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3632U -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3632U
CN205783632U CN201620442507.7U CN201620442507U CN205783632U CN 205783632 U CN205783632 U CN 205783632U CN 201620442507 U CN201620442507 U CN 201620442507U CN 205783632 U CN205783632 U CN 205783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rib
wind deflector
rotating vane
fuselag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425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铭
全衡军
郭锦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4425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3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3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36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用于安装至空调室内机的机身(200)上,其包括用于与机身(200)相铰接的安装部(110)以及固定于安装部(110)上的转叶(120),安装部(110)包括驱动件连接部(112),还包括固定于转叶(120)上的阻隔筋(130);阻隔筋(130)上形成配合部(131),在阻隔筋(130)的转动闭合行程的终点处,配合部(131)与机身(200)相接触,且在阻隔筋(130)的转动闭合行程内,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的直接作用力为零。该导风板能够缓解空调室内机运行时出现的异响。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主要包括机身、安装于机身内的电机以及铰接于机身上的导风板,该导风板位于机身的出风口处,电机可驱动导风板相对于机身转动,从而对出风口中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
传统导风板的转叶容易受外界条件(如温差、出模误差、装配误差等)的影响而出现变形,这一变形将导致转叶上形成凸部,相比于转叶的其他部分,该凸部会与空调室内机的机身提前接触,因此就会出现以下问题:电机轴带动导风板旋转,转叶上的凸部与机身接触,由于转叶的抗变形力小于电机轴输出的旋转力,电机轴将继续旋转至特定角度,此过程中导风板继续受压直至闭合于出风口处;电机轴旋转到位后停止施力,此时转叶将恢复形变,并带动电机轴反向旋转,电机轴反向旋转一定角度后,重新触发工作,继续重复上述旋转至特定角度的过程,直至电机完全断电。在此过程中,转叶反复与机身碰撞多次后才能停止转动,致使空调室内机运行时存在较大的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该导风板能够缓解空调室内机运行时出现的异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用于安装至空调室内机的机身上,其包括用于与所述机身相铰接的安装部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的转叶,所述安装部包括驱动件连接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转叶上的阻隔筋;
所述阻隔筋上形成配合部,在所述阻隔筋的转动闭合行程的终点处,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机身相接触,且在所述阻隔筋的转动闭合行程内,所述转叶与所述机身之间的直接作用力为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筋位于所述转叶上靠近所述驱动件连接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筋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筋上形成所述配合部的部分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连形成V形面,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阻隔筋的转动闭合行程的终点处,所述转叶与所述机身之间的间隙值小于闭合预设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筋垂直安装于所述转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筋的延伸面位于所述转叶的转动面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筋上开设加强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凹槽位于所述阻隔筋上与所述转叶相连的一侧。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
上述导风板还包括设置于转叶上的阻隔筋,当导风板受到驱动件的驱动后,阻隔筋在转叶的带动下转动,并且,在转叶与空调室内机的机身产生相接触的趋势之前,阻隔筋就与机身接触。由于此时阻隔筋在机身和转叶之间形成作用力,该阻隔筋可以承受驱动件施加的作用力,使得驱动件不容易带动转叶进一步转动,也就能够防止转叶与机身接触后受力发生形变。如此设置后,即使转叶自身存在变形缺陷,也不容易出现转叶反复发生形变并与机身多次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导风板能够缓解空调室内机运行时出现的异响。
由于上述导风板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导风板的空调室内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局部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在打开状态下的装配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在闭合状态下的装配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在闭合状态下的装配图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风板、110-安装部、111-主体部分、112-驱动件连接部、1121-安装槽、120-转叶、130-阻隔筋、131-配合部、1311-第一面、1312-第二面、132-加强凹槽、200-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100,该导风板100用于安装至空调室内机的机身200上。此处的机身200泛指空调室内机的外壳以及相对固定于该外壳内且允许与导风板100相接触的部分。
请参照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100包括安装部110、转叶120和阻隔筋130。如图5所示,安装部110用于与机身200相铰接,且该安装部110包括主体部分111和驱动件连接部112,主体部分111主要负责与机身200铰接,驱动件连接部112则用于实现驱动件(图中未示出)与安装部110之间的相对固定,该驱动件可以采用电机或其他机构。具体地,驱动件连接部112上可开设安装槽1121,该安装槽1121的一种结构可如图4所示,其内壁包含两个平面以及连接于此两个平面之间的两个弧形面,驱动件的驱动端置于该安装槽1121内即可。
转叶120固定于安装部110上,该转叶120一般为薄板结构,其是实现气流导向的主要部分。阻隔筋130固定于转叶120上,两者具体可采用粘接或其他方式实现固定。阻隔筋130可采用板状结构。当驱动件驱动转叶120转动时,阻隔筋130随之转动,闭合导风板100的过程中,阻隔筋130的转动行程为转动闭合行程。阻隔筋130上形成配合部131,在阻隔筋130的转动闭合行程的终点处,配合部131,与机身200相接触,且在阻隔筋130的转动闭合行程内,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的直接作用力为零,该直接作用力指的是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因相接触而产生的作用力,而非通过阻隔筋130传递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在导风板100闭合的过程中,转叶120与机身200可以完全不接触,也可以刚刚接触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图6示出了导风板100还未完全关闭时的位置,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导风板100最终到达图7、8、9所示的状态,此时转叶120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堵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100在受到驱动件的驱动后,阻隔筋130在转叶120的带动下转动,并且,在转叶120与空调室内机的机身200产生相接触的趋势之前,阻隔筋130就与机身200接触。由于此时阻隔筋130在机身200和转叶120之间形成作用力,该阻隔筋130可以承受驱动件施加的作用力,使得驱动件不容易带动转叶120进一步转动,也就能够防止转叶120与机身200接触后受力发生形变。如此设置后,即使转叶120自身存在变形缺陷,也不容易出现转叶120反复发生形变并与机身200多次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导风板100能够缓解空调室内机运行时出现的异响。
另外,上述阻隔筋130对转叶120的结构强度会产生加强作用,使得转叶120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变形。并且,在阻隔筋130的作用下,转叶120不容易出现反复变形,也就不会致使转叶120预先存在的变形缺陷在空调室内机的工作过程中加剧。此两种情况都能够将转叶120预先存在的变形缺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导风板100闭合后其与机身200之间的间隙比较合理,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的外观质量相对较高。
鉴于驱动导风板100的驱动件仅设置在导风板100的单侧,即,安装部110的单侧设置驱动件连接部112。基于此,为了更好地防止空调室内机运行时出现异响,上述阻隔筋130可设置于转叶120上靠近驱动件连接部112的一侧。由于转叶120上靠近驱动件连接部112的一侧为驱动力的作用位置,所以阻隔筋130设置于该位置处,就可以更可靠地防止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产生作用力。当然,即使驱动件仅存在于导风板100的单侧,也可以在转叶120的多个位置上设置阻隔筋130,例如在转叶120上靠近驱动件连接部112的一侧、远离驱动件连接部112的一侧均设置阻隔筋130,达到更优异的效果。
基于阻隔筋130的作用是阻挡于转叶120和机身200之间,因此阻隔筋130与安装部110可以相互独立而没有连接关系,但为了强化阻隔筋130的结构强度,可将阻隔筋130与安装部110固定在一起,具体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进一步地,阻隔筋130可与安装部110上用于连接驱动件连接部112的一侧端面相平齐,使得阻隔筋130与驱动件连接部112之间的距离更小,从而更好地防止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产生作用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导向板100的外观质量。
在设计阻隔筋130上的配合部131的结构时,可将配合部131设置为直角结构,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一种实施例中,阻隔筋130上形成该配合部131的部分可具有第一面1311和第二面1312,该第一面1311和第二面1312相连形成V形面,配合部131则位于第一面1311和第二面1312的连接处,该连接处可以倒圆角。此种结构下,配合部131采用V形结构,相比于前述直角结构,该V形结构与机身200接触时,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即使机身200的结构比较复杂,配合部131也可以较好地适应机身200的结构,从而更准确地与机身200配合。
前文中对于阻隔筋130与机身200接触后,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的距离并未作限定,考虑到防止外部杂质进入空调室内机中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该距离作如下的进一步限定:在阻隔筋130的转动闭合行程的终点处,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的间隙小于闭合预设值。该闭合预设值指的是导风板100相对于机身200闭合时,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的间隙值,可以理解地,该闭合预设值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外部杂质不易自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的间隙进入空调室内机中。该闭合预设值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参数、使用环境等确定,本文对此不作限定。当然,当导风板100闭合时,转叶120与机身200之间的间隙值可以等于0,也就是两者刚好接触。
可选地,阻隔筋130可垂直安装于转叶120上,以简化导风板100的加工工序。此处的垂直安装指的是,阻隔筋130的延伸面相对于转叶120的延伸面垂直,此种相互垂直的位置关系在实际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允许有一定的误差,该误差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一实施例中,阻隔筋130的延伸面可位于转叶120的转动面内。即阻隔筋130在转叶120的转动面内具有较大的分布面积,而转叶120受到的作用力即分布于转叶120的转动面内,因此采用此种结构有利于阻隔筋130以更大的承受面积承担驱动件输出的驱动力,继而提高阻隔筋13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如图3-5所示,为了提高阻隔筋130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阻隔筋130上开设加强凹槽132,该加强凹槽132可以开设于阻隔筋130的任一面的任意可行位置处,如阻隔筋130上靠近驱动件安装侧的一面,且阻隔筋130可位于该面的中部。设置加强凹槽132以后,阻隔筋130的侧壁相当于加强筋的作用,从而达到前述目的。具体地,加强凹槽132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参数可以任意设置。
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加强凹槽132可开设于阻隔筋130上与转叶120相连的一侧,从而在提升阻隔筋13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对阻隔筋130与转叶1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行优化。
基于上述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身200以及安装于该机身200上的导风板100,该导风板100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导风板100。由于上述导风板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导风板100的空调室内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用于安装至空调室内机的机身(200)上,其包括用于与所述机身(200)相铰接的安装部(110)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10)上的转叶(120),所述安装部(110)包括驱动件连接部(1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转叶(120)上的阻隔筋(130);
所述阻隔筋(130)上形成配合部(131),在所述阻隔筋(130)的转动闭合行程的终点处,所述配合部(131)与所述机身(200)相接触,且在所述阻隔筋(130)的转动闭合行程内,所述转叶(120)与所述机身(200)之间的直接作用力为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筋(130)位于所述转叶(120)上靠近所述驱动件连接部(11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筋(130)与所述安装部(1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筋(130)上形成所述配合部(131)的部分具有第一面(1311)和第二面(1312),所述第一面(1311)和所述第二面(1312)相连形成V形面,所述配合部(131)位于所述第一面(1311)和所述第二面(1312)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隔筋(130)的转动闭合行程的终点处,所述转叶(120)与所述机身(200)之间的间隙值小于闭合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筋(130)垂直安装于所述转叶(1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筋(130)的延伸面位于所述转叶(120)的转动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筋(130)上开设加强凹槽(1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凹槽(132)位于所述阻隔筋(130)上与所述转叶(120)相连的一侧。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
CN201620442507.7U 2016-05-16 2016-05-16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3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42507.7U CN205783632U (zh) 2016-05-16 2016-05-16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42507.7U CN205783632U (zh) 2016-05-16 2016-05-16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3632U true CN205783632U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1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4250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3632U (zh) 2016-05-16 2016-05-16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36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3187A (zh) * 2016-05-16 2016-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3187A (zh) * 2016-05-16 2016-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6344B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103512088B (zh) 立柜式空调器
CN202883774U (zh) 绝缘传动轴套、空调器室内机及其导风板组件
CN106152445A (zh) 环形引风装置和空调器
CN103673246A (zh) 空调室内机出风口结构和空调室内机
CN205066084U (zh) 出风口组件及空调器
CN105757943A (zh) 出风口开闭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205783632U (zh)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CN202675470U (zh) 立柜式空调器
DE112019003730T5 (de) Fahrzeugklimaanlage
CN105180284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823187A (zh)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CN104864505A (zh) 空调器
CN104501304B (zh) 具有导风板的空调器
CN111546855A (zh) 一种汽车空调前后吹面控制机构
CN104390330B (zh) 通风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KR20200117483A (ko) 에어벤트 장치
CN209552874U (zh) 冷暖联动风门装置
CN205403095U (zh) 导风板安装结构、导风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07514675B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74745U (zh) 出风口开闭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205332647U (zh) 对开门冰箱
CN208216461U (zh) 侧向密封的螺旋风门单元
CN210881611U (zh) 一种汽车通风口装置
CN205505196U (zh) 空调面板推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