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4133U -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4133U
CN205824133U CN201620769058.7U CN201620769058U CN205824133U CN 205824133 U CN205824133 U CN 205824133U CN 201620769058 U CN201620769058 U CN 201620769058U CN 205824133 U CN205824133 U CN 205824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oil
pedestal
hydraulic tensioner
stretcher
chec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690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建伟
任彦平
王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Ful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Ful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Ful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Ful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690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4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4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413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包括张紧器壳体和单向阀,所述张紧器壳体内腔中固定安装导流基座,在张紧器壳体上设置张紧器进油孔,所述导流基座上设置依次连通的引流槽、导流槽和基座进油孔,所述单向阀固定连接在导流基座上,所述张紧器进油孔、基座进油孔、单向阀的进油口依次连通,所述引流槽、单向阀的出油口均与张紧器壳体内腔相通。当液压张紧器工作时,进入张紧器壳体内腔中的机油中的部分机油可以在依次流经引流槽、导流槽、基座进油孔后得以重新进入单向阀进油口,实现了机油在张紧器内部的再循环利用,从而减少了液压张紧器对发动机输入机油的需求量,进而使发动机的有效输出功率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张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发动机正时传动系统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张紧器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内燃机的正时传动系统中,它通过内部液压元件形成油压阻尼,从而吸收传动中的振动,以降低传动系统各部件所受到的冲击,延长正时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确保正时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并减少传动噪音,提高驾乘的舒适性。
但是,现有的液压张紧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缺陷:
第一,液压张紧器在工作时,需要发动机向液压张紧器的内腔充油,油液在经过液压张紧器后流出,因此,液压张紧器在工作时就必须消耗发动机的油量,从而使得发动机的有效输出功率下降。
第二,发动机在启动时,其转速较低,此时,液压张紧器不断吸入并泄出压力油,可能导致发动机的主油道中的压力下降,从而无法给发动机的其它零部件提供足够的机油以用于冷却及润滑,这将造成系统零件因工作温度过高而产生异常磨损,进而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整机的工作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以减少液压张紧器对发动机输入机油的需求量。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包括张紧器壳体和单向阀,所述张紧器壳体内腔中固定安装导流基座,在张紧器壳体上设置张紧器进油孔,所述导流基座上设置依次连通的引流槽、导流槽和基座进油孔,所述单向阀固定连接在导流基座上,所述张紧器进油孔、基座进油孔、单向阀的进油口依次连通,所述引流槽、单向阀的出油口均与张紧器壳体内腔相通。
优选地,所述的单向阀包括阀盖、阀球和阀座,所述阀盖与阀座固定连接,在阀盖上开设出油口,在阀座上开设进油口,所述阀球活动安装在阀盖与阀座形成的内腔中,在阀球与阀盖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导流基座顶部设置安装凹槽,其底部设置导流槽,所述单向阀与安装凹槽之间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凹槽底部设置凸台,所述基座进油孔贯穿凸台,所述单向阀安装在凸台上,且与凸台之间形成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安装凹槽内圆周上设置若干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单向阀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的若干第一凸筋环安装凹槽内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若干第一凸筋与导流基座之间是一体化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槽为涡旋状凹槽。
优选地,所述导流基座外圆周上设置若干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与张紧器壳体内腔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若干第二凸筋与导流基座之间是一体化成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液压张紧器在工作时,发动机供给的机油从张紧器进油孔进入张紧器壳体后,机油将从单向阀的进油口进入单向阀内部,并从单向阀的出油口流出而进入张紧器壳体内腔,在张紧器壳体内腔中,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压缩机油而形成高油压,使部分机油从壳体与活塞之间的配合间隙泄出,而另一部分机油则通过引流槽进入导流槽,并沿着导流槽流动,然后进入基座进油孔,从基座进油孔流出的机油得以重新进入单向阀的进油口,从而实现了机油的再循环利用,由此可以减少液压张紧器对发动机输入机油的需求量,有利于提升发动机的有效输出功率,并避免其它零部件因供油不足而导致发热量增加及异常磨损,以保证其它零部件的冷却及润滑的用油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压张紧器的总体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的三维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或者图3中的导流基座的倒视图。
图中标记:1-张紧器壳体,2-压紧弹簧,3-活塞,4-阀盖,5-阀球,6-张紧器进油孔,7-导流基座,8-复位弹簧,9-阀座,41-出油口,71-引流槽,72-第一凸筋,73-第二凸筋,74-导流槽,75-基座进油孔,76-凸台,77-安装凹槽,91-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主要包括张紧器壳体1和单向阀,在张紧器壳体1上设置张紧器进油孔6,在张紧器壳体1内腔中安装有压紧弹簧2和柱状的活塞3,所述活塞3与张紧器壳体1内腔壁之间是间隙配合,在活塞3工作时,处于张紧器壳体1内腔中的机油可以从活塞3与张紧器壳体1之间的配合间隙泄出;在张紧器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安装导流基座7,优选地,所述导流基座7与张紧器壳体1内腔之间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连接。如图2、图4所示,在导流基座7顶部设置安装凹槽77,其底部设置导流槽74,其中心部开设基座进油孔75,其外圆周上开设引流槽71,所述的引流槽71、导流槽74、基座进油孔75依次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的单向阀包括阀盖4、阀球5和阀座9,在阀盖4上开设出油口41,在阀座9上开设进油口91,所述阀盖4与阀座9之间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连接,或者以铆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的阀球5活动安装在阀盖4与阀座9形成的内腔中,在阀球5与阀盖4之间设置复位弹簧8。当有机油从进油口91进入单向阀内部时,机油的压力将推开阀球5而使复位弹簧8被挤压收缩,直至进油口91与出油口41相互导通,此时,机油通过出油口41流出单向阀,并进入张紧器壳体1内腔;但是,当没有机油从进油口91进入单向阀内部时,复位弹簧8复位,并使阀球5与进油口91之间恢复密封状态,从而限制张紧器壳体1内腔中的机油的回流。在阀盖4上可以设置若干个出油口41,所述出油口41环阀盖4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以保证通过单向阀的机油可以均匀地进入到张紧器壳体1内腔中。
所述的单向阀可以通过阀盖4与导流基座7上的安装凹槽77之间形成过盈配合而固定连接在导流基座7上,所述压紧弹簧2将相互固定连接的单向阀与导流基座7整体压紧在张紧器壳体1的内腔底部,同时,使张紧器进油孔6、基座进油孔75、单向阀进油口91依次连通,所述引流槽71、单向阀出油口41均与张紧器壳体1内腔相通。
当液压张紧器在工作时,发动机供给的机油从张紧器进油孔6进入张紧器壳体1后,机油将先从单向阀的进油口91进入单向阀内部,利用机油的压力顶开阀球5,使机油可以顺利通过单向阀的出油口41流出,并进入到张紧器壳体1内腔中;处于张紧器壳体1内腔中的机油,由于活塞3的往复运动压缩机油而形成高油压,使部分机油从张紧器壳体1与活塞3之间的配合间隙泄出,以缓冲系统冲击,而另一部分机油则通过引流槽71进入导流槽74,并沿着导流槽74流动,然后进入基座进油孔75;从基座进油孔75流出的机油则得以重新进入单向阀的进油口91,从而实现了发动机输入液压张紧器的机油中有部分机油被再循环利用,由此,可以减少液压张紧器对发动机输入机油的需求量,有利于提升发动机的有效输出功率,避免其它零部件因供油不足而导致发热量增加及异常磨损,以保证其它零部件的冷却及润滑的用油需求。
为了便于导流基座7的装配,降低导流基座7的加工成本,通常,所述导流基座7可以采用PA材料或者氟橡胶材料等硬质橡胶材料制成。由于导流基座7与张紧器壳体1内腔之间通常是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阀也通常是通过阀盖4与导流基座7上的安装凹槽77之间形成过盈配合而固定连接在导流基座7上,在形成过盈配合结构的装配过程中,如果导流基座7外圆周与张紧器壳体1内腔之间、导流基座7内圆周与阀盖4之间的配合接触面积过大,在压装过程中,导流基座7的外圆周、内圆周容易因摩擦而导致毛边,从而影响过盈配合的紧固可靠性,同时,压装过程中也会因相互摩擦而产生碎屑,这些碎屑积累过多,不仅污染机油,而且可能导致单向阀的堵塞。为此,可以在导流基座7内圆周,也即安装凹槽77内圆周,设置若干个环安装凹槽77内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凸筋72,所述第一凸筋72与阀盖4之间以过盈配合方式形成固定连接,同样地,在导流基座7外圆周上设置若干环导流基座7外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凸筋72,所述第二凸筋72与张紧器壳体1内腔之间以过盈配合方式形成固定连接,如图2、图3、图4所示。
通过设置第一凸筋72可以使导流基座7与阀盖4之间以点接触的过盈配合方式形成固定连接,同样地,通过设置第二凸筋72也可以使导流基座7与张紧器壳体1内腔之间以点接触的过盈配合方式形成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压装过程中的配合接触面积,减少摩擦面积,不仅压装更加省力,而且极大地减少了压装过程中的碎屑量,保证了机油循环利用的清洁度,有效地防止了单向阀的堵塞发生。其中,所述的第一凸筋72、第二凸筋72分别与导流基座7之间形成一体化成型结构,不仅加工、成型容易,而且连接强度可靠。
当阀盖4与阀座9之间以过盈配合方式或者以铆接方式形成固定连接时,可能导致阀座9的变形,进而使阀座9底部与导流基座7之间接触部位的密封失效。为此,可以在导流基座7上的安装凹槽77底部设置凸台76,所述基座进油孔75贯穿凸台76,所述单向阀安装在凸台76上,并通过阀座9底部与凸台76顶面相互接触而形成密封结构。通过设置凸台76可以补偿阀座9的变形量,确保阀座9底部与凸台76顶面相互接触部位的密封可靠性。如图4所示,位于所述导流基座7上的导流槽74可以采用涡旋状凹槽,且涡旋形状的导流槽74一端与基座进油孔75相通,另一端与引流槽71相通,当机油在流经该导流槽74的过程中,其螺旋状的流动将减少机油的流动阻力,以防止机油流量过大而影响到张紧器壳体1内腔中的机油油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张紧器壳体(1)和单向阀,所述张紧器壳体(1)内腔中固定安装导流基座(7),在张紧器壳体(1)上设置张紧器进油孔(6),所述导流基座(7)上设置依次连通的引流槽(71)、导流槽(74)和基座进油孔(75),所述单向阀固定连接在导流基座(7)上,所述张紧器进油孔(6)、基座进油孔(75)、单向阀的进油口(91)依次连通,所述引流槽(71)、单向阀的出油口(41)均与张紧器壳体(1)内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包括阀盖(4)、阀球(5)和阀座(9),所述阀盖(4)与阀座(9)固定连接,在阀盖(4)上开设出油口(41),在阀座(9)上开设进油口(91),所述阀球(5)活动安装在阀盖(4)与阀座(9)形成的内腔中,在阀球(5)与阀盖(4)之间设置复位弹簧(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基座(7)顶部设置安装凹槽(77),其底部设置导流槽(74),所述单向阀与安装凹槽(77)之间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77)底部设置凸台(76),所述基座进油孔(75)贯穿凸台(76),所述单向阀安装在凸台(76)上,且与凸台(76)之间形成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77)内圆周上设置若干第一凸筋(72),所述第一凸筋(72)与单向阀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第一凸筋(72)环安装凹槽(77)内圆周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凸筋(72)与导流基座(7)之间是一体化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槽(74)为涡旋状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基座(7)外圆周上设置若干第二凸筋(72),所述第二凸筋(72)与张紧器壳体(1)内腔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凸筋(72)与导流基座(7)之间是一体化成型结构。
CN201620769058.7U 2016-07-21 2016-07-21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24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69058.7U CN205824133U (zh) 2016-07-21 2016-07-21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69058.7U CN205824133U (zh) 2016-07-21 2016-07-21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4133U true CN205824133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0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69058.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24133U (zh) 2016-07-21 2016-07-21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41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2880A (zh) * 2016-07-21 2016-09-21 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2880A (zh) * 2016-07-21 2016-09-21 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CN105952880B (zh) * 2016-07-21 2018-03-13 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4440B (zh) 柴油机用改进结构单缸高压油泵总成
CN106150596B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集成模块
CN205824133U (zh)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CN205560234U (zh) 一种自动润滑机构
CN202468766U (zh) 油润滑非接触式逆止器
CN203742931U (zh) 一种压缩机及其曲轴
CN203374412U (zh) 高压共轨泵回油系统
CN105952880A (zh) 一种液压张紧器机油再循环结构
CN208252309U (zh) 一种空压机曲轴箱中的润滑结构
CN201358827Y (zh) 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润滑结构
CN206545556U (zh) 一种机油润滑的高压燃油泵
CN201129460Y (zh) 防尘式球磨机大轴密封装置
CN204140323U (zh) 一种中心润滑空气压缩机
CN102691543B (zh) 柴油机的润滑油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4727889A (zh) 一种适于机油快速泵出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
CN203081848U (zh) 一种在负压/常压状态下的循环泵密封结构
CN203081527U (zh)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柱塞式喷油泵
CN203627153U (zh) 线性压缩机润滑油供油装置
CN104727888A (zh) 可迅速将机油抽到润滑油道的柴油机的润滑油路
CN208153181U (zh) 一种汽车泵的活塞结构
CN201705414U (zh) 通用内燃机的机油限压结构
CN202645667U (zh) 一种发动机机油泵安装结构
CN209638097U (zh) 一种摩托车用具有自润滑及泄水功能的水泵
CN102330616A (zh) 润滑槽式活塞
CN205578689U (zh) 一种变速器的内置组合润滑油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