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7856U - 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7856U
CN205847856U CN201620703370.6U CN201620703370U CN205847856U CN 205847856 U CN205847856 U CN 205847856U CN 201620703370 U CN201620703370 U CN 201620703370U CN 205847856 U CN205847856 U CN 205847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ing
trim panel
plate
electric capacity
install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033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寅
陶洪
邹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 Shi Electro-Optical Technology Inc (us) 62 Martin Road Concord Massachusetts 017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 Shi Electro-Optical Technology Inc (us) 62 Martin Road Concord Massachusetts 017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 Shi Electro-Optical Technology Inc (us) 62 Martin Road Concord Massachusetts 017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 Shi Electro-Optical Technology Inc (us) 62 Martin Road Concord Massachusetts 017
Priority to CN2016207033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47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7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7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用于电器元件安装技术领域,包括整形本体、元件放置板和整形机构,元件放置板上设有限位槽,元件放置板的顶部形成元件放置面,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具有可相互配合的整形面,整形面上设有整形槽,整形本体上设有可驱动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靠拢或分离的夹紧机构,第一整形板的整形面上设有凸块,凸块上开设楔形导向面,第二整形板的整形面上设有凸块插槽,整形本体上设有可驱动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同步升降的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结构简洁,使用方便,加工工艺简单,实用性强,使用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器元件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PCB电路板是电气设备的核心部件,对于PCB电路板上继电器、安规电容、电解电容、电感器等尺寸较大且外形不规整的异形电子元件的插装方式包括人工插件和插件设备插装,人工插件方式可靠性低,长时间从事单一重复性的工作,插件效率和质量较差;而且人工成本高,对各企业是很重的负担。多品种、小批量插件生产,插件设备的专用性低,在插件形式相似的情况下,常规形式的频繁调整工装夹具,工艺稳定性较差,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为了同时提高自动化插件线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需要设置针脚整形工装对电子元件的针脚进行插装前的整形工作。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机器人应用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但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最主要问题是成本太高,即使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大众的机器人产品,也不是中小型企业可以大量采购或使用的。因此,研发经济型柔性异形件插件机势在必行,而插件机中的针脚整形工艺作为整个插件过程中的关键性步骤,能否针对电容的针脚进行快速整形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PCB板电容插装生产效率和可靠性的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包括整形本体、设在所述整形本体上的元件放置板以及设置于整形本体内且位于所述元件放置板下方的整形机构,所述元件放置板上设有供电子元件的针脚穿过的限位槽,元件放置板的顶部在限位槽的两侧形成元件放置面,所述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所述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具有可相互配合的整形面,整形面上设有整形槽,所述整形本体上设有可驱动所述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靠拢或分离的夹紧机构,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靠拢时可将电子元件的针脚收纳于整形槽内,所述第一整形板的整形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可引导电子元件的针脚进入整形槽内的楔形导向面,所述第二整形板的整形面上设有供所述凸块嵌入其中的凸块插槽,所述整形本体上设有可驱动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同步升降的升降机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整形本体顶部设有第一内腔,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在第一内腔中且在内部开设有整形滑道的整形块、并行穿置于整形滑道内的第一整形板安装板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通过竖向的转轴安装在整形滑道底部的换向齿轮以及设于整形块上且可驱动第一整形板安装板或第二整形板安装板沿整形滑道往复运动的夹紧动力件,所述第一整形板安装板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分列换向齿轮的两侧,第一整形板安装板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上均设有与换向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第一整形板与第一整形板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整形板与第二整形板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块和整形本体上开设可供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向上伸出的窗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紧动力件包括通过整形气缸安装板安装在整形块一端的整形气缸。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整形板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座,第二整形板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在整形滑道内依次交替,各第一安装座上均设有第一整形板,各第二安装座上均设有第二整形板,从而形成多组整形机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各组整形机构的上方均设有元件放置板,所述限位槽在元件放置板的一侧边缘形成开口,所述元件放置板的底部在限位槽的下方开设底部凹槽,所述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的顶部均具有可探入底部凹槽内而将电子元件的针脚收纳于整形槽内的压舌。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整形本体底部设有第二内腔,所述整形本体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间开设升降导条导向孔,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升降导条导向孔内的升降导条,所述升降导条的顶端与所述整形块固定连接,升降导条的底部设有升降驱动机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穿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中的整形滑板和可驱动整形滑板沿第二内腔往复运动的升降动力件,所述整形滑板开设竖向的导条避让槽,导条避让槽的两侧槽壁上开设倾斜的滑槽,所述升降导条的下端嵌入导条避让槽内,升降导条上设有可沿所述滑槽运动的导向部件。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向部件包括通过轮轴装在升降导条上的滚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动力件包括设在第二内腔一端的升降气缸,所述整形滑板在第二内腔的另一端设有控制整形滑板行程的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子元件针脚整形的关键技术,一方面代替人工操作能大大提高效率、插件的可靠性,减小了员工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减少物料浪费,节省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结构简洁,使用方便,加工工艺简单,实用性强,使用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形机构和夹紧机构结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形机构和夹紧机构结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元件放置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2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包括整形本体1、设在所述整形本体1上的元件放置板2以及设置于整形本体1内且位于所述元件放置板2下方的整形机构,所述元件放置板2上设有供电容4的针脚穿过的限位槽21,元件放置板2的顶部在限位槽21的两侧形成元件放置面,所述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所述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具有可相互配合的整形面,整形面上设有整形槽33,所述整形本体1上设有可驱动所述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靠拢或分离的夹紧机构,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靠拢时可将电容4的针脚收纳于整形槽33内,所述整形本体1上设有可驱动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同步升降的升降机构。针脚整形时,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相分离,将电容4摆放于元件放置板2顶部的元件放置面,使电容4的针脚穿过限位槽21向下伸出,夹紧机构驱动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相向靠拢,从而将电容4的针脚收纳于两侧整形面对接后形成的封闭整形槽33内,整形槽33按标准的电子元件针脚间距设置,其后升降机构驱动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同步下降,电容4的针脚沿整形槽33向上抽出,其间针脚在整形槽33的作用下被修正矫正,完整针脚的整形。夹紧机构驱动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分离释放电容4的针脚,取走整形后的电容4,升降机构驱动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复位,等待下一个整形操作。
参见图2,所述整形本体1顶部设有第一内腔11,第一内腔11具有矩形的截面,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在第一内腔11中且在内部开设有整形滑道51的整形块52、并行穿置于整形滑道51内的第一整形板安装板53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54、通过竖向的转轴安装在整形滑道51底部的换向齿轮55以及设于整形块52上且可驱动第一整形板安装板53或第二整形板安装板54沿整形滑道51往复运动的夹紧动力件,所述夹紧动力件优选为整形气缸56,整形气缸56通过整形气缸安装板57安装在整形块52的一端。所述第一整形板安装板53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54分列换向齿轮55的两侧,第一整形板安装板53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54上均设有与换向齿轮55啮合的齿条58,所述第一整形板31与第一整形板安装板53固定连接,第二整形板32与第二整形板安装板54固定连接,夹紧动力件驱动一整形板安装板(第一整形板安装板53或第二整形板安装板54)沿整形滑道51滑动,在齿条58和换向齿轮55的作用下,第一整形板安装板53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54反向运动,实现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的靠拢或分离,所述整形块52和整形本体1上开设可供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向上伸出的窗口。
参见图3、图4,所述第一整形板安装板53上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座59,第二整形板安装板54上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二安装座510,第一安装座59和第二安装座510在整形滑道51内依次交替,各第一安装座59上均设有第一整形板31,各第二安装座510上均设有第二整形板32,相邻的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成对,从而形成多组整形机构。
各组整形机构的上方均设有元件放置板2,元件放置板2盖在整形本体1的窗口上方,参见图5,所述限位槽21在元件放置板2的一侧边缘形成开口,该开口方便变形的电容4插脚置入限位槽21内,所述元件放置板2的底部在限位槽21的下方开设底部凹槽22,元件放置板2在凹槽22的槽底厚度减小,所述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的顶部均具有可探入底部凹槽22内而将电容4的针脚收纳于整形槽33内的压舌。
为了实现电容4的针脚快速收纳于整形槽33内,所述第一整形板31的整形面上设有凸块34,所述凸块34上开设可引导电容4的针脚进入整形槽33内的楔形导向面,所述第二整形板32的整形面上设有供所述凸块34嵌入其中的凸块插槽35,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靠拢时凸块34嵌入凸块插槽35实现准确对接。
参见图2、图6,所述整形本体1底部设有第二内腔12,第二内腔12位于第一内腔11的下方,第二内腔12的截面呈矩形,所述整形本体1在第一内腔11和第二内腔12间开设升降导条导向孔,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升降导条导向孔内的升降导条61,所述升降导条61的顶端与所述整形块52固定连接,升降导条61的底部设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穿置于所述第二内腔12中的整形滑板62和可驱动整形滑板62沿第二内腔12往复运动的升降动力件,所述升降动力件优选为设在第二内腔12一端的升降气缸63,所述整形滑板62开设竖向的导条避让槽64,导条避让槽64的两侧槽壁上开设倾斜的滑槽65,所述升降导条61的下端嵌入导条避让槽64内,升降导条61上设有可沿所述滑槽65运动的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包括通过轮轴装在升降导条61上的滚轮66。升降气缸63驱动整形滑板62沿第二内腔12向第二内腔12的远端运动时,滑槽65和滚轮66配合带动升降导条61沿升降导条导向孔向下运动,升降导条带动整形块52向下运动,实现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的下降;升降气缸63驱动整形滑板62沿第二内腔12向第二内腔12的近端运动时,滑槽65和滚轮66配合带动升降导条61沿升降导条导向孔向上运动,升降导条61带动整形块52向上运动,实现第一整形板31和第二整形板32的上升,所述整形滑板62在第二内腔12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板67,以控制整形滑板62的行程。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形本体、设在所述整形本体上的元件放置板以及设置于整形本体内且位于所述元件放置板下方的整形机构,所述元件放置板上设有供电子元件的针脚穿过的限位槽,元件放置板的顶部在限位槽的两侧形成元件放置面,所述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所述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具有可相互配合的整形面,整形面上设有整形槽,所述整形本体上设有可驱动所述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靠拢或分离的夹紧机构,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靠拢时可将电子元件的针脚收纳于整形槽内,所述第一整形板的整形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可引导电子元件的针脚进入整形槽内的楔形导向面,所述第二整形板的整形面上设有供所述凸块嵌入其中的凸块插槽,所述整形本体上设有可驱动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同步升降的升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本体顶部设有第一内腔,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在第一内腔中且在内部开设有整形滑道的整形块、并行穿置于整形滑道内的第一整形板安装板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通过竖向的转轴安装在整形滑道底部的换向齿轮以及设于整形块上且可驱动第一整形板安装板或第二整形板安装板沿整形滑道往复运动的夹紧动力件,所述第一整形板安装板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分列换向齿轮的两侧,第一整形板安装板和第二整形板安装板上均设有与换向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第一整形板与第一整形板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整形板与第二整形板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块和整形本体上开设可供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向上伸出的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动力件包括通过整形气缸安装板安装在整形块一端的整形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形板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座,第二整形板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在整形滑道内依次交替,各第一安装座上均设有第一整形板,各第二安装座上均设有第二整形板,从而形成多组整形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组整形机构的上方均设有元件放置板,所述限位槽在元件放置板的一侧边缘形成开口,所述元件放置板的底部在限位槽的下方开设底部凹槽,所述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的顶部均具有可探入底部凹槽内而将电子元件的针脚收纳于整形槽内的压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本体底部设有第二内腔,所述整形本体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间开设升降导条导向孔,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升降导条导向孔内的升降导条,所述升降导条的顶端与所述整形块固定连接,升降导条的底部设有升降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穿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中的整形滑板和可驱动整形滑板沿第二内腔往复运动的升降动力件,所述整形滑板开设竖向的导条避让槽,导条避让槽的两侧槽壁上开设倾斜的滑槽,所述升降导条的下端嵌入导条避让槽内,升降导条上设有可沿所述滑槽运动的导向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包括通过轮轴装在升降导条上的滚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针脚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动力件包括设在第二内腔一端的升降气缸,所述整形滑板在第二内腔的另一端设有控制整形滑板行程的限位板。
CN201620703370.6U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Active CN205847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3370.6U CN205847856U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3370.6U CN205847856U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7856U true CN205847856U (zh) 2016-12-28

Family

ID=58151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03370.6U Active CN205847856U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478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4864A (zh) * 2022-04-14 2022-07-08 安徽诚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生产线及其电路检测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4864A (zh) * 2022-04-14 2022-07-08 安徽诚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生产线及其电路检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4589B (zh) 一种全自动铆压机
CN105921631B (zh) 一种板料折弯自动定位装置
CN205732657U (zh) 一种设有可升降中转台的平移式冲压机械手
CN102180355A (zh) 一种适用于表箱的电能表搬运机械手
CN204770014U (zh) 一种改进型钣金折弯机构
CN205837988U (zh) 一种pu材料自动取料机
CN106028780B (zh) 一种电子元件针脚整形装置
CN203726244U (zh) 用于攻牙机的机械送料装置
CN205847856U (zh) 一种电容针脚整形装置
CN104826955A (zh) 冲床内置式多工位移模机械手
CN106182595B (zh) 电子产品全自动移模整形装置
CN106102436A (zh) 一种异形电子元件端子整形装置
CN205845904U (zh) 一种电子元件端子矫形装置
CN108340143A (zh) 一种卡扣装配机
CN206447278U (zh) 一种自动取杯上下料装置
CN103568300B (zh) 一种吹瓶机的瓶胚入座装置及瓶胚入座方法
CN205869942U (zh) 一种上滑轨组装设备
CN202667407U (zh) 快速换装凸极模
CN106743571A (zh) 自动取杯上下料装置
CN201579915U (zh) 多工位滴塑机
CN205324528U (zh) 轴承保持架自动上料机构
CN205414239U (zh) 一种半自动圆桥引脚弯曲装置
CN204524061U (zh) 冲床内置式多工位移模机械手
CN107716620A (zh) 通用压铸件整压治具
CN207480165U (zh) 回转加工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