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1478U - 一种电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1478U
CN205821478U CN201620486447.9U CN201620486447U CN205821478U CN 205821478 U CN205821478 U CN 205821478U CN 201620486447 U CN201620486447 U CN 201620486447U CN 205821478 U CN205821478 U CN 205821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lanting device
bath
coating bath
electroplating bath
wir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64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明华
蔡成俊
陈健
宋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u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Hu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Hu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Hu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864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1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1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1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镀装置,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电镀槽,以及设置在电镀槽内的托线杆,所述托线杆至少为一个,与所述电镀槽内的被镀线材同一水平面设置,当所述电镀槽的长度较长且线材运行速度较大时,所述托线杆可以将电镀槽内线材上的集中张力分散开来,避免了电镀槽内线材因张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断线的问题,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电镀装置工作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镀装置,属于电镀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在线材表面覆一层与基层材质及性能不同的物质,用作功能层或保护层,目前大多采用电镀的方法。线材对镀层均匀性及连续性要求较高,采用传统的静镀,镀层无法达到要求,而新型电镀采用线材匀速移动、连续施镀的方式,相比传动的静镀装置,新型线材电镀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由于线材的移动速度越慢,使得线材电镀的时长越长,从而导致镀层越厚,因此,新型线材电镀装置可以通过调节线材的移动速度灵活地控制镀层厚度。
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8820064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线材镀锌机,电镀时线材在阴极滚筒上采用来回多次缠绕式,镀槽采用浅小型结构上、下立体布置,阳极板与阴极板线材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专利文献的线材通过多次缠绕在两端的阴极滚筒上实现多头并行的水平运动式电镀。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当所述电镀槽的长度较长且线材运行速度较大时,线材在电镀槽内会因张力作用而影响线材顺利地卷入或卷出滚筒,甚至出现断线的现象,进而影响线材的电镀质量和效率。并且,在镀槽内的多次反复缠绕的线材会出现相互交叉而乱线,使得线材表面的镀层不均匀,如果线材继续移动则可能会出现卡线现象,影响整个电镀工序的正常运行,从而降低线材镀层的质量水平和电镀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节能高效线材镀锌机的电镀槽长度较长且线材运行速度较大时,线材在电镀槽内易出现断线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可使线材顺利地卷入或卷出滚筒而不易断裂的电镀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镀装置,包括:
支架;
电镀槽,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托线杆,设置在所述电镀槽内,至少为一个,与所述电镀槽(2)内的被镀线材同一水平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托线杆上成型有多个供线材从上方穿过的线槽,且垂直于走线方向,所述托线杆至少为一个。
优选地,所述电镀槽包括上下平形设置的第一镀槽和第二镀槽,所述第一镀槽和第二镀槽的开口同向;所述第一镀槽和第二镀槽的槽壁上分别设置供线材穿过的口,所述电镀槽内设置有电镀正极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镀装置还包括两个滚筒,分设置于第一镀槽和第二镀槽的外端部,线材反复缠绕在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上下两排,上排线材通过所述口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一镀槽,下排线材通过所述口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二镀槽,所述滚筒为电镀负极。
再进一步地,所述滚筒平行于托线杆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滚筒连接,用于给滚筒传导负电的导电环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环装置包括:
环体,至少为一个,所述环体包括对接连接且两者之间间距可调的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
导电板,与所述环体的外圆周壁连接;
转轴,可转动设置在导电环轴心处,外圆周壁与环体内壁紧密配合, 且沿环体轴向伸出环体的一端与滚筒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轴由电机驱动;两个所述滚筒平行设置且同速转动。
优选地,所述电机转速由控制器控制。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回收经过所述口流出的电解液的电解液箱,和将电解液循环回电镀槽内的电泵。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镀装置,其电镀槽内设置有托线杆,所述托线杆与所述电镀槽内的被镀线材同一水平面设置,当所述电镀槽的长度较长且线材运行速度较大时,所述托线杆可以将电镀槽内线材上的集中张力分散开来,避免了电镀槽内线材因张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断线的问题,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电镀装置工作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镀装置,其托线杆上成型有多个线槽,为穿过电镀槽的线材进行分线,从而避免线材在电镀槽内出现相互交叉乱线而导致镀层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线材镀层的质量水平和电镀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镀装置,包括两个滚筒和电镀槽,线材反复缠绕在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上下两排,其电镀槽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镀槽和第二镀槽,所述第一镀槽和第二镀槽的开口同向,上排线材通过所述口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一镀槽,下排线材通过所述口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二镀槽。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一镀槽和第二镀槽,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镀装置结构紧凑、电镀效率高,避免了长距离输电线路造成的电能损耗。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镀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滚筒连接,用于给滚筒传导负极电的导电环装置。所述导电环装置包括环体、导电板和转轴。所述环体包括对接连接且两者之间间距可调的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在环体和与其内壁紧密转动配合而传导电能的转轴长时间摩擦后,导电环受到磨损而使得导电环和电杆不能紧密连接,从而导致环体与转轴之间的接触 电阻增大,降低了环体的导电性能,通过将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的对接间距缩小可使得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组成的环体的半径缩小,从而使得所述环体与所述转轴又实现紧密连接,环体与转轴之间的接触电阻减小,提高了导电环装置的导电性能。因此,所述导电环装置在导电性能降低时,不需要更换导电环,可通过调整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的间距来提高其导电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镀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镀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镀装置中导电环的实施方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镀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图;
附图标记:1-支架;2-电镀槽;21-第一镀槽;22-第二镀槽;3-滚筒;
4-托线杆;5-导电环装置;51-环体;52-导电板;6-电机;61-转轴;
7-放线装置;8-收线装置;9-电解液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 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镀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支架1;
电镀槽2,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
托线杆4,设置在所述电镀槽2内,至少为一个,与所述电镀槽内的被镀线材同一水平面设置。
上述的一种电镀装置,其托线杆4可以将电镀槽2内线材上的集中张力分散开来,避免了电镀槽2内线材因张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断线的问题,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电镀装置工作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所述托线杆4上成型有多个线槽,为穿过电镀槽2的线材进行分线,从而避免线材在电镀槽2内出现相互交叉乱线而导致镀层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线材镀层的质量水平和电镀效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托线杆4垂直于电镀槽2内的走线方向,从而使得一定长度的托线杆4上可以穿过数量最多的线材,而且使线材与托线杆4的接触面积最小而不影响其在电镀液内的电镀进程。所示托线杆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所示托线杆4可不垂直走线方向,即与线材存在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同样可以避免电镀槽2内的线材因张力集中而断裂的问题。
作为一种变形,所述托线杆4的数量可以为其他的数量,如2个、3个、4个等等。当所述托线杆4的数量多于一个时,其在电镀槽2内等距布置,从而可以使得电镀槽2内的线材张力均布,保证了线材可顺利电镀并卷入或卷出所述电镀槽2。
如图2所示,所述电镀槽2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所述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的开口同向如图中向上,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镀装置结构紧凑、电镀效率高,避免了长距离输电线路造成的电能损耗。所述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的槽壁上分别设置供线材穿过的口所述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内设置有电镀液,线材通过所述的口穿入电镀槽2而浸入电镀液内,从而使得线材有效地被电镀。所述第一镀槽21或第二镀槽22的两侧槽壁上分别成型有线材穿入或穿出的口,所述穿入的口、穿出的口与所述托线杆4上的线槽数量和阵列形式相同,从而使得线材可以以直线的形式穿过所述第一镀槽21或第二镀槽22,保证了电镀的一致性。所述电镀槽2内设置有电镀正极板,所述电镀正极板连接外部正电。
上述的电镀装置还包括两个滚筒3,分设置于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的外端部,线材反复缠绕在两个滚筒3之间形成上下两排,上排线材通过所述口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一镀槽21,下排线材通过所述口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二镀槽22,通过所述滚筒3与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的设置,提高了电镀装置的电镀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所述滚筒3为电镀负极,相比所述滚筒3,电镀槽2内设置的电镀正极板具有较高的电势,从而使得所述滚筒3与所述电镀正极板形成电镀装置的正负极。
优选地,所述滚筒3平行于托线杆4设置,即所述滚筒3与托线杆4均垂直于电镀槽2内线材的走线方向,从而使得线材可以有序地反复缠绕在两个所述滚筒3之间后不易堆积重叠。
上述的电镀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滚筒3连接,用于给滚筒3传导负电的导电环装置5。如图所示,所述导电环装置5包括:环体51,至少为一个,所述环体51包括对接连接且两者之间间距可调的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导电板52,与所述环体51的外圆周壁连接;转轴61,可转动设置在导电环轴心处,外圆周壁与环体51内壁紧密配合,且沿环体51轴向伸出环体51的一端与滚筒3连接。
在导电环装置5中,所述环体51包括对接连接且两者之间间距可调的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在环体51和与其内壁紧密转动配合而传导电能的转轴61长时间摩擦后,导电环受到磨损而使得导电环和电杆不能紧密连接,从而导致环体51与转轴61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大,降低了环体51的导电性能,通过将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的对接间距缩小可使得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组成的环体51的半径缩小,从而使得所述环体51与所述转轴61又实现紧密连接,环体51与转轴61之间的接触电阻减小,提高了导电环装置5的导电性能。因此,所述导电环装置5在导电性能降低时,不需要更换导电环,可通过调整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的间距来提高其导电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如图1所述,每一所述转轴61由每一电机6驱动,每一所述转轴61的一端与每一所述滚筒3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滚筒3与所述转轴61共同由电机6驱动而同速转动。两个所述滚筒3平行设置且同速转动,从而使得线材卷入和卷出所述电镀槽2的速率保持一致,避免了卷入速率大于卷出速率使电镀槽2内的线材堆积而降低电镀质量、或者卷入速率小于卷出速率使得线材被拉断而影响电镀进程。
两个用于驱动转轴61的所述电机6的转速由一控制器控制,通过控制器的精确控制使得两个所述电机6的转速保持一致,从而保证电镀槽2内的线材卷入和卷出的速率协调一致,使本实施的电镀装置在长时间运行后,不会出现电镀槽2内线材的堆积而影响电镀质量、或者被拉断而影响电镀进程的现象。
上述的电镀装置,还包括使线材卷入一所述滚筒3的放线装置7,以及使线材卷出一所述滚筒3的收线装置8,所述放线装置7的放线速率与收线装置8的收线速率保持一致,从而避免电镀槽2内线材堆积而影响电镀质量、或者被拉断而影响电镀进程。如图1、图2所示,所述放线装置7和收线装置8分别设置于电镀槽2的两侧,即一个所述滚筒3卷入线材,另一个滚筒3卷出线材。
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放线装置7和收线装置8可以设置于电镀槽2的同一侧,即线材从同一滚筒3卷入卷出。
上述的电镀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镀槽21和第二电镀槽22外分别设置有电解液箱9,所述电解液箱9用于回收经过所述口流出的电解液。上述的电镀装置还包括将电解液循环回电镀槽2内的电泵,所述电泵将电解液从电解液箱9内源源不断地抽如所述电镀槽2内,从而使得其内线材一直浸入电镀液中,保证了线材的电镀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可在所述支架1上沿空间垂直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电镀槽2,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实现多个电镀槽2的布置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生产现场,上述电镀装置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布置方式,在两个上述电镀装置之间形成操作人员工作的通道。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 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
电镀槽(2),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
托线杆(4),设置在所述电镀槽(2)内,至少为一个,且与所述电镀槽(2)内的被镀线材同一水平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线杆(4)上成型有多个供线材从上方穿过的线槽,且垂直于走线方向,所述托线杆(4)至少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镀槽(2)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所述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的开口同向;所述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的槽壁上分别设置供线材穿过的口,所述电镀槽(2)内设置有电镀正极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装置还包括两个滚筒(3),分设置于第一镀槽(21)和第二镀槽(22)的外端部,线材反复缠绕在两个滚筒(3)之间形成上下两排,上排线材通过所述口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一镀槽(21),下排线材通过所述口穿入或穿出所述第二镀槽(22),所述滚筒(3)为电镀负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3)平行于托线杆(5)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滚筒(3)连接,用于给滚筒(3)传导负电的导电环装置(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装置(5)包括:
环体(51),至少为一个,所述环体(51)包括对接连接且两者之间间距可调的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
导电板(52),与所述环体(51)的外圆周壁连接;
转轴(61),可转动设置在导电环轴心处,外圆周壁与环体(51)内壁紧密配合,且沿环体(51)轴向伸出环体(51)的一端与滚筒(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1)由电机(6)驱动;两个所述滚筒(3)平行设置且同速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转速由控制器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回收经过所述口流出的电解液的电解液箱(9),和将电解液循环回电镀槽内的电泵。
CN201620486447.9U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电镀装置 Active CN205821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6447.9U CN205821478U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电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6447.9U CN205821478U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电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1478U true CN205821478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57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6447.9U Active CN205821478U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电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1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0605B (zh) 一种用于柔性薄膜基材表面电镀加工的水电镀设备及方法
CN105755555B (zh) 一种静电纺丝电极及批量制备纳米纤维的装置
CN114411226A (zh) 一种导电薄膜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CN111286766A (zh) 一种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
CN205821478U (zh) 一种电镀装置
CN102828211B (zh) 电镀方法
CN100439568C (zh) 网布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078285B (zh) 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
CN203284512U (zh) 一种尖端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设备
CN205907377U (zh) 一种二极管引线电镀系统
CN211256360U (zh) 一种高强耐磨环保烂花染色面料染整装置
CN207852801U (zh) 锂离子电池极片加工系统
CN107931005A (zh) 一种双面同时挤压涂布机
CN207030628U (zh) 一种加弹机用快速更换卷盘
CN109735894A (zh) 能够改善电解液的离子浓度的电镀装置
TW200938666A (en) Device for production of layer of nanofibres through electrostatic spinning of polymer matrices
CN217615693U (zh) 一种锂电池隔膜涂水性pvdf点涂装置
CN217997387U (zh) 一种用于薄膜基材的水电镀设备
CN114318457A (zh) 一种铝箔单面热电化学氧化处理装置
CN207645235U (zh) 一种输送机调心装置
CN207052441U (zh)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的夹线装置
CN216738598U (zh) 一种复合镀导电布生产装置
CN206567337U (zh) 铜线小拉放线装置
CN108691123A (zh) 一种用于床单布的新型印染设备
CN203470282U (zh) 用于风筒布生产的刮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