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6554U - 拉延模具 - Google Patents

拉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16554U
CN205816554U CN201620676582.XU CN201620676582U CN205816554U CN 205816554 U CN205816554 U CN 205816554U CN 201620676582 U CN201620676582 U CN 201620676582U CN 205816554 U CN205816554 U CN 205816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rofile
blank
cavity
di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765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朱海龙
谷梅龙
张铁良
张永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765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16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16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165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延模具,包括形成有凹模型面的上模,形成有对应所述凹模型面的凸模型面的下模,以及设于下模上并于凸模型面的周侧设置的压边圈;于凹模型面上形成有内凹的型腔,在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而对坯料拉延后,于所述型腔的部位、在所述坯料与所述型腔间形成有空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延模具通过在凹模型面上设置型腔而使得坯料在拉延后与型腔形成空腔,可在冲压过程中不对模具面与坯料间的杂物产生作用力,而避免因杂物导致坯料高点或凹坑的问题发生,而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拉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工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生产工艺,尤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制造业,如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及航空航天领域等。现有结构中的拉延模具由于在拉延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作业环境,使得模具的加工型面和坯料间易存在杂物,在拉延过程中导致坯料上出现高点或凹坑,此时需要对坯料进行二次加工,从而会降低零件单件直通率,有时甚至造成坯料的报废,而增加零件的制造成本,以及降低坯料冲压生产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拉延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拉延模具,包括
上模,在所述上模上形成有凹模型面;
下模,在所述下模上形成有对应所述凹模型面的凸模型面;
压边圈,所述压边圈设于下模上并于所述凹模型面的周侧设置;
于所述凹模型面上形成有内凹的型腔,在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而对坯料拉延后,于所述型腔的部位、在所述坯料与所述型腔间形成有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型腔形成于整个凹模型面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型腔位于所述凹模型面的中部,在所述凹模型面上,环所述型腔的边缘形成有在合模拉延后与坯料相抵接的附型型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凹模型面上,于所述附型型面和型腔之间形成有向所述型腔一侧渐高设置的过渡型面。
进一步的,所述型腔的深度为0.4~0.6mm。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型面靠近于型腔一侧的深度小于所述型腔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型面的宽度大于所述附型型面的宽度。
进一步的,于所述压边圈上设有拉延筋。
进一步的,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可对上模相对于下模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形成有贯通至凹模型面和凸模型面的排气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延模具,通过在凹模型面上设置型腔而使得坯料在拉延后与型腔形成空腔,可在冲压过程中不对模具面与坯料间的杂物产生作用力,而避免因杂物导致坯料高点或凹坑的问题发生,而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将型腔形成于整个凹模型面上可便于加工。
(3)通过设置附型型面可增加坯料在拉延过程中的稳定性。
(4)设置过渡型面可防止坯料在拉延过程中出现压痕。
(5)将型腔的深度设置成0.4~0.6mm,一方面可防止型腔深度过低时对坯料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因型腔深度过大而导致上模在拉延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性。
(6)将过渡型面靠近于型腔一侧的深度小于型腔的深度设置可进一步便于坯料型面的形成。
(7)将过渡型面的宽度大于附型型面的宽度设置可有利于坯料的延展,保证坯料的拉延效果。
(8)设置拉延筋可防止坯料在拉延过程中起皱。
(9)设置导向板可使得拉延过程更加稳定。
(10)设置排气孔可防止下拉延过程中上模和下模之间产生气压而影响拉延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拉延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凹模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距离b和距离f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距离d和距离h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模,101-凹模型面,1011-型腔,1012-附型型面,1013-过渡型面,2-下模,201-凸模型面,3-压边圈,4-拉延筋,5-导向板,6-排气孔,7-平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拉延模具,该拉延模具包括具有凹模型面的上模,以及对应凹模型面而形成有凸模型面的下模,在外力驱使下上模和下模相对运动以对坯料进行拉延加工。为了防止在拉延过程中坯料上出现高点或凹坑,本实施例中在凹模型面上形成有内凹的型腔,当上模和下模合模而对坯料拉延后,在型腔的部位坯料与型腔间可形成有空腔,可在冲压过程中不对模具面与坯料间的杂物产生作用力,而避免因杂物导致坯料高点或凹坑的问题发生。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中的拉延模具的一种示例性结构由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型腔1011为形成于凹模型面101中部,并在环型腔1011边缘的凹模型面101上形成有附型型面1012,该附型型面1012在上模1和下模2合模拉延后可与坯料相抵接配合,以通过设置附型型面1012保证拉延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拉延过程走料平稳和顺畅。
为了防止坯料在拉延过程中出现压痕,本实施例中在型腔1011和附型型面1012之间的凹模型面101上还形成有过渡型面1013,由图1、图2并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渡型面1013的两侧边缘分别与附型型面1012和型腔1011的边缘连接,且该过渡型面1013向型腔1011一侧渐高,即以附型型面1012与过渡型面1013的连接处为起点,过渡型面1013向上模1内部形成有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度。
由图1、图2并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渡型面1013宽度大于附型型面1012的宽度设置,具体的,过渡型面1013的宽度b为65~75mm,最优为70mm;同理,而上述的附型型面1012的宽度f为55~65mm,最优为60mm。本实施例中过渡型面1013和附型型面1012均为沿型腔1011周侧呈环状设置,因此上述的宽度b即为沿过渡型面1013周长方向,过渡型面1013两侧边之间的跨度,而宽度f则为沿附型型面1012周长方向,附型型面1012两侧边之间的跨度。
为了保证坯料的成型效果,由图1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型腔1011的深度d(向上模1内部的凹陷量)设置为0.4~0.6mm,最优为0.5mm。同理,本实施例中过渡型面1013靠近于型腔1011一侧的深度h则小于型腔1011的深度,本实施例中深度h设置为0.2~0.4mm,最优为0.3mm。此外,本实施例中也可不必设置附型型面1012和过渡型面1013,而使得型腔1011形成于整个凹模型面101的顶部,即在合模拉延加工后坯料与整个凹模型面101间均形成空腔。
为了防止坯料出现褶皱,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下模2于凸模型面201的周侧设置有压边圈3,以通过压边圈3对坯料的边沿进行压紧,同时在压边圈3上还设有拉延筋4,并在上模1上开设有与拉延筋4配合的拉延槽。为了增加拉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还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置导向板5。另外,本实施例中在上模1和下模2上形成有贯通至凹模型面101和凸模型面201的排气孔6,以避免在拉延过程中上模1和下模2之间形成气压而影响拉延效果。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可在压边圈3上设置如图1中所示的平衡块7,以平衡坯料在各个位置的受力状态。
该拉延模具在制作时应选取凹模型面101较为平缓的模具进行加工,如可为顶盖外板模具、机舱盖外板模具、车门外板模具等,通过对坯料进行预拉延后使用红丹粉进行研磨处理以查看凹模型面101和凸模型面201的挤压分部情况,对于异常变形区则不能选取为型腔1011,并通过数控机床对凹模型面101进行加工以分别形成附型型面1012、过渡型面1013以及型腔1011,最后使用抛光纸对各型面进行抛光处理,完成该拉延模具的加工。此外,在加工时应当对坯料上的造型区域进行规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拉延模具,包括
上模(1),在所述上模(1)上形成有凹模型面(101);
下模(2),在所述下模(2)上形成有对应所述凹模型面(101)的凸模型面(201);
压边圈(3),所述压边圈(3)设于下模(2)上并于所述凸模型面(201)的周侧设置;
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凹模型面(101)上形成有内凹的型腔(1011),在所述上模(1)和下模(2)合模而对坯料拉延后,于所述型腔(1011)的部位、在所述坯料与所述型腔(1011)间形成有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1011)形成于整个凹模型面(10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1011)位于所述凹模型面(101)的中部,在所述凹模型面(101)上,环所述型腔(1011)的边缘形成有在合模拉延后与坯料相抵接的附型型面(10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模型面(101)上,于所述附型型面(1012)和型腔(1011)之间形成有向所述型腔(1011)一侧渐高设置的过渡型面(10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1011)的深度为0.4~0.6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型面(1013)靠近于型腔(1011)一侧的深度小于所述型腔(1011)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型面(1013)的宽度大于所述附型型面(101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压边圈(3)上设有拉延筋(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可对上模(1)相对于下模(2)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板(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上形成有贯通至凹模型面(101)和凸模型面(201)的排气孔(6)。
CN201620676582.XU 2016-06-30 2016-06-30 拉延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6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76582.XU CN205816554U (zh) 2016-06-30 2016-06-30 拉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76582.XU CN205816554U (zh) 2016-06-30 2016-06-30 拉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16554U true CN205816554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6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7658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6554U (zh) 2016-06-30 2016-06-30 拉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165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6095A (zh) * 2020-06-08 2020-08-07 深圳市亿和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气结构的铝材冲压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6095A (zh) * 2020-06-08 2020-08-07 深圳市亿和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气结构的铝材冲压模具
CN111496095B (zh) * 2020-06-08 2022-08-23 深圳市亿和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气结构的铝材冲压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38537B (zh) 一种变曲率半扁管零件的胀形拉深成形方法
CN103433380B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的凸成形方法
CN110293167A (zh) Suv汽车后背门外板拉延工艺面造型方法
CN102357632A (zh) 带有凸柱等复杂结构铝合金手机外壳的大变形量冲锻成形工艺
CN205816554U (zh) 拉延模具
CN103406449A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
CN207655712U (zh) 开料模具
CN106584776B (zh) 一种异形环套的注塑模腔
CN206287409U (zh) 一种带有回复机构的汽车模具
CN202571023U (zh) 一种封头复合模具
CN205997285U (zh) 一种模具排气结构
CN205309079U (zh) 一种防工件磨损的中铰链垫片弯曲模母模组件
CN210847980U (zh) 一种钛合金钣金零件深度拉深成形模具
CN202639050U (zh) 一种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
CN204052753U (zh) 薄锻件精密切边模具
CN106077227A (zh) 一种c100拨叉切边模
CN202683762U (zh) 一种s形折弯弹簧模
CN206882435U (zh) 一种大曲率高翻边钣金零件的橡皮成形模具
CN104609703A (zh) 瓶身与瓶肩分步开模的瓶罐类玻璃模具
CN206794517U (zh) 卷圆成型切边复合模具
CN202021222U (zh) 一种电机壳体加工装置
CN105195616A (zh) 一种齿轮模具
CN104525807A (zh) 一种框架锻件拐角成形方法
CN104070112A (zh) 一种汽车外覆盖件同步切边翻边模具
CN204474524U (zh) 瓶身与瓶肩分步开模的瓶罐类玻璃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