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6088U - 一种动力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6088U
CN205846088U CN201620676115.7U CN201620676115U CN205846088U CN 205846088 U CN205846088 U CN 205846088U CN 201620676115 U CN201620676115 U CN 201620676115U CN 205846088 U CN205846088 U CN 205846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case
case
vertical edge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761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安健
孙立静
刘昌�
孔德顺
金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ndi Smart Battery Swa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Rely O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Rely O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Rely O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761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46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6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6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包括电池箱、收容于该电池箱内的电池、露出所述电池箱外的连接器,连接器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池包括若干个平行分布的电池模块,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的一端平齐布置并通过串联铜板串联连接,所述串联铜板外罩设有将其收容在其内的塑料盖板。本动力电池组结构稳固而紧凑,节省了电池箱的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环境污染、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电动汽车作为传统燃油汽车的未来,因其节能、环保、噪音低等优点越来越受人关注。
但在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动力电池组的布置是一大难点。
现有的汽车动力电池组一般包括电池箱、收容于该电池箱内的电池、露出所述电池箱外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在汽车动力电池组中,电池箱内的电池通常有多个电池模块构成。现有技术中,这些电池模块之间都是通过导线焊接连接的。这种采用导线连接各电池模块的方式,不仅连接可靠度不高,使用过程中连接点容易脱开,而且因为连接线数量较多,存在布线繁琐杂乱,箱内空间占用量过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稳固而紧凑、节省电池箱内部空间的动力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电池组,包括电池箱、收容于该电池箱内的电池、露出所述电池箱外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池包括若干个平行分布的电池模块,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的一端平齐布置并通过串联铜板串联连接,所述串联铜板外罩设有将其收容在其内的塑料盖板。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电池箱的一侧壁内表面垂直成型有与该电池箱底壁平行的台阶面,该台阶面上固定有一个卡嵌在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池箱侧壁之间的塑料卡。
所述塑料卡为L型结构,其包括竖直边和垂直连接在该竖直边上部的水平边,所述水平边上制有垂直于所述竖直边的长条孔,所述竖直边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厚度,且该竖直边远离所述水平边的那一侧为竖直面,该竖直边靠近所述水平边的那一侧为斜面,所述水平边通过穿设在所述长条孔中的螺钉锁紧固定在所述台阶面上,所述竖直边夹在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池箱的侧壁之间。
所述盖板上制有垂直于所述电池箱底壁的竖向导槽,所述塑料卡的竖直面上成型有一个可竖向滑动地伸入所述竖向导槽中的限位凸起。
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为所述电池加热的加热电路,该加热电路上连接有一个固定在电池箱内的加热继电器。
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相连的电池管理系统。
所述连接器的负极端子是通过铜编织带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紧凑、节省电池箱内部空间的动力电池组
采用串联铜板来连接相邻的电池模块,不仅能保证电池模块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同时能够保证各电池模块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对各电池模块的布置位置具有加固防松动作用,使各电池模块的布置更加紧凑,节省了电池在箱内的占用空间。塑料盖板将串联铜板完全罩入其内,可防止电池供电时各电池模块连接处的电流对电池箱内电池管理系统和PCB信号采集板产生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箱的箱盖被移除;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箱的箱盖被移除;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柔性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某一块串联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某一块塑料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塑料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塑料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左视图;
其中:1-电池箱,1a-台阶面,2-电池,2a-电池模块,3-连接器,4-继电器,5-保险丝组件,6-分流器,7-第一柔性导体,8-第二柔性导体,9-第三柔性导体,10-第四柔性导体,11-安装板,11a-凸台,12-加热继电器,13-电池管理系统,14-串联铜板,15-塑料盖板,16-塑料卡,1601-竖直边,1601a-竖直面,1601b-斜面,1601c-限位凸起,1602-水平边,1602a-长条孔,17-PCB加热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图1至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这种动力电池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传统包括动力电池组相同的,该动力电池组也电池箱1、收容于电池箱内的电池2、露出电池箱外的连接器3。电池箱1由箱体和箱盖组成。连接器3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正极连接线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而且所述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均固定在所述电池箱1内。其中分流器6用于采集电池的输出电流。所述继电器4通过第一柔性导体7与电池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分流器6通过第二柔性导体8与所述连接器3的正极端子相连。所述第一柔性导体7和第二柔性导体8均由叠置在一起、并且两端压合固定的多层长条形的铜箔纸构成,并且所述第一柔性导体7和第二柔性导体8外均分别套设有热缩管绝缘套。
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将正极连接线路中的继电器4布置在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的上游,从而使继电器4和连接器3之间由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隔开,增大了继电器4和连接器3的距离,不会存在继电器4动作时与连接器3负极端子触碰连接而引发电池短路的问题。
再一方面,继电器4紧邻电池2的正极端布置,其直接与电池2的正极端相连。如果继电器下游的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因故障或意外与电池负极端相连发生短路时,可通过该继电器4将电路及时断开。而若继电器布置在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的下游,则不具有这一功能。
另一方面,继电器4与电池2的正极输出端是通过第一柔性导体7相连的,因为由多层铜箔纸构成的第一柔性导体7具有柔性变形能力,从而使得第一柔性导体7与继电器4及电池2的连接点位置可灵活变动,在保证继电器4和电池2连接可靠性的同时,还方便了继电器4的安装。同理,第二柔性导体8与分流器6及连接器3的连接点位置也可灵活变动。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3的负极端子是通过铜编织带与电池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的,该铜编织带的截面积为35mm2
为了使所述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的位置也能够灵活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4和所述保险丝组件5通过第三柔性导体9相连,该第三柔性导体9由叠置在一起、并且两端压合固定的多层长条形的铜箔纸构成,并且第三柔性导体9外套设有热缩管绝缘套。所述保险丝组件5和所述分流器6通过第四柔性导体1相连,该第四柔性导体10由叠置在一起、并且两端压合固定的多层长条形的铜箔纸构成,并且第四柔性导体10外套设有热缩管绝缘套。
在寒冷的冬季,电池2的温度通常在零摄氏度以下,这时电池2是无法进行充电的。为了保证该动力电池组在冬季也能正常充电,本实施例在所述电池箱1内设置有为所述电池2加热的加热电路,而且加热电路上连接有一个固定在电池箱内的加热继电器12,加热继电器12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电路的通断,加热电路的电源采用外部电源(通常为市电)。所述加热电路包括PCB加热过渡板17,如图2。
此外,本实施例在电池箱1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池2相连的电池管理系统13,以能够实时监控电池2的状态。
考虑到铜箔纸构成的柔性导电体成本较高,如果大数量使用,则会增加动力电池组的材料成本。因此,本实施例在电池箱1的底壁上通过螺丝锁紧固定有一个位于该电池箱1内部的安装板11,并将所述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均设置在该安装板11上。这样,可先将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预先安装在该安装板11,然后再将安装板11固定在电池箱内,再利用第一柔性导体7和第二柔性导体8将继电器4与电池2相连,利用第二柔性导体8将分流器6与连接器3相连即可。因为安装板11上设置有与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分别对应的连接连接孔,即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在安装板11上的安装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只要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的型号不变,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特制形状的硬质导电体(如金属导电片)将继电器4和保险丝组件5、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相连,无需设置上述铜箔纸结构的第三柔性导体9和第四柔性导体10,以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1的一部分背离所述电池箱1的底壁向上凸起,从而形成其底部内凹而顶部外凸的凸台11a。所述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和均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在该凸台11a的顶部。凸台11a的底部与电池箱1的底壁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让位腔。所述螺栓的螺杆端自上而下穿过凸台而伸入让位腔中、并与位于该让位腔内的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不难看出,安装板11的结构如此设计,方便了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在安装板11上的装配。同时可避免安装板11与电池箱底壁固定时,所述螺栓和螺母会触碰电池箱的底壁,而导致安装板11无法与电池箱底壁稳固连接。
而且,本实施例根据所述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的高度值的不同,而对所述凸台11a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凸台11呈台阶式结构,从而使得所述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的上表面平齐布置,这进一步方便了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2并不是一个整体的模块,其包括平行分布的三个电池模块2a,这些电池模块2a的一端平齐布置。并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的平齐端通过串联铜板14串联连接,所述串联铜板14外罩设有将其完全收容在其内的塑料盖板15。
采用串联铜板14来连接相邻的电池模块2a,不仅能保证电池模块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同时能够保证各电池模块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对各电池模块的布置位置具有加固防松动作用,使各电池模块2a的布置更加紧凑,节省了电池在箱内的占用空间。塑料盖板15将串联铜板14完全罩入其内,可防止电池供电时各电池模块2a连接处的电流对电池箱内电池管理系统和PCB信号采集板产生信号干扰。
为了增强电池2在电池箱1中的位置稳定性,本实施例在电池箱1的一侧壁内表面垂直成型有与该电池箱底壁平行的台阶面1a,该台阶面1a上通过螺钉锁紧固定有一个卡嵌在电池2和电池箱1侧壁之间的塑料卡16。这样,就可以利用所述塑料卡16将电池2紧紧挤压在电池箱的两相对侧侧壁之间,防止电池2晃动。
本实施例中,上述塑料卡16为L型结构,其包括竖直边1601和垂直连接在该竖直边上部的水平边1602。所述水平边1602上制有垂直于所述竖直边1601的长条孔1602a。所述竖直边1601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厚度,且该竖直边1601远离所述水平边的那一侧为竖直面1601a,该竖直边1601靠近所述水平边的那一侧为斜面1601b,即竖直边1601为楔形结构。所述水平边1602通过穿设在所述长条孔1602a中的螺钉锁紧固定在所述台阶面1a上,所述竖直边1601夹在所述电池2和所述电池箱1的侧壁之间。
竖直边1601采用上述的特制的楔形结构,并在水平边1602上制有垂直于竖直边的长条孔1602a。从而使得在图2中,该塑料卡16在电池箱1中的左右位置可调,以根据图2中电池2和电池箱右侧侧壁之间缝隙大小的不同,调节塑料卡16的左右位置,使塑料卡16的竖直边1601紧压在电池2的右侧,再利用所述螺钉将塑料卡16与台阶面1a锁紧固定。
为了防止电池2在图2中产生平行于纸面的纵向移动,本实施例在所述塑料盖板15上制有垂直于电池箱底壁的竖向导槽15a。所述塑料卡16的竖直面1601a上成型有一个可竖向滑动地伸入竖向导槽15a中的限位凸起1601c,以限制电池2的纵向移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动力电池组,包括电池箱(1)、收容于该电池箱内的电池(2)、露出所述电池箱外的连接器(3),该连接器(3)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2)包括若干个平行分布的电池模块(2a),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2a)的一端平齐布置并通过串联铜板(14)串联连接,所述串联铜板(14)外罩设有将其收容在其内的塑料盖板(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的一侧壁内表面垂直成型有与该电池箱底壁平行的台阶面(1a),该台阶面(1a)上固定有一个卡嵌在所述电池(2)和所述电池箱(1)侧壁之间的塑料卡(1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卡(16)为L型结构,其包括竖直边(1601)和垂直连接在该竖直边上部的水平边(1602),所述水平边(1602)上制有垂直于所述竖直边(1601)的长条孔(1602a),所述竖直边(1601)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厚度,且该竖直边(1601)远离所述水平边的那一侧为竖直面(1601a),该竖直边(1601)靠近所述水平边的那一侧为斜面(1601b),所述水平边(1602)通过穿设在所述长条孔(1602a)中的螺钉锁紧固定在所述台阶面(1a)上,所述竖直边(1601)夹在所述电池(2)和所述电池箱(1)的侧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5)上制有垂直于所述电池箱底壁的竖向导槽(15a),所述塑料卡(16)的竖直面(1601a)上成型有一个可竖向滑动地伸入所述竖向导槽(15a)中的限位凸起(1601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内设置有为所述电池(2)加热的加热电路,该加热电路上连接有一个固定在电池箱内的加热继电器(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池(2)相连的电池管理系统(1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3)的负极端子是通过铜编织带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的。
CN201620676115.7U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动力电池组 Active CN205846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76115.7U CN205846088U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动力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76115.7U CN205846088U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动力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6088U true CN205846088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0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76115.7U Active CN205846088U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动力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460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8362A (zh) * 2018-12-24 2019-05-07 长沙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加热系统的锂电池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8362A (zh) * 2018-12-24 2019-05-07 长沙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加热系统的锂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17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205911333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
WO2020056858A1 (zh)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CN207353365U (zh) 一种电池模组使用的集成busbar母排
CN205846164U (zh) 安全型动力电池组
CN20584608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
CN205488244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12019401A1 (zh) 一种智能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206402095U (zh) 功率单元和功率柜
CN205846055U (zh) 动力电池组
CN206076348U (zh) 电池模组
CN208955064U (zh) 一种可扩展软包电芯模块及模组
CN207800722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CN207053925U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
CN204011598U (zh) 信号采集模块和具有其的电池系统
CN203406338U (zh) 电池罩及含其的动力电池包
CN201294336Y (zh) 一种集成式配电盒总成
CN201515029U (zh) 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
CN20459685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组
CN2046231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高压器件模组
CN209592171U (zh) 电池接线端子机构、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KR101200631B1 (ko) 건물일체형 태양광발전 시스템
CN206920519U (zh) 过流保护元件的电阻检测系统
CN208006742U (zh) 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
CN208111553U (zh) 一种电连接装置以及包括该电连接装置的方形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21025 3rd floor, No.1 Factory building, no.468, Xinji Road, qiubin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Kangdi Intelligent Power Exchan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000 No.1 Desheng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HUA ANKAO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