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50888U - 一种无残留离心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残留离心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50888U
CN205850888U CN201620807455.9U CN201620807455U CN205850888U CN 205850888 U CN205850888 U CN 205850888U CN 201620807455 U CN201620807455 U CN 201620807455U CN 205850888 U CN205850888 U CN 205850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ifuge tube
noresidue
tube body
pipe
projectiv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074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笃信
赵昕
张真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reen Valley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8074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50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50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508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残留离心管,包括离心管管体和离心管盖,所述离心管管体内壁上设有多个长条线状的凸出结构,多个所述凸出结构在所述管底部分连通。该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残留离心管在微量液体处理中,能极大地减少样品的损失,在涡旋过程中,凸起部位具有搅拌作用,改善了由于液体层流现象而导致的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样品的混合效果更好,在分析化学和生物样品的处理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无残留离心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残留离心管。
背景技术
离心管作为一种液体样品处理工具,已经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生物科学和分析化学领域,实验室中备有多种型式的离心管,用于离心操作进行液固分离,或者用于涡旋操作进行两种或多种溶剂的混合,以及盛放样品等。在离心处理时,将装有待检样品的离心管安装在离心机上进行高速旋转,由于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而与溶液得以分离。现有技术中,离心管包括管体和管盖,由于离心管管壁是光滑的,液珠会受到重力、表面张力、离心管底部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导致倾倒液体后仍有部分液体残留在底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利用离心管进行样品处理时,会有样品溶液的损失。而在几微升到几百微升级样品处理时,普通离心管残留的液体将是微量样品的重大损失。同时,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溶剂混合操作时,由于液体的层流现象,涡旋的液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运动,液体质点彼此不相混掺,使得运用普通离心管无法轻易使不同的液体混合均匀。导致液相色谱进样或移液器取样时,在离心管内不同位置和高度取样时的浓度有差异,从而引起严重的实验误差和实验结果的离散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残留离心管,克服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残留离心管,所述离心管管体和离心管盖相匹配,所述离心管盖通过卡扣或者螺纹与所述离心管管体连接,所述离心管管体包括管筒部分和管底部分,所述管筒部分呈两端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所述管底部分呈锥状结构,所述管筒部分和管底部分连接并呈一体结构,所述离心管管体内壁上设有多个长条线状的凸出结构,多个所述凸出结构在所述管底部分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锥状结构的锥形角度为60°-120°。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结构的条数为4-16条。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结构在离心管主体内呈对称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结构外凸于所述离心管管体内壁,所述凸出结构的厚度为0.2mm—3mm。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管管体的容积为0.2mL—50mL。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管管体为透明离心管或棕色色离心管。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结构和所述离心管管体的材质均为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结构的材质为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离心管管体的材质为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残留离心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离心管内添加凸出结构,在倒入液体时能更好的聚集液体,而且在倒出液体时减少液体残留在离心管底部,同时也可以使两种或多种液体混合均匀,能有效聚集液体和保证倒出液体的残留量减少,提高液体的混合度,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微量样品的损失,降低了实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无残留离心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残留离心管,所述离心管管体1和离心管盖2相匹配,所述离心管盖2通过卡扣或者螺纹与所述离心管管体1连接,所述离心管管体1包括管筒部分11和管底部分12,所述管筒部分11呈两端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所述管底部分12呈锥状结构,所述管筒部分11和管底部分12连接并呈一体结构,所述离心管管体1内壁上设有多个长条线状的凸出结构13,多个所述凸出结构13在所述管底部分12连通。当有液体倒入无残留离心管的时候,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液珠沾到凸出结构13上,会在凸出结构13排开空气而形成一个负压区,在流动状态下,这个负压区会不断有液体来补充,从而达到引流的效果。因此,液体会更容易聚集在管底部分12。同理,当从一种无残留离心管中倾倒液体的时候,因为毛细作用,液体也会借助凸出结构13,达到无残留的效果。同时,当涡旋震荡的时候,离心管在旋转的过程中,这些凸出结构13能改变液体流动的路径,在凸出结构13附近形成多个微小的涡旋区域,达到搅拌的效果,从而使不同的液体混合的更加均匀。因此,克服了由液体的层流现象而导致的混合不均匀。
上述离心管管体1的内壁表面可以是经特殊光滑处理,也可以是未经特殊处理。
当所述管底部分12呈锥状结构时,所述锥状结构的锥形角度,即夹角为60°-120°。
所述凸出结构13的条数为4-16条,而且,所述凸出结构13在离心管主体1内呈对称排布。
所述凸出结构13外凸于所述离心管管体1内壁,所述凸出结构13的厚度为0.2mm—3mm。所述离心管管体1的体积为0.2mL—50mL。
所述离心管管体1为透明离心管或棕色离心管。所述凸出结构13可以与离心管体具有相同的材质,也可以是不同的材质,优选的,所述凸出结构13和所述离心管管体1的材质均为塑料。如所述凸出结构13的材质为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离心管管体1的材质为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列出的实施例,还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内其他任何公知的改变。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附图等进行详细描述,所述附图只是实例实验结果,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一种无残留离心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无残留离心管的体积为1.5mL,具有6个凸出结构,每个凸出结构的直径为0.8mm。离心管盖2用卡扣和离心管管体1相连,管底部分12呈锥状结构,夹角为60°。
本实施例的准备阶段:
取普通离心管和上述无残留离心管,分别各取六个;
溶液:无水甲醇、纯水;
仪器:涡旋振荡仪、定时器、电子天平;
本实施例的实验阶段:
将6个无残留离心管标号1、2、3、4、5、6并称量记录空管重量,同时,将6个普通离心管也标号1—6并称量记录空管重量做对照组。向每个无残留离心管和普通离心管内各加入0.1mL的无水甲醇,用纯水补足至1mL。将每个离心管放置于涡旋振荡器,涡旋振荡3次,每次振荡1min。振荡结束后,倒掉离心管里面的液体,倒置5秒钟。倒置结束后,称量每个离心管的重量并记录。由倒液后的重量减去空管重量即可得出液体的剩余重量。
本实施例的结论:
普通离心管6管内液体剩余平均重量是0.0230g,RSD为1.91%;无残留离心管6管内液体剩余重量为0.0051g,RSD为1.61%。由此可以得出:无残留离心管节约的液体约为普通离心管的78%。
以上实施例可以证明:无残留离心管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液体的残留量,提高液体的混合效果。从而在减少实验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极大地优化了离心管的功能,为科研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残留离心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离心管内添加几个凸出结构,利用表面张力和毛细作用,在盛装液体时能促使液体顺着凸起聚集于底部的,在倾倒液体时容易倒出全部液体,达到离心管内无残留液体的效果。能有效聚集液体和保证倒出液体的残留量减少;此外,在涡旋过程中,凸起部位具有搅拌作用,改善了由于液体层流现象而导致的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样品的混合效果更好,提高液体的混合度,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微量样品的损失,降低了实验成本,在分析化学和生物样品的处理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无残留离心管,包括离心管管体和离心管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管管体和离心管盖相匹配,所述离心管盖通过卡扣或者螺纹与所述离心管管体连接,所述离心管管体包括管筒部分和管底部分,所述管筒部分呈两端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所述管底部分呈锥状结构,所述管筒部分和管底部分连接并呈一体结构,所述离心管管体内壁上设有多个长条线状的凸出结构,多个所述凸出结构在所述管底部分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留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结构的锥形角度为6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留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的条数为4-16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残留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在离心管主体内呈对称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留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外凸于所述离心管管体内壁,所述凸出结构的厚度为0.2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留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管管体的容积为0.2mL—50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留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管管体为透明离心管或棕色离心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留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和所述离心管管体的材质均为塑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残留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的材质为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离心管管体的材质为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CN201620807455.9U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无残留离心管 Active CN205850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7455.9U CN205850888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无残留离心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7455.9U CN205850888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无残留离心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50888U true CN205850888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53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07455.9U Active CN205850888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无残留离心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508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0204A (zh) * 2016-07-31 2016-10-12 浙江大学 用于漩涡振荡器的混匀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0204A (zh) * 2016-07-31 2016-10-12 浙江大学 用于漩涡振荡器的混匀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lafi et al. A review on deterministic lateral displacement for particle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US9365815B2 (en) Particle sepa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separating particles
Huang et al. Inertial microfluidics: Recent advances
CN109908986B (zh) 一种基于出口不对称毛细管的液滴生成系统及使用方法
JP4997571B2 (ja) 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分析装置
US1019554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oyant separation
EP3055055B1 (en) Method for stirring at least one liquid
JP4997487B2 (ja) 液−液抽出あるいは固−液抽出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抽出方法
JP2009300433A (ja) 分析チップ
JP2013007579A (ja) 分注方法
Morijiri et al. Microfluidic counterflow centrifugal elutriation system for sedimentation-based cell separation
CN110193215A (zh) 一种气闭式萃取和/或净化的方法及装置
US1189055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oyant separation
US3257170A (en) Liquid separatory apparatus
CN205850888U (zh) 一种无残留离心管
Arifin et al. Microfluidic blood plasma separation via bulk electrohydrodynamic flows
US20060263265A1 (en) Blood micro-separator
CN108267570A (zh) 一种预储存试剂微珠的多孔板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9453544A (zh) 高效自动液液萃取机
CN205329062U (zh) 一种磁套
US20180369807A1 (en) Microfluidic centrifu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solution exchange and separation
RU2643539C1 (ru) Способ фра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полидисперсных смесей нано- и микрочастиц
CN105132277B (zh) 一种新型淋巴细胞分离管
JP5773380B2 (ja) エルトリエータ用マイクロ流路システムおよび粒子分離方法
CN208621619U (zh) 一种预储存试剂微珠的多孔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9

Address after: 201203, 421, Newton Road, Zhangjiang,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Green Valley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Suzhou City, Suzhou Province Industrial Park, No. love road, No. 199

Patentee before: Soochow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