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8067U - 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8067U
CN205838067U CN201620553793.4U CN201620553793U CN205838067U CN 205838067 U CN205838067 U CN 205838067U CN 201620553793 U CN201620553793 U CN 201620553793U CN 205838067 U CN205838067 U CN 205838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iding plate
feeder
feed well
expor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537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佳怡
孙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5537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8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8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8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技术方案: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包括喂料器(1)和进料槽(3),喂料器(1)的出料口与进料槽(3)的进料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器(1)的出口端设有2#隔板(6)和排出口(2),所述2#隔板(6)位于喂料器出口端内部,所述排出口(2)与喂料器出口端内部空间连通;且,所述进料槽(3)内部设有1#隔板(5),所述1#隔板(5)和2#隔板(6)共同将喂料器出口端空间和进料槽空间分成至少2个通道空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方便多余热量和水汽排出,进料槽空间能得到更充分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特别涉及生物质制粒机进料结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生物质制粒进料,其同样适用于普通制粒机进料。
背景技术
我国是生物质资源大国,近年来出现大面积的烧荒现象,每年造成数亿吨生物质能源白白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近几年来,随着生物燃料以及节能减排的兴起,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需求日益加剧,使得生物质制粒生产颗粒燃料得到普及。
环模制粒机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制粒设备,现有技术的制粒机进料结构如图3所示,进料结构主要由喂料器1和进料槽3构成,喂料器1的出料口与进料槽3的进料口连通,进料槽3的出料口与压制室4连通,进料槽3上设有排出口2,排出口2用于排出排除热量及水汽。现有普通制粒机,进料槽3的出料口倾斜设置,如此出料口与压制室4直接连通。对于生物质制粒机,进料槽3下方能设有螺旋输送器,进料槽3通过螺旋输送器与压制室4连通。压制室4内一般设有压制装置,如:环模和压辊。
由于生物质能源原料主要是纤维类原料,容重轻,比较难制粒且摩擦力强,会产生大量多余的热量和水汽。现有技术中,多余的热量和水汽与进料槽内物料没有分隔开,排出口2设置在进料槽3上,占用进料槽空间,影响多余热量和水汽的排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要实现的目的:使进料槽内多余热量和水汽与进料槽内物料得到分隔开,方便多余热量和水汽排出,且进料槽空间能得到更充分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包括喂料器和进料槽,喂料器的出料口与进料槽的进料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器的出口端设有2#隔板和排出口,所述2#隔板位于喂料器出口端内部,所述排出口与喂料器出口端内部空间连通;且,所述进料槽内部设有1#隔板,所述1#隔板和2#隔板共同将喂料器出口端空间和进料槽空间分成至少2个通道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1#隔板的数目是1,所述2#隔板的数目是1,所述1#隔板和2#隔板共同将喂料器出口端空间和进料槽空间分成2个通道空间;所述排出口的数目是1,所述排出口与喂料器出口端外侧的通道空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1#隔板的数目是2,所述2#隔板的数目是2,所述1#隔板和2#隔板共同将喂料器出口端空间和进料槽空间分成3个通道空间;所述排出口的数目是2,所述排出口分别与喂料器出口端外侧的两个通道空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料槽下方设有螺旋输送器,所述进料槽通过螺旋输送器与所述制粒机的压制室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隔板。如此,在原进料槽尺寸中可以使多余热量和水汽与进料槽内物料得到分隔开,进料槽空间能得到更充分应用。排出口置于高处,方便多余热量和水汽排出。
进料槽下方设有螺旋输送器,方便生物质物料进料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喂料器,2、排出口,3、进料槽,4、压制室,5、1#隔板,6、2#隔板,A、1#通道,B、2#通道,C、3#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包括喂料器1和进料槽3,喂料器1的出料口与进料槽3的进料口连通,其中:
上述喂料器1的出口端设有1个2#隔板6和1个排出口2,上述2#隔板6位于喂料器出口端内部;
且,所述进料槽3内部设有1个1#隔板5;
且,上述1#隔板5和2#隔板6共同将喂料器出口端空间和进料槽空间分成2个通道空间,2个通道空间分别是1#通道A和2#通道B,上述1#通道A位于喂料器出口端内侧,上述2#通道B位于喂料器出口端外侧;
且,上述排出口2与2#通道B连通。
正常工作时,多余热量和水汽与下行的物料分隔到不同的通道。即:多余热量和水汽能通过2#通道B和排出口排出制粒机。另,进料槽空间能得到更充分应用,制粒机工作更稳定。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包括喂料器1和进料槽3,喂料器1的出料口与进料槽3的进料口连通,其中:
上述喂料器1的出口端设有2个2#隔板6和2个排出口(2),上述2#隔板6位于喂料器出口端内部;
且,所述进料槽3内部设有2个1#隔板5;
且,上述1#隔板5和2#隔板6共同将喂料器出口端空间和进料槽空间分成3个通道空间,3个通道空间分别是1#通道A、2#通道B和3#通道C,上述1#通道A位于喂料器出口端内侧,上述3#通道C位于喂料器出口端外侧,上述2#通道B位于1#通道A和3#通道C之间,即:喂料器出口端外侧的通道空间是3#通道C和2#通道B;
且,1个排出口(2)与2#通道B连通,另1个排出口和3#通道C连通。
正常工作时,多余热量和水汽与下行的物料分隔到不同的通道。即:多余热量和水汽能通过2#通道B、3#通道C和2个排出口分别排出制粒机。另,进料槽空间能得到更充分应用,制粒机工作更稳定。
实施例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1、2所示,前述进料槽3下方设有螺旋输送器,前述进料槽3通过螺旋输送器与所述制粒机的压制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包括喂料器(1)和进料槽(3),喂料器(1)的出料口与进料槽(3)的进料口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喂料器(1)的出口端设有2#隔板(6)和排出口(2),所述2#隔板(6)位于喂料器出口端内部,所述排出口(2)与喂料器出口端内部空间连通;
且,所述进料槽(3)内部设有1#隔板(5),所述1#隔板(5)和2#隔板(6)共同将喂料器出口端空间和进料槽空间分成至少2个通道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1#隔板(5)的数目是1,所述2#隔板(6)的数目是1,所述1#隔板(5)和2#隔板(6)共同将喂料器出口端空间和进料槽空间分成2个通道空间;所述排出口(2)的数目是1,所述排出口(2)与喂料器出口端外侧的通道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1#隔板(5)的数目是2,所述2#隔板(6)的数目是2,所述1#隔板(5)和2#隔板(6)共同将喂料器出口端空间和进料槽空间分成3个通道空间;所述排出口(2)的数目是2,所述排出口(2)分别与喂料器出口端外侧的两个通道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槽(3)下方设有螺旋输送器,所述进料槽(3)通过螺旋输送器与所述制粒机的压制室连通。
CN201620553793.4U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 Active CN205838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3793.4U CN205838067U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3793.4U CN205838067U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8067U true CN205838067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3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53793.4U Active CN205838067U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8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25512U (zh) 一种用于动力煤分选的全粒级高效干法选煤系统
CN103756712B (zh) 基于内外双循环喷动流化床的生物质快速裂解装置
CN203244949U (zh) 一种生物质固化环模小颗粒成型机
CN103861527B (zh) 一种双环模生物质颗粒成型机
CN104611084A (zh) 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清洁能源材料的方法
CN103127995A (zh) 一种粉状物料制备装置及其方法
CN205838067U (zh) 一种制粒机进料结构
CN206828870U (zh) 一种生物质浆料加工设备
CN201633230U (zh) 新型生物质固体环模成型机压辊
CN207786539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制粒机前置调质机构
CN106241810A (zh) 一种热解炭与生石灰混合压球生产电石的系统及方法
CN203668335U (zh) 生物质颗粒料成型流水线
CN205112471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压块成型机
CN204661561U (zh) 一种水泥立磨系统
CN203972090U (zh) 粉碎机除尘及余料回收设备
CN204499438U (zh) 一种饲料制粒机
CN203091042U (zh) 一种粉状物料制备装置
CN210148351U (zh) 粉煤灰陶粒制造生产线
CN203803467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模具
CN206203895U (zh) 一种热解炭与生石灰混合压球生产电石的系统
CN204352983U (zh) 一种焦化厂无烟煤制粉装置
CN205364154U (zh) 真空挤出机上级结构
CN103861524A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模具
CN211137604U (zh) 一种节能自动压砖装置
CN103740432A (zh) 生物质颗粒料成型流水线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