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6009U -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6009U
CN205846009U CN201620756436.8U CN201620756436U CN205846009U CN 205846009 U CN205846009 U CN 205846009U CN 201620756436 U CN201620756436 U CN 201620756436U CN 205846009 U CN205846009 U CN 205846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light guide
edge
radial distance
guid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564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宇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6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600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2003/0093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聚光的透镜结构,其包含有一结合部以及一导光部,所述导光部设置于所述结合部上。所述导光部包含有一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以及一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所述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具有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顶面,所述第一底面结合于所述结合部,所述第一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面积。所述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具有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顶面,所述第二底面结合于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二底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顶面的面积,且所述第二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底面的面积。

Description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结构,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高聚旋光性及薄型化且适用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透镜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发光二极管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照明系统中,例如居家照明、路灯照明或交通号志照明等。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包含有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一透镜,发光二极管芯片用于发出光线,而透镜用于收敛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光线。然而,为将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光线收敛至特定角度内,需搭配具有长高形外形结构的透镜,因而限制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高度,不利发光二极管模块于薄型化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聚旋光性及薄型化的透镜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聚光的透镜结构,其设置于一发光模块及一基板上,所述透镜结构包含有一结合部以及一导光部,所述结合部结合于所述基板且覆盖所述发光模块,所述导光部设置于所述结合部上。所述导光部包含有一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以及一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所述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具有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顶面,所述第一底面结合于所述结合部,所述第一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面积。所述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与所述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具有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顶面,所述第二底面结合于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二底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顶面的面积,且所述第二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底面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所述第一底面的边缘由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沿所述第二底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出一第一底面径向距离,所述第一顶面的边缘由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沿所述第二底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出一第一顶面径向距离,且所述第一底面径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顶面径向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所述第一底面径向距离实质上等于0.2毫米,且所述第一顶面径向距离实质上等于0.11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所述导光部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其与所述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同轴设置,所述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具有一第三底面及一第三顶面,所述第三底面结合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三底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顶面的面积,且所述第三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底面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由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沿所述第三底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出一第二底面径向距离,所述第二顶面的边缘由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沿所述第三底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出一第二顶面径向距离,且所述第二底面径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顶面径向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所述第二底面径向距离实质上等于0.2毫米,且所述第二顶面径向距离实质上等于0.11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所述第一底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及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共同位于一虚拟球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所述虚拟球面的半径实质上等于1.9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所述发光模块的几何中心通过所述虚拟球面的球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所述第一底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及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彼此共轴球面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高聚光的透镜结构的导光部是由多个截顶圆锥导光结构,且本实用新型透镜结构的导光部的出光面是由各截顶圆锥导光结构的底面、顶面及侧面所构成,因此本实用新型透镜结构的导光部的出光面非为一光滑连续的曲面,其可有效降低透镜结构的整体高度,不仅有利于透镜结构朝薄型化的方向发展并可将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收敛至特定角度内。有关本实用新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透镜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透镜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透镜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0 透镜结构
1 发光模块
10 出光轴
11 出光面
2 基板
3 凹杯
4 结合部
5 导光部
50 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
501 第一底面
502 第一顶面
503 第一侧面
51 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
511 第二底面
512 第二顶面
513 第二侧面
52 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
521 第三底面
522 第三顶面
53 第四截顶圆锥导光结构
54 第五截顶圆锥导光结构
55 第六截顶圆锥导光结构
56 第七截顶圆锥导光结构
57 第八截顶圆锥导光结构
6 虚拟球面
60 半径
61 球心
B1、B2、B3、T1、T2 点
D 距离
X1 径向方向
C1 第一底面径向距离
D1 第一顶面径向距离
C2 第二底面径向距离
D2 第二顶面径向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透镜结构1000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透镜结构1000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透镜结构10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透镜结构1000设置于一发光模块1及一基板2上。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模块1可为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芯片,基板2可为一发光二极管基板且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上可形成有一凹杯3,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即发光模块1)设置于凹杯3内。
进一步地,透镜结构1000包含有一结合部4以及一导光部5,结合部4结合于基板2且覆盖凹杯3的开口及发光模块1,以使发光模块1密封于凹杯3内,借此发光模块1所发出的光线便会通过结合部4与导光部5透射出透镜结构1000外。实际上,结合部4沿凹杯3的开口外缘延伸一距离D,以将发光模块1的一线缆(未绘示于图中)封装。导光部5设置于结合部4上,在本实施例中导光部5可与结合部4为一体成型。
另外,导光部5包含有一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一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以及一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2。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具有一第一底面501及一第一顶面502,第一底面501结合于结合部4,且第一顶面502的面积小于第一底面501的面积(如图3所示)。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与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同轴设置,即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与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分别同轴于发光模块1的一出光轴10,其中出光轴10垂直于发光模块1的一出光面11且通过出光面11的几何中心。
如图3所示,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具有一第二底面511及一第二顶面512,第二底面511结合于第一顶面502,即第二底面511与第一顶面502为共平面,第二底面511的面积小于第一顶面502的面积,且第二顶面512的面积小于第二底面511的面积。进一步地,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2与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同轴设置,即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2、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与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分别同轴于发光模块1的出光轴10,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2具有一第三底面521及一第三顶面522,第三底面521结合于第二顶面512,即第三底面521与第二顶面512为共平面,第三底面521的面积小于第二顶面512的面积,且第三顶面522的的面积小于第三底面521的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的第一底面501的边缘(即点B1)由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的第二底面511的边缘(即点B2)沿第二底面511的径向方向X1延伸出一第一底面径向距离C1,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的第一顶面502的边缘(即点T1)由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的第二底面511的边缘(即点B2)沿第二底面511的径向方向X1延伸出一第一顶面径向距离D1,其中第一底面径向距离C1大于第一顶面径向距离D1。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的第二底面511的边缘(即点B2)由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2的第三底面521的边缘(即点B3)沿第三底面521的径向方向X1延伸出一第二底面径向距离C2,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的第二顶面512(即点T2)由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2的第三底面521的边缘(即点B3)沿第三底面521的径向方向X1延伸出一第二顶面径向距离D2,其中第二底面径向距离C2大于第二顶面径向距离D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面径向距离C1可实质上等于第二底面径向距离C2,且第一顶面径向距离D1可实质上等于第二顶面径向距离D2。实际上,第一底面径向距离C1与第二底面径向距离C2均可实质上等于0.2毫米,且第一顶面径向距离D1与第二顶面径向距离D2均可实质上等于0.11毫米,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的第一底面501的边缘(即点B1)、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的第二底面511的边缘(即点B2)及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2的第三底面521的边缘(即点B3)共同位于一虚拟球面6上,即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的第一底面501的边缘(即点B1)、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的第二底面511的边缘(即点B2)及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2的第三底面521的边缘(即点B3)彼此共轴球面设置,其中虚拟球面6的半径60可实质上等于1.9毫米。另外,发光模块1的几何中心(即出光轴10)通过虚拟球面6的球心61。
除此之外,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侧面503,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侧面513,第一侧面503连接第一底面501与第一顶面502,第二侧面513连接第二底面511与第二顶面512,而根据上述第一底面径向距离C1与第一顶面径向距离D1的结构设计,第一侧面503是为一圆锥斜面且其斜率是由第一底面径向距离C1与第一顶面径向距离D1决定,且根据上述第二底面径向距离C2与第二顶面径向距离D2的结构设计,第二侧面513是为一圆锥斜面且其斜率是由第二底面径向距离C2与第二顶面径向距离D2决定。
这样一来,第一侧面503及第二侧面513便可用于反射由发光模块1所射出的光线,以收敛发光模块1所发出的光线至特定角度(例如60度)内。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透镜结构1000进一步包含有一第四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3、一第五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4、一第六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5、一第七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6以及一第八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7,而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2、第四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3、第五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4、第六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5、第七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6以及第八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7的结构设计及作用原理与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0与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51相同,为求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高聚光的透镜结构的导光部是由多个截顶圆锥导光结构,且本实用新型透镜结构的导光部的出光面是由各截顶圆锥导光结构的底面、顶面及侧面所构成,因此本实用新型透镜结构的导光部的出光面非为一光滑连续的曲面,其可有效降低透镜结构的整体高度,不仅有利于透镜结构朝薄型化的方向发展并可将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收敛至特定角度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聚光的透镜结构,其设置于一发光模块及一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结构包含有:
一结合部,其结合于所述基板且覆盖所述发光模块;以及
一导光部,其设置于所述结合部上,所述导光部包含有:
一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其具有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顶面,所述第一底面结合于所述结合部,所述第一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面积;以及
一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其与所述第一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具有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顶面,所述第二底面结合于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二底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顶面的面积,且所述第二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底面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的边缘由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沿所述第二底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出一第一底面径向距离,所述第一顶面的边缘由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沿所述第二底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出一第一顶面径向距离,且所述第一底面径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顶面径向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径向距离等于0.2毫米,且所述第一顶面径向距离等于0.11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进一步包含有:
一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其与所述第二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同轴设置,所述第三截顶圆锥导光结构具有一第三底面及一第三顶面,所述第三底面结合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三底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顶面的面积,且所述第三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底面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由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沿所述第三底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出一第二底面径向距离,所述第二顶面的边缘由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沿所述第三底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出一第二顶面径向距离,且所述第二底面径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顶面径向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面径向距离等于0.2毫米,且所述第二顶面径向距离等于0.11毫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及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共同位于一虚拟球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球面的半径等于1.9毫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的几何中心通过所述虚拟球面的球心。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缘及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彼此共轴球面设置。
CN201620756436.8U 2015-07-28 2016-07-19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460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4316A TWI685990B (zh) 2015-07-28 2015-07-28 高聚光透鏡結構
TW104124316 2015-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6009U true CN205846009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196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56436.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46009U (zh) 2015-07-28 2016-07-19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CN201610567650.3A Active CN106410021B (zh) 2015-07-28 2016-07-19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7650.3A Active CN106410021B (zh) 2015-07-28 2016-07-19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5846009U (zh)
TW (1) TWI68599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0021A (zh) * 2015-07-28 2017-02-15 潘宇翔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US10634618B2 (en) 2018-01-23 2020-04-28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inspecting a light transmissible optical compon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2874B1 (en) * 1998-08-28 2002-10-08 Ksm Associates, Inc. Optical systems employing stepped diffractive surfaces
JP2004535055A (ja) * 1999-10-18 2004-11-18 オブシェストボ エス オグラノチェノイ オトヴェツトヴェノスチウ “コルヴェト−ライツ” ルミネッセンスダイオード装置
CN2720646Y (zh) * 2004-07-29 2005-08-24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TWM324851U (en) * 2007-07-18 2008-01-01 Ching-Yi Wang High-brightness LED micro structure package
TWM359806U (en) * 2009-01-13 2009-06-21 Cristal Material Corp A quartz light-converging element
CN101881412A (zh) * 2009-05-05 2010-11-10 王川 新型led透镜
TWI479106B (zh) * 2012-06-18 2015-04-01 B & M Optics Co Ltd 光學透鏡
CN104421832A (zh) * 2013-08-21 2015-03-18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透镜及具有该透镜的发光元件
CN204404075U (zh) * 2015-02-14 2015-06-17 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型led二次光学透镜
TWI685990B (zh) * 2015-07-28 2020-02-21 潘宇翔 高聚光透鏡結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0021A (zh) * 2015-07-28 2017-02-15 潘宇翔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CN106410021B (zh) * 2015-07-28 2020-03-10 潘宇翔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US10634618B2 (en) 2018-01-23 2020-04-28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inspecting a light transmissible optical compon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5990B (zh) 2020-02-21
CN106410021A (zh) 2017-02-15
CN106410021B (zh) 2020-03-10
TW201705550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34007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US20130229808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with Outer Lens and Light Source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202118798U (zh) 一种新型防眩光led灯罩
TWI534391B (zh) 光源導引結構及發光裝置
CN105202394A (zh) 透镜组合及应用透镜组合的照明装置
CN206072988U (zh) 透镜组合及应用透镜组合的照明装置
CN100470853C (zh) 准直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US20130083541A1 (en) Optical lens, light-emitting diode optical component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illumination lamp
CN205846009U (zh) 高聚光的透镜结构
JP6089107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広配光レンズ
CN205846004U (zh) 发光装置
US8979326B2 (en) Lens and LED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205037137U (zh) 透镜组合及应用透镜组合的照明装置
CN201954462U (zh) 光源透镜结构
CN101737709A (zh) 一种异形配光曲线发光二极管
CN103322513B (zh) 用于led产生环形光斑的混合式折反射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1527338A (zh) 透镜组件及其组合结构
US9354432B2 (en) Lens with discontinuous sub-light emerging faces
CN206176065U (zh) 一种具有焦点定位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杯结构
CN213395153U (zh) 一种侧打光导光柱透镜
CN211600284U (zh) 一种薄型直下式背光源透镜
CN202835183U (zh) 一种用于led灯具的泡壳
CN211976585U (zh) 一种多色手电透镜模组
CN211083770U (zh) 导光器件、灯具以及使用该灯具的可移动式载具
CN202327772U (zh) 一种再聚光led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3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3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