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6519U -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6519U
CN205836519U CN201620677169.5U CN201620677169U CN205836519U CN 205836519 U CN205836519 U CN 205836519U CN 201620677169 U CN201620677169 U CN 201620677169U CN 205836519 U CN205836519 U CN 205836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kinetic cell
cooling
water pipe
coldplate
cool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771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Neu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Neu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Neusof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771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6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6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6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其中,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冷却水管、冷却板和冷却装置,其中动力电池与冷却水管贴合设置,冷却板与冷却装置相对设置,冷却装置用于对冷却板中的液体进行冷却,从而使液体被冷却后,随重力作用自动流入冷却水管的一侧,然后在吸收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后,由于密度减小,又从冷却管的另一侧流入到冷却板中,整个冷却过程,无需外界动力,仅依靠液体自身的特性,即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冷却,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中各电池温度的一致性,整个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结构设计中,大部分采用结构复杂的冷却方式,使得冷却系统操作不方便,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该系统无需外界动力,仅依靠液体自身的特性,即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冷却,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中各电池温度的一致性,整个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冷却水管、冷却板和冷却装置;
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冷却水管贴合设置,所述冷却板与所述冷却装置相对设置;
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所述冷却板进行冷却,以使所述冷却板中的液体被冷却后流入所述冷却水管的一侧;
所述冷却水管用于通过流入其中的液体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降温,并使温度升高后的液体从另一侧流入到冷却板中。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冷却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管的侧上方。
在本申请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动力电池包括两组竖直分层设置的动力电池模组;
所述冷却水管设置在所述两组动力电池模组之间。
在本申请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动力电池包括一组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冷却水管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中间部位贴合设置。
在本申请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冷却水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池模组中电芯高度的一半。
在本申请又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冷却装置为风扇或者制冷机。
在本申请再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液体为水或者冷却液。
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冷却水管、冷却板和冷却装置,其中动力电池与冷却水管贴合设置,冷却板与冷却装置相对设置,冷却装置用于对冷却板中的液体进行冷却,从而使液体被冷却后,随重力作用自动流入冷却水管的一侧,然后在吸收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后,由于密度减小,又从冷却管的另一侧流入到冷却板中,整个冷却过程,无需外界动力,仅依靠液体自身的特性,即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冷却,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中各电池温度的一致性,整个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中的动力电池与冷却水管贴合设置,冷却板与冷却装置相对设置,冷却装置用于对冷却板中的液体进行冷却,从而使液体被冷却后,随重力作用自动流入冷却水管的一侧,然后在吸收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后,由于密度减小,又从冷却管的另一侧流入到冷却板中,整个冷却过程,无需外界动力,仅依靠液体自身的特性,即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冷却,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中各电池温度的一致性,整个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动力电池-1; 冷却水管-2; 冷却板-3;
冷却装置-4; 电池模组-11; 电池模组-12;
车辆40;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动力电池1、冷却水管2、冷却板3和冷却装置4。
其中,所述动力电池1与所述冷却水管2贴合设置,所述冷却板3与所述冷却装置4相对设置;所述冷却装置4用于对所述冷却板3进行冷却,以使所述冷却板3中的液体被冷却后从所述冷却水管2的一侧流入所述冷却水管2;所述冷却水管2用于通过流入其中的液体对所述动力电池1进行降温,并使温度升高后的液体从所述冷却水管2的另一侧流入到冷却板3中。
具体的,本申请中,利用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点,采用如图1所示的冷却系统,在图1中所示的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在冷却板3中被降温后,密度增大,从而从冷却水管2的一侧流入冷却水管2中,之后在吸收了动力电池1产生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从而密度减小,进而再从冷却水管2的另一侧流入到冷却板3中,如此冷却系统中的液体沿图1所示的方向循环往复的流动,对动力电池1进行冷却。
其中,上述冷却装置4可以为风扇或者制冷机,且上述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可以为水或者冷却液等一切可以流动,且比热容较大的液体物质。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冷却板3竖直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管2的侧上方。
具体的,如图1所示,冷却板3可以设置在冷却水管2的右上方,从而使冷却板3中的液体在被冷却后,下降流入到冷却水管2中,然后在吸收了动力电池1产生的热量后,由于密度降低,又从冷却水管2的左侧上升,慢慢流回到冷却板3中进行冷却,被冷却后,再下降流入到冷却水管2中,依次类推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冷却处理。
另外,冷却板3还可以如图2所示的形式设置。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冷却板3可以设置在冷却水管2的左上方,从而使液体在冷却系统中因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温度降低,密度增加的原因,沿如图2所示的方向流动,来对电池进行降温处理。
实际使用时,动力电池1中可能如图1或者2所示形式,仅包括一个电池模组,此时冷却水管2就可以如图1或2所示的形式,与动力电池模组的中间部位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冷却水管2与动力电池模组的接触面积,可以设置冷却水管2的直径尽量大,比如大于电池模组中电芯高度的一半。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水管2可以设置成扁平状结构,且与电池模组贴合的一侧可根据电池模组的外立面的形状设置,以使冷却水管2与电池模组完全贴合,从而最大限度的吸收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
另外,若动力电池1中如图3所示的形式,包括两组动力电池模组。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所述动力电池1包括两组竖直分层设置的动力电池模组11和12;所述冷却水管2设置在所述两组动力电池模组11和12之间。
具体的,当动力电池1中包括如图3所示的两个电池模组时,冷却水管2设置在两个电池模组之间,从而同时吸收两个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冷却水管、冷却板和冷却装置,其中动力电池与冷却水管贴合设置,冷却板与冷却装置相对设置,冷却装置用于对冷却板中的液体进行冷却,从而使液体被冷却后,随重力作用自动流入冷却水管的一侧,然后在吸收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后,由于密度减小,又从冷却管的另一侧流入到冷却板中,整个冷却过程,无需外界动力,仅依靠液体自身的特性,即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冷却,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中各电池温度的一致性,整个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40,包括动力电池冷却系统41,其中,动力电池冷却系统4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照上述图1-图3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中的动力电池与冷却水管贴合设置,冷却板与冷却装置相对设置,冷却装置用于对冷却板中的液体进行冷却,从而使液体被冷却后,随重力作用自动流入冷却水管的一侧,然后在吸收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后,由于密度减小,又从冷却管的另一侧流入到冷却板中,整个冷却过程,无需外界动力,仅依靠液体自身的特性,即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冷却,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中各电池温度的一致性,整个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Claims (8)

1.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冷却水管、冷却板和冷却装置;
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冷却水管贴合设置,所述冷却板与所述冷却装置相对设置;
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所述冷却板进行冷却,以使所述冷却板中的液体被冷却后流入所述冷却水管的一侧;
所述冷却水管用于通过流入其中的液体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降温,并使温度升高后的液体从另一侧流入到冷却板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管的侧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两组竖直分层设置的动力电池模组;
所述冷却水管设置在所述两组动力电池模组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一组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冷却水管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中间部位贴合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池模组中电芯高度的一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风扇或者制冷机。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为水或者冷却液。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CN201620677169.5U 2016-06-30 2016-06-30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05836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77169.5U CN205836519U (zh) 2016-06-30 2016-06-30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77169.5U CN205836519U (zh) 2016-06-30 2016-06-30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6519U true CN205836519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1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77169.5U Active CN205836519U (zh) 2016-06-30 2016-06-30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65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0520A (zh) * 2023-09-21 2023-10-27 深圳市富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导流循环散热式电池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0520A (zh) * 2023-09-21 2023-10-27 深圳市富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导流循环散热式电池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6960520B (zh) * 2023-09-21 2023-12-15 深圳市富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导流循环散热式电池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6062U (zh) 用于电池单体的冷却装置、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车辆
CN106450119A (zh) 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组件
CN107046144A (zh) 电源装置及供电系统
CN207651636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05552476A (zh)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107959090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6299550A (zh) 电池组热管理装置
CN105826636A (zh) 动力电池多层逆流换热装置
CN204740866U (zh) 外表面布置凸起部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CN205836519U (zh)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CN106711545A (zh) 一种大功率电池组极耳流动浸泡式控温系统及方法
CN205828594U (zh) 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06025442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489331U (zh) 一种电池包的散热和加热装置
CN208078135U (zh) 一种电芯侧放式电池模组
CN10440979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温度管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4036966A (zh) 水冷超级电容模组及其箱体和车辆
CN206236761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05655669B (zh) 用于电池温度调节的控制器
CN109709690B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眼镜多级控温保护设计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KR102079910B1 (ko) 상변화물질을 이용한 잠열축열장치
CN103066631A (zh) 电动大巴的车载充电机
CN203733915U (zh) 一种车载电池散热装置
CN207542360U (zh) 一种浸没式自冷系统
CN105027349B (zh) 具有热元件的电池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2

Address after: 201805 room 1703, No. 888, South Moyu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Hunnan rookie stree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0179 No. 2

Patentee before: NEUSOFT Corp.

Patentee befor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