进行质检;这个步骤与不良 品处理模式的步骤相似;但是质检模式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再将经过质检合格的产品或产品零件放回移动板13,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顺序移动到下一相邻的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从而进入下一个工序;通过将质检合格的产品或产品零件再次放入双轨线体模块,不会造成质检合格的产品或产品零件的损耗。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按压质检按钮进入质检模式,在质检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S31: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一备用工作位173,取出产品或产品零件进行质检;S32:再按压质检按钮,将产品或产品零件放回移动板13,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移动到第二正常工作位172。所述质检模式,即当质检人员或客户抽检产品或产品零件的安装或者质量是否合格时采用的模式,比如可以设定每运行20个产品或产品零件,即自动进入一次质检模式,通过质检模式可以对自动化生产线100上的产品或产品零件进行实时抽检,不影响正常的作业,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方便对产品或产品零件进行质量检测。
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旁路模式,在旁路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顺序移动到下一相邻的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旁路按钮进入旁路模式,在旁路模式下,包括下述步骤: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二正常工作位172的阻挡气缸181不工作,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13沿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顺序移动到下一相邻的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一正常工作位171,不在第二正常工作位172进行停留操作。所述旁路模式,即当自动化生产线的某 个双轨线体模块只用于简单的输送产品或产品零件,无需进行操作时,可以采用旁路模式,节约时间,并提供生产效率。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生产线100包括采用壳体压合模块4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所述采用壳体压合模块4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包括双轨线体模块1、以及安装于双轨线体模块1上的壳体压合模块4。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轨线体模块1包括用于与壳体压合模块4配合的自动操作工位,以及在壳体压合模块4发生故障时,用于对双轨线体模块1中输送的产品例如遥控器的两个壳体部分进行人工处理。所述自动操作位设于双轨线体模块1的一侧(靠近双轨线体模块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一侧设置),所述人工操作位设于双轨线体模块的另一侧(靠近双轨线体模块的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一侧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操作位设于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的第二正常工作位172,所述壳体压合模块4在所述第二正常工作位172进行壳体压合。所述人工操作位设于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的第二备用工作位174。当与自动操作位连接的壳体压合模块4出现故障,无法对产品例如遥控器的面壳和底壳进行压合时,通过使移动板13移动到第二备用工作位174,在人工操作位对遥控器进行人工处理,不会影响下一个相邻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乃至整个自动化生产线100的运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动化生产线为遥控器自动化生产线,所述遥控器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导电胶安装模块、弹簧安装模块、壳体压合模块、壳体压合模块、自动测试模块、镭射打标模块等模块。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保护壳体压合模块4以及采用壳体压合模块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其它自动化装置在由本申请人在其它专利申请中进行保护;上文对双轨线体模块1的结构以及运行方式进行了具体描述,以下将对壳体压合模块4以及壳体压合模块4与双轨线体模块1的 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作用关系进行详述。
如图10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压合模块5用于压合叠放在托盘16内的面壳163和底壳164。该壳体压合模块5包括下压机构52,通过下压机构52驱动的压模54,用于翻转通过所述压模54压合的面壳163和底壳164的翻转机构53,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下压机构52和所述翻转机构53的安装架55。所述压模54具有与所述底壳164或所述面壳163相匹配的形状。压模54具有与所述底壳164匹配的槽位540。槽位540刚好可以容纳底壳164。
应理解,虽然本实施例中,下压机构52和翻转机构53安装在同一安装架55上,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下压机构52和翻转机构53可以安装在不同的安装架上,也可以安装在不同的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二正常工作位172上。
如图8所示,移动板13上的托盘16的两个安装空间162中收容有遥控器的底壳164,两个安装空间161中收容有遥控器的面壳163。在自动或手动将面壳163和底壳164上下叠放在一起后,通过下压机构52将面壳163和底壳164压合,使得面壳163和底壳164紧紧扣合在一起,形成为不会分离的整体的壳体。
所述下压机构52包括安装板521和固定在所述安装板521上的伸缩气缸522,所述伸缩气缸522的伸缩轴523的端部穿出所述安装板521与所述压模54的底部固定连接。
此外,如图13至图15所示,下压机构52还包括四根导向杆524和四个连接法兰525。四个连接法兰525分别设置四根导向杆524的端部。一个压模54的底部与两个连接法兰525固定连接,另一个压模54的底部与另外两个连接法兰525固定连接。通过导向杆524与安装板521上的导孔的引导作用,可以更加可靠地进行下压。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翻转机构53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架55上的第一 旋转气缸531。其中,所述安装板521设置成绕所述第一旋转气缸531的旋转轴532旋转。第一旋转气缸531可以带动安装板521翻转。
所述壳体压合模块5还包括自动合壳机构51。自动合壳机构51用于自动将面壳163和底壳164叠放在一起。所述自动合壳机构51设置在所述下压机构52的上游。自动合壳机构51与下压机构52位于不同的双轨线体模块上。其中,术语“上游”是指相对于下压机构52,自动合壳机构51位于生产线的上游的双轨线体模块上。应理解,也可以不设置自动合壳机构51,而是手动将面壳163和底壳164叠放在一起。
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自动合壳机构51包括支架511,固定在所述支架511上的第二旋转气缸512,固定在所述第二旋转气缸512的旋转轴515上的合模513,设置在所述合模513内的多个气嘴514。所述合模513具有与所述底壳164相匹配的形状。由此,可以通过多个气嘴514产生的负压,将移动板13上的托盘16内的底壳164吸取起来。在所述第二旋转气缸512的旋转轴515的作用下,合模513翻转,通过翻转动作和托盘16的移动动作,实现面壳163和底壳164的上下叠合。合模513的第一次翻转,吸取托盘16内的底壳164。配合托盘16移动,合模513的第二次翻转,将底壳164释放,叠放在托盘16内的面壳163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压合模块5、双轨线体模块1的换线机构15、第一上驱动马达115、第二上驱动马达、第一下驱动马达分别与中央控制处理单元电连接,正常工作下,第一上驱动马达115、第一下驱动马达运作,带动移动板13沿线体模块运输线10的双轨线体模块1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131循环移动,移动到采用壳体压合模块5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时,壳体压合模块5在该第二正常工作位对遥控器面壳163和底壳164进行压合。当壳体压合模块5发生故障等时,向中央控制处理单元发出信号,由 中央控制处理单元控制换线机构15、第二上驱动马达的工作,移动板13从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111移动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121,在第二备用工作位对遥控器面壳163和底壳164进行人工合壳。
本实用新型的双轨线体模块1还设置有控制按钮143(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按钮包括但不限于启动键、暂停键、停止键、质检按钮、不良品移除按钮、旁路按钮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单元电连接,通过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单元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转,例如:点击停止键,通过中央控制处理单元发出信号,能够停止第一上驱动马达115、第二上驱动马达、第一下驱动马达、阻挡气缸181、以及换线机构的运转,所述控制按钮以及中央控制处理单元的控制电路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只要能够实现对双轨线体模块1控制功能的控制按钮和中央控制处理单元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按钮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压合模块和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压合模块用于压合叠放在托盘内的面壳和底壳,包括下压机构,通过下压机构驱动的压模,用于翻转通过所述压模压合的面壳和底壳的翻转机构,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下压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的安装架,所述压模具有与所述底壳或所述面壳相匹配的形状,能够实现遥控器壳体的自动压合装配。
二、本实用新型的双轨线体模块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能够根据自动化生产线的需要,连接所需数量的双轨线体模块,并且这种双轨线体模块能够方便地外接自动化装置进行自动化操作,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压合模块5进行的壳体压合操作。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轨线体模块能够实现多种运行模式,在壳体压合模块5故障时,不影响整个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转,并且还具有质检模式和旁 路模式等多种可选择的模式,这种双轨线体模块能够适用于各种自动化生产线,例如:遥控器自动化生产线、手机自动化生产线等。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生产线通过设置数个依次连接的双轨线体模块构成线体模块运输线来实现产品或产品零件的自动输送,能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节省了人工。并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双轨线体模块的结构设置,能够实现多种运行模式,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某个装置故障时,通过换线机构能够将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在第一轨道装置和第二轨道装置之间进行切换运行,不影响整个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转。
三、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包括双轨线体模块、以及安装于双轨线体模块一侧的壳体压合模块。能够实现自动合壳,并且通过双轨线体模块的结构设置能够实现多种运行模式,在壳体压合模块故障时,不影响壳体的压合,进而不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运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压合模块,用于压合叠放在托盘内的面壳和底壳,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压合模块包括下压机构,通过下压机构驱动的压模,用于翻转通过所述压模压合的面壳和底壳的翻转机构,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下压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的安装架,所述压模具有与所述底壳或所述面壳相匹配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压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轴的端部穿出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压模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压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第一旋转气缸,所述安装板设置成绕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旋转轴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压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压合模块还包括自动合壳机构,所述自动合壳机构设置在所述下压机构的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压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合壳机构包括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旋转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的合模,设置在所述合模内的多个气嘴,所述合模具有与所述底壳相匹配的形状。
6.一种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包括双轨线体模块、以及安装于双轨线体模块上的壳体压合模块,所述壳体压合模块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压合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轨线体模块包括机架,用于放置产品或产品零件的至少一个移动板,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用于在正常模式下输送移动板的第一轨道装置、用于在非正常模式下输送移动板的第二轨道装置;
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侧和出料侧,所述第一轨道装置包括用于将放置有产品或产品零件的移动板从进料侧输送到出料侧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和用于使移动板从出料侧循环回到进料侧的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所述第二轨道装置包括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
所述双轨线体模块还包括用于在非正常模式下使移动板在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和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之间进行移动的换线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第一下循环轨道组件以及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设有数个工作位,在所述的数个工作位设有用于阻挡移动板在工作位的阻挡气缸;
所述换线机构包括升降气缸组件,所述升降气缸组件安装于所述的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的至少一个工作位和与该工作位对应的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的至少一个工作位,所述升降气缸组件包括顶板以及设置于顶板下方的用于顶起顶板的升降气缸;所述换线机构还包括用于使移动板在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的工作位和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的工作位之间移动的移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循环轨道组件设有两个正常工作位,所述两个正常工作位包括第一正常工作位、第二正常工作位;所述第二上循环轨道组件设有两个备用工作位,所述两个备用工作位包括第一备用工作位、第二备用工作位;所述壳体压合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正常工作位上。
10.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所述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为如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52713.8U CN205852191U (zh) | 2016-07-17 | 2016-07-17 | 壳体压合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52713.8U CN205852191U (zh) | 2016-07-17 | 2016-07-17 | 壳体压合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52191U true CN205852191U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7647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52713.8U Active CN205852191U (zh) | 2016-07-17 | 2016-07-17 | 壳体压合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5219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7119A (zh) * | 2017-12-27 | 2018-08-03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纤维预浸料模具热压连续生产线 |
CN108789784A (zh) * | 2018-07-09 | 2018-11-13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卫生陶瓷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具运载装置 |
CN115285447A (zh) * | 2022-10-08 | 2022-11-04 | 常州市金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聚四氟乙烯输送包装设备及其包装方法 |
-
2016
- 2016-07-17 CN CN201620752713.8U patent/CN20585219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7119A (zh) * | 2017-12-27 | 2018-08-03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纤维预浸料模具热压连续生产线 |
CN108357119B (zh) * | 2017-12-27 | 2020-04-21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纤维预浸料模具热压连续生产线 |
CN108789784A (zh) * | 2018-07-09 | 2018-11-13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卫生陶瓷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具运载装置 |
CN115285447A (zh) * | 2022-10-08 | 2022-11-04 | 常州市金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聚四氟乙烯输送包装设备及其包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869917U (zh) | 弹簧安装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 |
CN105990053B (zh) | 行程开关组装机 | |
CN205852191U (zh) | 壳体压合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 |
CN205788750U (zh) | 一种遥控器在线测试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以及自动化生产线 | |
CN105966862A (zh) | 一种自动化线轨模组及其运行方法、以及自动化生产线 | |
CN106057524B (zh) | 行程开关组装机的转盘单元 | |
CN205852182U (zh) | 镭射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 |
CN206084350U (zh) | 一种遥控器自动化生产线 | |
CN105775640A (zh) | 一种双轨接驳台及其运行方法、以及采用双轨接驳台的自动化生产线 | |
CN205771656U (zh) | 一种自动化线轨模组以及自动化生产线 | |
DE10297633T5 (de) | Solarzellenaufreihungsmaschine | |
CN205852226U (zh) | 螺丝安装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 |
CN107932333A (zh) | 一种基于mes的轴承生产检测系统 | |
CN102069469A (zh) | 一种胶塞压入自动机 | |
CN205852181U (zh) | 导电胶安装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及生产线 | |
CN109510412A (zh) | 一种能够连续上料的磁瓦定子组装机 | |
CN110706579A (zh) | 一种机器人自动检测实训教学平台 | |
CN108562844A (zh) | 一种bms电池管理系统组装测试线 | |
CN205755270U (zh) | 一种线路板安装模块、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以及自动化生产线 | |
CN205589915U (zh) | 一种双轨接驳台以及采用双轨接驳台的自动化生产线 | |
CN210907009U (zh) | 移栽测试机 | |
US2908010A (en) | Insertion machine | |
CN108312570B (zh) | 一种胸卡组装机及胸卡组装方法 | |
CN108284309A (zh) | 一种自动装配工件的方法 | |
CN207233623U (zh) | 一种微动开关组装机中的拨抓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14 Address after: 518104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manhole Zhengnan loop AFP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D building four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MINGD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manhole Zhengnan loop AFP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D building four floor Patentee before: Jiang Haib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